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姓

茹姓

茹姓是中國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331位,是極罕見的姓氏。茹姓主要源於古代如姓、古代柔然部族、鮮卑族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茹姓
  • 類別:姓氏
  • 主要分布:浙江、廣東地區
  • 主要來源:古代柔然部族、鮮卑族、古代如姓
姓氏源流,源流一,源流二,源流三,源流四,源流五,源流六,源流七,源流八,遷徙分布,得姓始祖,歷史名人,明後名人,郡望堂號,郡望,堂號,家譜文獻,字輩排行,宗祠通用聯,四言,七言,八言,

姓氏源流

源流一

出自如姓。漢代有如淳,其後代子孫在“如”字上加草字頭為茹姓。

源流二

出自古代柔然部族。北魏時郁久閭氏建立柔然國,稱受羅部真可汗。柔然國也稱做蠕蠕、茹茹,源出東胡,為遊牧部落,常居於陰山一帶。西魏時,柔然部族為突厥所破,遂並如突厥,其部族後人多以族名茹茹為姓。一部分入中原後,以茹為氏,稱茹氏。

源流三

出自鮮卑族。南北朝時,後魏時代北有三字姓普六茹氏(一作普陸茹氏或普陋茹),入中原後改為茹姓。

源流四

源於職業,出自古代茹人,屬於以職業稱謂為氏。茹人,亦稱茹者,是古代城池之間的一種職業人官稱,受領官家俸祿,但無官職,也就是專門收拾和處理生活垃圾的職業人。其職責是在每日寅時末刻前(凌晨5:00),將城鎮中的垃圾收集並運出城外,進行分類處理。

源流五

源於官位,出自秦、漢時期官吏如京使,屬於以官職稱謂加筆為氏。如京使,亦稱如京吏,是秦朝末期特有的官稱,沒有具體職務,是由功勳武將、武臣遷轉過程中的一種過渡性官稱,也就是武職散官之稱。朝廷視需要之時,從其中選拔任之。由於其皆在京城待命,等待朝廷隨時召喚使用,因此稱為“如京使”。因此,即有以其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如京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如氏、京氏等。

源流六

源於古氐族,出自唐朝時期白馬氐羌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在今四川省阿壩地區的茂縣、汶川縣、平武縣一帶,聚居著一支古老而獨特的民族,通常稱為“白馬藏族”。

源流七

茹姓為柔然(又稱蠕蠕)漢化後的姓氏。《通志·氏族略·外國大姓》載,蠕蠕入中國為茹氏。又云:“茹茹,其先蠕蠕類,為突厥所破,歸中國。”

源流八

出自楊姓。《周書》載,楊忠賜姓普六茹氏。其後代有支改為單姓茹。

遷徙分布

茹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人口總數在中國的大陸和台灣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三百三十一位門閥。北魏前身的遊牧鮮卑族中有普陋茹氏,其後人簡為“茹”氏,此為茹氏的最早起源。另外當時有部落為柔然族,也被稱為蠕蠕,芮芮,及茹茹族,北魏時,進入中原並建立柔然國。而族人就以前族名為姓,或為柔,或為茹,或為芮,茹氏也就隨之產生了。對於漢人,茹姓也有相對獨立的起源和發展,在漢朝,河內郡縣境內,出了一位姓名為如淳的人,他的後代就將他的姓氏上加了草字頭,變為茹字,源此漢族也產生了茹姓。

得姓始祖

蠕蠕。據考證,茹氏一姓傳自古代北狄蠕蠕族。《通志·氏族略》記載,北狄蠕蠕族人遷入中國,自稱為茹氏,望出河南。我國的茹氏家族除了源自蠕蠕的一支之外,同時期另有一支外來的種族即普陋茹氏改姓茹,《河南官氏志》也有“普陋茹氏必變茹。”的記載。這支茹氏也是以河南為他們的開基之地。望族居河內郡(今河南省武陟縣西南)。茹氏後人尊蠕蠕為茹姓的始祖。

