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侯祠

蔡侯祠

蔡侯祠位於耒陽市(縣級)城東10公里處的龍亭侯蔡倫墓前。初建於東漢,因年久失修塌毀,明萬曆三十一年(1603)重建。祠坐北向南,南北長144米,東西寬76米,呈長方形。1957年5月,蔡倫墓蔡侯祠列為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5年12月,經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為旅遊點,對外開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蔡侯祠
  • 地理位置:耒陽市(縣級)城東10公里處
  • 初建時期:東漢
  • 對外開放時間:1985年12月
簡介,歷史由來,主要景點,衣冠冢,紀念園,人物簡介,人物,生平,

簡介

位於耒(lěi)陽市(湖南省衡陽市東南部)城北蔡子池畔。蔡侯祠原為東漢造紙術發明家蔡倫(公元63—121年)故宅,後人就其宅基建祠,紀念蔡倫。
水經注》載:“(耒水)西北經蔡洲,洲西即蔡倫故宅,旁有蔡子池”。
蔡侯祠始建年代不詳,元至元四年(1338年)耒陽知洲陳宗義重修。後幾經興廢,現存建築為清代重修,古樸典雅。
占地面積408平方米,坐南朝北,磚木結構。
分三進兩院,前廳三間單坡小青瓦頂,兩側有走廊,中軸為甬道有屋蓋與中廳相連;中、後廳三間懸山頂,亦有走道、甬道相連。
大門石額“蔡侯祠”,石聯:“芳池月映,故宅風存”。
祠南北長144米,東西寬76米,呈長方形。殿宇皆磚木結構,以天井為中心,堂房兩廂呈平面,構架為穿逗式與抬梁結合的混合型。
檐頭用青龍白虎瓦當遮椽,方磚鋪地,斗拱出兩挑,雙下昂並由昂外淺及廂拱,內額大而直接由挑承壓,補間鋪作。
房頂單檐、歇山造,拱穿頭全雕龍浮。
祠內有漢桂一株,高9 米,直徑0.8米,挺拔蒼翠,中秋開花;並有古柏10株和幾株藥樹,枝繁葉茂,四季常青。
漢和帝元興元年(105年),蔡倫造出了“蔡侯紙”,對人類文化的傳播和世界文明的進步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千百年來備受人們的尊崇。
為緬懷蔡倫的千古功德,耒陽人民已在其故宅建“蔡侯祠”,2001年又以祠為基礎擴建成蔡倫紀念園。
紀念園占地8萬多平方米,整體上體現了“弘揚蔡倫文化、緬懷蔡倫功德”的主題思想,極具古典雅致的江南園林特色,是“尋訪蔡倫故里,領略紙史文化”的絕好佳所,是弘揚科學、傳承文明和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
2006年12月,蔡倫紀念園被評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點)。
2001年8月,在原址按照東漢建築風格重建的蔡倫造紙作坊,相傳為蔡倫授徒造紙處。
坊內展示了漚料、搗料、抄紙、榨紙、分紙、烘(或晾、曬)乾紙的古老造紙工序。
並藏有傳為蔡倫傳授造紙術時的搗料用石臼即蔡倫舂紙臼。
來者可親自操作,體驗這一古老造紙工藝技術,造出的草紙可留作紀念。
蔡倫墓建於東漢末年,是蔡倫的衣冠冢。
墓為單室券頂磚室墓,墓室高2.2米,長7.84米,寬2.7米,花崗岩墓圍,有墓門、階梯入墓室,磚有漢墓常見的幾何形紋飾。
2001年8月。耒陽市人民政府在墓前建一座護碑亭。墓碑正面刻有郭沫若1959年題“蔡倫之墓”;背面刻有碑文。
古法抄紙古法抄紙
蔡倫紀念園蔡倫紀念園

歷史由來

蔡倫,耒陽人,東漢和帝時發明造紙,封龍亭侯。歿後,邑人為紀念了對人類文明的貢獻,在他故宅基地建祠設像以祭祀,在祠後左側築墓以吊念,祠前洗紙遺址開鑿蔡子池
祠後為洪水漂沒,元至元四年(1338)重建,祠為磚木結構,分前、中、後三棟。祠門聯:“芳池映月,故宅風存”。
中廳柱聯云:“凝忠賢智勇創造發明傳播世界;集池湖橋亭弘揚精神激勵人民。”現闢為蔡倫紀念館,展出了蔡倫生平及其發明造紙的經過,造紙術向全世界的傳播,約對人類文明進步的作用。
蔡倫墓在蔡侯祠後面,相距約百步。
墓為單室外雙拱。抗日戰爭時期,曾遭國民黨軍、日軍兩度盜墓,陪葬物品洗劫一空,現可從墓門進入墓室。
解放後幾次修葺,1959年郭沫若題“蔡倫之墓”門額。祠、墓均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百家愛國防大學義教育基地之一。

