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池武光

菊池武光

菊池武光(きくち たけみつ,1319年-1373年12月29日)鎌倉時代末期到南北朝時代的武將。菊池氏第15代當主。12代當主菊池武時之子。兄為第13代當主菊池武重。第14代當主菊池武士之弟。官位肥後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菊池武光
  • 外文名:きくち たけみつ
  • 別名:豐田十郎
  • 國籍:日本
  • 民族:大和族
  • 出生日期:1319年
  • 逝世日期:1373年12月29日
  • 職業:武將
  • 參加戰役:大保原合戰,太宰府之戰
  • 官位:肥後守,贈從三位
繼承家督:,奮戰生涯:,大保原合戰,太宰府之戰,家族系譜:,

繼承家督:

武重去世後,武時的十二子菊池武士繼承了家督之位,由於年紀尚輕,所以先後由叔叔武敏、木野武茂相繼輔政。由於性格柔弱,缺乏統領一族的能力。興國四年(1343),菊池軍被北朝軍隊擊敗,九州的南朝勢力被逐步壓制。看到家族的前景暗淡,菊池一族決定放棄原有的統治權繼承規則,從武重兄弟一族或“有用之才”中挑選下一代家督。豐田十郎武光就是在這個時候被推上了前台,他本是菊池武重的弟弟,因從建武年間開始就在益城的豐田莊園居住,所以被習慣的稱為豐田十郎。興國四年,武光曾與阿蘇惟澄聯手,在田口城擊敗北朝的河尻幸俊和詫磨軍勢,被認為是菊池一族中的頂尖人物。興國五年(1344),武光開始擔任輔政,並於次年春率軍進攻合志幸隆,奪回了菊池氏的本城--深川城,緊接著在族人的支持下,以庶子身份繼承了菊池氏的惣領,成為新的家督。原來的家督菊池武士則出家為僧,最後於應永八年(1401)去世。豐田十郎就是後來的菊池武光,因其為南朝在九州立下赫赫戰功,而被後人認為是能與楠木正成並稱為龍虎的名將。
菊池武光菊池武光

奮戰生涯:

正平三年(1348),菊池武光將後醍醐天皇的皇子懷良親王迎入菊池氏新的本城--隈府城,南朝征西府正式成立。正平八年(1356)春,少貳賴尚因為不滿幕府而投降南朝,並向菊池武光求援。武光果然沒有讓他失望,在古浦城南的針摺原重創了一色范氏正平十年(1358),懷良親王帶領菊池武澄、五條良氏、少貳賴資等人轉戰肥前、豐後,降伏大友氏泰,接著又進攻博多,將一色范氏驅逐到長門。這樣一來,以少貳、大友、島津“九州三人眾”為首,包括松浦、阿蘇神社大宮司、草野等有力武士盡皆歸附南朝。
正平十四年(1359)十一月十七日,菊池武光率軍五千從肥後出發,進軍日向(宮崎縣)。由於地形險峻,大軍一路跋山涉水,預計四日之後才能到達目的地。於是在出兵的同時,菊池武光向盟友少貳賴尚、大友氏時求援,約定匯合的時間。可是這個聯盟本身就不牢固,一些家族只是因形勢所迫或利益驅使才加入南朝,大友氏就是其中之一。看到菊池軍孤軍進入日向, 大友氏時認為反叛的時機已到,於是進軍豐後國府附近的高崎山(大分縣大分郡),一同反叛的宇都宮宏知率軍到達河前,扼守住豐前(福岡縣東)要道,而肥田刑部太輔則占據山後,擋住築後(福岡縣南)要道,試圖將菊池軍圍殲。聽到大友氏等人已經背叛,菊池武光仍然十分冷靜,因為從回響護良親王倒幕算起,二十餘年以來,菊池氏經歷了很多次盟友背離之事,從元弘元年父親武時戰死博多,到建武三年兄長武敏兵敗多多良濱,皆是如此。也正是因為這樣,武光已經習慣了承受這種打擊,而且由於武光曾與九州很多家族進行過較量,對彼此的戰鬥力也都心中有數,所以武光並沒有把大友氏時放在眼裡,而是決定繼續進攻畠山直顯。經過十餘日的晝夜強攻,菊池軍占領三保城(北諸縣郡),斬首三百餘級,畠山直顯及子民部少輔重隆棄了六笠城,逃往深山之中。

