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用玉米絲黑穗病

菜用玉米絲黑穗病

玉米絲黑穗病又稱烏米、啞玉米,在華北、東北、華中、西南、華南和西北地區普遍發生。此病自1919年在中國東北首次報導以來,擴展蔓延很快,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發生。從中國來看,以北方春玉米區、西南丘陵山地玉米區和西北玉米區發病較重。一般年份發病率在2%~8%,個別地塊達60%~70%,損失慘重。20世紀80年代,玉米絲黑穗病已基本得到控制,但仍是玉米生產的主要病害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菜用玉米絲黑穗病
  • 外文名: Sphacelotheca reiliana (Kühn) Clint. Var.z eae 
簡介,防治方法,

簡介

症狀 系統侵染,從第4~5片葉開始現1~4條與葉脈平行的黃白條紋或莖桿下粗上細;6~7片葉時可見葉密集、植株矮化,只有健株1/3~2/5,葉色綠,葉片硬向上挺;頂葉抽出後,頂葉的莖基部開始破裂,散出黑粉狀物,致受害雄穗花器變形,穎片增多,內現黑粉,成熟後飛散,致病穗變為一團黑粉,留下雜亂的黑色絲狀物。黑粉是病菌厚垣孢子;絲狀物是寄主維管束的殘留物。
病原 Sphacelotheca reiliana (Kühn) Clint. Var.z eae 稱絲軸黑粉菌玉米亞型,屬擔子菌門真菌。孢子堆外包有白色被膜,易早期破裂,破壞整個花序;孢子塊深褐色,混有殘留寄主組織呈線狀,不孕細胞在膜破裂後混入孢子塊中,球形至圓筒形,無色至近五色,長7~16微米,孢子球形或卵形,紅褐色,密生細刺,直徑8~15微米。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病菌在土壤、糞肥、種子中越冬,成為翌年初侵染源。厚垣孢子在田間土壤中可存活2~3年,幼苗期及幼苗白尖期至4葉期以前均可侵入,且發病率高。5葉期後雖還能侵入,但發病率明顯下降。厚垣孢子萌發後從玉米的幼芽或幼根侵入,後菌絲體進入生長點,隨植株生長在體內擴展蔓延,隨花和葉分化進入花芽和原始基,引致雄花和果穗染病,並產生冬孢子越冬。玉米連作時間長、土溫低、土壤含水量低,出苗時間延長,利於病菌侵染,發病率高,低溫陰冷田塊發病重。

防治方法

(1)選用抗絲黑穗病的抗病品種。(2)重病地區或地塊,實行3年以上輪作。(3)提倡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有機肥。(4)適期播種,不宜過早。(5)播種前用40%拌種雙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按種子重量0.7%拌種或12.5%速保利可濕性粉劑用種子重量的0.2%拌種,採用此法需先噴清水把種子濕潤,然後把藥粉拌勻,拌後晾乾即可播種。此外可用種子重量0.5%的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或0.3%的20%三唑酮乳油拌種,效果也很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