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向高

葉向高

葉向高(1559年9月1日-1627年10月7日),字進卿,號台山,晚號福廬山人,福州府福清(今福建福清市)人。明朝大臣、政治家,萬曆、天啟年間兩度出任內閣輔臣。

萬曆十一年(1583年),考中進士,授職庶吉士,隨後提升為翰林院編修,歷任南京國子司業、太子左中允。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升為太子左庶子。上疏請求取消礦稅、撤礦稅監,被沈一貫排擠出京,轉任南京禮部右侍郎。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升任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後,一人主持閣務達七年之久,人稱“獨相”。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連上六十二道奏疏請求致仕,獲準回鄉。天啟元年(1621年),二度入閣為首輔。由於閹黨勢力過於強大,葉向高不甘受誤國之罵名,又連上六十七道奏疏請辭。天啟四年(1624年),葉向高以太子太傅致仕。

天啟七年(1627年),葉向高病逝,終年六十九歲。崇禎初年,追贈太師,諡號文忠。

葉向高善於決斷大事,任首輔期間,為明神宗出謀劃策,調劑大臣之間的關係,更對維護太子正統、遏制魏忠賢的勢力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概述圖片來源:

基本介紹

  • 本名:葉向高
  • 別稱:葉文忠
  • 字號:字進卿
    號台山,晚號福廬山人
  • 所處時代:明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福建福清縣孝義鄉化南里雲山境
  • 出生時間:1559年9月1日
  • 去世時間:1627年10月7日
  • 主要作品:《福廬靈岩志》、《玉堂綱鑑》、《蒼霞余草》、《宮詞
  • 主要成就:安遼民,通言路,清榷稅
  • 官職:內閣首輔、吏部尚書、太傅
  • 追贈:太師
  • 諡號:文忠
人物生平,早年經歷,陳弊礦稅,唯一宰輔,善於決斷,辭官歸鄉,調和黨爭,二度為相,對抗宦官,再度辭歸,因病去世,主要成就,政治成就,文學成就,公益成就,宗教成就,人物評價,軼事典故,禮遇利瑪竇,弈中第二,親屬成員,個人作品,後世紀念,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七月三十日,葉向高生於福州府福清縣孝義鄉化南里雲山境(今福建福清市港頭鎮後葉村),當時倭患猖獗、肆虐福建沿海。葉向高的母親懷有身孕,因為逃避倭寇,不得不在道路旁的一個破廁所中把他生了下來。幼年時的葉向高隨家人四處避難,過著顛沛流離、食不果腹的困苦生活,曾多次陷入絕境,因命大而存活下來。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戚繼光率部攻破牛田倭巢,福建倭患平定,葉向高一家才得以返鄉。
萬曆十一年(1583年),葉向高考中進士,授職庶吉士,隨後提升為編修。接著調任南京國子監司業,後改任左中允,但仍然負責司業的事務。

陳弊礦稅

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朝廷徵召任命葉向高為左庶子,充任皇長子的侍班官。當時盛行徵收礦稅,葉向高上疏,援引東漢西邸聚積錢財的事例為借鑑,未獲批覆。不久,葉向高被提拔為南京禮部右侍郎。後改任吏部右侍郎。葉向高再次陳述礦稅的危害,又請求罷免遼東稅監高淮,言辭都很懇切。妖書案興起,葉向高寫信給內閣大學士沈一貫極力規勸。沈一貫感到不高興,因而葉向高在南京任官九年都沒有得到晉升。

