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年)

蘇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年)

蘇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年)是指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於2016年7月26日正式批覆,並於2016年8月2日正式發布的關於蘇州市的城市總體規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蘇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年)
  • 外文名:Suzhou City Master Plan (2011-2020)
  • 批覆時間:2016年7月26日
  • 發布時間:2016年8月2日
規劃批覆,批覆檔案,規劃亮點,規劃關注,各方解讀,

規劃批覆

2016年8月2日,中國政府網上公布了國務院批覆同意《蘇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年)》。根據該批覆,到2020年,蘇州中心城區常住人口控制在360萬人以內,城市建設用地控制在380平方公里以內。

批覆檔案

國務院關於蘇州市城市總體規劃的批覆
國函〔2016〕134號
江蘇省人民政府:
你省關於報請審批蘇州市城市總體規劃的請示收悉。現批覆如下:
一、原則同意《蘇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年)》(以下簡稱《總體規劃》)。
蘇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風景旅遊城市,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基地,長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總體規劃》實施要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及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認識、尊重和順應城市發展規律,堅持經濟、社會、人口、環境和資源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提高新型城鎮化質量和水平,統籌做好蘇州市城鄉規劃、建設和管理的各項工作,逐步把蘇州市建設成為經濟繁榮、和諧宜居、生態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鮮明的現代化城市。
二、重視城鄉區域統籌發展。在《總體規劃》確定的2597平方公里城市規劃區範圍內,實行城鄉統一規劃管理。加強城中村和城鄉結合部的規劃建設管理,統籌安排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逐步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統籌中心城區與外圍功能區規劃建設,加強對鎮、村的分類分級指導,建設特色鎮和示範中心村,保持鄉村特色風貌。深化與上海市的協調發展,統籌推進蘇錫常都市圈建設,與周邊城市共同加強環太湖地區、大運河沿岸環境治理、基礎設施建設和文化旅遊協作。
三、合理控制城市規模。到2020年,中心城區常住人口控制在360萬人以內,城市建設用地控制在380平方公里以內。要貫徹落實城鄉規劃法關於先規劃後建設的原則,禁止在《總體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範圍之外設立各類開發區和城市新區。要根據蘇州市資源、環境的實際條件以及《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空間布局,劃定城市開發邊界,加強邊界管控,促進城市緊湊布局。增強城市內部布局的合理性,提升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環能力。堅持節約和集約利用土地,嚴格控制新增建設用地,加大存量用地挖潛力度,合理開發利用城市地下空間資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切實保護好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
四、完善城市基礎設施體系。要按照綠色循環低碳的理念規劃建設城市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公路、鐵路、港口、機場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區域交通樞紐。發展軌道交通,建立以公共運輸為主體,各種交通方式相結合的多層次、多類型的城市綜合交通體系,方便不同交通方式的換乘。做好停車場規劃布局,推動城市停車場建設。堅持先地下、後地上的原則,統籌規劃建設城市供水水源和給排水、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積極有序地開展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劃定基礎設施黃線保護範圍,加強對各類設施用地的規劃控制和預留。建立健全包括消防、人防、防洪、防震和防地質災害等在內的城市綜合防災體系。
五、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城市。要按照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總體要求,形成合理的城市空間結構,促進經濟建設、城鄉建設和環境建設同步發展。要切實做好節能減排工作,明確責任主體,落實工作措施,淘汰落後產能,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支持發展綠色建築。加強城市環境綜合治理,提高污水處理率和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限期達到《總體規劃》提出的各類環境保護目標。劃定城市藍線保護範圍,結合水域自然形態進行保護和整治,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建設節水型城市。積極推行低影響開發模式,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加強綠化工作,劃定城市綠地系統的綠線保護範圍。要加強對太湖等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以及濕地、水源地等特殊生態功能區的保護,制定並嚴格實施有關保護措施。
六、創造優良的人居環境。要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安排關係人民民眾切身利益的教育、醫療、市政等公共服務設施的規劃布局和建設。將城市保障性住房的建設目標納入近期建設規劃,確保保障性住房用地的分期供給規模、區位布局和相關資金投入。加快棚戶區、城中村、城鄉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根據城市的實際需要與可能,穩步推進城市有機更新。不斷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務,提高城市發展的宜居性,努力把城市建設成為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家園。
七、重視歷史文化和風貌特色保護。要統籌協調發展與保護的關係,按照整體保護的原則,切實保護好城市傳統風貌和格局。要編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項規劃,落實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和紫線管理要求,重點保護好歷史城區和平江、拙政園等歷史文化街區,網師園、留園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及其周圍環境。要保護好自然山水格局,做好城市整體設計,突出山、湖、河、城有機融合的江南水鄉風貌。
八、嚴格實施《總體規劃》。城市建設要實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進步。城市管理要健全民主法制,堅持依法治市,構建和諧社會。《總體規劃》是蘇州市城市發展、建設和管理的基本依據,城市規劃區內的一切建設活動都必須符合《總體規劃》的要求。要結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明確實施《總體規劃》的重點和建設時序。城市規划行政主管部門要依法對城市規劃區範圍內(包括各類開發區)的一切建設用地與建設活動實行統一、嚴格的規劃管理,市級城市規劃管理權不得下放,切實保障規劃的實施。要加強公眾和社會監督,提高全社會遵守城市規劃的意識。駐蘇州市各單位都要遵守有關法規及《總體規劃》,支持蘇州市人民政府的工作,共同努力,把蘇州市規劃好、建設好、管理好。
蘇州市人民政府要根據本批覆精神,認真組織實施《總體規劃》,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隨意改變。你省和住房城鄉建設部要加強對《總體規劃》實施工作的指導、監督和檢查。
國務院
2016年7月26日
(此件公開發布)

