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霧果

蓮霧果

蓮 霧 (Syzygium samarangense (Blume)Merr. etPerry),又名洋蒲桃、爪哇蒲桃、輦霧、璉霧、水翁果、水蒲桃、南無等,為桃金孃科蒲桃屬常綠喬木。

台灣的蓮霧是17世紀由荷蘭人引進台灣,台灣屏東是最有名的產地。隨著科學昌明,蓮霧除了原來的紅色和綠色以外,還有新品種的黑色蓮霧。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蓮霧果
  • 拉丁學名:Eugenia javanica Lam
  • 別稱:天果
  • :植物界
  • 桃金孃科
  • 蒲桃屬
  • 分布區域:熱帶,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和台灣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生長環境,蓮霧化學成分分析,不同蓮霧果品質分析,主要價值,蓮霧果病蟲害症狀,蓮霧炭疽病,蓮霧黑腐病,蓮霧疫霉果腐病,蓮霧根霉果腐病,蓮霧擬盤多毛孢果腐病,蓮霧擬盤多毛孢果軟腐病,蓮霧黃腐病,蓮霧乾腐病,蓮霧煤煙病,蓮霧黑星病,蓮霧斑點病,病害防治,1 田間防治,2 采後防治,

形態特徵

蓮霧是桃金孃科(Myrtaceae)赤楠屬的熱帶常綠果樹,原產馬來半島及安達曼群島,在東南亞地區有經濟栽培。蓮霧又名輩霧、璉霧、爪哇蒲桃。蓮霧在台灣栽培歷史頗為悠久,早在17世紀就由前荷蘭人自爪哇引入,僅在台灣各地農家庭院及果園零星種植。近來由於品種及栽培技術的研究突破,使蓮霧產期提早並提高品質,現被視為消暑佳果。在台灣20多種主要重要經濟果樹中名列第6、7位。台灣蓮霧的品質最佳,果實具有特殊的芳香,清脆可口,模樣雅觀。高品質蓮霧被稱為“黑珍珠”,每公斤售價上百元(新台幣)。栽培管理好的,一年可收穫5次,特別在春夏乾燥炎熱季節,作為清涼解渴果品,很受歡迎。台灣蓮霧栽培面積己達8700多公頃,年產量達10萬多噸。
蓮霧果蓮霧果

分布範圍

蓮霧 (Syzygium samarangense (Blume)Merr.etPerry)是桃金孃科蒲桃屬熱帶常綠果樹, 原產馬來半島及安達曼群島 , 目前僅東南亞地區有經濟栽培。我國蓮霧主要分布在台灣、 海南、 廣東 、 廣西和福建等省區。

生長環境

蓮霧性喜溫暖怕寒冷,生長最適氣溫為25—30℃,喜好濕潤的肥沃土壤,對土壤條件要求不嚴,砂土、粘土、紅壤和微酸或鹼性土壤均能種植,但要做好整枝修剪、營養管理、灌溉排水、防寒及產期調節等。另外,疏花疏果、套袋以及戴手套採收作業和田邊集貨等都是台灣蓮霧商品化強調的技術環節。專業人士認為,這是果樹科技研究成果的結晶之一,沒有這一項栽培技術的提高蓮霧可能還停留在庭院栽培的狀態。蓮霧結果較快,一般在栽種的翌年便能結出少量的的果實,以後逐年增加,一株樹齡10多年的蓮霧每年可採收三、四百公斤果實。

蓮霧化學成分分析

蓮霧的藥理作用和特有果香是由其豐富的營養成分決定的。王曉紅對蓮霧果的營養成分進行了分析,結果分別為維生素 C(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78.07 mg/kg、有機酸(酸鹼滴定法)0.205 mg/kg、蛋白質(考馬斯亮藍染色法)0.69 %、總糖 (手持糖量計法)7.68 %、含水量(快速水分測定儀)90.75 %。甘志勇等採用微波消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快速準確地測定了 3 個不同品種蓮霧果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其中,黑珍珠蓮霧的鈣含量 37.9 mg/kg、鎂 49.7 mg/kg、鐵 1.33 mg/kg、錳 1.1 mg/kg、鋅 0.98 mg/kg。可見蓮霧果中糖類、維生素、微量元素等的含量較為豐富,為人體提供了重要的營養成分來源。蓮霧的特徵香氣成分為 3-蒈烯、2-乙基(-1-)己醇、石竹烯、異松油烯、松油醇、α-水芹烯、対傘花炔、4-蒈烯、α-蒎烯、己醛等,其中,3-蒈烯的含量最高,正是這些物質的共同作用,構成了蓮霧獨特的清香氣味。
蓮霧果蓮霧果

