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黃素

茶黃素

茶黃素(Theaflavins,TFs)最早是由 RobertsEA H發現的,是存在於黃茶、紅茶中的一種金黃色色素,是茶葉發酵的產物。由於茶黃素具有多種與人體健康有關的潛在功能,如抗氧化、防治心血管疾病、降血脂、抗癌防癌等,因而受到國內外的廣泛關注,成為茶葉品質化學與功能成分的研究熱點。作者對茶黃素的分子結構,理化性質,形成機理,製備,分析測定方法,分離純化技術,以及功能特性等研究進展進行了綜述,並對茶黃素的套用前景做了展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茶黃素
  • 外文名:Theaflavins
  • 發現者:RobertsEA H
  • 形狀:多酚類及其衍生物氧化
解釋,物理化學性質,形成機理,生產工藝,結構,功效,清除脂肪肝,預防肝硬化,預防酒精肝,茶黃素的提取,作用原理,相關新聞,

解釋

茶黃素(Theaflavin)是存在於黃茶、紅茶中的一種金黃色色素,是茶葉發酵的產物。在生物化學上,茶黃素是一類多酚羥基具茶駢酚酮結構的物質。茶黃素是第一次從茶葉中找到具有確切藥理作用的化合物。茶黃素是紅茶中溶於乙酸乙酯呈橙黃色的物質,由多酚類及其衍生物氧化縮合而來,紅茶中茶黃素類的含量一般為0.3%~1.5%,對紅茶的色香味及品質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經過臨床試驗,驗證了茶黃素具有調節血脂、預防心血管疾病的功效,而且無毒副作用。這份研究報告已在國際權威醫學雜誌JAMA上發表。被譽為茶葉中“軟黃金”的茶黃素有降血脂的獨特功能,茶黃素不但能與腸道里的膽固醇結合減少食物里膽固醇的吸收,還能抑制人體自身的膽固醇合成。因為茶黃素在茶葉中含量極低,提取成本是異常昂貴,將它廣泛套用於生產上並製成有調節血脂保健功能的保健食品,需利用專利生物技術,同時要克服天然產物在功效和安全性評價及生產工藝以及質量標準、製劑技術、臨床套用等多方面發展滯後缺點,使生產科學化及規範化,才能保證茶黃素的產量與品質。

物理化學性質

茶黃素是一類具有苯駢卓酚酮結構化合物的總稱,其中茶黃素(theaflavin,TF1)、茶黃素-3-沒食子酸酯(theaflavin-3-gallate,TF2A)、茶黃素-3′-沒食子酸酯(theaflavin-3′-gallate,TF2B)和茶黃素雙沒食子酸酯(theaflavin-3,3′-digallate,TF3)是4種主要的茶黃素,其化學結構如圖1。目前國內已有廠家可以提供這4個茶黃素的高純度單體,供藥理研究和含量測定用。
茶黃素的全波長掃描光譜表明,所有茶黃素的最大吸收都出現在380nm和460nm。茶黃素純物呈橙黃色針狀結晶,熔點237~240℃,易溶於水、甲醇、乙醇、丙酮、正丁醇和乙酸乙酯,難溶於乙醚,不溶於三氯甲烷和苯。茶黃素溶呈鮮明的橙黃色,水溶液呈弱酸性,pH 約5.7,顏色不受茶提取液pH 影響,但在鹼性溶液中有自動氧化的傾向,且隨pH 的增加而加強。

形成機理

RobertsEA H 對紅茶發酵縮合形成的產物的組成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發現了茶黃素、茶紅素的存在,並用純化的兒茶素進行模擬實驗,結果表明:(-)表沒食子兒茶素(L-EGC)與(-)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L-EGCG)是紅茶發酵時進行縮合的主要物質,並提出了茶發酵過程中色素形成的模式;還從紅茶中分離出茶黃素和茶黃素沒食子酸酯,利用紙層析、光譜分析等方法,確認茶黃素是 L-EGC和L-EGCG的二聚合產物。潼野慶則等在 RobertsEA H 研究的基礎上,對茶葉中的兒茶素的氧化產物的形成進行了大量的研究,證實了具有連苯三酚基的兒茶素(L-EGC和 L-EGCG)氧化後發生聚合,均比不具有連苯三酚基的兒茶素(L-ECG和 L-EC)減少快,經過分析確定了茶黃素形成途徑。SandersonG W經過實驗證明了 Roberts的研究,並提出了紅茶發酵中兒茶素的反應途徑。

