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縣誌

莒縣誌

莒縣修志, 始於明代,經清代至民國,修志9部。明成化《莒州志》,《明史·藝文志》有載,已散失無存。明萬曆《莒州志》、清順治《重修莒州志》、光緒《重修莒州志》和《莒州圖志》均未見傳世。現存清康熙《莒州志》,成書於康熙十一年(1672),知州張文范主修;雍正十一年(1733)《莒州志》,刻印於乾隆七年(1742),知州李方膺主修;嘉慶元年 (1796) 《莒州志》,知州許紹錦纂修;民國26年(1937)《重修莒志》,清末翰林莊陔蘭總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莒縣誌
  • 始於明代
  • 相關文獻:明史·藝文志
  • 意義:體現莒縣悠久的歷史豐厚的文化
基本信息,所獲榮譽,

基本信息

新編《莒縣誌》 自1981年籌備編修,1999年出版。上限始於1840年,下限至1996年, 大事記自商代到1997年7月1日。全書除序、概述、大事記、附錄、編後記外,共設31卷,依次為:建置、自然環境、人口、農牧漁業、林果業、水利、工業、電業、公路交通、郵政電信、城鄉建設、商業、糧油、財政·稅務、金融、經濟管理、政黨群團、政權·政協、軍事、公安·司法、民政、勞動人事、教育、科學技術、醫藥·衛生、 文化·體育、 文物、方言、風俗·宗教、人物、任職表。卷下設章、節,共159章、620節。
莒縣位於山東省東南部。周為莒子國,秦始為縣,西漢置城陽國,東漢置琅琊國,南北朝時期曾為東莞郡治,隋設莒州,以後或為州或為縣,1913年改州稱縣至今。新中國成立後, 1996年共轄15鎮、10鄉,1258個行政村。總面積1952.42平方千米。全縣地勢北高南低, 四周環山, 中間丘陵、平原、窪地相接。東南部的馬髻山,海拔662.2米, 為境內最高峰。沭河北入南出,境內段長76.5千米,流域面積1718.2平方千米。 濰河源出北部箕屋山,東南流入五蓮縣境,境內段長18千米,流域面積162平方千米。大型水庫有青峰嶺水庫和仕陽水庫,前者為山東省第四大水庫。莒縣地處中緯度地帶, 屬暖溫帶季風區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1996年總人口1080056人,其中漢族人口占總人口99.94%,另外還有回族、滿族、蒙古族、彝族、朝鮮族、錫伯族、藏族、苗族、壯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僳僳族、拉祜族、土族、布朗族、怒族等19個少數民族。地下礦藏資源30多種。其中白銀藏量可觀;煤、鉛土、高嶺土、重晶石、水晶、石英等均有一定儲藏量;石灰岩、花崗岩、沙岩等儲量豐富,為全縣主要建材。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水稻、地瓜為主,經濟作物主要有花生、黃煙、 瓜、菜等。速生豐產林馳名中外,1996年全縣共完成造林面積990公頃,森林覆蓋率達29.4%。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各行各業出現了強勁的發展勢頭。農業生產從1979年開始三年邁出三大步,1982年一舉成為全國糧食翻番縣之一,糧食畝產超千斤。1993年後, 全縣經濟步入了持續快速發展的軌道,國民經濟以每年23.6%的速度遞增,1996年全縣工農業總產值達88.76億元,比1978年增長了45.7倍。 新中國成立後,莒縣各行各業均發生了巨大變化。全縣人民對農業基本建設進行了巨大投入, 在整地改土的基礎上,大搞水利建設,先後建成大、中型水庫3座,小(一) 、(二)型水庫214座,總庫容7.69億立方米。農業機械化水平有很大提高,全縣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40.3萬千瓦,保證了農業生產的快速發展。1996年,全縣農業總產值達27.3億元,糧食總產達56萬噸,果品12萬噸,瓜菜46萬噸。先後被國務院授予“商品糧大縣”、“菸葉生產先進縣”、“油料生產百強縣”稱號。 莒縣工業發展較快。 1949年工業總產值386萬元,僅占工農業總產值的10%;1996年,工業總產值59.45億元,占全縣工農業總產值的68.55%。縣屬工業37家,其中大型企業4家, 工業門類有輕工、紡織、服裝、化工、食品、建材、機械制修、電力等。 公路交通迅猛發展。新中國成立前,僅有台濰、泰石兩條土築公路,1996年,境內有國道1條,省道2條,縣鄉公路16條,鄉村公路629條,硬化路面達315.2千米。達到了鄉鄉通客車,村村通汽車。郵電通信業日新月異,20世紀70年代,載波技術得到運用;80年代,縱橫制自動交換開通,微波通信得以利用;進入90年代,安裝近萬門的程控電話, 鋪設12000線對的主幹線,並開始使用移動通信、無線尋呼,開辦了國際、國內特快專遞等業務,1996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2373萬元。 莒縣歷史悠久,有著豐厚的文化底蘊。早在新石器時期,就有東夷先民在此繁衍生息,並創造出輝煌的莒文化,屬大汶口文化的陵陽河遺址出土的大口陶樽上的圖像文字,將中國的漢字起源向前推進了二千多年。新中國成立後,教育事業蒸蒸日上。1996年,全縣有幼稚園993所,國小764所,國中44所,高中7所,職業學校7所,另有師範教育、電視大學、高等函授、自學考試等多種辦學形式。 莒縣歷代人才輩出,如三國時名將徐盛,南北朝時期作120卷《晉書》的臧榮緒,著列經史的徐廣、徐邈兄弟,天文學家孫僧化,以醫成名官至大鴻臚卿的徐謇,文學批評巨匠、《文心雕龍》的作者劉勰;明代進士何思謹,彈劾魏忠賢的太僕少卿劉朴,才華橫溢的女詩人夏雲英、紀映淮。近、現代有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的王盡美,全國著名勞動模範呂鴻賓等。
新編《莒縣誌》為體現莒縣悠久的歷史、豐厚的文化遺存,把大事記以編年體加敘事本末體的方式,上限上溯至自有莒開始;將“文物”從文化體育卷中分離出來,升格為文物卷。同時在彩頁中收錄15幅出土文物,在文物卷中收錄多幅出土文物的照片。其次,為了體現莒縣地靈人傑,人物卷收錄了上至春秋時期的歷史人物,下至新中國成立以來的英模人物, 除兩個反面人物外,總計有157人的傳略;並列表收錄了2900多位烈士,以及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縣內高級知識分子、莒縣籍在外工作人員等。再次,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期間,莒縣曾劃分為莒南、莒北,後又劃出了莒中、莒沂、莒贛臨、莒臨邊、莒諸邊等縣,除莒南縣保留建制外,其餘均已撤銷,為保存歷史資料,將“各邊連縣始末”收入附錄中。

所獲榮譽

新編《莒縣誌》2005年獲山東省新編地方志優秀成果獎一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