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科技大學研究生院

蘇州科技大學研究生院

2003年學校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碩士學位授權單位,目前擁有建築學等12個一級學科碩士點,共涵蓋了55個二級學科碩士點;2010年新增為工程碩士培養單位;2012年獲準開展同等學力人員申請碩士學位工作。現擁有土木與環境工程學科群、城鄉規劃與管理學等2個省優勢學科(群),世界史、風景園林學等2個一級學科省重點(培育)學科。全國第三輪學科評估碩士授權學科評估排名中,我校城鄉規劃學等6個一級學科進入前50%。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蘇州科技大學研究生院
  • 類別:公立大學
  • 學校類型:理工
  • 學校屬性:省屬重點本科
  • 現任校長陳永平
學校介紹,師資隊伍,科研,研究生教育,

學校介紹

蘇州科技學院地處古城蘇州的西部——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由原蘇州城建環保學院(建設部屬)與蘇州鐵道師範學院(鐵道部屬)於2001年9月合併組建而成,是一所中央與地方共建、以江蘇省管理為主的普通高等院校。2017年4月10日,經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與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決定共建蘇州科技大學
學校以本科教育為主,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2007年,學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得優秀。學校現有江楓、石湖、天平等3個校區,校園占地面積2072畝,現有全日制在校學生24000餘人。
學校以工為主,涵蓋工學等10個學科門類。2003年學校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碩士學位授權單位,目前擁有建築學等12個一級學科碩士點,共涵蓋了55個二級學科碩士點;2010年新增為工程碩士培養單位;2012年獲準開展同等學力人員申請碩士學位工作。現擁有土木與環境工程學科群、城鄉規劃與管理學等2個省優勢學科(群),世界史、風景園林學等2個一級學科省重點(培育)學科。全國第三輪學科評估碩士授權學科評估排名中,我校城鄉規劃學等6個一級學科進入前50%。
學校現設有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等14個教學單位、建築學等58個本科專業,其中城鄉規劃、土木工程、環境工程等3個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城鄉規劃、土木工程、環境工程、歷史學、環境科學、數學與套用數學等6個專業為江蘇省特色專業,土木工程等5個專業通過了高等教育專業評估。

師資隊伍

學校現有教職工1609人,其中專任教師953人。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教師493人,教授150人;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教師715人,博士學位教師257人。現有碩士生導師、博士生導師197人。專任教師中,1人曾任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高等學校學科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5人、評估委員會委員2人;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先進工作者等國家級獎項6人;國家級和省部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江蘇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7人,江蘇省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2人,“333”、“青藍工程”、“六大人才高峰”等省級人才培養(資助)人選108人次;現有江蘇省高等學校科技創新團隊、優秀教學團隊各1個;10餘人擔任全國學術團體常務理事、省級學術團體副理事長等學術職務,多人擔任國際學術期刊和國內學術核心期刊的編委。學校還聘請了包括兩院院士沈世釗、陳肇元、葉可明在內的一批著名專家學者擔任兼職教師。

科研

2008年以來,學校共承擔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在內的科研項目1621項,其中國家級項目65項,省部級項目137項,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獎項24項,其中國家級獎勵2項;共有69項科技項目通過省廳級鑑定,其中3項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34項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科研經費累計48360萬元。學校現有環境科學與工程實驗室等4個省級重點實驗室;電子信息教學實驗中心等8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含建設點);省級工程中心、省級技術服務平台、省高校社科重點培育基地、大學科技園、企業院士工作站各1個。
學校與英國、美國、日本、澳大利亞、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際合作關係,開展多種形式的學生交流、教師交流以及科研合作。自1993年以來學校每年承擔由商務部舉辦的為亞、非、歐、美及大洋洲的開發中國家培訓環保技術人才的任務。

研究生教育

學校高度重視研究生教育,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學科發展、科技進步對高層次人才培養的需要,以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加強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為主題,積極深化研究生招生改革、培養模式改革、課程改革等三項改革,紮實推進“研究生培養創新工程”,加強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研究生培養質量管理及監控制度建設、研究生思想道德和學術道德建設,不斷改善研究生培養條件,強化培養過程管理,努力確保研究生培養和學位授予質量。
我校2004年首批正式招收66名碩士研究生以來,招生規模逐年擴大,培養類型不斷豐富,目前在校碩士研究生已達1200餘人,已為社會培養近1000名畢業碩士研究生。在江蘇省碩士學位論文抽檢中,我校優秀率高居全省高校前列,連續三年保持學位論文抽檢優秀率高於全省平均優秀率。研究生就業形勢良好,畢業生當年就業率均在95%以上,不少畢業生考取名校博士生和國家公務員,大部分畢業生活躍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高新企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