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城牆(蘇州古代城牆)

蘇州城牆(蘇州古代城牆)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蘇州城牆位於江蘇省,是農業社會統治者進行政治控制和軍事防禦重要的屏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蘇州城牆
  • 地理位置:蘇州
  • 經歷階段:土城牆,磚頭城牆,增女牆、瓮城
  • 建築時間:公元前514年
  • 保存時間:2500餘年
  • 相關書籍:《蘇州城牆》 
發展歷史,城門分布,主要謎團,地圖信息,

發展歷史

在2500多年的漫長歲月里,蘇州城牆的模樣幾經變化。這種變化,有表面用材更新的,也有高度、寬度方面的,還有城門式樣變複雜的……
土城牆階段(春秋—五代)
當時的城是土城,城牆用泥土夯築而成,也就是堆上一層土,再用重物把土砸實;然後再堆一層土,再砸實...據說,當時齊門等部分城門上面,就築起了城樓,可以登高遠眺。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採納丞相李斯的建議,拆除郡縣城牆,銷毀民間兵器,以加強對人民的統治。蘇州城牆因此受到毀滅性打擊,直到漢代才重新修築。所以挖掘發現的蘇州城牆基礎,一般只能追溯到漢代。
隋朝開皇十一年(公元591年),楊素把蘇州城搬遷到城西橫山(今七子山)東麓,到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重新遷回舊城。
唐乾符二年(公元875年),平定王郢之亂後,蘇州刺史張搏重築城牆,南北十二里,東西九里,周長四十二里三十步。
到這時候為止,蘇州的城牆一直是土城牆。
磚頭城牆時期(五代開始)
隨著時代的發展,土城牆已經難以抵禦敵人的進攻。於是,五代後梁龍德二年(公元922年),吳越王錢鏐第四子錢元璙重修蘇州城牆,改夯土為磚砌,高二丈四尺,厚二丈五尺,內外有濠(即內外城河),這是蘇州已知最早的磚城。
在修築磚牆的同時,錢元璙還在蘇州城牆部分區域築了向外凸出的“馬面”,使得城牆凹凸有致,富於變化,更加美觀。
牆頂增建女牆(南宋開始)
南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金兵南侵,蘇州城遭受很大破壞,城牆經多位知府修治,直到南宋紹定二年(公元1229年)郡守李壽朋重建,蘇州城方才完全恢復,城牆、城坊的布局,在《平江圖》上有明確記錄。
寶祐二年(公元1254年),蘇州知府趙汝歷在蘇州城牆上增置女牆,也就是城牆頂上連續凹凸的齒形矮牆 作用是在反擊敵人來犯時,掩護守城士兵之用。有的垛口上部還有瞭望孔,可以瞭望來犯之敵。
城門外增建瓮城(元末起)
南宋德佑元年(公元1275年)元軍入侵。因蒙古人是遊牧部落,不喜築城設防,所以下令拆除各地的城牆 蘇州城牆遭到毀滅性打擊。
元朝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各地起兵反元,官府為抵抗起義軍,又重修城牆,蘇州城牆也得到了恢復,還加厚城牆、加深城濠。
張士誠占據蘇州的時候,還在各城門口增置月城,即瓮城。這是一種半圓形或方形的建築,兩側與城牆連在一起,設有箭樓、門閘等防禦設施。敵人一旦進入,城門和瓮城門閘一起放下,敵人就成了瓮中之鱉,輕而易舉地被消滅,所以被稱為瓮城。
明初蘇州城牆再次大規模修建。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巡撫韓世琦在原先城牆的基礎上改築,高二丈八尺,女牆高八尺。蘇州磚頭城牆及城樓,大多為清初所建,盤門、胥門等部分則為元末所建。

