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號直升機航母

莫斯科號直升機航母

1123型“莫斯科”號輕型直升機母艦是前蘇聯建造的第一艘載機巡洋艦。(蘇聯當時因實行社會主義,宣稱防禦戰略不需要航空母艦,故稱自己的母艦為載機巡洋艦)。該級艦原形來自共建兩艘,分別為:“莫斯科”號與“列寧格勒”號。“莫斯科”號於1962年,由尼古拉耶夫造船廠黑海造船廠)開始建造,1967年服役,隸屬於蘇聯海軍黑海艦隊。該艦以前蘇聯首都莫斯科命名。在1991年蘇聯解體後退役。

基本介紹

發展沿革,性能數據,服役事件,

發展沿革

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美蘇爭霸正酣。1960年7月20日,美國“喬治·華盛頓號”核潛艇進行“北極星”飛彈水下發射試驗成功。同年“北極星A-1”式飛彈隨同美國海軍第一支彈道飛彈艦隊成軍。1961年8月,美國建造的第一艘專門用來攜帶16枚“北極星A—1”飛彈的潛艇“伊桑·艾倫”號服役。
莫斯科號直升機航母
面對水下的威脅,早在1959年1月時任蘇聯海軍總司令戈爾什科夫元帥批准了1123型反潛巡洋艦的戰役戰術任務書,海軍中央造艦科研所開始編制反潛巡洋艦設計用戰術技術任務書,指標需達到搭載14架卡-25反潛直升機的要求,並迅速肯定了建造該型艦的戰術合理性和技術可能性,由海軍造船管理局委託列寧格勒的“第17中央設計局”開始設計1123型載機巡洋艦,總設計師是А.С.薩維喬夫。1962年1月25日在經過部分修改後技術設計獲得批准。1962年12月15日“莫斯科”號反潛巡洋艦開工建造。
“莫斯科”號外形高大,帶有強烈的俄式艦艇風格,艦身前半截與飛彈巡洋艦無異,而自中段煙囪開始,後半截如刀削般出現了一大塊直升機起落平台。該艦設計直指美國當時可攜帶“北極星”A1潛射飛彈的戰略核潛艇,隧以反潛為主。

性能數據

開始建造日期:1962年12月15日
莫斯科號直升機航母
下水日期: 1964年1月14日
服役日期: 1967年12月5日
退役日期: 1996年11月7日;
1997年5月27日印度-古吉拉特邦-阿蘭格港拆毀;
艦長: 189.1米,水線寬度:21.5米,
飛行甲板寬:34米,吃水:7.7米;
排水量:11920噸(標準),15280噸(滿載);
艦員: 541人
動力裝置:2台ТВ-12型45000馬力蒸汽輪機,總功率90000馬力;
雙軸雙槳,單舵;4台КВН-98/64型蒸汽鍋爐;
發電機配置:4台1500千瓦汽輪發電機,2台1500千瓦柴油發電機;
航速: 13.5/29節(經濟/最高),
續航力: 6000海里/18節,自持力15晝夜。
莫斯科號直升機航母
武器裝備:2套РБУ-6000型“Смерч-2.龍捲風”12管反潛深彈發射系統,備144枚РГБ-60型火箭深彈;
1座“Вихрь.旋風”雙聯反潛飛彈發射架,備82-Р型反潛飛彈8枚;
2座В-611型“Шторм.風暴”雙臂防空飛彈發射架,備彈48枚;
2門ЗИФ-72/AК-725型雙聯57мм高/平兩用炮;
載機14架:12架卡-25反潛直升機、
1架卡—25目標指示型直升機、
1架卡—25救生型直升機;

