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陳化性

茶葉陳化性

茶葉陳化是指在自然條件下,經過時間的推移,茶葉成分發生的變化,如:茶葉的色澤、香氣、湯色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茶葉陳化性
  • 外文名:Tea Chan resistance
  • 含義:成分發生變化的一個綜合表現
  • 特點:色澤灰暗、香氣減低
發生原理,葉綠素的變化,茶多酚的氧化和聚變,維生素C減少,類脂物質的水解與胡蘿蔔素的氧化,防止方法,保存三忌,包裝要求,保鮮貯藏,傳統含義,

發生原理

陳化是成分發生變化的一個綜合表現。正常陳化會使質量逐漸變差,綠茶青茶等茶葉:色澤灰暗、香氣減低、湯色暗渾、滋味平淡。
茶葉之所以會陳化,最重要的原因是氧化作用的結果。首先由於酚類發生變化,其中有的成分由水溶性氧化為不溶性的化合物質,因而造成湯色顯渾暗,滋味變平淡,芳香物質因氧化失去其芳香性,而使茶葉的香氣減低,脂類成分經水解,產生游離脂肪酸,再經氧化並水解,會形成一種“陳味”。這些變化綠茶更為明顯。促使茶葉陳化的因素很多,如含水量增加,濕度的升高,包裝不嚴,長期與空氣接觸或經過日曬等,都會顯著地加速茶葉的陳化。
茶葉在存放中陳化的原因很多,歸納起來,有內因、外因兩個方面。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是變化的條件。茶葉具有“後熟”的特點,即貯藏過程中茶葉的許多化學成分發生氧化作用,導致茶葉陳化和劣變。影響品質的化學成分主要是葉綠素茶多酚維生素胡蘿蔔素胺基酸以及多種香氣成分等。

葉綠素的變化

葉綠素是形成綠茶色澤的重要成分,葉綠素在嫩芽葉中含量較高。它由呈藍綠色的葉綠素 a和呈黃綠色的葉綠素 b兩大部分組成。在茶葉中兩者比例和保留量決定了成品茶的色澤。然而,它又是一種很不穩定的物質,在光和熱的條件下(尤其是紫外線的照射下),易分解,因失綠而變褐,形成脫鎂葉綠素。一般情況下,脫鎂葉綠素含量占70%時,茶葉色澤出現顯著褐變。

茶多酚的氧化和聚變

茶多酚與茶葉滋味、湯色的關係最為密切,它的含量多少決定著茶湯的滋味濃度。茶多酚本身無色,但在紅茶加工過程中被氧化、聚合形成茶黃素茶紅素,進而成為褐色素(高聚合物),使紅茶湯色加深變暗。在綠茶中,茶多酚的保留量較多,同樣在貯藏過程中易發生氧化,生成醌類化合物,導致色澤變褐。同時這些物質還能與胺基酸類物質進一步反應,促使滋味劣變。

維生素C減少

維生素C是茶葉具有營養價值的重要成分,其含量多少與茶葉品質關係密切。維生素C也是一種易被氧化的物質,越是高級的綠茶,含量越高,也越難以保存。維生素C被氧化後生成脫氧維生素C,它與胺基酸相互作用,生成氨基羰基,既降低了茶葉營養價值,又使顏色變褐,同時滋味也失去了鮮爽味。如果綠茶中維生素C保留量達80%以上,綠茶品質不會發生變化;一旦下降到60%以下,品質就明顯變劣。

類脂物質的水解與胡蘿蔔素的氧化

茶葉中約含有8%的脂肪類物質,在貯藏過程中同樣會被氧化、水解而成游離脂肪酸、醛類酮類,進而出現酸臭味。已有研究證明,隨著茶葉中的游離脂肪酸含量增加,不僅茶葉香味顯陳,而且湯色也會加深,導致商品價值降低。

