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華(東北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王振華(東北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王振華,男,漢族,博士(博士後),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現任農學院種子科學與工程系主任,省作物遺傳育種重點學科作物抗性遺傳育種方向帶頭人,B類責任教授。現兼任農業部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黑龍江省玉米專家組組長,東北特用玉米研究會副秘書長、常務理事;《作物雜誌》和《玉米科學》編委會委員;黑龍江省農業轉基因生物技術諮詢專家;第七屆黑龍江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玉米專業委員會審定專家;教育部百篇博士優秀論文通訊評審專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同行評議專家等職黑龍江省省作物遺傳育種重點學科寒地作物環境生物學與抗性遺傳育種方向帶頭人;東北農業大學B類責任教授,種子科學與工程專業負責人;黑龍江省青年骨幹教師現兼任農業部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黑龍江省玉米專家組組長;農業部科技入戶工程黑龍江省玉米首席專家;東北特用玉米研究會副秘書長、常務理事;《作物雜誌》、《玉米科學》、《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編委會委員;第七屆黑龍江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玉米專業委員會審定專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同行通訊評議專家;教育部百篇優秀博士論文通訊評審專家;黑龍江省農業轉基因生物技術諮詢專家;中國植物學會種子科學與技術專業委員會委員等職。近年先培養博士研究生3人,畢業2人,培養碩士研究生23人,已畢業14人;培養推廣碩士20餘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振華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65年12月24日
  • 職業:作物遺傳育種玉米博士生導師
  • 畢業院校:東北農業大學
  • 主要成就:玉米新品種東糯1號; 
    玉米新品種東慶1號;
    玉米新品種東農252;
    玉米新品種東農251;
  • 代表作品:《特用玉米栽培與加工利用》
教學情況
開設課程:主講本科生課程《種子學》、《農產品加工與綜合利用》、《植物分子育種學》、《作物生物學研究進展》;碩士、博士研究生課程《作物品質分析與加工》和《作物品質生理與遺傳》。
科研項目
近五年主持的科研項目有:
1、玉米抗絲黑穗病和粗縮病基因發掘及種質創新,國際合作項目專項資金,2008.01~2010.12。
2、優質加工用高澱粉玉米新品種及優質飼用玉米新品種生產技術體系及試驗示範,“農業科技跨越計畫”專項資金,2007.07~2009.09。
3、寒地玉米籽粒生理成熟後脫水速率的基因定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06.01~2008.12。
4、玉米抗絲黑穗病的QTL分析,國家自然基金,2003.1-2005.12。
5、東北平原北部(黑龍江)春玉米豐產高效技術集成研究與示範(呼蘭區和模式),“十一五”科技支撐計畫重大項目,2006.1~2010.12。
6、高產優質多抗玉米育種技術研究及新品種培育,國家十一五支撐計畫子課題,2006.10~2010.12。
7、玉米抗病鑑定與新品種培育,“十一五“國家863計畫,2007.01~2007.12。
8、東北春播玉米穩產技術措施研究與示範,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經費,2007.01~2008.12。
9、抗玉米絲黑穗病快速鑑定方法和資源評價,黑龍江省青年學術骨幹教師支持計畫項目,2006.03~2009.03。
10、高產相關性狀轉基因玉米新種質新材料的回交轉育,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重大專項子任務,2008.7~2010.12。
11、耐鹽鹼轉基因玉米及抗旱轉基因大豆的環境安全性評價,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重大專項子課題,2008.7~2010.12。
12、GA07B101A1,玉米綜合增產技術研究與示範,黑龍江省科技攻關,2007.01~2009.12。
13、青貯玉米新品種選育及配套技術的研究與示範,哈爾濱市科技攻關計畫項目,2004.01~2007.12。
成果、專利及獲獎
成果
主持和參加育成審定推廣的玉米品種7個:中東青2號;東糯1號;東農254;東農253;東富1號;東慶1號中東青1號。
專利
1、已獲品種權專利四項:
玉米新品種東糯1號;玉米新品種東慶1號;玉米新品種東農252;玉米新品種東農251。
2、申報發明專利
(1)玉米絲黑穗病室內快速接種鑑定的方法
(2)轉甜菜鹼醛脫氫酶基因耐鹽鹼玉米環境安全性檢測方法。
獎勵
1、2008年作為第1完成人的《高產、優質、抗病、青貯玉米新品種東青1號選育與推廣》獲黑龍江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2、2008年作為第5完成人的《黑龍江省玉米豐產高效技術集成研究與示範》獲黑龍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3、2010年作為第2完成人的《北方春玉米高產高效生產技術研究與推廣》項目,獲黑龍江省農業科技進步一等獎;
4、2005年12月被農業部評為2005年科技入戶先進科研人員;
5、2006年6月被黑龍江省委、省政府評為全省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先進個人;
6、2010年獲哈爾濱市青年科技獎稱號;
論文、著作
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論文
1、劉顯君,王振華(通訊作者),王霞,李庭鋒,張林.玉米籽粒生理成熟後自然脫水速率QTL的初步定位.作物學報,2010,36(1):1~6
2、張林,張寶石,李新海,李明順,王振華(通訊作者). 20個玉米群體農藝性狀表現及對絲黑穗病抗性評價.玉米科學,2010,18(2):104-106
3、張亞軍,張林,周艷春,王振華(通訊作者). 玉米雜交種生理成熟後子粒田間自然脫水速率差異分析.作物雜誌,2010,2:58-61
4、王秀元,張林,李新海,李明順,王振華(通訊作者). 58份玉米自交系抗絲黑穗病鑑定. 玉米科學,2010,18(3):147~149,154.
