蕗蕨(膜蕨科蕗蕨屬的植物)

蕗蕨(膜蕨科蕗蕨屬的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蕗蕨,附生蕨類植物,植株高15-25cm。根莖褐色,鐵絲狀,長而橫走,幾光滑,極少毛,粗約0.8mm;下面疏生纖維狀的根。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蕗蕨
  • 拉丁學名:Mecodium badium (Hook. et Grev.) Cop.
  • 別稱:栗色路蕨
  • :植物界
  • :蕨類植物門
  • 亞門:真蕨亞門
  • :蕨綱
  • 亞綱:薄囊蕨亞綱
  • :真蕨目
  • :膜蕨科
  • :蕗蕨屬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植株高15-25厘米。根狀莖鐵絲狀,粗約0.8毫米,長而橫走,褐色,幾光滑,下面疏生粗纖維狀的根。葉遠生,相距約2厘米;葉柄長5-10厘米,粗約1毫米,褐色或綠褐色,無毛,兩側有平直或呈波紋狀的寬翅達到或近於葉柄基部,翅連葉柄寬2毫米以上;葉片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或卵形,長10-15厘米,寬4-6厘米,三回羽裂;羽片10-12對,互生,有短柄,開展,三角狀卵形至斜卵形,長1.5-4厘米,寬1-2.5厘米,先端鈍,基部斜楔形,密接;小羽片3-4對,互生,無柄,開展,長圓形,長1-1.5厘米,寬5-8毫米,先端鈍,基部下側下延,密接;末回裂片2-6個,互生,極斜向上,長圓形或闊線形,長2-5毫米,寬1-1.5毫米,圓鈍頭,全緣,單一或分叉,間隙寬1-2毫米。葉脈叉狀分枝,兩面明顯隆起,褐色,光滑無毛,末回裂片有小脈1條。葉為薄膜質,乾後褐色或綠褐色,光滑無毛,細胞壁厚而平直。葉軸及各回羽軸均全部有闊翅,無毛,稍曲折。孢子囊羣大,多數,位於全部羽片上,著生於向軸的短裂片頂端;囊苞近於圓形或扁圓形,直徑1.5-2毫米,寬大於高,唇瓣深裂達到基部,全緣或上邊緣有微齒牙,其下的裂片稍縮狹。
蕗蕨

生長環境

生長在密林下溪邊潮濕的岩石上,海拔600-1600米。

分布範圍

本種在我國東部、南部及西南部很常見。產湖北(恩施)、江西(萍鄉)、福建(上杭、仙霞嶺)、台灣、廣東(梅縣區、惠陽區、樂昌、曲江區、從化區、博羅、羅浮山、信宜、九龍)、海南島(白沙、五指山)、廣西(興安、龍腫、凌雲、瑤山)、貴州、雲南(濞潺、西疇、蒙自、麻栗坡)等地。印度北部、錫金、越南、馬來亞及西里伯等地也有分布,北達於日本。

主要價值

【藥名】蕗蕨。
【藥用部位】膜蕨科植物蕗蕨Mecodium badium (Hook. et Grev.)Cop.的全草。全年均可採收。
【性味功效】淡、澀,涼。消炎生肌、涼血止痛。治火熱毒郁於肌表、局部腫痛、焮紅、硬結成塊、疥瘡惡癬、癰腫、燙傷。內服煎湯9~15克。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乾品研末調敷。
【套用】蕗蕨鮮品適量,配四照花、四方麻搗成末,用亞麻油調敷,治燒傷、燙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