規劃亮點

城市轉型發展思路明確
總規明確提出了城市轉型發展的思路:經濟發展方式從外延式、資源過度消耗型模式轉變為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的內涵式、技術提升型模式;城鎮空間布局由均質走向重點、由分散走向緊湊、由粗放走向集約。
蘇州的城市性質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風景旅遊城市,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基地,長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城市的職能為國家文化旅遊、風景旅遊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長三角地區二級商務、商貿、物流中心,長三角地區創意和研發產業基地之一,長三角地區最具吸引力的居住地之一,以及蘇州市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市域綜合服務中心。
與周邊城市協調發展
總規中強調了區域和城鄉統籌協調的理念。
其中,蘇州與上海協調發展的內容包括:共同維護邊界地區的生態廊道,不將垃圾填埋場等對環境有影響的設施設定在邊界環境敏感地區;加強對太浦河、吳淞江等水系的水環境治理和保護;邊界地區發展上海的配套服務功能;積極銜接上海軌道交通與公共運輸,完善與上海的快速通道聯繫;加強從上海青浦至蘇州南部一線江南傳統水鄉古鎮帶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和利用,共同建設旅遊休閒特色產業帶等。
蘇州與周邊無錫、南通、湖州、嘉興等城市主要加強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方面的協調,共同推進環太湖地區、大運河沿岸的水環境治理和保護,建立區域大氣環境監測、污染防治合作機制等。
3351平方公里基本生態控制線
生態環境保護理念得到強化,總規提出“青山清水,新天堂”的發展目標,對全市的河湖水系、自然山體、各類保護區、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主要生態廊道等提出了詳細的管控要求,嚴格限制填河填湖、挖山砍樹、侵占綠地的行為。自然保護區、重要水源涵養區、河湖水系、丘陵山地、生態林地以及生態治理區等區域統一納入基本生態控制線,面積約3351平方公里,占市域總面積的39.48%。
規劃還劃定了不同區域,分別進行管控:禁建區內禁止任何城鎮建設活動,範圍包括各類自然景觀資源、歷史文化資源、農田與生態環境、水源保護區等保護地區的核心區以及工程地質等不符合建設要求的地區等,面積為1416平方公里;限建區有413平方公里,對各類開發建設進行嚴格限制;適建區339平方公里,鼓勵集約性的城鎮建設;對429平方公里的已建區,規劃要求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對老城逐步實施有機更新,降低空置率。
劃定城市邊界 防止無序蔓延
總規中劃定了2020年之前的城市開發邊界,嚴格限制開發邊界外的城市開發建設活動,防止城市無序蔓延。
城市開發邊界包括中心城區西部與陽山、天平山、靈岩山等山體形成的山體邊界,以及中心城區四角與各主要河湖之間形成的濱水邊界,同時還劃定了基本農田面積311.18萬畝。邊界內面積為643平方公里(不含吳江區),是城市集中建設區。通過這樣的劃定,合理引導和管控城市建設,確保城市周邊生態環境和基本農田保護的底線不突破。
中心城區與縣級市實現40分鐘互通
圍繞公交優先的發展思路,總規中規劃了由城際軌道、市域軌道、城市捷運軌道和有軌電車等組成的完善的軌道交通體系。到2020年,軌交在客、貨運交通中的分擔率分別要達到30%-40%、30%;蘇州中心城區與縣級城市間實現40分鐘互通。
