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王廟(焦作藥王廟)

藥王廟(焦作藥王廟)

焦作市藥王廟是孫思邈封王之地,形成了千年藥王祖庭。該廟位於山陽區中星街道辦事處李貴作村北,雲台旅遊大道林鄧線南側,是雲台山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藥王廟
  • 地點:河南省焦作市山陽區
  • 主要景點:透靈碑、千頭柏、藥王大殿
簡介,歷史變革,

簡介

焦作市藥王廟位於焦作市山陽區中星街道辦事處李貴作村北,焦輝路南側。1995年開放為道教活動場所,2000年升格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被定名為河南省“藥王孫思邈國際中醫藥文化苑”景區。2013年批准成為“河南省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建設單位,2013年被國務院批准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定名為“河南省特色文化基地”建設單位。藥王廟歷史攸久,歷經千年滄桑,幾經興衰,經宋、元、明、清歷代多次修繕 ,仍保留了早期古建築風格,宋元遺風不減。
據宋代《修武縣誌》載:漢代建有廟宇,年久損毀。隋文帝年間,在其遺址上建天仙廟。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孫思邈在天仙廟後結草為蘆,挖井取水,種植千頭柏,炮製草藥,治病救人,往返於太行、王屋山之間,在雲台山茱萸峰仍保存有藥王採藥煉丹之處藥王洞。在行醫實踐中積累了寶貴的醫療經驗,研究蒐集了先唐以來的醫藥典集和眾多的民間藥方,完成了《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書籍初稿。據藥王廟《昭惠王靈感記》(唐碑刻)記載;孫思邈自三十二歲始,長期居住天仙廟(今藥王廟),先後長達二十六年,最長一次居住時間為八年,也有三五年和一年半載的反覆居住。唐代昭惠王李建臣,常往返於太原至封地楚境內,經常路過此廟,昭惠王就把天仙廟作為行宮,經常和孫思邈攀談與交往,感情深厚。在孫思邈隱居之後,昭惠王懷著對孫思邈的思念和仰慕之情,就把天仙廟作為正式行宮,以孫思邈草蘆為中心實施擴建。擴修了廟宇,加固了藥王井,把孫思邈種的藥草園擴建為行宮花園。由於孫思邈在朝野的影響和他為皇室診病的功績,唐貞觀年間,朝廷在廟內立下了象徵國泰民安的“地天泰”碑,以示對孫思邈的崇敬和對時政安穩的見證。孫思邈的“藥王”也是在天仙廟被昭惠王戲封,後受到了唐太宗的認可。由於昭惠王的影響,數百年的天仙廟易名為“昭惠王行宮”。
根據藥王廟有關碑記和明代《修武縣誌》載;宋神宗熙寧二年,由於道教影響頗大,孫思邈在民間信仰極盛,宋代統治者也與道教攀親論祖,把昭惠王行宮正式改為藥王廟,受到了朝廷的敕建,香火鼎盛,占地三百餘畝,孫思邈被追封為“妙應真人”。明代萬曆年間官府督辦曾對藥王廟重修;清順治年間、嘉慶二十年(1815)又進行了大的修繕;道光三年(1823)和道光二十一年(1841)重修藥王廟時,廟觀又有所擴大。
藥王廟也曾幾度興衰,幾度輝煌。殿宇雄偉壯嚴,規模宏大,是孫思邈封王之地,被譽為“藥王祖庭”。廟內百藥繁茂,品類有序,為太行之陽一大廟觀也。抗日戰爭時期,藥王廟作為八路軍軍備倉庫,多次受到侵華日軍飛機轟炸,唐宋元明清代古建築群均遭戰爭嚴重破壞,文革期間又受到了嚴重摧殘,僅剩下一座較完整的藥王殿。1990年河南省政府撥款,維修了藥王大殿,使這座元代早期建築風格的古老廟宇得到了保護。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藥王廟得到了保護和擴建,使藥王廟一舉成為河南省重點宮觀,受到了中國道教協會的認可,充分向國內遊客展示了藥王廟深厚的古建築文化、道教殿堂文化、雕塑文化、造像文化、中醫藥文化、烙畫文化、楹聯文化和園林生態文化。
現在的主要文物:透靈碑、千頭柏、藥王大殿、藥王井、子母槐、歷代名醫烙畫。

歷史變革

藥王廟歷史悠久,歷經千年滄桑,幾經興衰,經宋、元、明、清歷代
多次修繕,
仍保留了早期古建築風格,
宋元遺風不減。
據宋代
《修武縣誌》
載:
漢代建有廟宇,
年久損毀。
隋文帝年間在其址上建天仙廟,
供奉天仙、
地仙、水仙三位聖母元君。唐高祖武德二年(
619
),孫思邈在天仙廟結
草為廬,挖井取水,種植千頭柏,炮製草藥,治病救人,往返於太行、王
屋之間。按照自己施藥救人積累的寶貴醫療實踐,研究收集了先唐以來的
醫藥典籍和眾多民間藥方,完成了《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書籍初
稿。孫思邈自三十二歲始,長期居住天仙廟(今藥王廟),先後長達二十
六年。
唐昭惠王在孫思邈隱居之後,懷著對孫思邈的思念和仰慕之情,把天
仙廟作為行宮,以孫思邈草廬為中心實施擴建。擴修了廟宇,加固了藥王
井,將藥草園擴建為行宮花園
(
現藥王廟所在村李貴作村就是依照唐昭惠
王行宮的書童李貴所作的很多書畫作品的簽名而定的村名--李貴作
)
唐貞觀年間,在廟內立下了象徵國泰民安的“地天泰碑”,以示對孫思邈
的崇敬和對唐代盛世的見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