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文緣起

藏文起源於象雄文,當年松贊乾布派他的大臣吞米桑布扎創造藏文,最多只能叫象雄文字的改良。象雄人的宗教、文字等深刻影響了吐蕃以及後來西藏社會的各個方面。。

象雄文字也叫“瑪爾文”,它類似漢族的甲骨文。“瑪爾文”主要用於本教的佛法、咒誓、祭祀活動和記載他們的經文等。象雄文分瑪爾吉和瑪爾球。象雄文字的使用至少延續了千年以上。

吐蕃王朝之前,經歷過漫長的原始部落和部落聯盟時期,延續了長達31代吐蕃部落王統傳承。當時,青藏高原上有著許多小邦國或部落,其分布範圍很廣,包括現今克什米爾的拉達克、巴爾提等地。這一時期,以古老的古象雄文明為代表,產生了藏族原始佛教本教,並產生了最古老的文字“象雄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藏文緣起
  • 外文名:The Tibetan cause
  • 時間:吐蕃王朝
  • 主角:松贊乾布
書寫材料,墨汁,硬筆,藏文緣起,文明,宗教,文化保護,

書寫材料

墨汁

傳統的墨汁是用松枝燃燒的煙塵調製而成的。至於八寶墨則是研磨金、銀、銅、珍珠、珊瑚、白海螺等而合成的。八寶墨是專門用於書寫經書、重要公文等。

硬筆

藏文是用硬筆書寫的。書寫的筆大多是用竹子做成的。竹筆分圓竹筆和三棱筆。圓竹筆用於書寫大字,而三棱筆則用於書寫小字,當然,也有鐵制的筆。
筆尖分左斜、右斜和平口三種。左斜用於書寫烏金體,右斜用於書寫烏梅體。平口用於書寫朱匝體。

藏文緣起

文明

藏文起源於象雄文,當年松贊乾布派他的大臣吞米桑布扎創造藏文,最多只能叫象雄文字的改良。象雄人的宗教、文字等深刻影響了吐蕃以及後來西藏社會的各個方面。
象雄文象雄文
作為印度佛教傳入西藏以前的先期文化,古象雄文化的痕跡貫穿於西藏的方方面面。從生產到生活,從民俗到信仰,處處都有象雄文化的影子。比如祭山神、轉山等宗教活動儀式,都源自象雄文化
據史料記載,在象雄十八國時期,“上之辛繞們尊貴,下之國王們威武……”由此可以看出,本教在象雄王國的社會地位之高。今天藏族人的習俗和生活方式,有許多也是象雄時代留傳下來的,比如轉神山、拜神湖、插風馬旗、插五彩經幡、刻石頭經文、放置瑪尼堆、打卦、算命,都有本教遺俗的影子。。
在富饒燦爛的藏族文化遺產中,輝煌鼎盛的古象雄文明以 “雍仲本教”的傳播為主線而得到發展,由於本教文明產生的年代久遠,傳播地域廣闊,對藏族文化的形成和發展都有著極其深遠的重要影響。
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很多世人根本不知道“古象雄文明”,甚至連許多西藏人自己都不了解。他們只認為印度文化對西藏文化的形成有著巨大的影響,“所有來自印度的文化” 都具有偉大的價值,並且錯誤地認定西藏本土宗教以及印度文明以外的東西對西藏文化的形成都沒什麼貢獻和價值。就連很多藏人自己也都誤認為,在印度佛教傳入西藏之前,西藏根本沒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而且文化非常愚昧落後等等。
這種荒謬的說法被一些正統的狂熱者宣揚了數個世紀,正是由於這種狀況的長期延續,導致了西藏真實歷史和本土文化的遺失,同時也限制了學者們對古象雄文明本教研究的興趣,但此狀況已經有所改變。