大保原合戰

南朝正平十四年(1359),北朝少貳賴尚率領一族從筑前傾巢而出,同時又匯合了松浦、草野等族總計六萬大軍在味坂莊(福岡縣三井郡)布陣,做出準備大舉進攻南朝的架勢,賴尚的方針是想先將菊池軍引到築後、筑前,然後讓大友從豐後進攻其肥後本城,從而前後夾擊南朝軍隊。菊池武光識破了賴尚的計謀,但他還是決定親自北上迎擊少貳軍,可能他認為這將是個打垮少貳氏的好機會,也或者是南朝也急切需要一場勝利來鼓舞士氣。正平十四年(1359)七月,菊池武光讓阿蘇大宮司惟澄留守肥後,南朝其餘諸將則尊征西將軍懷良親王為總大將,以菊池武光為參謀,再匯合新田一族、名和一族,全軍總計四萬人向築後國府進軍。其中菊池一族的武光嫡子菊池次郎武政、甥菊池武信、甥菊池武明、赤星掃部助武貫、城越前守武顯、賀屋兵部太輔、見參岡三河守、莊美作守、國分次郎盡皆隨軍出征。
七月十五日,南朝軍隊抵達築後川,懷良親王、菊池武光將本陣設在河川南岸的築後國府,並分出八千人分別占據高良山(福岡縣久留米市)、柳坂(位置不詳)、水繩山(久留米市)三處險要,少貳賴尚則將北朝諸軍以築後川北岸的味坂莊為中心展開,兩軍隔著河川對峙。在肥後方面,南朝主力離開後,馬上就遭到了大友氏時的進攻,阿蘇惟澄率領肥後諸族奮起反抗,雙方在益城地區展開了激烈的拉鋸戰,大友軍始終沒能象預期的那樣威脅到菊池氏的本城。聽聞後方吃緊,菊池武光決定首先進攻,逼迫少貳賴尚決戰。七月十九日,武光親率五千餘人開始強渡築後川,少貳賴尚當然不想這么早就開戰,於是指揮全軍向北撤出三十町左右的距離,在大保原(福岡縣三井郡)扎住陣腳。南軍隨後全部渡河[注4],並將本陣設定在古飯(福岡縣小郡市古飯),部隊在寶滿川、沼川之間平原區域內展開。此時,北軍則是以大保原為本陣,其餘諸軍沿寶滿川,從北至西島(佐賀縣三養基郡三根町大字西島)南至福童原(福岡縣小郡市福童)一線布陣,兩軍隔著寶滿川繼續對峙。
寶滿川一代方圓數平方公里都是泥濘不堪的沼澤地,北軍早已事先將道路挖溝阻斷,同時設定木柵輔助防守。到目前為止,南軍的一切行動都在少貳賴尚的預料之中,他早已選擇好在寶滿川交戰。這裡的地形可以限制菊池軍發揮戰鬥力,同時也可以拖延南軍的進攻速度。戰場的形勢對南軍十分不利,因為他們此時已渡過了築後川,若要退兵,則必然會被北軍追殺,渡河時肯定會傷亡慘重,可要是等到大友氏時攻破肥後,南軍必然會被合圍全殲。擺在懷良親王、菊池武光面前的只有一條路,就是在此地打垮少貳賴尚,而且最好是速戰速決。
在此後近一個月時間裡,武光曾多次試圖引誘少貳賴尚出戰,還曾讓人在旗上貼出一篇起請文。當年的古浦城之戰中,賴尚曾在菊池氏的支援下擊敗了一色范氏,事後,他寫了一封血書,並在其中裹著熊野神社(和歌山縣)的護符,然後送給菊池武光表示感謝,而且信中有“從今以後,我的子孫七代之內,絕不做出向菊池家的人拉弓放箭這種事”的字句。今天武光將此文掛了出來,無疑是在斥責少貳賴尚“言而無信”,試圖激他出戰。但少貳賴尚也並非等閒之輩,當年在多多良濱和湊川,他就曾為足利方的勝利立下過赫赫戰功。而且與年輕時相比,此時的賴尚雖少了幾分銳氣,卻多了幾分持重,他知道此戰意義重大,所以決定維持既定戰略,繼續堅守不出。