唯一宰輔

後來沈一貫被罷免,朱賡專權,明神宗下令增加閣臣。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五月,提拔葉向高為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與王錫爵于慎行李廷機一起接受任命。十一月,葉向高進入朝廷,此時于慎行已經去世,王錫爵堅決推辭不再任職。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首輔朱賡也去世了,次輔李廷機因為人言而長期閉門不出,於是葉向高就成為唯一的輔臣。
葉向高任內閣首輔之時,神宗在位已久,懶於上朝,國家大事無人過問,有些重要的官職都空缺著,對士大夫的任命往往又無法下達,君臣之間隔閡嚴重。廷臣們逐漸形成各種幫派,而宦官徵稅、開礦,又極大地危害了民眾。此外,皇帝寵幸鄭貴妃,貴妃之子福王不肯回自己的封國。葉向高因為德高望重而成為宰相,憂國憂民,一心為公,每逢主持政事都很盡忠效力。神宗雖然很看重葉向高,表面上對他的態度很好,但他提的意見卻不大採用,十條意見只能接受二、三條而已。東宮太子停止講學有五年了,廷臣多次請求恢復都沒回音。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二月,葉向高再次選擇吉日向皇帝請求,神宗也不答覆他。從此之後每年春、秋兩季葉向高都要誠懇地提出請求,然而皇帝都不接受。
萬曆三十九年(1611年)九月十三日,太子的生母王貴妃因病去世,過了四天都沒有發喪。葉向高提出意見,這才發喪。但是禮官呈上禮儀制度後,又拖延五天也沒有舉行。葉向高不得不又向神宗爭取,奏疏才轉發下來。福王的府第建成後,工部請求皇帝讓福王回封國,葉向高擬旨交上去,神宗不發聖旨,改在次年春天讓福王回封國。等到日期臨近,葉向高請求先整頓福王的儀衛、舟車等儀仗用度,神宗卻不予採納。
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春天,廷臣相繼上疏請求讓福王回封國,神宗又宣布啟程時間改為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春天。過了不久卻又忽然傳旨,福王的莊田沒有達到四萬頃就不回國,廷臣們都非常吃驚。葉向高於是進言說:“四萬頃莊田,一定滿足不了他的願望,回封國將遙遙無期,陛下的聖旨將要失信於天下了。況且福王的奏疏援引祖宗的制度,而祖宗的制度中沒有這樣的規定。先前只有明世宗的時候景王出現過這種情況。景王長期不回封國,您的父親當時還在裕王邸,危險而不能安定。怎么能夠效法他呢?”神宗回答說:“賞賜莊田自然有先例,況且現在皇太子與各皇子的關係已經確定,還有什麼可質疑的?”葉向高於是上疏道歉說:“皇父的時候,皇太子的名位雖然還沒有確立,但是東宮講學並沒有停止,皇帝父子之間的情意是相通的。現在東宮停止講學已有八年了,況且太子長時間不能和皇帝見面,而福王一天和皇帝見面兩次,所以不能沒有懷疑,只有堅決遵守明年春天返回封國的日期,不要拿莊田作為藉口,百姓的懷疑才會得到澄清。”神宗只好告訴他福王並沒有一天兩次見面他的情況。

