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組合港

荊州組合港採取1+4模式。即形成以荊州港為中心,石首港、洪湖港為重點,監利、松滋港為基礎荊州港口群,走規模經營之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荊州組合港
  • 採取:1+4模式
  • 中心:荊州港
  • 重點石首港、洪湖港
發展背景,發展目標,港口構成,優勢分析,主要措施,主要問題,

發展背景

湖北省委、省政府科學謀劃未來,提出了以武漢為龍頭,長江經濟帶為主軸,武漢城市圈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為兩輪的“兩圈一帶、雙輪驅動”的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戰略格局。根據這一戰略格局,荊州市將以更加開放的態度積極融入長江經濟帶建設,使之成為重要的節點城市,努力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為此,我們提出了“打造荊州組合港,服務長江經濟帶”,實施 “大交通、大港口、大腹地、大循環、大發展”的戰略構想。

發展目標

荊州組合港的發展目標:依託500公里長江黃金水道,投入50億港航建設資金,建設千噸級泊位50個,到2020年,基本建成百萬標箱、5000萬噸吞吐量的兩湖平原樞紐港。

港口構成

荊州組合港將根據各港自身的自然條件和發展態勢,進行功能定位。荊州鹽卡港區以發展貨櫃及其中轉業務為主;柳林港區以發展煤炭、砂石料進口、糧食出口等散貨和件雜為主;客運旅遊港區以客運旅遊觀光為主;江陵危化港區以石油、硫磺等危險品、化工產品裝卸作業為主;荊州區學堂洲、李埠港區和松滋市車陽河(松滋口)港區,主要以聯運中轉為主;石首繡林港區、公安縣埠河港區、斗湖堤港區、江陵郝穴港區、監利容城港區、洪湖新堤港區等則建設為區域性綜合港區。
荊州組合港實現資源最佳化配置的思路。以項目為切入點,以資本運作為紐帶,以港口間及企業間相互參股為主要形式,本著實現最佳經濟利益的思路,鼓勵港口企業相互參股,相互控制,保證地方性中小港口的利益不被侵吞,通過資本紐帶建立利益共享機制。積極吸納國內外資本、重要航運企業以及民營資本參與港口建設和經營。
荊州組合港不是簡單的五港總量的相加。而是以市場為導向,以利益為紐帶,以資源整合為目的,以政府的巨觀調控為手段,按照“統一規劃、合理布局、超前控制、嚴格管理、組團開發、整體推進、市場推動、政策支持”原則,對整個港口資源進行系統最佳化。各港口按市場化規律運作,形成錯位發展,功能互補,使資源、能力和核心競爭力都能結合在一起共同使用,從而提高荊州沿江港口的市場生存力和整體競爭力,達到分工明確、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合作競爭、利益共同提升,實現1+4>5的目標。

優勢分析

獨特的地理條件和區位優勢。荊州市處於江漢平原中心,東連武漢,西接川黔,南通湘粵,北達豫陝,城市的輻射功能強,港口腹地範圍大,荊州市水運口岸是湖南、河南等相鄰地區的重要出海口。長江流經荊州市全境,通航里程總長482公里(約占全省長江通航里程的1/2),8個縣市區均依江而立,因江而興。
完善的內河航道網。境內有內荊河、松西河、虎渡河藕池河等通航河流68條,有洪湖、長湖和危水大型湖泊和水庫,形成了乾支相連,相互貫通的江漢平原航道網。
門類齊全的港口和航運基礎。全市現有一個全國內河主要港口,兩個全省重點港口和投資2億多元即將建成的鹽卡一類口岸。現有港口企業170家,碼頭225座,泊位327個,最大靠泊能力為3000噸,港口年通過能力5000萬噸。倉庫面積20萬平方米,貨場面積100萬平方米,各類裝卸機械1653台,鐵路裝卸線長度2.5公里。全市長江岸線總長384公里,港口生產已使用岸線65.7公里。全市現有水運企業42家,擁有各類船舶576艘,船舶運力達到45萬載重噸,單船平均載重噸為780噸。