看到屢次挑釁沒有成效,而肥後的戰事卻日益吃緊,武光終於決定對北朝軍隊發動突襲。正平十四年(1359)八月十六日深夜,武光首先派遣菊池武政率三百精銳作為別動隊,渡河迂迴到北軍陣地的後方進行奇襲,自己則和懷良親王一起率領主力七千人,分成三隊從正面發動進攻,大軍迅速穿過泥濘不堪的沼澤,逼近北軍軍營。次日黎明,菊池武政的別動隊突入北軍的後方,少貳諸軍登時陷入混亂。與此同時,菊池武光指揮南朝軍隊發動了總攻,菊池武政等一千餘人首先殺入北軍右翼的陣地,而此地的北軍主將正是少貳賴尚的嫡子少貳直資,雖然北軍人心浮動,但兵力占優,戰鬥進行的十分激烈,直至直資在亂軍中陣亡,該地的北軍才開始崩潰,但南軍的菊池武明、菊池越後守、賀谷兵部大輔、見參岡三河守、莊美作守、宇都宮刑部丞、國分次郎等八十三名知名武士也都在此戰中戰死。緊接著,擔任第二陣的菊池武信、赤星武貫率領一千人向北軍左翼的西島發動進攻,他們與少貳賴尚的次男少貳賴泰、太宰出雲守賴光所率領的近兩萬人展開混戰。最終,南軍的赤星武貫等三百餘人戰死,而北軍的太宰賴光被俘,士兵陣亡七百餘人,少貳賴泰帶領殘軍向基山方向且戰且退。 在西島的戰鬥仍處於膠著狀態的時候,懷良親王、菊池武光率領三千主力部隊向北軍本陣--大保原發動攻擊,少貳賴尚指揮松浦黨、草壁、山賀、島津、澀川等兩萬餘人迎擊。此地的戰鬥進行的異常慘烈,北軍的箭如雨點般不停射入南軍陣中,隨後向南軍展開合圍。懷良親王在激戰中雖負傷數處,依然堅持在前線指揮,最終由日野左小弁等公家將其護送至福童原。同時,擔任南軍側翼進攻任務的新田一族一千餘人對北軍進行橫向突擊,但卻遭到少貳軍猛烈反擊,以至傷亡慘重。這樣一來,決定南軍命運的重擔就完全落到了菊池武光身上,他將攻擊目標鎖定為北軍本陣側翼的少貳武藤軍。武光身披為此戰特製的鋼鎧,親自率軍進行衝鋒,少貳軍則試圖以弓箭來阻擋南軍的進攻。在戰鬥中,武光的戰馬被射倒,他毫不猶豫的換馬再戰,據說曾換馬數次之多!在發動十七次突擊之後,他的頭盔已經脫落,頭部也被敵人用太刀砍傷兩處,但他還是在亂軍之中親自斬殺了少貳武藤新左衛門,接著指揮南軍對北軍本陣展開圍攻。戰鬥從上午六點一直持續到晚上十點左右,對兩軍在肉體和精神上都是很大的折磨,北軍的主將少貳賴尚終於再也堅持不住了,只好率殘軍向寶萬岳(福岡縣太宰府)方向撤退。由於南軍本身也死傷甚多,已無力再戰,菊池武光也只好護送懷良親王返回肥後。傳說在經過山隈原附近的沼川(福岡縣三井郡)時,武光曾在河水中洗去太刀上的血污,自此之後,沼川也被更名為太刀洗川,這一帶則被稱做大刀洗町,町內的菊池公園中建有武光的銅像,並有“九州第一銅像”之稱。
菊池武光像菊池武光像
在大保原合戰中,南軍雖然取得了勝利,但同時也付出了傷三千餘人、陣亡一千八百餘人的代價,而北朝一方的損失更加慘重,總計傷兩萬一千餘人、陣亡約四千餘人。從戰前的形勢來看,南軍在各方面都處於劣勢,但菊池武光憑藉出色的指揮能力和不屈不撓的鬥志一舉扭轉了戰局。在此戰中,北朝勢力都遭受了極大的打擊,特別是少貳氏,自嫡子直資以下,一族就有二十三人戰死。訊息傳到京都後,幕府方面也非常震驚,由於在同年十二月,北朝再次發生內亂,出兵九州計畫不得不繼續擱置,這就給了南朝繼續擴張的機會。正平十五年(1360)正月,武光派外甥菊池武安率軍從築後攻入肥前,並在肥前築城,進一步威脅到了少貳氏的根據地--太宰府

