薙髮(漢語辭彙)

薙髮(漢語辭彙)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清 李賡芸 《炳燭編》卷四:“ 宣宗 為 光王 時,避 武宗 害,薙髮為沙門,更名 瓊俊 。”《清史稿·睿忠親王多爾袞傳》:“自 關 以西,百姓有逃竄山谷者,皆還鄉里,薙髮迎降。”《上海小刀會起義史料彙編·遐邇貫珍》:“城中居民禁止薙髮,犯者獲而笞責之,但留辮髮以綰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薙髮
  • 注音:tì fā
  • 釋義:剃髮
  • 出處:《炳燭編》
詞語注音,詞語釋義,

詞語注音

tì fā ㄊㄧˋ ㄈㄚ
薙髮(薙髮)

詞語釋義

剃髮。 清 李賡芸 《炳燭編》卷四:“ 宣宗 為 光王 時,避 武宗 害,薙髮為沙門,更名 瓊俊 。”《清史稿·睿忠親王多爾袞傳》:“自 關 以西,百姓有逃竄山谷者,皆還鄉里,薙髮迎降。”《上海小刀會起義史料彙編·遐邇貫珍》:“城中居民禁止薙髮,犯者獲而笞責之,但留辮髮以綰髻。”
剃髮,乃指中國明末清初時期滿族統治者以“不從者斬”為手段,強令其統治下的全國各民族,包括漢族、蒙古族及其它南方少數民族等,改剃滿族髮型的政策。以“剃髮令”或“薙髮令”代稱。由於這項政策涉及民族文化認同,主要又針對漢族而來,原因之一是為了消弱漢族的民族意識,方便統治,引起各族人民,尤其漢人的強烈反對與抵抗,結果遭致清廷的嚴厲處罰和血腥鎮壓。剃髮是一種民族壓迫政策,加深了當時的民族矛盾,亦壓制了漢族的文化和思想。剃髮、易服與圈地、占房投充逃人並稱“清初六大弊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