善於決斷

葉向高有裁決判斷能力,善於處理大事。錦衣百戶王曰乾是京師的奸人,跟孔學、趙宗舜、趙思聖等人相互攻擊告發,刑官還沒有來得及審判定罪,王曰乾就進入皇城放炮上疏。刑官大為震驚,要判他死罪。王曰乾於是上疏攻擊鄭貴妃的內侍姜嚴山跟孔學以及妖邪的王三詔用巫術詛咒皇太后、皇太子死,擁立福王。神宗感到震驚和憤怒,繞著宮殿走了半天,說:“這種大事變,宰相為什麼不說話?”內侍立即跪著呈上葉向高的奏疏。奏疏上說:“這事跟往年的妖書有些類似,然而妖書是匿名的,難以查詢,現在原告、被告都在,一經審訊就可以得出實情。陛下應當以不變應萬變,若稍有驚慌,那么朝廷內外就會大亂。至於他的言詞牽連到貴妃、福王,實在是叫人痛恨之極。我跟九卿的意見是一樣的,冒昧地向皇帝報告。”神宗讀完後嘆息說:“我父子兄弟的名譽能夠保全了。”第二天,葉向高又說:“王曰乾的奏疏不應該下發。如果發表出去,對上會驚動聖母,對下會驚動太子,貴妃、福王都會感到不安。應該扣留在禁中,而另外傳令法務部門,追究各奸人的罪責,並且趕快確定明年春天福王回封國的日期,來平息眾人的議論,如果這樣做,那么天下就會安然無事了。”皇帝完全採納他的意見,太子、福王得以相安無事。貴妃終究不想讓福王回他的封國,說冬天是太后七十大壽,福王應留在京城慶賀。神宗命令內閣宣布詔書。葉向高扣留皇帝的詔書不宣讀,請求今年冬天提前為太后舉行壽禮,而讓福王如期回封國。神宗派太監到葉向高的私人住處,一定要他宣布詔書。葉向高說:“外廷紛紛傳言皇帝想利用賀壽的名義挽留福王,邀請一千多人跪在宮門前請求。現在宣讀這道詔書,人心更加懷疑、吃驚,將要相信王曰乾的妖言,朝廷一定不會安寧。聖母聽到了,也一定不會快樂的。況且潞王也是聖母的愛子,也居在外地,為什麼只對福王那么愛戀呢?”於是封還了詔書。神宗不得已聽從了他,福王這才回到封國。
葉向高塑像葉向高塑像
葉向高曾上疏說:“當今天下釀成危害動亂的根源,大概有幾種,但還不包括天災人禍、寇匪強盜、物怪人妖。朝廷人才匱乏,是第一點。君臣之間閉塞隔閡,是第二點。官員們好勝喜歡爭鬥,是第三點。對金銀財寶等錢財的橫徵暴斂,必有狂悖的事端出現,是第四點。道德風氣一天比一天敗壞,沒有辦法挽救,是第五點。假若陛下不奮然振作,選用一些老成持重的大臣,充實朝廷官署,將多年來廢弛的政事一舉革新的話,我擔心國家的危亡,不在於外敵的侵略,而就在於朝廷內部啊。”言詞極其懇切。神宗心知他的忠誠卻不肯實行。
當初,葉向高進入內閣。不久,陳奏選用人才、治理財政的計策,極力請求填補空缺的官職,罷免礦稅。發現皇帝不能聽從他的建議,於是陳奏君臣之間關係緊張的弊病。兩次上疏乞求辭職,神宗不答應。葉向高自從成為唯一的宰相,就請求增加閣臣,神宗又不聽。等到吏部尚書孫丕揚因為舉薦賢能不被任用而請求離職,葉向高特地上疏請求留用他,神宗也不答覆,葉向高於是稱病不出。神宗多次下詔,才出來管理事務。不久又說:“我多次請求辭職,都承皇上恩典挽留。陛下不應當只關心我一個人的去留,而應當更關心國家的治亂。當今國家到處都是災荒死亡,畿輔、中原、齊魯的流民塞滿了道路,加上內外空虛,人才都不能被任用。罪責不在別人身上,我怎能不辭職。況且陛下任用我,就應當實行我的建議。現在奏章不下發,重臣不補任,官員任免制度得不到實行,我微薄的忠誠不能報答皇帝,即使留任又有什麼益處?陛下如果能採納我的意見,而不只是讓我徒占虛位,我的生命即使象朝露那樣消失得快,我也三生有幸。”皇帝並不理會。京師發大水,全國很多地方報告水旱災害。葉向高又說:“從閣臣到九卿台省,官府衙門都空無其人,南京九卿也只有二人。國家的方面大吏,從去年秋天到現在,還不曾任用一個人。陛下什麼事情都不管,國家長此下去,我擔心一旦發生變故,將不可收拾啊。”皇帝還是不理會。
萬曆四十年(1612年)春,葉向高以歷代帝王中,在位達四十年以上,從三代以來直到現在只有十人,規勸神宗大力推行新政。又請求選用人才,神宗也不答覆。葉向高的意圖得不到實行,每個月都要求辭職。神宗每次都降旨勉勵挽留他。葉向高又說:“我的去留可以置之不理,但百官一定不能都讓位子空著,台諫一定不能都廢除了,各方的巡撫一定不能不讓人代替。朝廷內外離心,宮城之內怨聲載道,禍害無法預測,而陛下一定要與臣屬隔絕,幕僚不能盡忠效力,六部的官員不能各負其責,整個國家沒有一個可以信任的人,而自以為有神機妙算,我恐怕自古以來聖明的帝王沒有用這種方法治理國家的。”

辭官歸鄉

先前葉向高患病,內閣中卻無人可用,於是葉向高在家中草擬奏章詔書達一月之久。後來,葉向高臥床的時間更長,卻仍像先前一樣在家中擬旨。有人認為這不成體統,葉向高也自覺不妥,堅決乞求辭職。神宗卻仍不任命其他人為宰相,而是派遣鴻臚官去安慰挽留他。等到皇帝過萬壽節時,葉向高病癒,才出來理事。此後,葉向高主持癸丑年的會試,官員的奏章都被送到考場上,成了一大奇事。皇帝考核選拔了科道官員七十多人,任命長時間不下達。葉向高几十次上疏懇切請求,結果過了兩年任命才下達。言官增多之後,攻擊也就紛紛出現。神宗心裡很討厭這樣,就把奏章全都扣留而不下發。葉向高請求把他們交給有關部門,確定他們的去留。於是說:“大臣是小臣的綱領。當今六卿只有趙煥一人,而都御史十年沒有補充新人,沒有人來彈劾監督,人心怎么能安定呢?”皇帝只是責備言官胡說,而大官卻一直不去補充,葉向高請求增加閣臣,奏章達一百多份。皇帝這才任用了方從哲吳道南。葉向高上疏稱謝,於是請求辭職,神宗下詔嘉獎葉向高卻不同意他辭職。
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二月,皇太后駕崩。三月,福王回到封國。葉向高乞求辭職更加頻繁,奏章寫了十幾道。到了八月,神宗準許他辭職。葉向高入閣期間,因為三年的考績優異,被提升為太子太保文淵閣大學士;記錄延綏的戰功,加封少保兼太子太保,改任戶部尚書,晉武英殿大學士;一品官三年期滿,加封少傅太子太傅,改任吏部尚書,晉建極殿大學士。至此,神宗下令加封少師兼太子太師,賞賜白金百兩,彩帛四件,表里大紅坐蟒一件,派遣行人護送他回鄉。