主要措施

1.打造荊州組合港必須堅持規劃先行
爭取部省儘快批准《荊州港總體規劃》。荊州港的總體規劃於2008年修編完成,已報交通部待批。沙市、荊州、公安、江陵四縣市區已全部納入荊州港總體規劃。石首、松滋洪湖、監利主要港區也納入了荊州港總體規劃。
啟動荊州市港口岸線利用規劃編制工作。按照合理布局,超前控制的原則,實現功能分區、資源整合、貨運港區、集中連片布局,儘可能做到與工業區無縫對接,旅遊港區、休閒親水岸線儘可能與旅遊規劃有機銜接,形成武漢至荊州“長江旅遊連成線,陸上旅遊連成片”布局;非生產性岸線使用儘可能做到合理、節約,城市取、排水口有必要進行歸併,建大型供水廠、排污站。
啟動船舶建造基地建設規劃。全市有船舶修造企業10家,資產約3個億,有一定的基礎,發展造船工業優勢明顯。
編制沿江工業布局及產業開發規劃。利用得天獨厚的通航條件,制定與港口發展協調配套的臨港產業發展規劃,明確發展目標、產業布局和功能定位,促進生產要素向臨江集聚。重點發展外向型工業、大運量工業及水陸聯運、江海聯運等擴散性強的產業;同時要加快沿江產業園區建設,以規模化、專業化和特色化園區建設為載體,形成沿江經濟園區群、基地群和項目群,構建水運經濟與臨港工業經濟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產業經濟格局。
啟動長江物流園區規劃。使水運物流園區與公路、鐵路物流園區規劃統一規劃、綜合考慮、互為補充、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加強水路與鐵路、公路等運輸方式的協調和銜接,加快物流園區和港口等轉運設施工程建設,促進現代綜合運輸體系發展。
2.打造荊州組合港必須要有沿江臨港工業經濟發展作支撐
要充分利用長江岸線資源和黃金水道的作用,加強荊州市沿江產業帶的布局規劃,儘快形成沿江經濟產業帶,迎接長三角工業梯度轉移,引導大運量、大耗能、大用水的產業沿江統一布局,集中建設。引導建設臨港工業區、出口加工區,推動產、運、貿結合。必須抓緊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強化招商引資載體,做大臨港工業,加快發展化工、機械製造和外向型經濟作為臨港工業的主導產業,有序推進重大項目前期工作,儲備一批帶動性強、投資大的工業項目,實現園區產業組團規模化發展。同時促進臨港產業快速有序向腹地延伸,以港口帶動區域經濟形成整體競爭力,以厚重的腹地經濟托起港口業互動發展。目前,已規劃建設了荊州開發區工業園區、長江物流園區,各縣市區也規劃建設了工業園區,初步形成了以園區龍頭企業為中心,布局合理、功能互補、產業明晰的特色產業群。臨港經濟的建設,即將成為拉動荊州市經濟快速發展的“經濟板塊”,也成為國內外客商投資興業的“溫馨家園”。
3.打造荊州組合港必須要有一批港航建設項目群作保證
當前,要切實抓好以下十大工程,以迎接新一輪的大發展。加快鹽卡(二期)工程建設,保證碼頭主體工程年內形成生產能力;實施荊州涉外旅遊碼頭過度性方案,達到旅遊船靠泊要求;完成荊州長河裝卸有限公司土磯頭碼頭擴建工程和洪湖湖區旅遊碼頭建設工程;保證石首港工業綜合碼頭(二期)工程、監利容城新港區工程、公安朱家灣碼頭工程開工興建。推進引江濟漢工程通航工程、沙隆達自備電廠碼頭工程、江陵危化港區工程前期工作。
4.打造荊州組合港必須以加快港口自身建設為基礎
加快港口招商引資步伐,以開發長江岸線資源、發展臨江經濟為突破口,以承接國際資本、產業梯度轉移為重點,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多元投資,加快港口做大做強的步伐。
提高港口現代化水平,促進裝卸工藝合理化、裝卸設備自動化及港口管理手段現代化,建設科學的運輸組織管理系統,完善口岸服務功能,加快港口機械化、專業化及支持保障系統現代化,港口基礎設施建設要轉移到大型化、專業化和集約化港區的建設上來,提高港口的核心競爭力。扶持港口企業和水路運輸企業做大做強,鼓勵生產要素向優勢企業集中。
加快港口信息化進程,建立港口EDI系統,通過建立統一的網路系統,進行動態監測,實現港口與海關、商檢等部門電子數據交換,努力建設數字港口、智慧型港口,不斷提高港口的管理效率和服務水平。
完善合作協調機制,推動建立與沿江各港航管理部門、長江涉水管理部門及大型港航企業的聯繫協調機制。共同加強市場監管和安全監管,構建信息交流與合作平台,定期發布港口發展形勢分析報告和港口經營人滿意度指數分析報告,合力推進港航企業快速健康發展,服務長江經濟帶建設。
推進交通幹道和疏港路網建設,發揮港口與交通主幹線的聯動效應,形成便捷、通暢、高效、安全的港口集疏運體系,使整個荊州及江漢平原交通網路更為完善,結構更為合理,各種運輸方式銜接緊密,以適應港口集疏運發展需要。

主要問題

港口投入不足,基礎設施落後。“九五”、“十五”期間,國家對荊州市水上的投入資金不足1.5億元,全市港口、航道等基礎設施及船舶運力發展的規模小、速度慢、結構不合理。327個港口泊位真正形成規模上檔次的寥寥無幾,大多數仍停留在初級生產階段,中心城區港口髒、亂、差情況十分突出。
港口布局不合理,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水路交通生產要素之間協調整合不夠,突出表現為港口分布散,生產力水平低,港口裝卸設備、工藝比較落後,貨櫃、大型散貨泊位能力嚴重不足,運輸船舶大型化與港口泊位能力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土地、能源、城市發展空間和環境保護對水路交通的制約越來越明顯,運輸成本和建設成本越來越高。
綜合運輸建設與港口集疏運銜接不暢。由於荊州市長江大堤的獨特環境,形成了港口大多布局在大堤之外,主要依靠堤頂通道與外界相連,沒有一條外界與港區直接相連的通道。大多數港口集疏運條件比較差,與重要的交通幹線銜接不順暢,嚴重影響港口腹地延伸和服務範圍的擴大。
沿江產業開發不夠。荊州沿江產業帶基礎較好,但缺乏新的沿江產業布局規劃,沿江產業建設跟不上新形勢發展要求,導致貨源生成量增長緩慢,水運需求不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