蛇頸龍屬

蛇頸龍屬

蛇頸龍屬是種大型的海生爬行動物,屬於鰭龍超目,存在於早期的侏羅紀,身長約3到5米。

基本介紹

蛇頸龍屬,發現,敘述,生活方式,種,大眾文化,科學分類,

蛇頸龍屬

屬名:Plesiosaurus
蛇頸龍屬在德國英國里阿斯統(Lias)發現了接近完整的骨骸。它們的特色在於小頭、細長的頸部、像烏龜般寬闊的身體、短尾巴,與兩對大且細長的鰭狀肢。
它的名字後來成為蛇頸龍目的名稱來源,但蛇頸龍本身年代相當早,是該目典型的屬。
化石時期:早侏羅紀
蛇頸龍屬

發現

蛇頸龍是首批被發現的大洪水爬蟲類之一,由瑪麗·安寧(Mary Anning)發現,並在維多利亞時代英國引起相當大的轟動。它由William Conybeare命名為蛇頸龍Plesiosaurus),意為“接近蜥蜴”,意指它比魚龍還接近現代蜥蜴,魚龍的化石比蛇頸龍早幾年在相同地點發現。

敘述

蛇頸龍的口鼻部很短,但嘴巴可以張的很大,下頜里長有許多位在齒槽的圓錐狀牙齒,類似現在的恆河鱷。頸部相當地細長,但因為脊椎骨很緊密地連線在一起,頸部相當地不靈活,因此蛇頸龍可能無法如同許多重建圖裡,像天鵝般彎曲頸部。頸部以外的脊椎骨也是很緊密地連線在一起,而且蛇頸龍沒有薦骨肋骨呈單頭式,兩對鰭狀肢之間的腹部肋骨排列地相當緊密。短小的尾巴筆直且為椎狀。
支撐鰭狀肢的肩帶與骨盆擴張很大,胸弧類似烏龜身上相對應的骨頭。
腳部是細長的鰭狀肢,有五個完整的腳趾,每個腳趾由相當大的趾骨組成。從有些皮膚的痕跡推斷鰭腳是平滑地,而非長滿鱗片地。
化石暗示為胎生。

生活方式

蛇頸龍是海生動物,獵取箭石,或是其他獵物維生。蛇頸龍以U形的嘴部、銳利的牙齒捕抓獵物。它們以兩對鰭腳推動身體,尾巴因為太短而不能推動身體前進。在水中游泳時,頸部可能有控制方向的功能。1914年科學家已經確認,蛇頸龍的頸椎骨基本不能活動,只能做極小弧度的擺動和升降,幾乎根本就不能抬高脖子。

蛇頸龍屬過去一度成為中生代蛇頸龍類里的“未歸類物種的集中地”。最近科學家將鰭龍超目重新分類後,許多原先被歸類到蛇頸龍屬的種改列到其他。只有兩種被確定的列入本屬。
  • P. guilelmiimperatoris:發現於符騰堡的上里阿斯統托爾階),曾發現大型且接近完整的骨骸。皮膚上似乎有垂直的菱形板;如果真的有,許多蛇頸龍類應該有相同結構。

大眾文化

在1975年的電影《被時間遺忘的土地》(The Land that Time Forgot),一隻蛇頸龍攻擊U-潛艇
蛇頸龍曾出現在儒勒·凡爾納(Jules Verne)的小說地心歷險記》(Journey to the Center of the Earth),並與魚龍屬發生打鬥。
蛇頸龍還出現在卡普空電視遊戲《恐龍危機 2》(Dino Crisis 2)、PS2遊戲《恐龍獵人:進化》(Turok:Evolution)。

科學分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綱:
蜥形綱 Sauropsida
總目:
鰭龍超目 Sauropterygia
目:
蛇頸龍目 Plesiosauria
亞目:
蛇頸龍亞目 Plesiosauroidea
科:
蛇頸龍科 Plesiosauridae
Gray, 1825
屬:
蛇頸龍屬 Plesiosaurus
Conybeare, 182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