調和黨爭

葉向高任內閣首輔期間,務求調劑各大臣的感情,安撫不同的意見。然而當時黨論已十分興盛,御史鄭繼芳極力攻擊給事中王元翰,擁護他們二人的人分成兩派互相爭鬥。葉向高請求將他們的奏疏下發,下詔令部院評定是非曲直,處罰議論顛倒的一、二人,來警告其他人,皇帝卻不理睬。各大臣看到這樣做並沒有什麼害處,就更加拉幫結派相互攻擊。不久,又爭論李三才事件,於是形成了幫派的勢力。無錫顧憲成在家閒居,在東林書院講學,朝臣羨慕他,爭相跟他交遊。李三才被攻擊,顧憲成寫信給葉向高和尚書孫丕揚,辯白李三才的賢能。正逢萬曆三十九年(1611年)京官考察,攻擊李三才的劉國縉因為其它過錯登記在考核的名冊上,喬應甲也因為年例被派往外地,他們的同黨大嘩。葉向高從大局出發,秉公處理此事,考核官吏的大典才不受擾亂。但兩派之間的爭鬥卻愈演愈烈。到後來,齊、楚、浙三大派系不遺餘力地攻擊東林黨。等到了天啟年間,王紹徽等撰寫所謂《東林點將錄》,讓魏忠賢按姓名驅逐朝臣。因為葉向高曾保護東林黨人,被點名為東林黨黨魁。

二度為相

葉向高離職六年後,光宗即位,特別下詔要召回他。不久,明熹宗即位,又下詔催促他回京。葉向高多次推辭,都沒有獲準。天啟元年(1621年)十月,葉向高回到朝廷,授中極殿大學士,再次成為內閣首輔。他說:“我服務陛下的祖父八年,當時奏章都由我草擬。即使是陛下想實行它,也要派遣中使向我宣布。如有不同意的事情,我都極力爭取,您的祖父也多半能聽從,不會強行擬任何旨意。陛下您虛懷若谷,謙遜有禮,信任輔臣,但不免會因流言生出難以決定的爭論。應當慎重地對待詔書,所有的事情都要命令我等草擬上報。”熹宗高興地答應了。不久皇帝採納葉向高的請求,發放帑銀二百萬兩,作為東西戰事的急需。
熹宗執政之初,滿朝廷臣都是賢能英才,百姓都高興地希望國家得到治理。然而皇帝本來就很年輕,不能夠辨別忠臣和姦臣。魏忠賢客氏逐漸竊取了國家大權,陰謀殺害太監王安,有逐步趕走了吏部尚書周嘉謨和言官倪思輝等人。大學士劉一燝也極力請求離職。葉向高說:“客氏出宮又進宮,而顧命大臣劉一燝還趕不上一個保姆,致使大臣們想要揣摩聖意卻陷入茫然之中,這樣的傾向應當防止。”魏忠賢看到葉向高的奏疏指責自己,十分懷恨葉向高。不久刑部尚書王紀被剝奪官籍,禮部尚書孫慎行、都御史鄒元標先後被攻擊離職。葉向高爭論沒有結果,於是請求跟鄒元標一起被罷免。熹宗沒有接受,魏忠賢由此更加懷恨葉向高了。