不同蓮霧果品質分析

從蓮霧果實的外觀和內在品質性狀來看,蓮霧的果實形狀為長鐘形或鐘形。7 個品種中‘紫紅’和‘印尼大葉’果皮色彩艷麗,‘翡翠’和‘青鑽’果皮淺綠色,果實的果肉顏色均為白色。果實大小是‘香水’最大,‘農科二號’最小。‘紫紅’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黑金剛’最低。除了‘黑金剛’和‘翡翠’的風味淡甜外,其它是口感較好的清甜味。‘香水’和‘紫紅’果實內部極少有空腔,其它有空腔,且均偶有種子 1~3 粒。

主要價值

蓮霧是一種可治多種疾病的佳果,性味甘平,功能潤肺、止咳、除痰、涼血、收斂。主治肺燥咳嗽、呃逆不止、痔瘡出血、胃腹脹滿、腸炎痢疾、糖尿病等症。用果核炭研末還可治外傷出血、下肢潰瘍。另外,台灣民間有“吃蓮霧清肺火之說”。人們把它視為消暑解渴的佳果,習慣用它煮冰糖治乾咳無痰或痰難咯出。蓮霧果實中空(也有實的),狀如蠟丸,在宴會席上人們還喜歡用它作冷盤,是解酒妙果。它淡淡的甜味中微帶點酸,有一股蘋果的清香,食後齒頰留芳。在蓮霧中心挖個洞,塞進肉茸,用猛火蒸約10多分鐘,是台灣著名的傳統名吃,美其名曰“四海同心”。用蓮霧切片放鹽水中浸泡一段時間,然後連同小黃瓜、紅蘿蔔片同炒,不但色、形、味俱佳,而且清脆可口,是一道不可多得的夏令食療佳肴。蓮霧不耐貯藏,一般室溫下只能貯存一周,採收包裝後宜立即送往市場出售。蓮霧以鮮果生食為主,也可鹽漬、糖漬、制罐及脫水蜜餞或製成果汁等。
蓮霧果蓮霧果

蓮霧果病蟲害症狀

由於蓮霧果皮薄, 果肉組織幼嫩 , 呼吸強度高 , 不耐貯藏 , 很容易發生病害。引起果實腐爛的多為真菌病害 , 其中為害較嚴重的有炭疽病 、 黑腐病 、 疫病及根霉果腐病等

蓮霧炭疽病

主要為害果實, 也可為害葉片和枝條。果實上為害初期表現為褪色小病斑, 向內凹陷 , 病斑擴展的速度慢, 病斑褐色水浸狀 , 病斑上產生分生孢子, 孢子聚集時 , 呈現粉紅色或橙色, 有時會出現同心輪紋 , 發病末期數個病斑連合 , 造成果實嚴重腐爛 。枝條或葉片受害, 枝條表皮由綠色轉成褐色斑點 , 葉片組織壞死 , 呈灰白色, 中央暗褐色, 邊緣褐色 , 其上偶有白色粉塊 , 為病菌的分生孢子堆。

蓮霧黑腐病

主要為害果實及葉片, 為害果實時, 常先發生於果蒂, 開始果皮褪去紅色、 呈水浸狀 , 果肉顏色轉淡 , 受害部位漸漸擴大 , 中後期病斑中央出現褐化, 後期全果變黑, 果實腐爛 , 上長出小黑點, 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葉片受害時, 多發生於葉緣, 不規則壞死病斑 , 病斑上亦有小黑點, 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

蓮霧疫霉果腐病

主要為害果實, 病情初期果實表皮褪色 , 紅色或粉紅色消失 , 病斑處轉成淡黃褐色, 病斑不凹陷, 具有酸味, 病情後期果面出現白色菌絲 , 為疫黴菌絲及孢子囊 , 2 ~ 3 d 即可造成全果腐爛。

