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概述,病原體,中毒機制,診斷,治療措施,病原學,流行病學,臨床表現,

概述

葡萄球菌食物中毒(staphylococcal food poisoning)是葡萄球菌腸毒素所引起的疾病,其特徵為起病急驟,嘔吐劇烈伴失去及虛脫。

病原體

葡萄球菌廣泛分布於自然界,健康人的皮膚和鼻咽部、化膿灶都有該菌存在。該菌為革蘭陽性球菌,不耐熱,但能耐受乾燥和低溫。在28~38℃生長良好,繁殖的最適溫度為37℃,最適pH7.4,在含20%~30%CO2條件下有利於產生大量腸毒素腸毒素外毒素)是一種蛋白質,已知有A~E五種抗原型,A型的毒力最強,食物中毒多由此型所致。該腸毒素耐熱性強,在食品中一般烹調方法不能破壞,須經100℃2小時方可破壞。

中毒機制

只隨食物攝入活細菌而無葡萄球菌腸毒素不會引起食物中毒,只有攝入達中毒劑量的該菌腸毒素才會致病。腸毒素作用於胃腸黏膜,引起充血、水腫、甚至糜爛等炎症改變及水與電解質代謝紊亂,出現腹瀉;同時刺激迷走神經的內臟分支而引起反射性嘔吐。

診斷

根據進食可疑食物、集體發病、症狀嚴重而短促等,可作出初步診斷;食物中檢出金葡菌(每克食物含菌達數億),診斷即可成立。

治療措施

加強飲食管理;隔離患乳腺炎的病牛,有皮膚化膿灶的炊事員或從事飲食業者應暫調離其工作。
治療同沙 門氏菌屬感染的胃腸炎型,以保暖、輸液、飲食調節等為主,一般不需用抗菌藥物。

病原學

引起本病的細菌僅限於血漿凝固酶陽性的金葡菌,且其中僅部分菌株能產生腸毒素,包括A~E等5個血清型,以A型腸毒素引起者多見。臨床症狀由腸毒素所致,毒素耐高溫。
寄生人體皮膚、鼻腔、鼻咽部、指甲及各種皮膚化膿灶的金葡菌,可污染澱粉類(剩飯、粥、米麵等)、牛乳及乳製品、魚、肉、蛋類等,被污染食物在室溫20~22℃擱置5小時,病菌大量繁殖產生腸毒素

流行病學

夏秋季發病較高,各年齡組均可患病,病後不產生明顯免疫力,本病無傳染性。

臨床表現

潛伏期短,一般為2~5小時,極少超過6小時。起病急驟,有噁心、嘔吐、中上腹痛和腹瀉,以嘔吐最為顯著。嘔吐物可呈膽汁性,或含血及粘液。劇烈吐瀉每導致虛脫、肌痙攣及嚴重失水等現象。體溫大多正常或略高。一般在數小時至1~2日內迅速恢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