對抗宦官

葉向高再任首輔,事奉未成年的皇帝,不能像明神宗時忠誠直諫,但還是有多次糾正。給事中章允儒請求減少上供的袍服,太監激皇帝發怒,命令廷杖章允儒。葉向高兩次上疏營救,於是只剝奪了章允儒俸祿一年。御史帥眾指責宮廷事務,太監請求皇帝把這個人派往外地,因為葉向高的營救而得以倖免。給事中傅魁營救王紀,熹宗要把他貶職流放,也因為葉向高替他說話,只是剝奪了他的俸祿。王紀被罷免後,御史吳牲、王祚昌舉薦他,部議用原官職召回他。魏忠賢很不高興,準備重罰文選郎,葉向高也進行營救,使他得以倖免。給事中陳良訓上疏指責有權勢的太監,魏忠賢摘取奏疏中“國家命運將要終結”的話,命令將他下獄,窮追教唆之人。葉向高以辭職相爭,於是只剝奪陳良訓的俸祿而已。熊廷弼王化貞被判處死刑,言官勸皇帝儘快處決他們。葉向高請求等法務部門覆核之後再決定,皇帝同意了。有人請求將全國各省、府、州、縣的倉庫儲蓄全都搜刮運到京師,葉向高說:“省城的庫藏都已窮盡了,藩庫里還稍有富餘。倘若全都搜刮盡了,突然出現象山東白蓮教叛亂一類的事變,拿什麼去對付呢?”熹宗不聽。
葉向高 草書《過香積寺》紙本立軸葉向高 草書《過香積寺》紙本立軸
當時朝臣跟魏忠賢對抗的都依靠葉向高,魏忠賢於是故意拿一些小事來責難葉向高,使他為難。為此,葉向高多次要求辭職。天啟四年(1624年)四月,給事中傅魁彈劾左光斗魏大中勾結汪文言,利用職權接受賄賂,熹宗下詔命令將汪文言下獄。葉向高說:“汪文言在內閣辦事,實際是我提名的。左光斗等人勾結汪文言的事情不明不白,我任用汪文言卻是清楚的。乞求陛下只處罰我一人,而寬免其他人,來消除官員們的災禍。”於是葉向高極力要求儘快罷免自己。在當時,魏忠賢想獨攬大權,害怕那些在朝的正人君子,等候時機下手。得到傅魁的奏疏十分高興,想藉此羅織東林黨人的罪名,最終因忌憚葉向高等舊臣,連同左光斗等人都沒有定罪,只處罰了汪文言一人。然而此事也成了東林黨獄的導火索。

再度辭歸

天啟四年(1624年)六月,楊漣上疏彈劾魏忠賢的二十四條大罪。葉向高認為事情到了決裂的份上,是極不應該的。廷臣先後上疏數十次,有人勸葉向高頒布這事,可以擊敗魏忠賢。葉向高考慮到魏忠賢無法輕易除掉,閣臣從中斡旋,還有希望不至釀成大禍。於是上疏稱頌魏忠賢勤勞,朝廷太寵愛他,盛名之下難免招致非議,應該解除他的權力,讓他回老家,保全他的始終。魏忠賢看後很不高興,假傳聖旨為自己表功,累計一百多字。葉向高吃驚地說:“這不是太監所能夠乾的,一定是有人代替他起草的。”偵察後得知,此人就是徐大化。魏忠賢雖然氣憤,但因為外廷勢力還很強大,並不敢加害葉向高。他的黨徒中有人勸導他製造大案,魏忠賢這才下定決心。在這之後,工部郎中萬燝因彈劾魏忠賢而遭受廷杖刑罰,葉向高極力營救無效,萬燝死於棍下。不久,御史林汝翥也因為冒犯太監而遭廷杖。林汝翥很害怕,投奔到遵化巡撫駐所。有人說林汝翥是葉向高的外甥,眾太監包圍葉向高的住宅大聲喧鬧。葉向高認為自己對國家的時事已無能為力,乞求離職已達二十多次,到這時請求離職更加堅決。熹宗於是下詔加封葉向高為太傅,派行人護送他返鄉,賞賜給他的財物比按常法賜予的還要多,不久又聽任他辭去太傅,每月賜給他五石米,八個轎夫。

因病去世

葉向高被罷免後,韓爌朱國禎相繼成為首輔,沒多久都被罷免。諂媚小人占據要職,清高的士大夫們無所倚靠。魏忠賢首先誣陷殺死了楊漣,然後是左光斗等人受辱被殺。魏忠賢貶除朝中異己,正直臣子為之一空。
天啟七年(1627年)八月,明熹宗駕崩,葉向高也在當月二十九日去世,終年六十九歲。崇禎初年,追贈為太師,追諡文忠。