5、李波、陳喜昌、張宇,張立國,王振華(通訊作者). 密度對玉米品質及穗部性狀的影響.黑龍江農業科學,2010,(4):18-21
6、王霞,李新海,李明順,張林,王振華(通訊作者). 二十個加拿大玉米群體性狀表現及對絲黑穗病抗性的評價. 作物雜誌,2009,1:20~22.
7、王霞,李新海,李明順,張林,王振華(通訊作者).加拿大玉米群體與黑龍江省部分早熟骨幹系雜種優勢關係分析,玉米科學.2009,17(5):35-37
8、付艷、高淑仁、王振華(通訊作者).玉米種質苗期耐鹽性的評價.玉米科學,2009.17(1):36-39
9、劉長華、王振華(通訊作者)、喬廣輝、賈建偉,玉米自交系幼苗生理指標與絲黑穗病抗性關係的分析,東北農業大學學報,2009,40(6):1-5
10、劉長華、王振華(通訊作者)、張林、邸宏,玉米自交系可溶性糖含量及過氧化酶活性與絲黑穗病抗性關係的研究.玉米科學,2009.17(6):56-59
11、王振華、劉長華、張林、李新海,玉米絲黑穗病苗期快速鑑定方法.植物保護,2009,35(6):99-103
12、張林、張寶石、王霞、王振華(通訊作者).玉米收穫期籽粒含水量與主要農藝性狀相關分析,東北農業大學學報,2009,40(10):9-12
13、ZHAO Yingnan and WANG Zhenhua(通訊作者) .Research Progress onNorthern Leaf Blight in Cron,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2009,vol.16No.2:66-71
14、Wang ZH,Li XH,Xie CX,Genetic diversity in a collection of Chinese maize inbred lines for resistance to head smut caused by Sporisorium reiliana. Maydica. 2008,53(1):47~54.
15、王振華,張林. 黑龍江省松嫩平原中南部玉米生產限制因素及對策. 玉米科學,2008,16(5):147~149.
16、劉長華,王振華(通訊作者).玉米絲黑穗病田間接種濃度與發病率關係的研究.玉米科學,2008,16(1):119~121.
17、王曉麗,李新海,王振華(通訊作者). 玉米產量因子QTL 整合圖譜構建與“一致性”QTL 確定.核農學報,2008,(6),756~761.
18、劉顯君,王振華(通訊作者),劉長華,王霞,趙英男,張林. 東北地區玉米絲黑穗病菌類型劃分的初步研究. 玉米科學,2008,16(6):103~107.
19、Li XH, Wang ZH, Gao SR, et al. Analysis of QTL for resistance to head smut (Sporisorium reiliana) in maize. Field Crops Research, 2008, 106: 148-155
20、張立國,張林,管春雲,金益,王振華(通訊作者)、任曉亮、宮紀娟. 玉米生理成熟後籽粒脫水速率與品質性狀的相關分析,東北農業大學學報,2007,38(5):582~585.
21、張立國,王振華(通訊作者),張林,王霞,劉顯軍,陳喜昌,李波,張宇. 玉米生理成熟後籽粒脫水速率的配合力分析,作物雜誌,2007,3:52~55.
22、孫廣全,王振華(通訊作者),王霞,張林. 加拿大早熟玉米群體與黑龍江省早熟自交系雜種優勢關係的研究,作物雜誌,2007,3:61~62. 被引用2次.
23、劉芳,付艷,高樹仁,王振華(通訊作者). 玉米幼苗的鹽脅迫反應及玉米耐鹽性的鑑定.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學報,2007年19(6):22-26. 被引用1次.
24、王振華,鄂文弟,張林,楊傳平(通訊作者). Mo17抗玉米絲黑穗病的基因效應分析.中國農學通報,2006,22(2)323~326.
25、潘麗艷,魏湜,王振華(通訊作者),孫德全,林紅,李綏艷,馬艷華,黃會清. 種植密度對青貯玉米品種產量及相關性狀的影響. 玉米科學,2006,14(5):107~110.
26、鄭德剛,李明順,王振華(通訊作者).金益. 黑龍江省部分常用玉米自交系遺傳多樣性分析. 東北農業大學學報,2006,37(1):12~17.
27、鄂文弟,王振華(通訊作者),張立國,張林,王霞,孫廣權. 玉米瘤黑粉病的研究進展. 玉米科學,2006,14(1):153~157.
28、於天江,張林,谷思玉,李陶,鄂文弟,王振華(通訊作者). 種植密度和施肥量對東青1號青貯玉米生物產量及農藝性狀的影響. 中國農學通報,2005,21(11):161~163.
29、王霞,王振華(通訊作者),金益,張林,鄂文弟. 種植密度對青貯玉米生物產量及部分農藝性狀的影響.玉米科學,2005,13(2):94~96.
30、王振華,李冬梅,鄒月利,金益,楊傳平.青貯玉米貯藏效果的評價.中國農學通報,2005,(6):21~23.
31、張林,王振華(通訊作者),金益,於天江. 西南農業學報,2005,18(5):534~537.
專著
1、副主編,《特用玉米栽培與加工利用》,中國農業出版社,2007年。
2、主審,高職高專教育“十一五”規劃教材,《田間試驗與生物統計》,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7.3。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