城際軌道中,規劃建設滬寧、通蘇嘉、蘇常、滬錫、湖蘇滬蘇州段等5條軌道。城市軌道市域線中,規劃建設市域崑山、太倉線(S1線),碩放機場專線(S3線),市域崑山、花橋線(S4線),以及南部江南古鎮旅遊軌道專線(S5線)。其中,S5線從吳江城際站出發,向東經同里、周莊等古鎮,在青浦與上海20號線銜接。
“四橫三縱”7條城市軌道線指軌交1號線至7號線。除了已經建成運營的1號、2號線,正在建設的3號、4號和5號線,規劃中的軌道6號線的走向為新區城際站-金閶新城-古城城市中心-工業園區城市中心-蘇州南站,7號線的走向為相城大道北-蘇州北站-相城片城市副中心-工業園區城市中心-吳中片城市副中心-越溪-吳中太湖新城。
歷史文化遺存3層次全覆蓋保護
為確保蘇州全國歷史文化保護示範城市的地位,總規明確要對整體山水格局加強保護,建立“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街區(名鎮、名村)、文物保護單位”3個層次全覆蓋的保護體系,並強調對歷史文化遺產的合理利用。
山體格局保護指保護古城周圍及太湖沿岸的山體景觀原貌,沿山腳縱深1公里為控制區。水系格局重點保護京杭大運河,劃定運河兩側100米範圍為建設控制區。
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體系中,除了59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7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重點保護對象還有:蘇州、常熟2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甪直、周莊、同里、木瀆、沙溪、千燈、鳳凰、古里、沙家浜、錦溪、黎里、震澤、東山13箇中國歷史文化名鎮;西山(金庭)、光福2個省級歷史文化名鎮;陸巷、明月灣、東村、楊灣、三山島5箇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徐灣、東西蔡、甪里、植里、堂里、後埠、南厙、溪港、龍泉嘴等9個市級古村落。
多條景觀通廊 連綴美麗蘇州
加強城市設計也是亮點之一,總規通過對城市整體形態、各片區的風貌特色、重要的城市景觀點、標誌物、觀景廊道等進行管控和指引,提高蘇州城市空間的環境品質。
在城市整體格局中突出“一面望山、七面環湖;古城居中、綠楔入城”的特色,完善與宜居城市相適應的開敞空間體系,建立山、湖、河、城相融合的江南水鄉城市景觀風貌。
各條景觀通廊將從不同方位展現蘇州之美,主要包括:由古城向陽澄湖延伸的東北向景觀通廊、沿元和塘景觀通廊、古城沿十字洋河向三角咀延伸的西北向景觀通廊,沿東南角老運河景觀通廊、以及沿斜塘河、沿蠡塘河、沿徐圖港、陽澄湖—金雞湖—獨墅湖、何山—七子山、三角咀—大陽山等景觀通廊。
文化娛樂用地 人均1.5平方米
重視與民生相關的各類設施和空間,優先保障教育、醫療、體育、文化等公共設施的用地,增加公園和街頭綠地的數量,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質,是總規的又一亮點。
到2020年,蘇州規劃文化娛樂用地539.05公頃,人均1.5平方米。其中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均按市、分片、居住區3級配套,博物館數量到2020年要提高一倍。體育設施中,中心城區每15萬-20萬人設一處綜合運動場,用地面積為4萬-6萬平方米,規劃重要綜合運動場館17個。
同時總規中還規劃醫療衛生用地148.9公頃,人均0.41平方米,規劃主要醫院31所;規劃教育科研設計用地1574.01公頃,人均4.37平方米;規劃50公頃以上的大型公園11個,其他市級、分片級主要公園26個,要求老城區見縫插針擴建街頭綠地,新城區則按半徑300-500米規劃1公頃街頭綠地的標準進行配置。