主要成就

政治成就

為《續憂危竑議》案上書
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十一月十一日晨,內閣大學士朱賡在家門口發現了一份題為《續憂危竑議》的揭帖,一夜之前,京師廣為散布。《續憂危竑議》假託“鄭福成”為問答,所謂“鄭福成”,意即鄭貴妃,指責鄭貴妃意圖廢太子,要冊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這就是轟動一時“妖書《續憂危竑議》”案。此案興起後,首輔沈一貫藉此機會,打擊異己,嫁禍禮部侍郎郭正域,郭正域為此而蒙冤入獄,受盡酷刑,朝野譁然。此時,葉向高在南京任職,他上書沈一貫。認為,對待這樣的匿名揭帖,只能置之不理,怎么能大肆搜尋,禍及大臣?勸他平心靜氣,要為大局著想,力請不要擴大打擊面,連株無辜。
裁抑礦稅使
萬曆朝中後期,明朝處於嚴重的內憂外患之中,主要表現在:軍事開支龐大;朝廷大興土木、奢靡無度;礦監、稅吏四處收刮;苛捐雜稅沉重;財政入不敷出。面對種種窘境,葉向高首先大膽揭露礦監、稅吏的危害,強烈要求皇帝制止不合理的礦稅制度。葉向高在南京當禮部侍郎時,面對遼東人民深受稅監高淮的荼毒,就上奏了《公劾遼東稅監疏》;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葉向高升任左春坊左庶子兼侍讀,因上疏請罷礦稅,撤稅監,被首輔沈一貫排擠出京,轉任南京禮部右侍郎的虛職。此後,葉向高再上《請罷礦稅揭》疏。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葉向高在《請處置錢糧揭》中陳述國家費用增加的弊端,同時指出礦監、稅吏對正賦侵奪的危害。自萬曆二十四年至四十二年(1596—1614年),經葉向高痛切進諫,反覆力爭,皇帝終於罷免遼東稅監高淮和福建稅監高寀,減輕了民眾的負擔。
與宦官鬥爭
天啟元年(1621年),葉向高晉中極殿大學士,第二次擔任首輔。皇帝重用魏忠賢,由於魏執掌司禮監,利用代替皇帝批閱奏章的大權,先後將一批正直大臣逐出朝廷。葉向高雖然竭力阻止,甚至提出同他們一起罷官,以示抗議,都無濟於事。於是葉向高極盡所能地保護了一批朝臣幸免於難。他對魏忠賢這樣的專權亂政,陷害忠良的瘋狂行為極端反對。他在朝中,當魏在場時當眾憤怒聲言:魏忠賢這樣為非作歹,目無王法,實屬罪大惡極,死有餘辜!在葉正義嚴詞的抗議下,魏及其爪牙的罪孽稍有收斂。
倡導通言路
萬曆後期,由於宦官的蒙蔽,言路不能通暢,下情不能上達。葉向高多次提醒皇帝,要尊重各種言論。到了天啟年間,統治階級內部的黨爭愈演愈烈,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集團控制了政壇的言論,排斥異己;尤其是對東林黨的打擊無所不用其極。在這種形勢下,葉向高向皇上提醒要“省煩言”,目的是要清省各種不同政見的言論,不要偏信“閹黨”之言。所以當時朝廷中一些正直的官員,都以葉為“後台”,藉以對抗“閹黨”,才使朝政暫時出現一些清明的氛圍。
整頓政府機構
明末政局病入膏肓,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官吏,貪污腐化,行政不作為,葉向高入閣之後,看到內庫金銀堆積如山,對邊防缺餉置之不理,兵餉無人發放;各地解來的餉銀無人簽收;國外使節來訪無人接待;獄囚積至千人無人問斷;一些官員罷免、致仕後多未增補,造成官署空虛。至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中央六部僅尚書就缺了五名,都御史缺員長達八年以上,布政司、按察司缺員五六十名,錦衣衛長期沒有一個法官,地方政府缺員更在一半以上,國家的行政機關處於癱瘓、半癱瘓狀態。為了使內閣能有效運轉,葉向高絞盡腦汁,從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起,請求增補閣員的奏疏多達一百本以上,疏言詞十分痛切,直陳國家危機,請求皇帝增閣臣,補缺官,整頓吏治,剷除積弊。在葉向高的強烈要求之下最終獲得到皇帝應允。

文學成就

葉向高不僅是一位政治家,更是一位文學家。作為晚明的文學家,葉向高的創作與思想與同時代的文人追慕時風不同,其一直致力於對台閣體的重新倡導與創作實踐,以求台閣體重返興盛。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葉向高入主內閣,政治地位的提高也提升了葉向高的文學地位與影響,成為當時的館閣文學領袖。在葉向高的倡導下,台閣體再次走入人們的視野,成為翰林學士和上層文人的競習對象,台閣體在萬曆後期(1607年-1614年)出現了一次新的創作熱潮,形成了短暫復振的局面。
從現存的葉向高文學作品來看,呈現出明顯的台閣體特徵:題材上不出送別、寫景、贈答、紀游、奉賀、仕宦、書齋之類,思想上表現溫柔敦厚、性情雅正之旨,喜用典故、以名貴的器物入詩,展現出雍容華貴的氣質。但除了呈現出台閣體的這些基本特徵和美學追求外,葉向高也為台閣體注入了一些新的東西:①創作題材和內容雖仍不出台閣體的範圍,但減少了一味粉飾太平、歌功頌德的成分。雖然其歌頌皇帝聖明、讚揚吏治政績的作品亦有一部分,但細讀作品發現其中純粹歌功頌德、過分粉飾太平的極為少見。即使是一些頌、賦、辭、詩等奉命奏賀之作,也儘量結合當時的實際情況進行抒寫。②雖描寫上層文人的優容閒適生活,但少了枯燥無味的堆砌,增加了一些貼近文人日常的生活氣息,不至給人千篇一律的感覺。③個別作品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生疾苦和政治混亂的局面。