歷史名人

茹法珍,南齊時東昏侯的寵臣,與梅蟲兒一起,誤國弄事,最後被蕭衍斬首。
茹法亮(435—498),南朝齊權臣。吳興武康人。宋大明中初為小吏。孝武末年,出家為道人。明帝初為兗州典簽,累官至齊高帝冠軍府行參軍。元徽初,除殿中將軍,為晉王熙郢州典簽。齊高帝建元初,除奉朝請,補東宮通事舍人。永明元年(484),除龍驤將軍。永明二年,封望蔡縣男,食邑三百戶,轉給事中,羽林監。七年除臨淮太守,轉竟陵王司徒中兵參軍,巴東王子響於荊州殺僚佐,上使法亮宣旨,慰勞安扶。高宗即位,建武舊人鮮有存者,法亮以主署文事,故不見疑,位任如故。永泰元年,王敬則事平,法亮復受敕宣慰,出為大司農,卒官。
茹皓,北魏文帝的著名冠軍將軍,他不但武藝高強,還知書識禮,聰敏而待人謙和,十分受朝廷的器重,既參與國家大政,又能折節下人,受當時人稱讚。
茹瞻,字孝博,北齊時東安人。南州舉秀才,歷官侍郎。清朗剛直而見稱。據說,當他舉秀才之時,皇帝就親口說過:“今日之選,不可無茹生”的話,可見茹瞻的才華,卒於侍御史。
茹讓之
茹讓之,南北朝時北魏人,曾任兗州陽平太守
茹汝升
茹汝升,唐朝水利家。
茹孝標
茹孝標,宋朝官員,宋代天聖進士。負氣節,好學不倦,以都員外郎出知江州,有治聲。
茹洪,明朝大畫家和大書法家。他因為楷書寫得好,名氣傳到京城,王公貴族都收藏他的墨寶,他於是進京,寫字作畫。他善於畫山石竹木,並且因為受古車的薰陶,作畫氣韻高古,名重一時。
茹瑺,明代兵部尚書。建文帝時奉詔至龍潭見燕王朱棣議和。後明成祖即位,封為忠誠伯。
茹連
茹連,明朝官員,曾任長沙知府、刑部員外郎。
茹太素,明朝官員,曾任戶部尚書。
茹棻,清代乾隆狀元。官至兵部尚書,有詩集。
茹敦和,清朝進士、學者。

明後名人

茹志鵑(1925年―1998年),曾用筆名阿如、初旭,浙江紹興人。從小家境貧困,3歲喪母,父棄家出走,隨祖母輾轉於上海、杭州兩地。祖母去世後,曾進上海基督教辦的以馬內利孤兒院,半年後由其兄領出,進上海婦女補習學校就讀。民國32年(1943年)在浙江省武康縣武康中學國中畢業。後隨兄參加新四軍,歷任蘇中軍區前線話劇團演員、組長等。民國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9年,茹志鵑寫的歌詞《跑得凶就打得好》獲軍區文藝創作二等獎。1950年,她的第一篇短篇小說《何棟樑與金鳳》問世。1952年創作話劇《不拿槍的戰士》,獲軍區頒發的文藝創作二等獎。1955年,茹志鵑從南京軍區轉業到上海作家協會,任《文藝月報》編輯,被吸收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並被選為作協上海分會理事。1958年在《延河》上發表了代表作《百合花》,《人民文學》曾轉載,後被改編成電影。1960年起從事專業創作。先後任中國作協主席團成員,上海作協常務副主席、黨組書記。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集《高高的白楊樹》、《靜靜的產院》等。1977年後,又陸續發表了《剪輯錯了的故事》(獲1979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草原上的小路》等。
茹夫一(1916年—2007年10月20日),山西省猗氏(今臨猗)縣人。1931年15歲時投身楊虎城的17路軍,是西安事變的親歷者,因為他當時是楊虎城衛隊的士兵。西安事變後,西北軍分裂,1938年奔赴延安參加八路軍,在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1分校1支隊隊長,第1分校膠東第3支隊作戰參謀、參謀主任、營長,膠東軍區北海軍分區營長,第6師18團代參謀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民主聯軍遼東軍區通化支隊參謀處處長,通化保全司令部參謀處處長,楊靖宇支隊參謀長,遼寧軍區獨立第2師參謀長,東北野戰軍第5縱隊14師參謀長,第4野戰軍42軍125師參謀長。參加了臨江、遼瀋、平津等戰役。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4兵團42軍125師副師長,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任中朝聯軍敵後游擊第1支隊支隊長兼政治委員,在朝鮮敵後打游擊戰,雖游擊支隊在敵後僅活動40多天,鑽到敵人後方大鬧天宮,打擊了敵人,取得成就,並在朝鮮人民軍前線指揮部擔任聯絡代表。1953年4月參加援越抗美,去越南當顧問,任中國人民志願軍游擊支隊副支隊長、支隊長,獨立團團長,開國將軍大都打過游擊,茹夫一則是在外國打過游擊的將軍。回國後,1960年畢業於高等軍事學院基本系,後任成都軍區參謀長、副司令員。是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榮獲朝鮮民族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國旗勳章、二級自由獨立勳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獨立功勳榮譽章。
茹萍,國家一級演員,出生於西子湖畔的杭州,1983年主演的《一生中的九秒》獲第十屆全國優秀電視劇,1984年考入杭州市話劇團,其後成為話劇團的當家花旦,人如其名總給人以清爽秀麗的美好感覺。

