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農業大學農學院

華南農業大學農學院

華南農業大學農學院是華南農業大學歷史最悠久的學院之一,已有99年歷史;2001年改農學係為農學院。本院現設有本科專業三個:農學專業、生態學專業和草業科學專業;農學專業設有農學、農業信息技術、農業生物技術和農產品標準化與貿易四個方向;碩士專業點五個: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作物遺傳育種、生態學、草業科學和遺傳學;一級學科博士點一個:作物學;二級學科博士點二個:作物遺傳育種和生態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華南農業大學農學院
  • 本科專業:三個
  • 歷史:104年
  • 碩士專業點:五個
學院簡介,機構設定,教學機構,研究機構,其它機構,師資隊伍狀況,現任領導,歷史,專業設定,本科,研究生,生態學系,基本情況,現任領導,機構設定,草業科學系,隊伍建設,人才培養,學科特色,科學研究,教學基地與實驗室,作物遺傳育種系,概況,學歷教育,系領導班子,作物科學技術系,概況,機構,教學,

學院簡介

華南農業大學農學院是華南農業大學學院之一。
學院的前身可追溯到1908年創辦的廣東全省農事試驗場暨附設農業講習所。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成立華南農學院,設農學系。2001年,由農學系改制為農學院。2015年1月,為適應學科發展和建設高水平大學的需要,學校調整組建了現在的農學院。
學院現設植物育種、作物科學技術、種子科學技術、昆蟲學、植物病理學、農藥學、植物營養學7個系;作物學、植物保護、農業資源與環境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作物學、植物保護2個博士學位授權的一級學科;作物遺傳育種、遺傳學、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植物病理學、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農藥學、植物營養學、肥料學8個博士學位授權的二級學科;作物遺傳育種、遺傳學、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植物病理學、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農藥學、動物學、微生物學、植物營養學、肥料學、作物、種業、植物保護、農業資源與利用、設施農業15個碩士學位授權點;開設農學、種子科學與工程、植物保護3個本科專業,有農學和植物保護2個“丁穎創新班”。
學院現有作物遺傳育種、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2個國家重點學科,作物遺傳育種、植物病理學2個農業部重點學科,作物學、植物保護2個廣東省一級攀峰重點學科,農業資源與環境1個廣東省一級優勢重點學科。有農學和植物保護2個國家級特色專業,3門國家級精品課程和6門廣東省精品課程,2個省級實踐教育基地。此外,學院有全國最大的殺蟲植物標本園,館藏5萬多標本的熱帶亞熱帶昆蟲標本館,收藏約103種作物的五大類標本的熱帶亞熱帶植物病害標本館,以及保存有1239份野生稻資源的稻屬植物種質資源保存基地。

機構設定

教學機構

學院下設植物育種、作物科學技術、生態學、草業科學4個系和本科教學實驗中心。

研究機構

國家級科技創新平台與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有: 國家優質稻新品種原原種擴繁基地、廣東省植物分子育種重點實驗室、農業部生態農業重點開放實驗室、教育部植物航天育種工程研究中心、農業部植物新品種測試(廣州)分中心、農藥登記室內活性試驗單位、廣東省高等院校農業生態與農村環境重點實驗室。
華南農業大學農學院華南農業大學農學院
農業部和本校批准設立的機構有:作物遺傳育種研究室、熱帶亞熱帶生態研究所、農業生態研究室、水稻研究室、甘蔗研究室、菸草研究室、南方草業中心、植物航天育種研究中心、生態環境規劃與工程中心、化學生態研究室、雜草研究室。