規劃關注

蘇州的定位
《總體規劃》明確,蘇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風景旅遊城市、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基地、長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蘇州這個定位是高還是低?2016年1月杭州《總體規劃》獲批。杭州是——浙江省省會和全省經濟、文化、科教中心,長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蘇州不是省會,難以享受到省級層面的巨大扶持。但是,蘇州面向全國、走向世界!蘇州這個定位,有兩個“國家”、一個“重要”,所以不低!不過,與南京獲批的“東部中心城市”比,差距還比較大!
蘇州的規模
規劃建設用地的規模,容納常住人口的規模,這是兩個核心指標。《總體規劃》確定,2597平方公里城市規劃區範圍內,實行城鄉統一規劃管理。這個數字,早在2007年就確定了。包括蘇州市區(滄浪、平江、金閶、吳中、相城、工業園區和高新區),以及崑山的巴城、張浦、錦溪、周莊鎮;吳江的松陵鎮、同里鎮、橫扇鎮部分地區(僅包括原菀坪鎮);常熟的辛莊鎮部分地區(不包括原練塘鎮)。
近十年了,2597平方公里這個數字維持原狀。感覺說小不小,說大不大,後續還是要繼續推動撤市設區,增強區域融合的速度。《總體規劃》要求,合理控制城市規模。到2020年,中心城區常住人口控制在360萬人以內,城市建設用地控制在380平方公里以內。
如果控制在360萬人以內,蘇州還是特大城市嗎?但這只是對中心城區的要求,蘇州市區的常住人口規模,早已超過500萬。數據,往往要對比才有價值。2000年批覆的《蘇州市城市總體規劃(1996年至2010年)》中要求:到2005年,城市實際居住人口要控制在149萬人以內,建成區建設用地控制在150平方公里以內;到2010年,城市實際居住人口要控制在185萬人以內,建成區建設用地控制在187平方公里以內。而事實上,蘇州的發展速度,顯然遠遠超越了規劃。
深化與上海市的協調發展
總體規劃》要求:深化與上海市的協調發展,統籌推進蘇錫常都市圈建設,與周邊城市共同加強環太湖地區、大運河沿岸環境治理、基礎設施建設和文化旅遊協作。
蘇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年)蘇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年)
以往的措辭,是蘇州全面對接上海,如今是“深化與上海市的協調發展”。這是蘇州發展的王牌所在。未來,蘇州將吸納部分上海的城市功能,為上海減壓,也得到成長的新動力。“統籌推進蘇錫常都市圈建設”,這句話看著沒什麼意思,統領還差不多。蘇州無法脫離蘇錫常都市圈,但是蘇州的眼界與雄心,一定不能局限在這種小圈子,蘇州是面向全國、走向世界的城市。
蘇州機場終於要建了
《總體規劃》中指出,完善城市基礎設施體系。進一步完善公路、鐵路、港口、機場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區域交通樞紐。
這意味著,建設蘇州機場,從此不再是問題!2016年8月1日下午,蘇州市規劃局召開會議組織全體職工傳達貫徹會議精神中,蘇州機場再次被提到。其中提到了要抓好蘇州機場等基礎措施的建設,這就進一步表明了蘇州機場終於要建了。
更宜居的蘇州
《總體規劃》中要求,創造優良的人居環境。要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安排關係人民民眾切身利益的教育、醫療、市政等公共服務設施的規劃布局和建設。
這兩年,蘇州新建的學校、醫院越來越多、越來越好,蘇州的軌道交通也在快速推進,2015年蘇州獲批特大城市時就說明了這主要不是指城市規模的擴張,而是指城市配套體系的完善。
蘇州的科教文衛等配套設施,將迎來大發展。通俗點說,以前蘇州“做蛋糕”做得很多,但是“分蛋糕”分得很少。以後,逐步可以多分點了。當然,還是無法與享受巨大政治紅利的省會城市相比。
蘇州的文化資源
《總體規劃》中指出,重視歷史文化和風貌特色保護。要統籌協調發展與保護的關係,按照整體保護的原則,切實保護好城市傳統風貌和格局。
要編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項規劃,落實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和紫線管理要求,重點保護好歷史城區和平江、拙政園等歷史文化街區,網師園、留園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及其周圍環境。要保護好自然山水格局,做好城市整體設計,突出山、湖、河、城有機融合的江南水鄉風貌。
蘇州,不是一般的歷史文化名城! 歷史文化,是蘇州的根,蘇州的魂,也是蘇州人的金飯碗。姑蘇區還有塊牌子,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區。這個牌子不能白掛,保護力度應該更大一些。