防止方法

保存三忌

要保管好茶葉,保持茶葉原來的天賦"本色",除了防止出現茶葉陳化變質的4個外部條件外,在茶葉存放時,還須做到"三忌",即:忌茶葉含水量較多;忌茶葉接觸異味;忌茶葉擠壓。
1、忌茶葉含水量較高
茶葉含水量的高低是造成茶葉陳化變質的最主要原因,那么,怎么樣才能控制好茶葉的含水量呢?試驗表明,在茶葉貯藏過程中,茶葉吸水還潮的快慢,與周圍環境相對濕度的大小有關。據試驗:
(1)含水量為5.7%的茶葉,在空氣不同濕度的條件下暴露無遺10天后測定,在空氣相對濕度為42%的條件下茶葉含水量上升到6.5%;在空氣相對濕度為57%的條件下,茶葉含水量上升到8.4%;在空氣相對濕度為90%的條件下,茶葉含水量上升到16.8%.
(2)如果在梅雨季節,空氣相對濕度在90~100%的情況下,茶含水量每小時增加1%左右。
所以,要藏好茶葉,貯器以及貯器周圍的環境必須是乾燥的。否則,即使原來是乾燥的茶葉,也會因周圍環境濕度高而吸濕還潮。
其次,需要明確的是茶葉含水量控制在多大範圍內最有利於存放呢?試驗結果表明,保存茶葉的最佳含水量為3-5%。當茶葉含水量超過7%以上時,隨著含水量的增加,茶葉變質就相當明顯。因此,要防止茶葉在貯放過程中變質,必須將茶葉乾燥。一般綠茶應控制在6.5%以內,紅茶應控制在7%以內,花茶應控制在7.5%以內。
家庭貯藏茶葉,不可能像實驗室一樣有專門的測定儀器,但一般憑觸覺也可大致估量出來:
(1)抓一撮普通茶葉,在手掌中稍加磨擦,如即成碎片;用手掌一捏,就成粉末,表明茶葉含水量在5%以內,這類茶葉最宜貯藏;
(2)如用手指稍用力一搓,茶葉成為碎末,表明含水量在7%以內,這類茶葉也在適宜貯存的範圍;
(3)若用手指加力揉搓,只能使茶葉成片末狀,表明茶葉含水量達到10%左石。這類茶葉一般不宜存放,除非立即進行乾燥處理,否則,不出半月,茶葉就會變色。
以上是指散型茶而言,至於緊壓茶,就很難用觸覺估量水分含量了。不過,一般說來,緊壓茶通常較難吸水變質,這類茶葉的貯存對含水量的要求沒有散型茶嚴格,只要存放在通風乾燥的地方就可以了。
2、嚴禁與異味接觸
茶葉有清香之氣,是人們鐘情茶葉的原因之一。倘若茶葉失去原有的香味,代之以其他異味,甚至是人們厭惡的氣味,那么即使其他品質條件再好,人們也是不願飲的。
茶葉容易吸收異味,主要是由於茶葉中含有高分子棕櫚酸萜烯類化合物。這類物質,生性活潑,廣交異味,即使茶葉裝在普通的茶葉罐內,存放在有香皂樟腦油漆香菸中草藥等有異味的物質中,茶葉也會很快地吸收這些異味。而且,茶葉不但不能與周圍有異味的東西一同貯藏,而且還要求貯器本身也不能有異味。如新制的木器家具內貯藏茶葉,就會產生木質味,因此,製作貯藏茶葉的木箱、木盒、其木料必須在露天下擱置半年以上。又如有異味的茶葉罐、茶葉袋也必須在消除異味後方可貯藏茶葉。
3、防止茶葉擠壓
除緊壓茶和各種碎茶外,茶葉大都是完整的,茶葉成朵不碎,有芽有葉,保持完整,是茶葉品質好的重要標誌。所以,除特殊需要外的茶葉,即使在加工過程中有碎末產生,也要通過篩選,加以去除。由於茶葉貯藏時要求乾燥,茶葉多數又比較疏鬆,如果受到擠壓,很容易變成碎片,以致使高級茶被人誤會為低級茶,開湯泡飲時,也因碎末多而缺少觀賞價值。因此,貯藏茶時採用擠、壓、撳等方式,對多數茶而言都是不妥的,只有緊實型的茶問題不大。

