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勝(元末義軍領袖)

萬勝(元末義軍領袖)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萬勝,(?—1366年),元末義軍領袖,明夏政權右丞相。元代德安府黃陂縣(今武漢市黃陂區)人。初從明玉珍起義,後任明玉珍所建大夏政權之司馬,因功升右丞相。夏主寵愛之妻以弟婦故稱為明三。玉珍去世後,萬勝與知樞密院事張文炳之間存有隔閡,萬勝暗中派人殺死張文炳。張文炳曾善待明玉珍的養子明昭,所以明昭又假託太后彭氏旨意,吊死萬勝。《明史·明玉珍傳》謂“勝於明氏功最多。其死,蜀人多憐之。

基本介紹

  • 本名:萬勝
  • 別稱:明三
  • 所處時代:元末
  • 出生地:湖北黃陂
  • 出生時間:?
  • 去世時間:1366年
  • 主要成就:明夏政權右丞相
人物生平,萬勝伐滇,人物評價,

人物生平

至正十七(1357年)年,明玉珍率領水軍(船五十艘)劫掠糧川、峽間,準備引兵歸還。時元右丞完者都在重慶募兵,義兵元帥楊漢假裝應募,想殺掉完者都,但行動失敗。楊漢出走峽區,遇見明玉珍進言:“重慶無重兵,完者都與右丞哈麻禿不相能,若回船出不意襲之,可取而有也。”明玉珍聽從了戴壽的建議,襲擊重慶,擊敗完者都,生擒哈麻禿獻給徐壽輝。明玉珍被任命為隴蜀行省右丞。
不久之後,完者都在果州(今四川南充)整合軍隊,會同平章朗革歹、參政趙資,屯嘉定(今四川樂山)大佛寺,謀取重慶,明玉珍派部將萬勝前往抵擋。萬勝圍攻嘉定,半年沒有攻克,明玉珍於是親自率軍來打。明玉珍派萬勝輕兵襲取四川成都,生擒元將朗革歹及趙資妻子,朗革歹妻自沉於江,萬勝將趙資妻子帶到嘉定城下,想用來招降趙資,但趙資用箭將妻子射死。明玉珍將嘉定城攻破後,將完者都、朗革歹、趙資等押回重慶,館諸治平寺(今重慶羅漢寺),欲使為己用。三人誓不投降,乃斬於市,以禮葬之,蜀人謂之“三忠”。於是四川諸郡縣相繼來附。
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梁王與大理國合兵攻擊萬勝,萬勝孤立無援,於是退還。明玉珍受劉楨等人擁立稱帝。國號大夏,以恢復漢族王朝的統治為號召,建元大統,都重慶。明玉珍立妻彭氏為皇后,子明升為太子。效周制,設六卿,以劉楨為宗伯,分蜀地為八道,更置府州縣官名。
至正二十三(1363年)年,明玉珍派萬勝由界首,鄒興由建昌,自己率領李某者從八番分三路進攻雲南。萬勝孤軍深入,擊敗元梁王,梁王逃到金馬山。逾年,梁王挾大理兵擊萬勝,萬勝以孤軍無繼引還。復遣鄒興取巴州。久之,復更六卿為中書省樞密院,改冢宰戴壽、司馬萬勝為左、右丞相,司寇向大亨、司空張文炳知樞密院事,司徒鄒興鎮成都,吳友仁鎮保寧,司寇莫仁壽鎮夔關,皆平章事。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明玉珍派遣萬勝攻取興元,並派遣參政江儼與朱元璋交好,太祖遣都事孫養浩報聘,遺玉珍書曰:“足下處西蜀,予處江左,蓋與漢季孫(孫權)、劉(劉備)相類。近者王保保以鐵騎勁兵,虎踞中原,其志殆不在曹操下,使有謀臣如攸(荀攸)、彧(荀彧),猛將如遼(張遼)、郃(張郃),予兩人能高枕無憂乎。予與足下實唇齒邦,願以孫劉相吞噬為鑑。”自後信使往返不絕。明玉珍領兵西征,由巫峽入巴,占領重慶地區,並接著擊敗四川元朝官軍,基本上平定了渝川地區。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明升的父親明玉珍去世,明升即位,改年號為開熙,將明玉珍安葬於今重慶江北區江北嘴,稱其陵墓為永昌陵,廟號太祖。明升尊奉母親彭氏為皇太后,共同聽政。明升即位時年僅十歲,各大臣都很粗暴,不肯居於他人之下。而萬勝張文炳之間存有隔閡,萬勝暗中派人殺死張文炳。張文炳曾善待明玉珍的養子明昭,所以明昭又假託彭氏旨意,吊死萬勝。萬勝為明氏立功最多,他被吊死,巴、蜀人大多同情他。吳友仁以清君側為名,從保寧傳來檄文聲討明昭。明升命戴壽前去討伐。吳友仁給戴壽寫信說道:“不殺明昭,國家不安,眾心不服。如果明昭早晨被處死,我傍晚將會趕到。”戴壽於是奏請處死明昭,吳友仁則入朝謝罪。於是諸大臣各司其職,而吳友仁更加專橫放縱,致使國權旁落,國勢日益不振。萬勝死後,劉楨為右丞相。
丙午(1366)春,明玉珍薨。子明升繼位,年幼,母彭氏聽政,不能御諸臣。知樞密院張文炳、右丞相萬勝、內府舍人明昭相繼內訌死。劉楨升任右丞相,全銜是“金紫光祿大夫、少傅、右丞相、中書錄軍國重事、監修國史”。然以朝廷“政出多門”。