城門分布

有城牆,自然也就會有城門。城門的變遷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的。
閶門位城西,對應八風中的飉風,又叫閶闔風。閶闔是傳說中的天門,立閶門象徵天門,通閶闔之風,取“天通閶闔風”之意,以克制西邊的楚國,故閶門又稱“破楚門”。這裡“天門”源於“紫宮星象圖”,是“象天”一例。為了接通閶闔之氣,閶門建成樓閣狀,高大巍峨,有詩道:“閶門勢嵯峨,飛閣跨通波。”
越國與吳國雖地域、文化諸方面頗為相近,卻是世仇。吳城南面的“盤、蛇”二門,用的是十二生肖的方位。越方位處“巳”位,即蛇位,故築蛇門以朝越,蛇門上還製作了一條象徵越國的木蛇,蛇頭向著西北,象徵越國臣服和朝拜吳國。吳國處於辰位,故在城南又設蟠門,城上刻木蟠龍,面向越國,象徵吳國征服越國。後改名盤門
吳國北面還有一個敵國是齊國,所以在城北設齊門,涵義是征服齊國。後在旁邊設平門,表示平定齊國的決心。公元前505年,伍子胥率兵從平門揮師北上,終於打敗齊國,凱旋時即是從平門入城的。
至於其他各門,似乎不具有上述幾門的戰略上的象徵意義,但也是各有來歷。匠門,因曾是各種手工工匠聚居之地而名。據傳吳王闔閭曾命鑄劍高手干將於此設爐鑄劍,故又名干將門。後稱“相門”是音的轉變。古門在宋初被填塞。
胥門,即姑胥門,因姑胥山得名。相傳伍子胥宅在此,且後又懸頭於此門,故稱胥門。
婁門原稱繆門。《吳地記》載:“婁門本號繆門,東南秦時有古繆縣,至漢王莽改為婁縣。”門隨改稱婁門。

主要謎團

蘇州古城牆為什麼是不規則的長方形
說城牆,也就又要翻開那厚重的歷史。沒錯蘇州是古城,古到什麼時候?在《中國通史》上找一找關於蘇州的記載,可以驚奇的發現,原來早在春秋時期,蘇州就是一個中原文化和吳地文化融合了的地區。
蘇州古城牆突破古時建城規制“方”形的約束,呈不規則長方形,這是因為當時所處的地理位置及吳國的國情所致,對於研究吳國歷史及軍事史具有較高的價值;古城巧置八座水城門,成為聞名中外的優美水域,這在全國乃至
蘇州古城牆為什麼不是雄偉粗獷
若論形制規模,蘇州城牆自然不如南京、北京等古都的城牆那般宏偉壯麗。但是,在中國城牆建設史上蘇州城牆有著獨特地位,那就是其城門都辟水陸兩城門,為國內僅有,是城市規劃和建設的創舉。
有這樣一句話,“北觀長城雄,南看盤門秀。”對比北京城牆、角樓,或者 正陽門箭樓的巍峨霸氣,蘇州的盤門顯得那樣玲瓏秀氣。這一切,都拜水所賜,都拜周邊的景致所賜。或許這就是古人所理解的,溫柔鄉中硬骨頭都能磨酥的道理吧!蘇州這個紅塵之地,也怨不得後人指責是個紙醉金迷的城市,誰叫我們的古人就把柔弱的水和擔負軍事防禦的城門連在了一起,而這些水門陸門還都建得那樣秀麗動人。
在盤門可以見到中國在冷兵器戰爭時期,蘇州人精巧的防禦手段。從城外開始來看,只能見到高高的城樓,卻沒有辦法看到這座城門的正門。原來在城門外還有一小圈城牆,門則開在了這外圈城牆的北側,與正城門並不處於一條直線上,這樣的設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遲滯敵人的進攻速度。當敵人來襲攻破瓮城城門,這時主門關閉,同時瓮城放下千斤閘。敵人前部突進的部隊,就會被圈在瓮城之內。此時正應了一句“關門打狗”和“瓮中捉鱉”,堵在兩道千斤閘之內的敵軍部隊,只能被動地接受來自四周的箭支、滾油、滾石和檑木,結果大多都是悲慘的。

地圖信息

地址:江蘇省蘇州市姑蘇區盤門景區內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