主要景點

衣冠冢

祠後有一單室磚墓,為衣冠冢。墓前牌坊額題“蔡倫之墓”,為郭沫若手書。屬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蔡倫紀念園漢和帝元興元年(105年)。美 國麥克·哈特在《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說:“今天,紙張成了我們司空見慣的東西,我們很難想像,如果沒有紙,世界將會怎樣。”

紀念園

紀念園占地8萬多平方米,園內主要由主大門、蔡子池、懷聖台、碑廊、手工造紙作坊、思侯亭、蔡侯祠、蔡倫墓等景點組成,整體上體現了“弘揚蔡倫文化、緬懷蔡倫功德”的主題思想,極具古典雅致的江南園林特色, 是“尋訪蔡倫故里,領略紙史文化”的絕好佳所,是弘揚科學、傳承文明和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 郭沫若、周谷城、胡繩、周光召等先後為蔡倫墓、蔡倫紀念館、蔡倫紀念園題字。
詩詞選登:
七絕·游蔡侯祠題
李祚忠
芳池蓮碧柳枝垂,故院牆灰桂馥飛。
一紙發明書萬世,傳播文化勝帛龜!
蔡倫墓蔡倫墓
造紙作坊造紙作坊
蔡侯祠蔡侯祠

人物簡介

人物

蔡倫(61—121)字敬仲,東漢桂陽郡(今湖南耒陽市)人。漢和帝時,蔡倫入宮做皇帝的侍從,後來升任“尚方令”,負責管理皇室工廠,監造。東漢和帝元興元年(公元105年),蔡倫在總結前人製造絲織晶的經驗的基礎上,在洛陽發明了用樹皮、破魚網、破布、麻頭等作原料,製造成了合適書寫的植物纖維紙,才使紙成為普遍使用的書寫材料。

生平

蔡倫約東漢永平四年(公元61年)生;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卒。耒陽地處今湘江支流耒水流域,是穀米之鄉。出身於普通農民家庭的蔡倫,從小隨父輩種田,但他聰明伶俐,很會討人喜歡。漢章帝劉旭(公元56~58年)即位後,常到各郡縣挑選幼童入宮。永樂十八年(公元75年)蔡倫被選入洛陽宮內為太監,當時他約15歲。他讀書識字,成績優異,於建初元年(公元76年)任小黃門(宦官中職務較低者)。
此後作黃門侍郎,掌管宮內外公事傳達及引導諸王朝見、安排就座等事。正宮竇太后無子,指使蔡倫誣陷章帝妃宋貴人“挾邪媚道”,通令她自殺。宋貴人所生太子劉慶被貶為清河王。竇後又指使人投“飛書”(匿名信)誣陷章帝妃梁貴人,強奪其子劉肇為養子並立為太子。章帝於公元88年卒,10歲的劉肇登基,為和帝,由竇太后聽政。蔡倫因功被提拔為中常侍,隨侍幼帝左右,參與國家機密大事,秩俸二千石,地位與九卿等同。中國歷史上宦官干預國政,也正由此開始。 永平九年(公元97年),竇太后卒,和帝親政。
永元十四年(公元102年)和帝立鄧綏為皇后,蔡倫立即投靠鄧皇后。鄧綏喜歡舞文弄墨,蔡倫為投其所好,甘心屈尊兼任尚方令,主管宮內御用器物和宮廷御用手工作坊。在此期間,他總結西漢以來造紙經驗,改進造紙工藝,利用樹皮、碎布(麻布)、麻頭、魚網等原料精製出優質紙張,於元興元年(公元105年)奏報朝廷,受到和帝稱讚,造紙術也因此而得到推廣。同年,和帝卒,鄧後所生百日嬰兒即位,不到二年又卒。鄧後再立13歲皇侄劉祜(公元94~125年)嗣位,為安帝。劉祜是清河王劉慶之子,但由於他即位初期仍由鄧太后把持朝政,蔡倫繼續受到重用,被封為“龍亭侯”(封地在今陝西洋縣),從此進入貴族行列。由他監製的紙被稱為“蔡侯紙”。
約於元初五至六年(公元118~119年)蔡倫又被提升為長樂太僕,相當於大千秋,成為鄧太后的首席近侍官,受到滿朝文武的奉承。 正當他權位處於頂峰之際,建光元年(公元121年)鄧太后卒,安帝親政。蔡倫因為當初受竇後指使參與迫害安帝皇祖母宋貴人致死、剝奪皇父劉慶的皇位繼承權而被審訊查辦。蔡倫自知死罪難免,於是自盡而亡。蔡倫一生在內廷為官,先後侍奉4個幼帝,投靠兩個皇后,節節上升,身居列候,位尊九卿,卻以慘死告終。但他在兼管尚方時,推動了手工業工藝的發展,被稱為東漢時期的科學家。因而留名後世,得到史學家的首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