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倫墓和祠

龍亭鎮,是中華民族“四大發明”之一造紙術的發明人蔡倫長眠之地,也是蔡倫的封地,現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陝西省南部漢中市洋縣城東龍亭鎮境內。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造紙術發明家蔡倫,桂陽人,東漢和帝時曾任尚方令,主管制造御用器物,總結創造“蔡侯紙”傳卒後葬於此。今存墓高7米,南北長30米,東西寬17米,墓前有明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所立“新建祠記”碑和“漢龍亭侯蔡倫之墓”碑,清乾隆四十一年陝西巡撫畢沅所立墓碑兩通。墓南有蔡公祠,祠內曾發現東漢磚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蔡倫墓和祠
  • 地理位置:陝西漢中洋縣城東10公里的龍亭鎮
  • 南北長:30米
  • 東西寬:17米
地理,環境,旅遊相關,影視,蔡倫,

地理

位於陝西漢中洋縣城東10公里的龍亭鎮,是中華民族“四大發明”之一造紙術的發明人蔡倫長眠之地,也是蔡倫的封地,現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祠內古柏參天、殿宇櫛比、碑石林立、風景秀麗而幽靜,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造紙術的發明者蔡倫就長眠在這裡。墓祠分為南北兩部分,墓區居北,墓冢高約7米,長30米,寬17米。

環境

墓園原占地25畝,現為6畝。園內有建築設施13處。花木蔥鬱,古柏參天,碑石林立,青竹吐翠,丹桂飄香,殿宇古樸典雅,塑像彩畫栩栩如生。其南為祠,祠的中軸線上由南而北依次為山門、拜殿、獻殿,正殿大門上高懸有唐代德宗皇帝的御書“蔡侯祠”匾額。殿中有蔡倫塑像。右側壁上繪有“蔡倫紙”製作工藝流程圖,左側壁上繪有蔡倫於公元114年封為龍亭侯的謝恩圖壁畫。在蔡倫祠中軸線兩側還有鐘樓、鼓樓、廂房、戲樓等古建築和近代書法名家於佑仁為蔡倫墓祠所題草書真跡。

旅遊相關


蔡倫墓西側有蔡倫紙文化博物館,占地十餘畝,建築物3000平方米。是全國首家蔡倫紙文化博物館。
博物館融紙文化與蔡侯抄紙工藝為一體,建有茶廳、娛樂房、紀念品堂等配套設施,兼顧休閒與遊樂於一體。在古作坊的造紙工藝流水線上,身懷絕技的矍鑠老藝人為你展示現存世界上保存最完整、最古老的蔡侯紙造紙全過程。並可親自參與、親手抄制蔡侯紙,留下你的墨寶。

影視

建館以來,央視《華夏文明》、《走遍中國》、《秦嶺探訪》欄目組多次赴洋對古蔡倫造紙工藝進行攝製,《蔡倫造紙術》、《秦巴漢中》、《人傑地靈》和《留住手藝》等專題片在中央4套、10套等頻道進行播映,在國內外引起了較大的轟動。先後已有英、美、加、日、韓等十幾個國家客人來館旅遊,國內遊客更是絡繹不絕。

