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風箏(1993年田壯壯執導劇情片)

藍風箏(1993年田壯壯執導劇情片)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藍風箏》是由田壯壯執導,呂麗萍濮存昕李雪健等人主演的一部劇情片。

影片講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1953年至1967年的歷次政治運動。

基本介紹

  • 導演:田壯壯
  • 編劇肖矛
  • 主演呂麗萍濮存昕李雪健易天
  • 出品公司:北京電影製片廠
  • 對白語言:國語
  • 中文名:藍風箏
  • 外文名:The Blue Kite
  • 其它譯名:푸른 연
  • 出品時間:1993年8月12日
  • 製片地區:中國大陸
  • 拍攝地點:中國大陸
  • 類型:劇情
  • 片長:UK:138 min,USA:140 min
  • 分級:Finland:S Spain:7 Sweden:11 UK:15
  • 色彩:彩色
  • 主要獎項夏威夷國際電影節1993年最佳電影獎
    東京國際電影節1993年最佳電影獎最佳女演員- 呂麗萍
    獨立精神獎1995年最佳外語片提名
  • 線上播放平台:愛奇藝 土豆
  • 混音:Dolby
  • 攝製格式:35 mm
演職員,電影視頻,電影評論,劇情簡介,演職員表,演員表,職員表,獲獎記錄,製作發行,幕後公司,上映信息,影片評價,功利《藍風箏》,記憶中的歷史,人道主義的情懷,

劇情簡介

本片透過小孩鐵頭的眼光,反映了自1953年至1967年的大陸歷次政治運動。女主人公是鐵頭的母親陳樹娟,一生際遇坎坷。第一任丈夫被錯劃為右派,在北方勞改時被倒下來的大樹壓死。李國棟因為一直覺得愧對於鐵頭母子,決定照顧他們,成了樹娟第二任丈夫,但在大躍進後期的大荒積勞成疾,營養不良致死。第三任丈夫是老幹部,家境優越,鐵頭母子剛過上兩天好日子,就爆發了文革,老吳(第三任丈夫)在文革中被造反派批鬥致死,樹娟也被劃成反革命分子。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演員備註
陳樹娟呂麗萍----
林少龍濮存昕----
李國棟李雪健----
吳需生郭寶昌----
鐵頭易天----
陳樹聲宗平----
藍太太呂中----
朱瑛張弘----
大姨宋曉英----
劉雲蔚郭冬臨----
衛軍奶奶李濱----
姥姥劉燕瑾----
話劇男演員張豐毅----
校長丁嘉莉----
陳樹岩褚栓忠----
友情出演徐敏----
友情出演張炬----
友情出演江庚辰----

職員表

製作人監製導演編劇攝影配樂剪輯道具美術設計服裝設計錄音
王連生池小寧田壯壯肖矛侯詠大友良英錢泠泠郝廣良張先得董菊英吳凌
以上內容來自

獲獎記錄

最佳電影獎
最佳電影獎
最佳女演員-呂麗萍
1995年 最佳外語片提名

製作發行

幕後公司

製作公司展示
北京電影製片廠Beijing Film Studio [中國]
Longwick Film
發行公司
Fortissimo Film Sales [荷蘭]
Kino International Corp. [美國] ..... (1994) (USA) (subtitled)
Vértigo Films S.L. [西班牙] ..... (Spain)

上映信息

加拿大
Canada
1993年9月12日 ..... (Toronto Film Festival)
美國
USA
1993年10月2日 ..... (New York Film Festival)
法國
France
1994年2月2日
荷蘭
Netherlands
1994年3月17日
美國
USA
1994年3月25日
芬蘭
Finland
1994年10月14日
西班牙
Spain
1995年2月10日
瑞典
Sweden
1996年3月29日
丹麥
Denmark
1997年1月10日