其它機構

華南農業大學農學院職業技能鑑定所

師資隊伍狀況

農學院現有在職教師92人,教授、研究員20人,博士生導師14人,副教授(包括其它副高人員)27人。其中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盧永根),國家教學名師1人(駱世明),農業部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人(駱世明、張桂權),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4人(盧永根、駱世明、張桂權、陳志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第九屆生命科學部專家評審組成員1人(駱世明),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五屆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張桂權),教育部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主任委員1人(駱世明),教育部高等學校環境生態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人(駱世明),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1人(張桂權),廣東省特聘教授珠江學者1人(張桂權),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2人(曾任森譚志遠),廣東省“千百十”培養計畫國家級培養對象1人(曾任森)、省級培養對象5人(年海、譚志遠、丁效華王建武章家恩)。
華南農業大學農學院華南農業大學農學院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 張展基書記
院 長:李華平教授
黨委副書記:宋歡 副書記
副院長: 馬啟彬 副教授
孔琴 副院長
鐘國華 教授

歷史

華南農業大學農學院是由1910年的廣東農事試驗場附設的農林講習所演進而來。1912年便有農學科首屆畢業生。1924年成立國立廣東大學,其農科學院設有農藝等9個科。1926年成立國立中山大學,其農學院設有農藝等三個系。 新中國成立後,1952年進行院系調整,由原中山大學農學院、嶺南大學農學院和廣西大學農學院畜牧獸醫系的一部分合併,組建成立華南農學院,設有農學系。於2001年又改系設院。在發展過程中,學校把原農學系的部分學科或專業分化而組建成新的院系或成為其他院系的組成部分,如農機系、農經系、生物技術和食品科學系等。至今,農學院已經有90多年的歷史,成為本校重點學院之一。

專業設定

本科

本院現設有本科專業三個:農學專業生態學專業草業科學專業;農學專業設有農學、農業信息技術、農業生物技術和農產品標準化與貿易四個方向;

研究生

碩士專業點五個: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作物遺傳育種、生態學、草業科學和遺傳學;一級學科博士點一個:作物學;二級學科博士點二個:作物遺傳育種和生態學。並設有作物學博士後流動站和生物學博士後流動站的生態學部分。作物遺傳育種學科和生態學科列為本校“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作物遺傳育種學科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

生態學系

基本情況

生態學系是在原華南農業大學農學系農業生態研究室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於2001年7月華南農業大學院系調整後成立的,現隸屬於農學院。本系具有長期的發展歷史,20世紀60年代丁穎院士組建水稻生態研究室,1983年成立農業生態研究室,1986年被獲準全國首批農業生態學碩士點,1993年農業部批准成立熱帶亞熱帶生態研究所。1998年獲準生態學博士點,1998年和1999年先後被批准為農業部重點學科和廣東省重點學科,並且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生態學系現有教職工20人,科研人員18名,教學輔助人員2名。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6名,講師5人,實驗師4人。教學科研人員中現有10人具有博士學位,6人具有碩士學位,其中2人正在攻讀博士學位。目前本學科已建成一支政治素質高、專業結構、職稱結構和年齡結構日趨合理、以年輕科技骨幹為主體的人才隊伍。

現任領導

系主任 :章家恩 教授 博士 博士生導師
系副主任:黎華壽 教授 博士 博士生導師

機構設定

生態學系以教學科研並重,現下設6個專業實驗室,包括(1)化學生態實驗室;(2)土壤生態實驗室;(3)分子生態實驗室;(4)作物生態實驗室;(5)農業生態學本科教學暨環境生態監測實驗室;(6)地理信息系統(GIS)實驗室。
實驗室主任:黎華壽教授
生態學系辦公室教學科研輔助人員:歐秀娟實驗師

草業科學系

隊伍建設

南方草業中心現有專職草學教學科研人員10人,其中7人具有高級職稱,教授3人,副教授4人,博士生導師2人,碩士生導師5人,博士4人,碩士4人,博士研究生3人;草學兼職教學科研人員9人,其中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8人,博士8人。

人才培養

2003年獲草業科學碩士學位授予權,培養畢業碩士5人;2004年設立草業科學本科專業,畢業生54人;2006 年獲草業科學博士學位授予權。

學科特色

依託南方熱帶亞熱帶、荒山荒坡不連片、土地缺乏、農區為主的條件,以草種質資源創新、光形態建成機理、分子生物學理論為基礎,研究牧草高光效、高肥效,草坪常綠機理,發展保證可持續糧食生產為前提的農田間套種、草育種、草產品加工利用技術、草坪管理和草地生態恢復技術。