太宰府之戰

正平十六年(1361)年七月,懷良親王、菊池武光率領五千人兵分兩路從築後國府出發北上,攻擊太宰府。北朝其他軍勢也陸續會聚築後,支援少貳氏。同年七月,北軍以少貳賴尚的五千人、大友氏時的七千餘人為主,加上宗像大宮司、紀井常陸前司等軍勢,全軍達到兩萬五千人以上,負責從正面阻擋南軍。另一方面,松浦黨的三千人進軍飯守山(福岡縣早良郡),威脅南軍的腹地。七月末,南北兩軍於香椎遭遇,在相隔二十餘町距離左右紮下陣腳。在對峙了數日之後,菊池一族的城隆顯派奸細潛入飯守山的北軍內部,並製造謠言,動搖了松浦黨的軍心。八月六日,城隆顯率軍千餘襲下飯守山,香椎的北軍士氣受到了很大的影響,最終在懷良親王、菊池武光合力進攻下全面崩潰。同月,南軍攻克有智山城,少貳賴尚逃入豐後依附大友氏,南軍終於占據了整個筑前。征西將軍懷良親王將本領從肥後移到筑前太宰府,標誌著南朝征西府在九州的實力達到了頂點,而這些成果與菊池氏的努力奮戰是密不可分的。 先是一色范氏,現在又輪到少貳賴尚,北朝諸勢力先後兵敗讓幕府十分惱火。於是正平十七年(1362),幕府任命斯波高經的次子斯波氏經為新的鎮西探題,總領九州的軍政大權。同年九月,斯波氏經進入豐後,與大友氏匯合。二十三日,聽說此事之後,菊池武光派遣其弟武義及城隆顯等人率五千人向豐後發動進攻,斯波氏經則集結少貳、宗像大宮司、松浦黨等總計七千餘人,在筑前國長者原(福岡縣糟屋郡)要道固守。二十七日,兩軍開始交鋒,南軍的總大將菊池武義受傷,三百餘人戰死,在危難時刻,城隆顯扭轉了戰局,他率五百餘人突入了對方陣地,討取了北軍的少貳築後二郎和小貳新左衛門尉,斬殺了宗像大宮司、松浦黨的近四百人,斯波氏經只好率軍向豐後撤退。武光隨後親自引軍進入豐後國府(大分市),而斯波氏經將部隊分為三支,自己與大友氏在高崎城、少貳氏岡城、宗像大宮司在宗像城三地分別堅守。北軍兵多,但不敢出城,南軍兵少,也不敢過度強攻,雙方在豐後展開了長期的拉鋸戰。最終在正平十八年(1363),武光攻破高崎城,斯波氏經被迫逃往防長。正平二十年(1365),北朝再次派出了新的探提--澀川義行,但他卻一直滯留在了備後國(廣島縣東部),始終沒能進入九州
正平二十二年(1367)年底,二代將軍足利義詮去世,傳位給其幼子足利義滿,細川賴之任管領輔政。為了改變九州不利的形勢,正平二十六年(1371),幕府任命遠江守、引付方頭人今川了俊為新的九州探題。今川了俊吸收前幾任探題失敗的教訓,他認為九州的一些北朝勢力並不可靠,在只給予豐後大友氏族以足夠信任的同時,又徵調諸如擔任長門、周防守護的大內氏等中國和四國的御家人參戰。同年,了俊派遣其子義范、其弟仲秋為前隊出發,準備對太宰府發動進攻。義范在豐後登入後聯合了當地的大友氏,仲秋在肥前與松浦黨匯合,了俊則和大內義弘統率主力由防長進入豐前,對筑前的南軍進行合圍。文中元年(1372)二月,北軍的三路大軍首先發動進攻,菊池武光指揮南軍拚死防守,在經過長達半年的激戰之後,八月二十二日,太宰府陷落,武光保護懷良親王退往築後三井郡高良山,南朝征西府開始由盛轉衰。
文中二年(1373)十一月十六日,南朝的頂樑柱--菊池武光在失意中去世,時年五十二歲,作為一位曾經叱吒風雲、威震九州的名將,其結局卻很是淒涼.

家族系譜:

氏族 菊池氏
父母 父:菊池武時
兄弟 武重、武光、武士、他多數
子 武政、良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