蓮霧根霉果腐病

病菌主要為害成熟果實, 受害果初期表面會有白色菌絲 , 後期菌絲頂端產生黑色孢囊 , 菌絲轉灰黑色, 由黑色孢囊中可釋出大量黑色粉狀孢囊孢子。病果容易落果。

蓮霧擬盤多毛孢果腐病

主要為害果實也可為害葉片 。果實病斑逐漸擴大時, 成不規則紫紅色凹陷斑, 表面散生黑色圓形小點, 即分生孢子堆, 部分病果有皺縮裂開狀 , 後期病果乾枯皺縮, 或垂掛樹枝, 或掉落地面。病菌為害葉片, 形成不規則黃褐色病斑, 後期有黑色小點散生於病斑表面 。

蓮霧擬盤多毛孢果軟腐病

該病主要為害果實, 初呈水漬狀近圓形病斑,微凹陷 , 隨後病斑迅速擴展 , 出現軟腐, 數個病斑聯合造成嚴重腐爛 , 濕度大時病斑上有白色到灰白色霉層 , 後期出現許多散生 、 略呈輪紋狀排列 、 微凸起的黑色小點。

蓮霧黃腐病

為害果實和葉片 , 受感染果實 , 初期病斑褪色水浸狀, 病斑中央有褐色分布不規則, 表皮出現皺紋, 中期病斑邊緣褪色更明顯 , 且病斑邊緣表面出現白色菌絲, 菌絲帶狀, 與病斑邊緣相接, 包圍整個病斑, 病斑中央漸轉淡黃褐色凹陷。病斑會擴大至全果, 或相互癒合 。後期病斑表面出現帶黃色及白色的表層 , 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 。在葉片上形成褐色病斑, 後期病斑表面出現白色如樹狀的菌絲, 為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

蓮霧乾腐病

為害葉片及果實, 果實初受感染時 , 果皮褪色, 呈淡紫色, 濕度高時病斑邊緣出現白色菌絲 。病斑中央漸出現黑色小點 , 由中央處向邊緣成熟 ,即分生孢子器, 感染中期整個果實呈褪色水浸狀 ,表面布滿黑色小點, 後期全果呈黑色, 表面有淡黃色粉末出現, 為其分生孢子。在葉片上造成褐色病斑, 上著生黑色小點 , 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

蓮霧煤煙病

主要為害葉片及嫩枝條, 偶爾為害果實 。粉介殼蟲或薊馬等小型昆蟲為害蓮霧果實後 , 在果柄處 、 或果苞附近附著蜜露, 病菌便在蜜露上擴展生長 , 形成一層黑色覆蓋物。病菌在葉表面形成一層黑色覆蓋物 , 影響葉片的光合作用 。發生嚴重時,蓮霧生長受抑制, 花芽或新芽抽出困難。

蓮霧黑星病

為害葉片及果實, 受害果病斑常出現在果實底部凹陷 , 中央黑色 , 外圍近凹陷地方褪色 , 後期轉為黑色 , 中央表面有淡粉白色小點, 為病菌分生孢子 。受害葉片初期呈現淡褐色病斑 , 後期呈深褐色 , 病斑表面生細小黑點, 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埋生在組織中央, 僅頂端露出表皮。

蓮霧斑點病

受害蓮霧果實初期表皮出現灰黑色小斑點 , 凹陷 , 果肉色澤不變淡, 隨後病斑擴大 , 相互癒合成不規則狀大病斑, 病斑邊緣組織則由紅色轉成黃褐色 , 果皮表面出現灰黑霉狀小點。

病害防治

1 田間防治

注意田間衛生, 清除並燒毀病果或落果及落葉 , 降低病原的密度, 另外應注重果樹整理、 修剪病枝 、 徒長枝, 使果樹通風良好 , 以減少病害發生。利用竹桿架高或固定枝條 , 以防結果太低 ,使靠近地面的果實受病菌感染 。進行套袋防治, 並且套袋前應將幼果徹底噴施殺菌劑後再套袋 。一般噴施 56 %特克多可濕粉劑 、 50 %多菌靈 、 75 %百菌清、 43 %春雷黴素可濕性粉劑及 70 %甲基托布津等進行防治。

2 采後防治

蓮霧一般即采即銷,果實在室溫下一般只能貯放1 周, 為了減少採後病害的發生 , 採收時儘量減少不必要的裝御及碰觸, 避免採收過程造成機械損傷。採收時自果蒂整串剪下 , 連同紙袋一起採下放入底部或邊層有柔軟的襯墊物的盛器內。如果需要貯藏, 一般採用12 ~ 15 ℃低溫冷藏與套袋 (PE)的方法延緩和減輕病害的發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