各方解讀

江蘇省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蘇州分院規劃師林凱旋認為,就當前蘇州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來說,380平方公里的確不算大,但從生態保護角度來看,這條紅線的劃定為今後可持續發展打下了基礎。林凱旋:“按照蘇州現狀已經建完的用地的這些面積來看,這個數據肯定是小的,但是目的是這樣,因為國土部門那邊他有基本農田的控制要求,是屬於比較剛性的要求,從保護生態保護耕地,保護基本農田的角度他確定了這么大的一個規模。”
蘇州大學政治與公共關係學院教授黃建洪也不建議蘇州城市規模攤得太大,控制城市規模和人口數量,關鍵是要把握一個度,讓兩者能相互適應。黃建洪:“不是說城市越大越好,過大的城市規模顯然對城市會形成非常大的壓力,比如說教育,醫療,文化衛生,交通等一系列問題,那么這樣勢必會影響市民的生活質量。那么人口規模過小當然問題也很大,那么在這種情況下也就是說產業工人,包括我們城市創新發展轉型升級所需要的各級各類的人才可能就來不了。”
蘇州大學政治與公共關係學院教授黃建洪:“要為市民營造一個良好的整體持續生態,不僅要有青山綠水還要有產業格局,還要有我們的文化發展一系列的配套服務,特別是公共服務方面,那么就需要建設中運營者有一個前瞻性的眼光,系統性規劃,並作出適時調整,先規劃後建設,先地下後地上,讓整個城市的發展在科學可持續的格局中來,讓城市發展更加可預期,讓老百姓的生產生活更加具有可預見性。”
南京大學城市科學研究院副教授胡小武認為,現階段,各城市之間更加注重軟實力的比拼,而是否擁有完善的公共服務體系,是否擁有獨特的歷史文化風貌,是否擁有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正是軟實力的外在體現,也正是《蘇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中多要強調的重點內容,值得蘇州在今後的行政決策中重點考量。胡小武:“對於淨流入人口的公共服務保障的均等化或者說平等化,或者市民化待遇,以這點來去推動城市規劃格局建設的話,那么未來蘇州的競爭力一定會持續達到要求。”
蘇州科技大學蘇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研究院院長 夏健表示,蘇州一直注重歷史文化名稱的保護和建設,未來如何更好的將名城保護和以人為本有機融合是一項重要課題。夏健:“這樣我們前面做了很多工作可能更多的注重於把古城也好或者是內部的街區建築,物質性的東西已經保護的很好了,實際上是把物質性的東西和人和社會經濟發展怎么更好結合起來,不但是保護好,還要讓他繼續生活下去發展下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