包裝要求

茶葉包裝是茶葉貯藏不可缺少的手段。良好的包裝不僅能使茶葉在經銷貯存各個環節中減少損失,而且還是提高茶葉"身價"的一種方式。
茶葉包裝有大包裝與小包裝之分,與家庭生活密切相連的是小包裝。小包裝一般分為內外兩層:內包裝主要起保質作用,一般要求密封性好;外包裝著眼於裝潢作用。目前在市場上見到的各種小包裝茶,大致可分為普通包裝、真空包裝充氮包裝、除氧包裝等幾種,但不管哪種包裝,目的多在於為茶葉更好的保質,以及提高茶葉的整體經濟效益。目前在市場上供消費者選購的各種小包裝茶,多使用防潮、阻氧性能較好的包裝袋,再採用除氧劑、抽氣真空、放乾燥劑,或抽氣充淡、抽氣充二氧化碳等技術。如果能將這些小包裝茶放在高燥低溫處貯藏,那么,其效果更為理想。
但這些小包裝茶,一旦拆封,茶葉便暴露於空間,如一時無法飲完,放上十天半月,就會受潮濕劣變。所以,小包裝茶葉拆封后,即與茶葉店購買的散裝茶無異。
據試驗,原來含水量不到5%,屬安全貯存範圍內的茶葉,若在室內不加任何處理,讓其暴露於濕度在80一90%的空間中,經一天以上時間,含水量就會上升到10%左右;七天以後,含水量會上升到15%左右。此時,若不烘乾,茶葉就會很快變性,甚至喪失飲用價值。若拆封后的茶葉,或者從茶葉店買來的散裝茶葉,一時飲不完,就須專門進行貯藏。
現今,茶葉貯藏保鮮有用磁瓷壇、銅鑄爐裝的,也有用陶缸、錫瓶裝的,尤其推崇用錫器貯藏。從要求貯器密封性能好,不會污染來看,錫瓶、瓷壇、有色玻璃瓶都是上好的包裝容器。其次,是鐵制茶聽、木盒、竹盒等。至於食品袋、硬紙盒、紙袋等就較差了。
目前家庭中大多數用鐵聽、瓷聽、竹盒或木盒、紙盒裝茶,其中尤以鐵制、紙制、木製茶聽最為普遍。如能採用有兩層蓋的聽、盒、罐裝茶,其貯藏效果更好。