影片評價

總評
《藍風箏》是一部看似寫實主義的影片,田壯壯在孩子鐵頭清澈見底的目光中,細膩,緩慢地開始觀看一個家庭最為平常的生活,沒有大人物,沒有戲劇性故事發生,甚至沒有轟轟烈烈大場面,仿佛他們的生活不會受到任何打擾,然而,這個家庭的核心成員“父親”卻在逐個的消失。國家機器伴隨著政治運動滲透進最普通的家庭之中,鐵頭的母親在每一次政治運動中就會失去一任丈夫。在寫實的表象背後,《藍風箏》是一個時代的寓言,田壯壯將小人物,小家庭的命運和國家強權結合為一體,讓這個家庭成為時代的標本,這一家人的命運正是是同時期所有家庭的命運寫照,誰也無法倖免。呂麗萍扮演的這位隱忍,無奈的母親是受難的母親的象徵。《藍風箏》是一部關於記憶的影片,雖然少年不更事的鐵頭並沒有義正詞嚴的審判那個時代,但是他的母親所經歷的傷痛,卻在提示著我們,教科書上所講述的真相,未必有一個孩子的眼睛中看到的多。田壯壯具有的不過是真實的勇氣和對人的悲憫與關懷。(《光影的長河:影史百大經典華語電影》評)

功利《藍風箏》

拉回到十幾年前的時候,我在做過李少紅血色清晨》(1990)和寧瀛的第一部作品《有人偏偏愛上我》(1990)兩部片的編劇之後,時間應該是在1991年。
有一天壯壯突然來找我說有這么一個東西,是想通過一個孩子的眼光來看自己的家庭和社會。也就是從新中國成立五年左右開始敘述一直講到“文革”開始,從未出生到襁褓里的嬰兒到幼兒再至少年的十五年的時間。想來當時對於這方面的思考也許並不是很成熟,可是當這個命題一出現的時候你就會情不自禁地回想起很多東西。
壯壯和我從年齡上講都是和《藍風箏》中的“小鐵頭”差不多大,關於童年的記憶對於我們這些孩子來說其實是一種很複雜的狀態,但是有意思的是我們當年經歷它的時候卻是很單純、很快樂,這種恍然一夢的感覺很奇妙。
藍風箏(1993年田壯壯執導劇情片)
所以當壯壯找到我,跟我說他的想法的時候,我很明確地表示我願意做這件事。而且那時編劇的創作主動性比較強,可以很悠悠然地寫,沒有經濟上的壓力,也沒有人在背後老催你,一切都是你在主動地、慢慢地以沉入的狀態行進,就像《藍風箏》給人的感覺一樣,從中看不到功利。

記憶中的歷史

這個片子涉及到“文革”之前的十七年。我們經歷了這段歷史,當然我經歷的還不多,我不是“老三屆”,“文革”開始時我還是小學生,壯壯比我大一點,他那時已經上中學了。我想強調的是我們並不是非常刻意地去碰這段歷史,但我認為藝術家應該有這樣的責任去面對。所以當初我們在做這件事情的時候,我和田壯壯都懷有挺深厚的一種感情,更具體地說或許是一種責任心。
我小時候在大雜院的環境中生活過,就很自然地回憶起我們小時候的家庭和生活的環境,以及親人和鄰居們的一些往事,在那段時間裡我們想起了很多故人和舊事。
所以在我成年以後回想起來,都有一些不由自主的心悸和恍然大悟,甚至是有些傷感和悲哀的,在寫《藍風箏》將近一年的時間裡,我們就好像是拿時間的漏勺在打撈一些記憶,還原一些記憶。

人道主義的情懷

其實像《藍風箏》這樣的電影,我們一輩子也做不了一兩部,因為它太傷神了。這種物質化的大環境也不太能夠允許創作這樣的電影了,我從心裏面非常珍視這次合作。
在我和田壯壯的合作中,我真覺得他是一個很有同情心和責任心而且非常周到的人。他表面上給人大大咧咧的感覺,其實我認為他是個思考很深的人,也是這幾位很出色也很出名的中國導演中比較不同凡響的人。我認為《藍風箏》這個片子挺體現他的整個精神的。
我記得好早以前,在報紙上看過一篇文章是一個中國女孩子寫的她在美國同一名黑人男孩子談戀愛的故事,都是用很快樂的筆法寫他們兩個人之間發生的事情,到最後的時候她寫到這天晚上他們到電影院看了《藍風箏》,他們兩個人都在流淚,走出電影院的時候他們緊擁在一起。
我覺得他們一方面是在了解中國人的生活和歷史,更多的是一種默默地感人的東西能夠打動他們,對他們有所撞擊,而我們想表達的正是這個,或者說是一種人道主義的情懷。我認為有這種情懷的中青年導演一輩中就是田壯壯,他的這種東西滲透在他的血液中,是學不來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