生產工藝

茶黃素(Theaflavin)是存在於黃茶、紅茶中的一種金黃色色素,是茶葉發酵的產物。在生物化學上,茶黃素是一類多酚羥基具茶駢酚酮結構的物質。
茶黃素是第一次從茶葉里找到具有確切藥理作用的化合物。經過臨床試驗,驗證茶黃素具有調節血脂和預防心血管疾病的功效,而無毒副作用。這一份研究報告已在國際權威醫學雜誌JAMA上發表。
被譽為茶葉中軟黃金的茶黃素有降血脂的獨特功能,茶黃素不但可以與腸道中的膽固醇結合減少食物中膽固醇的吸收,還可以抑制人體自身膽固醇的合成。
因為茶黃素在茶葉中含量極低,提取成本異常昂貴,把其廣泛套用於生產上並製成有調節血脂保健功能的保健食品,需要利用專利生物技術,同時克服天然產物在功效與安全性評價和生產工藝、質量標準、製劑技術、臨床套用等多方面發展滯後缺點,使生產科學化和規範化,才能保證茶黃素的產量和品質。

結構

除此結構的化合物外,還有另外三個結構與之相近的化合物,分別為:
茶黃素-3-沒食子酸酯 (TF-3-G);
茶黃素-3'-沒食子酸酯(TF-3'-G);
茶黃素-3,3'-雙沒食子酸酯(TFDG)
茶黃素

功效

茶黃素是第一次從茶葉中找到具有確切藥理作用的化合物;經過臨床試驗,驗證了茶黃素具有調節血脂、預防心血管疾病的功效,而且無毒副作用。這份研究報告已在國際權威醫學雜誌JAMA上發表。 茶黃素被譽為茶葉中“軟黃金”的茶黃素有降血脂的獨特功能,茶黃素不但能與腸道中的膽固醇結合減少食物中膽固醇的吸收,還能抑制人體自身膽固醇的合成。茶黃素在茶湯中鮮亮的顏色和濃烈的口感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是紅茶的一個重要的質量指標。
茶黃素
然而茶黃素的功效不僅僅是可以降血脂,它在清除脂肪肝、酒精肝、肝硬化也具有很大的功用。

清除脂肪肝

茶黃素不僅有卓越的降脂功能,而且還能抑制人體對脂肪的吸收,而脂肪肝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長期高脂肪飲食和高血脂所致。長期高脂肪飲食形成過高的血脂會引起大量脂肪在肝臟沉澱,從而引發脂肪肝。而服用茶黃素後,不僅能讓血脂逐步下降,同時茶黃素還抑制了人體對脂肪的吸收,這樣人體就必須通過分解肝臟脂肪來補充血脂,經常服用,人體肝部的脂肪就會逐漸減少,久而久之脂肪肝就會被徹底清除了。因此茶黃素具有非常卓越的清除脂肪肝功能,且無任何毒副作用。

預防肝硬化

肝硬化的種類很多,而茶黃素預防的肝硬化是專指由酒精肝與脂肪肝而轉化成的肝硬化。雖然肝硬化品種很多,但由酒精肝、脂肪肝所轉化成的肝硬化占絕大多數。當長期性脂肪肝時就會造成肝細胞變性、壞死,從而引發壞死肝細胞周圍區的纖維肝細胞大量增生,從而導致肝硬化。  現代醫藥科學研究證明,從脂肪肝、酒精肝轉化成肝硬化的最主要原因是長期的脂肪肝造成肝功能下降,肝細胞變性、死亡,從而導致肝臟失掉了正常的抗氧化、清除自由基能力,這樣壞死的肝細胞脂肪在過氧化物與自由基的侵害下,很容易造成脂質過氧化,從而進一步引發肝硬化。因此預防肝硬化、清除脂肪肝和抗氧化同等重要,而茶黃素不僅具有卓越的降血脂、清除脂肪肝功能,而且又有非常強的抗氧化功能,所以經常服用茶黃素不僅有益於減少脂肪肝、清除酒精肝,也有益於保肝護肝,預防肝硬化。