郡望堂號

郡望

河內郡:古代,人們以黃河以北為河內,以南、以西為河外。春秋末期楚、漢之際,約在公元前三世紀末置郡,治所在懷縣(今河南武陟),當時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黃河以北、京漢鐵路以西一帶地區,包括汲縣。魏文帝黃初年中,河內郡析置朝歌郡(今河南淇縣)改屬冀州(今河北冀縣),四縣隨之改屬、後又回歸河內郡。屬司州河南尹的有卷(今河南原陽)、原武、陽武三縣。屬兗州(州治廩丘,今山東鄄縣)陳留國的有封丘、酸棗、平丘、長垣四縣,屬兗州東郡的有燕。西晉時期移治野王(今河南沁陽)。隋朝時期於野王為河內縣,隋、唐兩朝的河內郡即懷州。元朝時期設為懷慶路。明、清兩朝為懷慶府,河內縣之名不變,常為治所。民國政府時,改河內縣為沁陽縣。
河南郡:秦朝時期名為三川郡。漢高祖二年(前205年)改為河南郡,治所在雒陽(今河南洛陽),其時轄地在今河南黃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雙洎河、賈魯河上游地區及黃河北部原陽縣一帶地區,轄二十二縣,大致相當於今河南省孟津、偃師、鞏義、滎陽、原陽、中牟、鄭州、新鄭、新密、臨汝、汝陽、伊川、洛陽等縣市。東漢時期既都洛陽,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長吏不稱太守而稱尹。隋朝初年被廢黜,後又復為豫州河南郡。唐朝時期為洛州河南府,其轄境都遠小於漢朝時期的河南郡。元朝時期為河南路,明、清兩朝時期均為河南府。民國時期建為河南省,一直延續至今。

堂號

河內堂:以望立堂。
河南堂:以望立堂。
終養堂:唐朝時有茹榮,自幼死了父親,事母至孝。他開始在縣裡當小官德時候,縣官送給他一支瓜。他拿回家給母親吃,一會兒又回到衙門。縣官問他乾什麼去了?他如實回答了縣官。縣官到他家看了看,果然如此,就叫他回家侍奉母親,每月工資照發。

家譜文獻

浙江嵊縣古剡茹氏四修宗譜三卷,始修於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民國)茹良銓等續修,民國八年(1919年)木刻活字印本兩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南開大學圖書館、哈爾濱師範大學圖書館、浙江省嵊縣圖書館。
浙江紹興越郡茹氏家譜,(清)茹泰纂修,清道光六年(1826年)木刻活字印本兩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浙江紹興山陰桃寨下茹氏宗譜四卷,(清)茹棠等重修,清光緒四年(1878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冊。現被收藏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浙江嵊縣古剡茹氏宗譜三卷,(清)茹宗治等重修,清光緒年間木刻活字印本二冊。現被收藏在四川省圖書館。
浙江慈谿梅川茹氏宗譜,著者待考,清朝年間留香堂木刻活字印本,今僅殘存一冊。現被收藏在浙江聲慈谿縣文物管理局。
剡縣古剡茹氏宗譜三卷,(民國)茹良銓等修,民國八年(1919年)木刻活字印本兩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廣東龍門茹氏族譜,(現代)茹冬華整理,2004年計算機排印本。原稿現被收藏在廣東省龍門縣左潭鎮石坋圍村。
廣東陽江茹氏族譜,(現代)茹永雄主編,2008年計算機排印本。原稿現被收藏在廣東省陽江縣。

