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塌鄉

莊塌鄉位於慈利縣西北部,東鄰國太橋鄉,南接通津鎮、杉木橋鎮,北抵三合口鄉,北通石門縣九鶴坪鄉。鄉政府距慈利縣城46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莊塌鄉
  • 拼音:zhuang ta xiang
  • 所在地:慈利縣西北部
  • 面積:5587公頃
  • 林地面積:3984公頃
  • 耕地面積:6300畝
簡介,歷史文化,自然資源,發展理念,

簡介

全鄉總版土面積5587公頃,其中林地面積3984公頃,內陸水域面積62公頃,耕地面積6300畝(水田2900畝,旱地3400畝),下轄星斗、莊塔、三岔溪、月岩、新車、水田、肖塔、楓坪、黑叢、毛塔、龍燈11個村民委員會和西莊1個居民委員會,84個村民小組和11個居民小組,共2100戶,總人口6650人,少數民族人口占85%以上,全鄉人均純收入1200元。
莊塌鄉 地圖

歷史文化

莊塌在遠古時代,實為荒塌,後經炎黃子孫開荒耕種,在此生養不息,逐步發展起來。境內有許多名勝古蹟和旅遊勝地,最有名的是清朝道光年間修建於西角尖的道教聖地西武當廟,歷年香火不斷。由於長期地質變遷,莊塌鄉溝壑縱橫,樹林茂密,地質多溶洞,素有“山清水秀”之稱,月亮岩形似“月亮”,維妙維肖,令人嘆觀。1974年修建的莊塌水庫,集蓄水、發電、灌溉為一體,水庫風光優美,正在開鑿的莊塌水庫至龍燈4公里長的隧道,更是人類改造自然的傑作。莊塌境內是土家後代生長、繁衍的集中地,山裡的土家人忠實憨厚,熱情好客,到處可見土家族建築和日常生活用品,如吊腳樓、梭筒、爐鍋、銅壺等,並保留著土家風俗如哭嫁、吃辣子,大年三十敬豬首,說許多土家方言等。

自然資源

莊塌鄉屬典型山區鄉,境內物產豐富,蘊藏著大量的煤礦、石灰礦、硫鐵礦等資源,形成了以煤礦、石灰礦、硫鐵礦為主的黑、白、紅三色企業,工業總產值達500萬元;糧食作物以中稻、玉米、紅薯、小麥、馬鈴薯為主,油作物以花生、黃豆、油茶為主,農業總產值超1200萬元;經濟作物以茶葉、烤菸為主,全鄉共有茶葉面積6000餘畝,受益面積達4000畝,以生產綠茶、雲霧茶為主,“月桂牌”茶葉獲省部優產品稱號。僅茶葉一項茶農可獲純利400萬元;全鄉烤菸面積在700畝以上,農民獲利150萬元;境內森林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69.5%,每年可銷售用材林500立方米,楠竹150噸,另有杜仲、黃柏、黃姜等名貴藥材。

發展理念

1998年9月以來,莊塌鄉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取得了可喜成績。在基礎建設方面,整修了長達13公里的“莊三”公路,實現了村村通公路和80%以上村民小組通公路,從根本上改變了山里人肩挑背負的歷史;開通了程控電話,已有程控電話500門,實現了村村通電話,入戶率達40%以上,有線電視入戶率已達30%;在集鎮建起了500立方米的飲水池,在缺水或水源不足的地方建起了100餘座人畜飲水池,解決了集鎮和全鄉人民人畜飲水這一難題;修建了面積共2000平方米的聯校辦公大樓和教師住樓;維修了政府辦公樓,政府院內面貌煥然一新,幹部職工的工作條件和生活環境大為改善;改善全鄉醫療落後面貌,建成了500平方米的住院部,並增添了許多醫療器械;集鎮建設初具規模。在農業結構調整方面,建成了茶葉、乾果、藥材、烤菸4大農業產業基地,近5年內茶葉面積淨增2000畝,烤菸面積淨增550畝,乾果200畝,黃姜100畝;完成退耕還林1000畝和荒山造林1000畝;畜牧生產穩步增長,年可出欄牲豬5000頭,肉牛100頭,山羊5000隻。農民的人均純收入從1998年800元增長到2002年的1200元,淨增400元,農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