蔡倫

蔡倫約東漢永平四年(公元61年)生;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卒。耒陽地處今湘江支流耒水流域,是穀米之鄉。出身於普通農民家庭的蔡倫,從小隨父輩種田,但他聰明伶俐,很會討人喜歡。漢章帝劉旭(公元56~58年)即位後,常到各郡縣挑選幼童入宮。
永樂十八年(公元75年)蔡倫被選入洛陽宮內為太監,當時他約15歲。他讀書識字,成績優異,於建初元年(公元76年)任小黃門(宦官中職務較低者)。此後作黃門侍郎,掌管宮內外公事傳達及引導諸王朝見、安排就座等事。正宮竇太后無子,指使蔡倫誣陷章帝妃宋貴人“挾邪媚道”,通令她自殺。宋貴人所生太子劉慶被貶為清河王。竇後又指使人投“飛書”(匿名信)誣陷章帝妃梁貴人,強奪其子劉肇為養子並立為太子。
章帝於公元88年卒,10歲的劉肇登基,為和帝,由竇太后聽政。蔡倫因功被提拔為中常侍,隨侍幼帝左右,參與國家機密大事,秩俸二千石,地位與九卿等同。中國歷史上宦官干預國政,也正由此開始。
永平九年(公元97年),竇太后卒,和帝親政。永元十四年(公元102年)和帝立鄧綏為皇后,蔡倫立即投靠鄧皇后。鄧綏喜歡舞文弄墨,蔡倫為投其所好,甘心屈尊兼任尚方令,主管宮內御用器物和宮廷御用手工作坊。在此期間,他總結西漢以來造紙經驗,改進造紙工藝,利用樹皮、碎布(麻布)、麻頭、魚網等原料精製出優質紙張,於元興元年(公元105年)奏報朝廷,受到和帝稱讚,造紙術也因此而得到推廣。
同年,和帝卒,鄧後所生百日嬰兒即位,不到二年又卒。鄧後再立13歲皇侄劉祜(公元94~125年)嗣位,為安帝。劉祜是清河王劉慶之子,但由於他即位初期仍由鄧太后把持朝政,蔡倫繼續受到重用,被封為“龍亭侯”(封地在今陝西洋縣),從此進入貴族行列。由他監製的紙被稱為“蔡侯紙”。
約於元初五至六年(公元118~119年)蔡倫又被提升為長樂太僕,相當於大千秋,成為鄧太后的首席近侍官,受到滿朝文武的奉承。 正當他權位處於頂峰之際,建光元年(公元121年)鄧太后卒,安帝親政。蔡倫因為當初受竇後指使參與迫害安帝皇祖母宋貴人致死、剝奪皇父劉慶的皇位繼承權而被審訊查辦。蔡倫自知死罪難免,於是自盡而亡。蔡倫一生在內廷為官,先後侍奉4個幼帝,投靠兩個皇后,節節上升,身居列候,位尊九卿,卻以慘死告終。但他在兼管尚方時,推動了手工業工藝的發展,被稱為東漢時期的科學家。因而留名後世,得到史學家的首肯。
據《後漢書·蔡倫傳》記載,蔡倫主管尚方期間,曾“監作秘劃及諸器械,莫不精工堅密,為後世法”。近代考古發掘的實物也證明確實如此。尚方令本來是少府屬官,主管刀劍等各種宮廷御用器具的製造,與中常侍高位根本不相稱,但蔡倫盡力討好,凡是帝、後喜歡的器物,都在尚方精製。鄧後喜歡文史和紙墨,曾令各州郡歲貢紙墨。蔡倫也正因此而成為促進東漢造紙術發展的關鍵人物。由於職務上的關係,蔡倫得以有觀察、接觸生產實踐的條件。每有空閒,他就閉門謝客,親自到作坊進行技術調查,學習和總結工匠們多年積累的豐富經驗,再加上他自己的聰穎創新,對發展當時的金屬冶煉、鑄造、鍛造及機械製造工藝起到了不小的推動作用。如當時的鋼刀製造以炒鐵為料,經多次鍛打而百鍊成鋼。當時所製造的器物在質量、性能及外觀上確實是精工製造,堪為後世仿效。
但是。蔡倫對工藝技術最突出的貢獻還是在造紙方面,大致可從三個角度來評述。
第一:組織並推廣了高級麻紙的生產和精工細作,促進了造紙術的發展。
第二:促進皮紙生產在東漢創始並發展興旺。
第三:因受命於鄧太后監典內廷所藏經傳的校訂和抄寫工作而形成了大規模用紙高潮,使紙本書籍成為傳播文化的最有力工具。
造紙術是我國古代科學技術的“四大發明”(指南針造紙術印刷術火藥)之一,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做出的一項十分寶貴的貢獻,大大促進了世界科學文化的傳播和交流,深刻地影響著世界歷史的進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