字輩排行

粵桂兩省茹氏字輩:“崇華常芝……宏啟毓基植淳和耀典慶國恩延世業澤承祖德蔭雲初”。
湖南衡山茹氏字輩:“萬國勝人其昌永大德澤傅芳功名紀載湘岳鹹鐘英賢斯在景法先民家聲益泰”。
茹氏一支字輩:“正德傳家承天洪恩光輝世澤萬代長興”。
鳳凰鎮(陝豫)茹氏字輩“從前派未祥,行彥廷勝芳。仕含先德遠,官顯國恩長。孝友光前烈,詩書裕後昌。功勤高宇宙, 永世錫霞觴。”

宗祠通用聯

四言

望出河內;
源自柔然。
——佚名撰茹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茹姓的郡望和源流(見上題頭《四、郡望堂號》和《一、姓氏源流》介紹)。
符分魏虎;
位珥齊貂。
——佚名撰茹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後魏茹皓事典。下聯典指南齊茹法亮事典。

七言

明代炳炳忠誠伯;
清朝彪彪狀元公。
——佚名撰茹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兵部尚書茹瑺,衡山人。建文時奉詔至龍潭見燕王議和。成祖即位,封忠誠伯。下聯典指清代乾隆狀元茹棻,字古香,會稽人。官至兵部尚書,有詩集。