服役事件

1967年10月30日完成試驗返廠前由Ф.З.斯塔羅日夫海軍上校接任艦長。
莫斯科號直升機航母
1967年11月2日卡-25直升機按照試驗大綱與“莫斯科”號艦一起完成海試返廠。
1968年1月10日黑海艦隊接收“莫斯科”號反潛巡洋艦;
1968年9月19日第一次前往地中海執行戰鬥勤務,出海前一天,海軍總司令戈爾什科夫海軍元帥登艦為其壯行,黑海艦隊航空兵副司令В.И.沃羅諾夫空軍少將參加了這次航行;在48個晝夜的海上戰鬥勤務中,有39個航行日;並長時間與北約的艦艇和飛機接觸的環境下,在6級海況中,直升機完成497次飛行;在海域面積達到2000平方海里的區域內晝夜地搜尋、發現、並長時間跟蹤核潛艇和柴-電動力潛艇方面表現良好;共航行10500海里,按照當時蘇聯海、空軍的標準,這次戰鬥勤務中用完了年度計畫任務的70%-80%,同時證實了艦載技術設備及直升機的可靠性;在勤務航行後召開的飛行技術匯報會上,對卡-25直升機作為搜尋、跟蹤核潛艇的戰術手段有效性,給以肯定的評價。從後來海軍航空兵司令А.А.米羅年科空軍上將所宣布的結果可見一斑“在所有型號反潛飛機中,跟蹤美國潛艇時間中的90%是由卡-25直升機承擔的(其他型號包括:圖-142、伊爾-38、別-12和米-14直升機)”。當然,作為首制艦型存在的問題也不可避免;
1970年1月3日出航赴地中海和北大西洋,進行適航性試驗並參加代號“大洋-70”的演習;蘇聯國家驗收委員會主任委員Б.Н.拉姆海軍少將主持了此次試驗,試驗科目及條件相對完整,並用電影攝影機對整個過程進行了拍攝;這次航行中充分暴露了“莫斯科”號艦的部分設計缺陷,在大浪中發生了埋艏現象,先是在地中海迎著5級浪全速航行時,艏部1號位РБУ-6000型火箭深彈發射裝置被從基座上撕開,水壓將18毫米厚的鋼質基座板把螺栓拉斷,所幸的是發射裝置沒有脫落;海水灌入彈藥艙,淹沒了КAУ-37輸彈裝置和彈艙內的РГБ-60型火箭深彈;2號位РБУ-6000型深彈發射裝置的基座也已變形,發射裝置偏離垂直狀態15度;參加試驗的黑海造船廠交船隊長是А.И.謝列金,他後來回憶說,當Б.Н.拉姆海軍少將向海軍總司令С.Г.戈爾什科夫元帥報告所發生的情況時,С.Г.戈爾什科夫只簡短地回答:“是委託您去試驗該艦,而不是去破壞它,往後謹慎點”。隨艦的造船廠34號車間安裝工А.別蘭在艦員的幫助下,很快將2座火箭深彈發射裝置修補復位,並沒有影響後面的試驗。隨後,在寒冷的氣象條件下駛入大西洋,為了尋找風暴天氣往北航行至北緯56°,在6級大風的條件下反覆檢查了減搖裝置、伸縮式“Орион.獵戶座”聲納的工作狀態、完成ЗИФ-72型57毫米雙管炮多種方位角的射擊,均無問題;減搖鰭不工作時艦的最大橫傾達到29度,位於水線以上23米高的駕駛橋樓也處於密集的水流中,清晰的記錄下幾個航向角時,海水會湧進吸氣室進入鍋爐爐膛(這就是後來外界傳說的主機問題),而減搖裝置正常工作時搖擺幅度則降低至15度。
在地中海試驗航行中,美國的“基林”級驅逐艦DD-843“Warrington.沃林頓”號幾乎不間斷的跟蹤著“莫斯科”號艦艇編隊,當時的艦長Б.С.羅馬諾夫海軍上校回憶,在整個航渡過程中,西方的軍艦一直就位於隊形中自己的位置,並始終很準確地保持著;當“莫斯科”號艦艇編隊進入北大西洋海域時,“沃林頓”號驅逐艦便返回葡萄牙里斯本港休息,而由英、法的艦艇來代替它繼續跟蹤;在告別時,“沃林頓”號的艦長向“莫斯科”號艦發來信號:“再見,和你們一起航行很愉快”。
適航性試驗後,確定了在風暴氣候及各種海況下艦載武器的使用條例,其中首次規定了艦體橫搖時直升機起降以12度為限的條側,據此,進行了艦適航性質量的結構改造,包括:降低重心而拆除上層建築的4座АК-230型30мм雙管近防炮、並將部分上層建築改用鋁製材料(後來證明這是不可取的)。並將乾舷兩側的五聯裝533мм魚雷發射管拆除,加裝兩面舷牆,減少橫傾搖擺時海水浸入吸氣室。改造後基本達到技術設計要求;應該說作為新型反潛艦,“莫斯科”號反潛巡洋艦在當時,無論是法國1964年服役的R97“貞德”號,還是義大利1969年裝備的CG-550“維托里奧 維內托”號,其反潛設施的有效性都是無出其右的。