公益成就

創辦福州會館
福州與北京相隔數千里。福州人進京趕考,或是經商辦事,常常為食宿所困擾,特別是那些窮困書生,一旦落第,無力回鄉,往往流落街頭,甚至客死他鄉。為了給進京趕考、辦事的福州十邑鄉親提供方便,葉向高將府邸劃出一部分,創辦福州會館。又修建一座“義園”,專門收存在京亡故的福州十邑鄉親的遺骨,等有機會時,運回家鄉安葬。
修古蹟、建橋
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葉向高辭職返鄉,登石竹山時,見仙君樓十分破敗,與舉人石應相(字映斗)募建觀音閣與僧房。此外,他還開闢瑞岩山景區,形成了佛窟岩、天章岩、大洞天、振衣台、桃花洞等37景。並把皇帝賜予他的一千兩白銀在家鄉建一座橋,名為“賜金橋”。

宗教成就

佛教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倭寇騷擾福建沿海,黃檗山萬福寺(即黃檗寺)毀於戰火,寺僧到京城恭請大藏經,並請葉向高給予幫助,因時機未成熟,葉向高無能為力。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皇帝在全國名山大川的古剎內分置大藏經。當時,全國各地共有二十餘處古剎,黃檗寺是被允許保存大藏經的古剎之一,這與葉向高在其中的幫忙是分不開的。在葉向高幫助下,黃檗寺僧人請得朝廷所賜大藏經678函、紫袈裟三襲以及神宗皇帝親筆御賜的匾額“萬福禪寺”。當大藏經送抵黃檗寺後,葉向高不僅捐獻了四百兩銀子,還於逕江(今上逕鎮)發起了募捐活動。此外,葉向高還重修福清的福廬寺、香山寺、瑞岩寺、靈岩寺等寺廟。
天主教
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義大利傳教士艾儒略來北京、揚州等地傳教。天啟四年(1624年)8月,葉向高辭職回家途中經過杭州時,艾儒略曾拜訪他。葉向高對艾儒略的才華甚是欽佩,邀請他到福建傳教。同年12月29日,艾儒略在葉向高陪同下到達福州。艾儒略到福州後,在葉向高幫助和引見下,很快就打開了局面,不少達官顯貴及士大夫都與艾儒略交往,他由此遍識閩中名士,被稱為“西來孔子”、“開教福建第一人。”可以說,天主教能在明代福建得以廣泛傳播,葉向高功不可沒。

人物評價

《明史》評:①向高有裁斷,善處大事。②向高為人光明忠厚,有德量,好扶植善類。③贊曰:熹宗初,葉向高以宿望召起,海內正人倚以為重,卒不能有所匡救。蓋政柄內移,非一日之積,勢固無如何也。
明末清初學者李遜之評:乃既不能得於內,又無以解於外,惟有一去以謝責而已。身為元老,委蛇中立,而欲收無咎無譽之功,得乎哉!不欲為劉健、謝遷,恐並不能為李東陽,所以規之者至矣。
清代詩人錢謙益評:東林諸子,奉福清為倫魁,沙汰江河,和調水火,海內服其公忠。

軼事典故

禮遇利瑪竇

據記載,明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葉向高在南京任禮部右侍郎時,第一次結識了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並與利瑪竇切磋圍棋技藝。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葉向高升任內閣首輔後,又多次在北京私宅中款待利瑪竇。他贈詩利瑪竇曰:“天地信無垠,小智安足擬。爰有西方人,來自八萬里。言暮中華風,深契吾儒里。著書多格言,結交盡賢士。淑詭良不矜,熙攘乃所鄙。聖化被九埏,殊方表同軌。拘儒徒管窺,大觀自一視。我亦與之游,冷然待深旨。”(《詩贈西國諸子》)
據《利馬竇在北京》記載,利馬竇於1610年5月11日病逝北京。依照當時慣例,客死中國各地的傳教士都必須遷葬澳鬥神學院墓地。利瑪竇生前曾有在京郊購買墓地的想法,外國傳教士和中國教友也希望明神宗同意利瑪竇的生前願望,但遭到很多官員的極力反對。葉向高為其上書朝廷請求賜葬,理由是“自古以來的外國人,其道德學問,有哪一個能像利瑪竇這樣嗎?不要說其他事情了,就是翻譯《幾何原本》一書,就應該賜葬地了。”經過葉向高多方交涉,利瑪竇最後得以準許葬於京郊。