八言

古之遺直狀元門第;
香其幽遠忠誠人家。
——佚名撰茹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清代乾隆狀元茹棻。下聯典指明代兵部尚書茹瑺。
壽越期頤,朝端與宴;
少負氣節,吏治有聲。
——佚名撰茹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無錫人茹文中,永樂年間隨父親遷居燕地。天順年間一百零四歲時,英宗在便殿召見他,賜予冠帶,又命順天府設宴招待,還命吏部尚書姚夔到他家去致賀。下聯典指北宋舒城人茹孝標,少年時負節氣,好學不倦。天聖年間進士,以都官員外郎出任江州知州,有政聲。
少負氣節,有聲吏治;
幼學親情,無忝家規。
——佚名撰茹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代天聖進士茹孝標,舒城人。負氣節,好學不倦,以都官員外郎出知江州,有治聲。下聯典指唐代名人茹宋的事典。
譜贊與詩讚
譜贊 五言古 政止齋題贈
衡山茹公子,皎潔冰霜姿,才華冠當代,偉器方丁儀,家世稱閥閱,早逢明主知,宗府書姓字,締配天潢支,悃愊志所尚,清標人共推。暇日特趨謁,求我譜系詩。展玩三嘆賞,滿帙名公辭。有祖在宋日,名望誠不卑,貴顯耀金紫,功勳著當時。有子令衡山,瓜瓞由蕃茲,源深流必長,本茂末不衰。維岳產英傑,及翁繼皋夔。早年登大學,拔擢梁棟基。堂堂仗忠義,蹇蹇不詭隨,夏官司馬職,少保青宮師。積善有餘慶,功名良可垂。我歌族譜吟,為汝遠大斯,光前必裕後,蕃衍當自茲。子孫又孫子,千載流光輝。
譜贊 七言古 岳陽 陳思銘
凌雲之木本乎根,稽天之浸由其源。積善之家有餘慶,人物雖異理則然。竊聞宗法聖王制,統緒分明代相繼。源流不混支派明,昭穆燦然倫理序。奈何經秦古法湮,六籍典禮俱遭焚。世家大族亦莫考,遂使骨肉如途人。茹氏有譜今八代,其源斷自開封派。不知不紀知者書,未嘗妄附權豪輩。開封有子宰衡山,自此家焉宗族繁。箕裘不墜踵前業,儒林累葉皆衣冠。巍巍衡岳鐘秀氣,孕毓良材扶盛世。乃翁一旦際風雲,主聖臣賢千載遇。秩登少保爵忠誠,厚德陰功遺哲嗣。天工報應誠無私,玉友金昆皆偉器。伯氏自是人中傑,早年締配天潢裔。一朝持牒叩我門,來索狂言題譜系。我今為作譜系歌,願言什襲永不磨。雲礽滾滾如流波,簪纓累葉懸鳴珂。金門步武肩相摩,直與衡岳同嵯峨。
譜贊 四言古 清碧 鐘溥
赫赫茹宗,派衍南衡。其乾既分,其枝以榮。維衡之裔,維岳孕靈。靈鐘於後,俊傑賢明。乃迨忠誠,翹然鉅碩。惟德是宣,維善是積。公有賢子,作賓王室。竹帛傳芳,簪纓世襲。忠孝相承,禮樂彌敦。班班親從,秩秩卑尊。綿延芳牒,念厥先世。後企於前,書香克繼。
譜贊 五言古 徐景昌
茹公本大族,故宅衡山峮,父任忠誠伯,子官秦國賓。勳業留青史,芳名注紫宸。子孫千萬載,綿遠感洪仁。
譜贊 五言律 桂陽 羅以禮
喬木名家乘,年深翰墨香。尊卑序昭穆,孝敬重綱常。瓜瓞盤根遠,芝蘭累葉芳。尚書舊世業,繼述慎無忘。
譜贊 七言律 中堂楊溥
奉觀先牒起遐思,名世鴻猷眾所推。夢象旁求同傳說,文臣封拜亞劉基。承嘗共守忠誠廟,金石猶傳大誥詞。況是天潢垂一派,千秋玉葉與金枝。
譜贊 七言律徐景昌
禩世承恩玉殿芬,早膺帝賫佐明君。九重湛露椒花液,五等金章柳葉文。秦楚風煙生道路,華衡雲氣接氤氳。宗功元祀垂千古,一瓣南豐展拜勤。
譜贊 七言律 翟鶴
堂堂賓相楚邦奇,衡岳英靈特發揮。仕始郡侯先世美,文封伯爵若翁稀。詩書自昔綿芳澤,蘭玉而今奉德輝。昭穆分明無錯繆,歐蘇家法雅同歸。
譜贊 七言律 安仁 何宗
衡山清派本開封,振後光前世罕同。少保功勳轟海宇,國賓譽望耀王宮。宗枝秩秩排倫序,聲價巍巍並岱嵩。秦楚兩途人物盛,信知根厚葉鹹隆。
譜贊 七言律 臨江 蔣慶
譜載親疏大義明,家存文獻有堪征。衡山特表名卿宅,陝右榮書貴戚乘。睦族一門興孝弟,流芳百世衍雲礽。翰林太史雄文在,永與麇城並著稱。
譜贊 七言律 會稽 陳本道
衡山一派自開封,昭穆詳明統有宗。積德流芳傳後裔。存心樹業仰先公。箕裘隱卜雲礽紹,簪笏遙知世代同。信是忠誠垂澤遠,由然孝悌播仁風。
譜贊 七言律 邱陽 程璥
開封遺派至衡湘,世積家承德用張。鼻祖以前應本大,耳孫厥後信流長。儀賓孝義名當代,少保忠誠紀太常。南嶽關西雖異地,宗支彌遠更彌昌。
譜贊 七言絕 莆田 鄭應祚
河內淵源信不差,支分派別底需查。開基祗說忠誠伯,本是當朝宰相家。
譜贊 七言絕 廬陵 劉魁
南嶽精英降此翁,發身胄監到三公。金書鐵卷光前後,自與尋常譜不同。
譜贊 七言絕 一 明達堂題贈
譜系相承總異材,從知積德是賢胎。國朝元老遺微在,餘慶還看裕後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