萬勝伐滇

“癸卯(1363)冬,(明玉珍)遣司馬萬勝等率兵攻雲南。勝由界首,司徒鄒興由建昌(今四川省西昌市),指揮芝麻李由八番(今貴州省貴陽市)三道並進。勝兵不滿萬人。甲辰(1364)春三月,勝兵至雲南(今昆明市),元梁王孛羅鐵木兒及行省廉訪司官棄城退保金馬山,勝入城據之。四月,勝引兵還重慶。勝兵之入雲南也,鄒與芝麻李兵尚未至……勝以孤軍深入,約兵未至,而戰士多中傷,難以久駐,遂引兵還。”
“界首”的本意是邊界前緣;交界之處。這個“界首”,指的是永寧。“永寧,唐曰藺州,宋曰永寧,明曰定川、界首。為黔蜀之界,故名。”明玉珍立國,“以荊玉為宣慰,鎮守永寧”。永寧本夷人乞弟—阿永蠻地,元置永寧路,下轄定川縣(治今敘永縣城)、筠連州及其所領的騰川縣(今四川省筠連縣),大體相當於今日四川省的敘永、古藺、筠連縣和興文、江安、合江三縣的一部分,以及今日貴州省的赤水、習水、仁懷三縣(市)的部分地區。“永寧舊城在衛城(衛,謂明代的永寧衛,治今敘永縣城)西八十里漁漕溪北,即元永寧路舊址也。”萬勝部隊出發的界首,不是元代永寧舊城,而是定川縣城,亦即今日的敘永縣城。這裡地當川、滇、黔三省之交,從這裡向南,經摩尼、雪山關渡赤水河,穿過貴州畢節,便進入雲南曲靖而達於昆明。歷來是四川與雲南之間重要通道。芝麻李從貴陽進取雲南,只能是取道曲靖。所以,萬勝的部隊就只能是從定川出發,取道今日敘永縣城南30華里的兩河鎮,穿過鳥蒙(今雲南鎮雄、昭通)而向昆明了。兩河鎮地當川滇二省之交,也被稱為“界首”,載在前代敘永地方志書。
歷史上,取道昭通而在川滇二省之間展開軍事行動,無不經過敘州(今四川省宜賓市)。隋將史萬歲南征,還軍從昭通經石門(今雲南鹽津縣境),沿橫江出金沙江而還。其後蒙古將兀良合台斡腹進攻,與宋軍在馬湖江(即金沙江)激戰;討伐袁世凱的擴國軍劉雲峰梯團,都走的是這條道路。
從敘永縣兩河鎮這個界首向雲南進軍,是萬勝新辟的軍事通道。他沿此路進軍,比從八番、建昌出發的部隊先抵昆明。後來洪武十四年(1381)明軍平滇,還師掃蕩鳥蒙;清初鄂爾泰平定烏蒙土司叛亂,改土歸流,也就都以敘永為基地,向昭通、鎮雄進攻。戰爭實踐證明了永寧定川(今敘永縣城)和這條軍事通道的戰略價值,值得重視。

人物評價

明史:右丞相萬勝者德安府黃陂縣人,也壯歲,智勇過人,夏主寵愛之妻以弟婦故稱為明三。數歲總兵信賞必罰,士卒樂從所向克敵開國之功良多,夏主賓天立幼母后,臨朝小人間謀張、萬自相屠戮,而非以有罪見誅,不及五載,國遂亡,是自取之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