宗教

本教
據考古學家們的探索發現,藏族同胞族在青藏高原的發祥史非常悠久而古老,距今已經有13000年至17000年的歷史了。
那么大家都會不約而同地去思索這樣的一個問題:“久遠古老的藏族同胞文化,它的源頭究意在何方?”
答案是: 就在西藏古老的本教
在阿里 “穹窿銀城” 城堡遺址,考古學者發現了120多組古代建築遺蹟,出土的大量陶器、石器、鐵器、骨雕,昭示著這裡曾是一個繁榮和發達的聚落、這裡還發現了大片的土葬古墓群,這和西藏崇尚天葬的喪葬習俗迥然不同,在這裡的出土的青銅雙面的本尊雕像,其風格也與現代藏傳佛教的造像完全不同……
這一切都說明,在印度佛教傳入之前,在所謂的西藏正史之前,青藏高原就早已存在著一個輝煌的文明,這個文明就是“古象雄文明”。
本教遠在印度佛教傳入西藏之前,早已在雪域高原廣泛傳播,是西藏人民最重要的精神信仰。在七世紀之前,藏地象雄地區的所有天文學家、教育學家、譯師、醫師、卦師、算命師、風水師、以及有文化的學者等等都可稱為“本波”,當時青藏高原的所有文化和宗教信仰都可稱為“本教”。
“本教”實際上已經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宗教信仰,而是藏族同胞族的文化體系哲學思想文明禮儀民風民俗民族精神社會教育
佛教
根據佛教史籍記載,吐蕃王朝在松贊乾布的治理下,政治、經濟、軍事勢力日益雄厚。吞彌·桑布扎原名吞彌·阿努,是吐蕃歷史上著名的七賢臣之一。大約公元7世紀上半葉,吞彌·桑布扎和其他15名藏族青年受松贊乾布的派遣,前往天竺(今印度)學習梵文和天竺文。吞彌·桑布扎和他的同伴,翻過冰雪覆蓋的喜馬拉雅山,經歷了千辛萬苦,走遍南亞各地,最後找到了精通聲明和文字學的婆羅門大師李敬,獻上黃金,恭敬地拜他為老師。吞米·桑布扎在李敬身邊整整學了3年,不但學會了梵文、烏爾都文等南亞文字,而且學會了文字的創製方法,最後帶著《寶雲經》、《寶篋經》、《大悲蓮花經》等佛典回到了吐蕃。“桑布扎”一名就是他的老師送給他的,是“賢良的藏人”的意思。由於水土不服和其他因素,除了吞彌·桑布扎之外,其他人都沒有完成松贊乾布交給的任務,大部分死於他鄉。
藏文緣起
回到吐蕃後,桑布扎受到松贊乾布的隆重歡迎,並為他專門修了一座宮堡,還親自把他送進宮堡中,讓他在裡邊集中精力創製文字。桑布扎住進去以後,從此閉門不出,獨自一人在裡邊夜以繼日地創製文字。他根據梵文字母以及藏語語音的特點,整理出藏語的30個輔音字母以及4個元音字母,能拼寫出藏人的所有語言,表達藏人的所有意思,同時也創造了藏文字母大楷、小楷、大草、小草等字型。後來,為能正確地使用藏文的拼音方法、規則等,他又根據古印度的聲明論著,加上自己所創藏文的特點和方法編出了《三十頌文法原文》、《文字變化法則》、《吞彌谷風聲論》(即《文法性別用法》)等8部語言文法著作,同時還翻譯了《二十一部顯密經典》、《寶星陀羅尼經》、《十善經》、《般若十萬頌》、《寶雲經》、《寶篋經》等20多種佛經,很多譯經被收入《大藏經·甘珠爾》中。

文化保護

藏文書法歷史沉積深厚。有關書法的論著,書經筆論,代代有著。藏文書法早已成為祖國藝術寶庫中的瑰麗珍品。和平解放西藏以來,特別是自治區成立以來,包括藏文書法藝術在內的藏族文化得到了全面的繼承和弘揚。隨著藏語文的普遍學習和使用,藏文書法普及到了廣大農牧區乃至偏遠的村落,湧現出的書法新秀比任何一個歷史時期多得多。八十年代成立了西藏書法家協會,其會員遍布全區各條戰線。十多年來,舉辦了多期全區性和全國性的書法展覽。在藏文書法歷史和藝術研究方面取得了可喜成就,編寫出了《藏文及藏文書法寶典》一書,全面系統地闡述了藏文起源、藏文書法的演變歷史等。
1995年10月,西藏的藏文書法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宮展出,此次在北京展出的藏文書法作品約有150件,書體各類多達30餘種。其中不僅有徂仁、徂同、酋體、朱匝、烏金等常用書體的書法作品,而且還有諸多書家體的作品;不僅有現行藏文的各種書體作品,而且還有古老藏文瑪爾藏文、達斯奔益、斯益文等的臨摹作品。這些古老藏文書體是首次向觀眾展示。多彩紛呈的藏文書法、獨具民族特色的裝裱形式等都給首都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次參展的還有西藏的漢文書法精品。藏漢文書法同廳展出,顯示了藏漢民族千年友好的深情。(本文書法字型全為作者提供。)
以上為最早的藏文文體之四種,自上而下分別是達斯奔益、小瑪爾文、天成文和斯益文。金寫《甘珠爾》。藏傳佛教後弘期出現的字型之一徂同體。赤松德贊時期的高僧努·桑傑益西所創的新書體。藏文書寫筆,下圖為園竹筆,上為三棱竹筆。藏文書法展在北京民族宮展出時,吸引了眾多的觀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