1970年為表彰成功建造“莫斯科”號和“列寧格勒”號反潛巡洋艦的黑海造船廠,授於其“十月革命”勳章。
卡—25直升機卡—25直升機
1971年又以蘇聯國家獎勵形式,表彰了“莫斯科”號反潛巡洋艦和卡-25直升機建造的有關人員。
1970年7月1143型“基輔”號重型載機巡洋艦在黑海船廠開工,由於艦載機選擇了雅科夫列夫試驗設計局設計的垂直起降的雅克-36M和卡-25直升機,為了縮短艦載機的試驗,1971年9月決定將己投入使用的“莫斯科”號作為雅克-36M型笫一次垂直著艦的試驗艦;按照“涅瓦設計局”的圖紙,黑海造船廠在“莫斯科”號上加裝了一個臨時起降平台,比飛行甲板高出300mm,以防止雅克-36M的發動機尾焰著艦時燒壞甲板下的設備和絕緣層,由於АК-9Ф型耐熱飛行甲板尚在研製中,所以起降平台用10mm厚、尺寸為20m×20m的鋼板製成,下面敷以絕緣材料;並在著艦處的板上焊上焊縫,增加機輪著艦時的摩擦與咬合;同時在直升機上層機庫中安置了“小型彈藥艙”,以檢查飛機航空彈藥的布置情況。
1972年2月24日發生了“К-19艇”事件,“莫斯科”號奉命參加救援,由於離事發海域較遠,抵達事發海域前К-19艇已被拖往北方艦隊的北莫爾斯克港,“莫斯科”號隨即返回;繼續準備著艦試驗。
1972年11月8日首次著艦試驗開始;一架從費奧多西亞基洛夫斯基機場起飛的雅克-36M在“莫斯科”號艉部起降平台成功著艦,由於當時蘇聯並沒有艦用航空近距離導航和自動無線電系統,僅憑艦上飛行指揮員的口頭指令和飛行員目測參照物及方位標完成降落動作,整個飛行動作堪稱完美,實際著艦點偏離為機輪標出的著艦點不超過10-15厘米;黑海艦隊航空兵司令В.И.沃羅諾夫空軍少將在“莫斯科”號上觀看了全過程。
1972年11月22日進行完整動作試驗,從艦上垂直起飛,按試驗大綱要求飛行和垂直著艦,整套試驗動作十分規範,出席試驗的海軍航空兵司令И.И.鮑爾佐夫空軍上將指示“莫斯科”號艦長А.В.多弗勃尼亞海軍中校在艦的值班日誌上寫下:“1972年11月22日──艦載航空兵的誕生日!”由於雅克-36M的成功研製,蘇聯政府在一個月後晉升И.И.鮑爾佐夫為空軍元帥,這是蘇聯戰後海軍航空兵司令中唯一獲此軍銜的人。
而人們長時間津津樂道的英國“海鷂”在1979年6月18日才完成了第一次著艦飛行,距蘇聯“艦載航空兵的誕生日”已近七年之久了!
1973年全年“莫斯科”號都在進行雅克-36M垂直起降的試驗。
莫斯科號直升機航母
1974年3月1-30日前往中東,協助埃及參與蘇伊士運河戰備值班航行。
1975年2月2日發生鍋爐起火的事故。
1975年2月19日至1976年10月30日在尼古拉耶夫-黑海造船廠進行事故修理及部分維修;
1978年4月8-13日到訪阿爾及利亞首都阿爾及爾港;
1982年黑海艦隊司令Н. И.霍夫林海軍上將陪同海軍總司令С.Г.戈爾什科夫元帥登艦視察。
1982年6月12-18日到訪安哥拉首都羅安達港
1982年6月25日至7月2日到訪奈及利亞首都拉各斯港;
1982年10月1日至1989年12月25日長期停泊在塞瓦斯托波爾港;
1991年曾經有一次短距離巡航。
1993年5月26日據說進行過最後一次出海航行;
1995年4月27日編入儲備類艦船;
1996年6月22日停用“Москва.莫斯科”艦名,轉換到1164型首制艦,更名“Москва.莫斯科”號;
1996年11月7日在“十月革命”勝利79周年紀念日退役並舉行了隆重的降旗儀式;
1997年5月27日被拖離塞瓦斯托波爾港前往印度-古吉拉特邦-阿蘭格港拆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