預防酒精肝

所謂酒精肝,全稱為“酒精性脂肪肝”,它也是脂肪肝的一種,是由於長期過度飲酒,容易造成中性脂肪在肝內積蓄過多所引發的一種常見可逆的瀰漫性脂肪肝,如果及時預防保健,完全可以清除、康復。但由於酒精的毒害性,如果長期酒精肝,容易導致肝纖維化或肝硬化。正常情況下把肝內脂肪含量在5%-10%稱為輕度酒精性脂肪肝,11%-25%為中度,重度則大於26%-50%。  人體形成酒精性脂肪肝的主要原因是長期飲酒,長期飲酒不僅造成脂代謝紊亂,同時飲酒時也會過多的攝入高脂肪物質,因此極易引發酒精性脂肪肝,而人體的酒精分解代謝過程中,又會產生大量的過氧化物和自由基,這樣極易造成肝部脂肪的纖維化與硬化。所以飲酒的人容易傷肝,容易引發多種肝病,但經常服用茶黃素具有卓越的保肝護肝與清除酒精肝功能,因為茶黃素不僅能夠降血脂,而且能抑制人體對脂肪的吸收,所以在飲酒時,服用茶黃素能有效抑制高脂肪的吸收,控制血脂,同時又能夠降低血脂,加快脂肪的分解與代謝,有效清除脂肪肝,同時茶黃素又是非常好的抗氧化物質,能夠降低與減緩酒精對肝臟傷害,保肝護肝。

茶黃素的提取

茶黃素金黃色的色素占乾茶重量的0.5%到2%,色素的含量取決於紅茶加工的方法;由於茶黃素在茶葉中含量極低,提取成本異常昂貴,將其廣泛套用於生產上並製成有調節血脂保健功能的保健食品,需利用專利生物技術,同時克服天然產物在功效和安全性評價、生產工藝、質量標準、製劑技術、臨床套用等多方面發展滯後缺點,使生產科學化、規範化,才能保證茶黃素的產量和品質。

作用原理

1、茶黃素降低血漿膽固醇的原理
茶黃素是角鯊烯酶的抑制劑,和HMG輔酶A還原酶一樣,角鯊烯酶也是膽固醇合成的重要限速酶,所以抑制角鯊烯酶也就抑制了人體膽固醇的合成。 此外,茶黃素能減少膽固醇微膠粒的溶解性並抑制腸道對膽固醇的吸收,從而抑制了人體對膽固醇的吸收,有效降低血漿膽固醇的含量。
2、茶黃素降低血漿甘油三酯的原理
茶黃素具有抑制脂肪酸合成酶(FAS)的活性,脂肪酸合成酶是脂肪生成的關鍵酶,這也是茶黃素具有降低甘油三酯功能的原因。此外茶黃素還能抑制腸道對甘油三酯的吸收。

相關新聞

2009年5月18日訊:15日,在2009中國上海茶業博會傳出喜訊,國家茶葉質量監督檢測中心監測數據表明:高茶黃素紅茶新品在我國研發成功,並改寫了傳統茶葉茶黃素總量記錄。檢驗結果表明,由深圳優八茶葉有限公司研發監製的高茶黃素紅茶新品,茶黃素總量都超過了茶葉生化教科書上的茶黃素總量在0.5%到2%之間的記錄,高達2.6%(報告編號:2009W-285)。帶來紅茶革命性地工藝革新,有效地提高茶黃素含量暨紅茶品質。
我國的祁紅、寧紅曾在歐美國家占主導地位,在過去的20年裡,由於我國紅茶普遍滋味淡薄,濃強度與收斂性低於印度、斯里蘭卡和肯亞的CTC紅茶,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不高,因此產量與出口量也逐漸下降。
影響紅茶品質因素有品種、加工機械及加工技術等。加工工藝對紅茶多酚類物質氧化物尤其是茶黃素的形成起著重要作用。隨著高茶黃素含量的中國紅茶產品研發成功和茶葉新加工工藝的推廣,將徹底顛覆了原先的中國紅茶不如印度、斯里蘭卡紅茶的錯誤認知,有利於整體提升中國紅茶的品質和國際競爭力。讓中國紅茶重現芬芳。
2016年6月30日,國家衛生計生委發布的2016年第8號《關於海藻酸鈣等食品添加劑新品種的公告》中,由上海科寶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申請的茶黃素已經被正式列入食品添加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