科學研究

1980年以來,先後承擔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省部重點項目和國際合作項目等重大項目25項,在草育種、引種、牧草加工機械研製、牧草半乾青貯、飼草生產、貯藏、動物利用上取得了一些成果。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2等獎3項,3等獎3項,發表論文100餘篇,其中4大索引收錄8篇。基礎條件:南方草業中心下設草業研究室、草坪研究室、園林草地研究室、草地生態研究室;生物質能研究所下屬的能源作物育種研究室。建立了草業生物技術實驗室、草資源與育種實驗室、草坪實驗室、草營養與栽培實驗室、草產品實驗室、草發育生理實驗室。現有各種儀器設備約180台(件),大型儀器設備有果嶺剪草機、草坪打孔機、凝膠成像系統、纖維分析儀、PCR儀、分子雜交爐、野外地物光譜輻射計、冷凍離心機等。實驗室總面積800m2,校內教學科研基地約50畝,校外實習基地2個。

教學基地與實驗室

目前學院擁有2個省級教學實習基地、2個校級教學實習基地,4個院級校外教學實習基地;有多間教學型和研究型實驗室,為教學科研的順利進行提供了了良好的實驗環境及實習場所。

作物遺傳育種系

概況

作物遺傳育種系共28人 ,其中院士1人,教授7名,博士生導師5名,副教授12名,講師2名,助教(實研)3名,其他人員3名(教輔等)。具有博士學位7名,在讀博士研究生5名,35歲以下7人,56-45歲16人,46-60歲3人,60歲以上2人,形成了老中青相結合,以青年骨幹為主的學術隊伍。現有3個:研究中心和研究室,植物分子育種研究中心,作物遺傳育種研究室;現有實驗室:(1)教學型實驗室:遺傳學實驗室,作物育種及種子工程實驗室(2)教學科研型實驗室:植物組織培養(3)科研型實驗室:植物分子標記育種實驗室,細胞生物學及種質創新實驗室,種子工程實驗室,雜種優勢利用實驗室;現有的科研基地:空間誘變育種科研基地,水稻雜種優勢利用科研基地 ,水稻分育種科研基地 ,甜玉米科研基地 。

學歷教育

1、本科生教育:農業生物技術方向,農業信息技術方向
2、研究生教育: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

系領導班子

系主任  劉向東教授, 博士, 博導
副系主任 張志勝副教授
副系主任 傅雪琳副教授
實驗室主任 張澤民副教授

作物科學技術系

概況

現在的作物生產系由原農學系的糧食作物教研室、經濟作物教研究、氣象教研室、測試中心四部分人員組成。全系有教職工16名。其中,教授3名,占18.8%;副教授7名,占43.7%;講師和實驗師3名,占25%%,助教2名,占12.5%;教輔員1名,占6.3%。在學歷結構方面,全系有博士學位1名,占6.3%;有碩士學位9名,占,56.3%。在年齡結構方面,50~53歲人員3人,占18.8%,40~49歲人員4人;占18.8%.;30~39歲人員6人,占職員總數的37.8%。

機構

作物生產系下設的研究室有3個,包括水稻研究室、甘蔗研究室和菸草研究室。有教學實驗室3個(作物生理生態實驗室、農業氣象學實驗室、作物學實驗室)。有先進儀器設備30台(件),包括CI-310光合測定系統、凱氏全自動定氮儀。總價值109.6萬元。承擔的科研項目約9項,以作物優質高產栽培生理生態研究內容較多,每年科研經費約40~50萬元。近年編寫的專著和教材有《作物學》、《農業商品化經濟管理》、《農業管理學》、《農學概論》、《Rice Production》、《氣象學》、《農業氣象學》、《作物學專業英語》等。

教學

作物生產係為本科生和研究生開設的課程主要有:作物栽培學、農學概論、農業氣象學、耕作學、作物高產栽培理論與實踐、農業商品化經濟管理、農業信息學、農業管理學等。每年招收碩士研究生5至6名左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