保鮮貯藏

試驗研究表明,茶葉在貯藏過程中的陳化變質,實質上是茶葉在一定溫濕條件下,其內含物質與空氣中的氧氣和其他物質相互不斷作用的結果。而要防止或延緩這種作用,最重要的是保持茶葉的乾燥。
茶葉陳化性
1、茶葉貯藏前的準備
上面已經談及,茶葉含水量高是茶葉陳化變質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因此,將要貯藏的茶葉必須是乾燥的。否則,即使將貯藏容器密閉,甚至將空氣抽出,或者充入惰性的氮氣,也無濟於事。據試驗,將含水量為3%的乾燥普陀佛茶,用抽氣充氮的方法,貯藏於多層複合噴鋁的小包裝袋內,置於常溫下經420天后,茶葉的色、香、味、形基本不變,仍保持原有的天然本色。而採用同樣方法貯藏的龍井茶,只因原先水分含量較高,達到7.8%,結果茶葉色澤泛黃,香氣偏低。因此,家庭貯藏茶葉,首先必須要求茶葉乾燥,一般應保持水分在6.5%以內。對含水量較高的茶葉,貯藏前必須先經復火焙炒,使其充分乾燥,冷卻後方可置於容器內貯藏。
其次,貯藏茶葉的場所應是高燥的,切忌陰濕。如果是陰濕之地,那么,即使是使用密閉的藏茶容器,也會使茶葉含水量逐日增高;如果藏茶的容器密封性能差,那么茶葉含水量就會很快升高,使茶葉陳化變質。據試驗,如果原來茶葉含水量在6%以內,將茶葉貯於封閉的容器內,而周圍空氣相對濕度在50%以下,則貯藏的茶葉含水量變化不大;如果貯藏之處的周圍空氣相對濕度在80%以上,茶葉的含水量就會較快升高。例如,在長江流域一帶的梅雨季節和南方雨季,只要貯藏的茶葉稍有不妥,就會很快變質,道理就在於此。
此外,貯茶的容器,以及周圍的環境必須是清潔、避光、無異味的,否則,會污染茶葉,使茶葉變質,失去原有風味。
2、茶葉貯藏方法
一般說來,家庭選購茶葉,無論是小包裝茶,還是散裝茶,只要是在短期內不能用完的,都有一個保藏問題。
茶葉應該如何保藏為好呢?唐代韓琬的《御史台記》寫道:"貯於陶器,以防暑濕。"宋代趙希鵠在《調燮類編》中談到:"藏茶之法,十斤一瓶,每年燒稻草灰入大桶,茶瓶坐桶中,以灰四面填桶瓶上,覆灰築實。每用,撥灰開瓶,取茶些少,仍覆上灰,再無蒸灰。"明代許次紓在《茶疏》中也有述及:"收藏宜用磁瓮,大容一、二十斤,四周厚箬,中則貯茶,須極燥極新,專供此事,久乃愈佳,不必歲易。……可以接新。"說明我國古代對茶葉的保藏就十分講究。現代,隨著時代的發展,科學的進步,茶葉的保鮮方法已非昔日可比,但是儘管保藏方法有所改進和變化,但是茶葉保質的目的、保藏的原理卻是相同的。現將當前家庭常用的幾種茶葉貯藏方法介紹如下,供讀者根據各自的條件先用。
(1)壇藏法。用此法貯藏茶葉,選用的容器必須乾燥無味,結構嚴密。常見的容器有陶甏瓦壇、無銹鐵桶等。大小按家庭年飲茶量而定。
貯茶時,先將乾燥茶葉內襯白紙,外用牛皮紙或其他較厚實的紙包紮好,每包置茶0.25-0.5公斤。在容器中間放乾燥劑,其四周存放經包裝好的茶葉。常用的乾燥劑有乾木炭(紅茶可)、生石灰(未經消化的塊狀石灰)、矽膠等。
1)如果用乾木炭作乾燥劑,那么,乾木炭可用清潔布袋包好,乾木炭與茶葉之比為1:5;
2)如果用塊狀石灰,那么生石灰也應裝在白細布袋內,切忌石灰與茶葉直接接觸,生石灰與茶葉的比例亦為1:5;
3)倘若選用的乾燥劑為矽膠,則更為理想。因為矽膠的吸水能力比干木炭和生石灰,要強幾十倍,因此,矽膠與茶葉的比例為1:10就足夠了。
但不論選用何種乾燥劑,都必須適時調換或處理,否則乾燥劑因吸水到一定程度後,就會失去乾燥能力,而使茶葉受潮變質。一般說來,乾燥劑在梅雨或雨季時應於1-2個月調換1次,其餘季節每隔3-4個月換一次。至於矽膠,是否需要調換或處理,可從矽膠色澤上加以識別。未吸潮的矽膠顆粒呈白色,當它吸潮而失去乾燥能力時,便變成藍色。這時,可將它倒出來放在強烈的陽光下曬或烘焙等加以處理,一旦矽膠顏色由藍變白,就可以繼續使用了。
特別需要提醒的是,茶葉通常不宜混藏,因為紅茶是經發酵加工而成的,花茶則是以花香取勝,而綠茶又自成一體,倘若一家有幾種風格不一、香氣迥異的茶葉貯藏在一起,則會因相互感染而失去本來的特色。還有在貯藏花茶和紅茶時,一般不應使用生石灰作吸濕劑,尤其是花茶更應避免,否則,為使花香消失,花茶也就不成其為花茶了。花茶一般可用乾木炭或矽膠作乾燥劑。
(2)罐藏法。目前,有許多家庭採用市售的鐵罐、竹盒或木盒等裝茶。這些罐或盒,往往染有油漆等異味,為此,必須先行處理,消除異味,方法有三:一是用少量的低檔茶或茶末,置於罐或盒內,蓋好蓋,靜放2-3天,讓茶葉將異味吸盡;二是用少量低檔茶或茶末置於罐或盒內,加蓋後,用手握罐或盒來回搖晃,讓茶葉與罐壁不斷磨擦。如此,經2-3次處理,同樣可以去除異味;三是將罐蓋打開,用濕毛巾擦洗罐壁,爾後將罐和蓋放在通風有陽光的地方,讓其自然乾燥去除異味。
還有,裝有茶葉的鐵罐或竹盒、木盒,應放在陰涼乾燥處,避免潮濕和陽光直射。如果罐裝茶葉暫時不飲,可用透明膠紙封口,以免潮濕空氣滲入。罐藏法雖可減緩茶葉陳化變質的速度,但效果不及壇貯法好。
(3)袋藏法。目前用得最多的是用食品袋貯藏茶葉,這也是家庭貯藏茶葉最簡便、最經濟的方法之一。用食品袋包裝茶葉,能否起到有效的保藏作用,關鍵是:一要茶葉本身乾燥。二要選擇好包裝材料,為此必須做到以下幾點:首先必須選用對人身健康無害的食品包裝袋;其次,食品袋材料的密度要高,儘量減少氣體的通透,食品袋本身不應有漏洞和異味;另外,食品袋的質地要好,強度要高。
用食品袋保藏茶葉時,先要用較為柔軟的白淨紙張(不能用舊報紙和已寫過字或用過的紙,以免茶葉吸附油墨等異味)把茶葉包裝好,再置入食品袋。爾後,擠出空氣,將食品袋封口。家庭一般無封口機,可用以下方法將口封住:取蠟燭一支、長尺一根,把盛有茶葉的塑膠袋口疊齊,在封口線上用直尺頂住,形成一條直線,放在燭火上依封口線慢慢從一端移到另一端,即可將口封住。為減少茶葉香氣散逸和提高防潮性能,也可按上述要求,再套上一隻塑膠袋,依法封口。爾後,放在陰涼乾燥處,或放在礱糠、灰堆內,這樣一般可貯藏6-12個月。
(4)冷藏法。目前,許多家庭都購置了冰櫃。用冰櫃冷藏茶葉,可以收到令人滿意的效果。但兩點是必須注意的:一是要防止冰櫃中的魚腥味污染茶葉;二是茶葉必須是乾燥的。為此,選擇茶葉冷藏時的包裝方式就成為冷藏效果好壞的關鍵所在。茶葉包裝的密封性能要好,只有這樣才能防止茶葉吸附異味和吸潮變質。為此,可將茶葉置於密封的外套食品袋的小鐵罐內,或者採用袋貯法保存,但必須在袋裝封口的同時,再套上一隻袋封口,即使茶葉套在雙層封口的塑膠食品袋內。如冰櫃溫度控制在攝氏零度以下,一般可貯藏1.5年左右;若溫度控制在攝氏零下5度以下,效果更佳。冷藏法特別適合貯藏名茶及各種花茶。
(5)瓶藏法。用瓶貯藏茶葉,也不失為家庭藏茶的一種好方法。採用熱水瓶(也可用瓶膽隔層無破損的廢棄熱水瓶)藏茶,更是簡單易行。只要將瓶膽內的水放完、晾乾,裝入需保藏的茶葉即可。裝茶時,應儘量將茶葉裝實、裝滿,排出空氣,塞緊熱水瓶塞。如果不用熱水瓶,也可用普通的玻璃瓶封裝,但玻璃瓶最好是有色的,或用有色的紙、布將其包住,以免陽光透過玻璃照射茶葉,引起茶葉陳化變質。用玻璃瓶封裝茶葉,一般可將茶裝至七、八成滿,其上面再塞上一團乾淨無味的紙條團,爾後擰緊瓶蓋。若用蠟封住蓋沿,那么效果更好。