弈中第二

葉向高在閣時,政務之暇,常邀同僚下棋,然而數年未遇敵手。泰昌元年(1620年),葉向高再度入閣,路經無錫時,在閒談中聽到過百齡其人其藝,特意寫了請柬,鄭重其事地禮招過百齡對弈。
過百齡來後,葉向高見是一個兒童,不把他放在眼裡。可是一交手,葉向高竟連失三局,慚愧難當。在旁觀戰的過百齡父親戰戰兢兢對兒子耳語:“你的對手是當朝相國,要手下留情……”過百齡不以為然,朗聲答道:“下棋雖是雕蟲小技,可假如枉道媚人,豈不感到恥辱?況且相國如此賢明,怎會怪罪我一個小小的童子?”葉向高聽了十分驚佩,起身對過百齡父親說:“令郎不但棋藝絕倫,且生性耿直,將來必成大器。方今天下多事,正需這樣的人才,老夫有一事相求,不知應允否?”過百齡父親見兒子受到誇獎,連忙回禮:“小子無知得罪相國,大人有何訓示,老朽定當從命!”葉向高說:“令郎有此奇才,老丈教子有方。老夫意欲帶他進京,代為延請名師,教習治國安邦之術,老丈意下如何?”未等過百齡父親回答,過百齡搶先說:“小子學業未就,還是不去為好。”聽了此話,葉向高揣摸過百齡怕被人說是趨炎附勢,因此不願與達官同行,也就不為難他,只好作罷。
葉向高進京後,有一次同棋友對弈,局局連勝,棋友便稱之為“棋壇國手”。葉向高卻羞澀地答道:“大家有所不知,老夫在無錫卻敗在一個童子之手。”棋友連忙附和:“即便如此,老相國仍不愧為‘弈中第二’。”從此,葉向高便有了“弈中第二”之說。

親屬成員

關係姓名簡介
曾祖父
葉仕儼
商人,葉家在葉仕儼時成為耕讀之家。
祖父
字大宜,號“月窗”。有詩名。
父親
字良時,官至養利知州。
母親
林氏
葉朝榮第三任妻子。
姐姐
葉愛默
清乾隆《福州府志》作“葉默娘”,有書作“葉默”
弟弟
葉向亮、葉向永、葉向亨
-
子女
葉成學、葉成敏、葉成昌及六女
-
(以上參考資料

個人作品

葉向高一生著作甚多,有《綸扉奏草》30卷、《續綸扉奏草》14卷、《官中實錄》8卷、《蘧編》20卷、《前綸扉奏草》10卷、《後綸扉奏草》10卷、《蒼霞草》20卷、《蒼霞余草》14卷、《蒼霞詩草》8卷、《說類》60卷、《參補古今大方詩經大全》14卷、《玉塘綱鑑》72卷、《福清縣誌》4卷、《宮詞》4卷、《福廬靈岩志》3卷。其中,《蘧編》、《蒼霞草》、《綸扉奏草》、《蒼霞余草》、《蒼霞續草》、《四夷考》等書曾被列為禁書達百餘年。書法作品存世有草書《過香積寺》紙本立軸 ,現為金陵天渡樓收藏。

後世紀念

葉氏宗祠
葉氏宗祠位於福清市港頭鎮後葉村,始建於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是葉向高第一次告老返鄉後親自主持興建的。祠堂占地面積約1300平方米,坐北向南,由戲台、天井、廳堂等組成。1985年,葉氏後裔出資進行修繕,現祠堂內有多幅柱聯,相傳有三幅為萬曆皇帝御賜,即“天子享無疆之慶,相臣樹不朽之功”“八載獨持魁棟,萬方共奠安磐”及“布袍開華袞,篳路啟沙堤”;另外萬曆皇帝又賜葉氏行第十六字:“向成益進、善積有慶、傳世彌永、立誠存敬。”字十六字:“卿汝君子、惟德是昌、能志文士、宗支耀光。”葉氏宗祠於1988年3月26日被公布為福清第二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黃閣重綸”石牌坊
黃閣重綸牌坊黃閣重綸牌坊
“黃閣重綸”石牌坊位於福清市區利橋街。是明崇禎元年(1628年)為紀念葉向高兩度出任首輔殊榮而建。花崗岩石建造,仿木樓閣式。坊匾雙面刻楷書“黃閣重綸”。
芙蓉園
芙蓉園位於朱紫坊花園弄,為葉向高別業。三座建築毗連,坐北朝南,周以封火牆,富有福州民居特色。
豆區園
豆區園位於福清市區官驛巷,是葉向高的花園兼書齋。明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秋,葉向高罷政後重建此園,全園面積不及3畝,故取名“豆區”。園中奇石嶙岣,綠水曲橋,布局精闢,方寸之間容納了極多景致。
豆區園豆區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