傳統含義

茶葉在宇宙中陳化的運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五行結構。茶葉陳化軌跡反映著五行具體物質本身,反應的就是這五種物質的味道,依次是非非火味,非非木,非非水,非非金,非非土隨著陰陽消長依次發展。茶中皆有土金水木妙韻,只因工藝繁雜,而失去真味道。
根據五行相生相剋理論,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其實茶葉的轉化走的是減法,是個不斷超脫還原其本質的過程。
茶葉是從茶樹上採摘下來的,是源於木,更是木,所以我們喝到自然儲存下的非非木味。早期的茶葉,因工藝原因,火味十足,燥氣十足。經過多年陳化,火氣推掉。隨著時間推移木又化作了生他的水,非非水味的茶葉又會化成生他的金,金又化成生他的土。金木水火土在茶中不斷體現轉化,無味之味,其實是茶為木自水中生,歷經歲月的歷練,經歷大繁華、大悲憂,達於大平靜、大歡欣的輪迴。
金瓜貢茶,是現存的陳年普洱茶中自然狀態儲存的絕品,在港台茶界,被稱之為“普洱茶太上皇”。1963年政府處理清宮貢茶,總計有兩噸多這些普洱貢茶,曾有專家取了一些試泡這些百年老茶,評語是:“湯有色,但茶葉陳化、淡薄”。其實此茶正處於非非水味階段。
根據我們現有的認知,非非土味是茶葉的終極味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