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大選

英國大選

英國大選(英語:General elections of the United Kingdom)是指英國選舉最高立法機構英國國會議員的選舉,英國的國會議員(Members of Parliament,MP)通常指下議院議員。國會議員最長任期為5年,但可因為解散國會而提前結束。

2017年4月18日,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宣布英國將在6月8日提前舉行大選,以便新政府更好地代表英國與歐盟進行“脫歐”談判。

2017年6月9日,英國大選開票,執政黨保守黨未能在下議院取得過半議席,無法獲得組建政府。隨後特蕾莎·梅宣布將於北愛爾蘭民主統一黨談判組建聯合政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英國大選
  • 外文名:英語:General elections of the United Kingdom
  • 上屆大選:2015年
  • 本屆大選:2017年
參選資格,選舉周期,選舉制度,最新選情,2017年大選,提前舉行,結果,選舉結果,

參選資格

選舉候選人大部分為某政黨的成員,他們的競選目標是贏得英國地域上的某選區
2001年上屆大選一共有659個選區,或者稱下議院有659個席位,即有659位議員。
2005年5月5日的大選中,英國則有較少的646個席位以供各候選人競爭。大多數英國選民根據候選人的黨派,而不是其個人品質或主張來進行投票選擇。

選舉周期

大選必須在每次國會任期開始之前舉行。國會最長的任期為5年,前後兩次大選的間隔應超過競選活動和新國會組建的時間之合(通常為5至8周)。實際的大選可在5年任期之前的任何時間舉行。
5年任期從大選之後的第一次國會會議開始計算。大選時間的選擇在於在任首相的決斷。此項決定通常具有政治性目的,即如果政府廣受好評,它通常在掌權約4年之後“要求”舉行大選,以達到掌權時間的最大化。
首相請求君主使用皇家公告的方式(Royal Proclamation)解散國會。公告同時要求公布各個選區請求大選的正式大選文書(Writs of Election)。大選將在公告發布之日起17個工作日之後進行。
從1935年起,每屆大選都在周四舉行。1945年至2001年的16次大選中,在10月舉行的有4次,6月也有4次,5月有3次,2月有2次。
英國內閣將在大選之前強制隔離。在大約6周的時間裡,政府各部門不允許同公眾就任何新的或有爭議的政府動議(如改革動議、行政和立法變化等等)進行交流。

選舉制度

大選的基本制度是簡單多數選舉制(First-past-the-post election system),即根據一黨所占有的議員數量。如果一黨擁有絕對多數的議員,則此黨將組成下屆政府,該黨黨魁則成為首相。如果沒有任何黨派擁有絕對多數席位,則合計擁有絕對多數席位的兩個或多個政黨將組成聯合政府(Coalition government),基本上其中最大黨黨魁將成為首相;或者單獨一黨成立政府,並通過與其他黨派非正式的聯盟和協定而得以延續。在缺乏多數席位的下議院中通過政府制定的法規,如其最後的數月中約翰·梅傑政府所面對的,則是非常困難。
英國大選
這項制度並不是比例代表制(Proportional representation)的一種。在全國擁有20%選票的政黨一樣可以以得到區區數個席位而收場。這使此選舉制度屢遭詬病,那些在比例代表制下將表現地更好的政黨如自由民主黨對此抨擊地更為猛烈。而另一方面,此制度的支持者則認為現有制度使得英國政治主流之外的極端黨派式微、聯合政府很少出現,並且選區同其議員有著較為直接的聯繫。

最新選情

2015年5月,英國國會下議院將舉行第56次選舉,這將是英國數十年來懸念最大的一次選舉,選舉結果將決定著英國的未來。此次大選將於當地時間7日7時到22時舉行,大部分投票結果於5月8日3時到5時出爐。具有投票資格的選民約為4800萬人,預估投票率65%到70%。
儘管競選活動已進行超過五周,但無論是現任首相卡梅倫的保守黨,還是米利班德麾下的工黨,都沒有占據明顯優勢。據報導,ComRes最新一項民調顯示,卡梅倫所在的保守黨支持率為35%,領先反對黨工黨3個百分點。
英國此次大選的賭注非同尋常,因為大選結果罕見地與英國在歐盟的去留,以及國家完整息息相關。卡梅倫曾承諾,若贏得連任將就英國是否繼續留在歐盟進行公投。民調顯示蘇格蘭民族黨(SNP)可能一躍成為第三大黨,儘管它曾在蘇格蘭是否脫離英國的公投中落敗。
民調機構YouGov展開的民調顯示,在受訪的1823人當中,34%表明肯定會投票留在歐盟;18%的英國人可能會選擇支持留在歐盟,但表明願意接受勸說。相比之下,只有18%的英國人表示肯定會投票選擇脫歐。

2017年大選

提前舉行

2017年4月18日,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宣布將在6月8日提前舉行大選。這一決定仍需獲得議會投票通過。
4月20日報導,英國首相特雷莎·梅關於在6月提前舉行大選的提議19日獲得英國下議院正式批准。

結果

目前大選公布的結果已經意味著沒有一個政黨能夠取得絕對多數的326席,無法單獨組閣,英國將出現“懸浮議會”的情況。而特蕾莎·梅本人將在懸浮議會確定之後面臨解職危機。
台北時間今日(6月9日)5點,英國大選最終投票結束,截至發稿前的12:50分,英國大選650個席位中已開票629個席位,此前被普遍看好的首相特蕾莎·梅及其所在的保守黨僅獲得304個席位,而其他政黨相加則有325個席位,這意味著保守黨鐵定無法獲得超過半數的席位。
目前大選公布的結果已經意味著沒有一個政黨能夠取得絕對多數的326席,無法單獨組閣,英國將出現“懸浮議會”的情況。而特蕾莎·梅本人將在懸浮議會確定之後面臨解職危機。

選舉結果

請注意英國在1832年之前有極其苛刻的大選選舉權,直到1918年才有全民選舉(男性21歲以上,女性30歲以上)。以下為1918年至今的大選結果
選舉選舉日期首相執政黨席位多數
1918年英國大選
1918年12月14日
自由黨(聯合政府)
238
1922年英國大選
1922年11月15日
74
1923年英國大選
1923年12月6日
−96
1924年英國大選
1924年10月29日
保守黨
210
1929年英國大選
1929年5月30日
拉姆齊·麥克唐納
工黨
−42
1931年英國大選
1931年10月27日
拉姆齊·麥克唐納
國民工黨(國民政府)
492
1935年英國大選
1935年11月14日
斯坦利·鮑德溫
保守黨(國民政府)
242
1945年英國大選
1945年7月5日
工黨
146
1950年英國大選
1950年2月23日
克萊門特·艾德禮
工黨
5
1951年英國大選
1951年10月25日
保守黨
17
1955年英國大選
1955年5月26日
保守黨
54
1959年英國大選
1959年10月8日
哈羅德·麥美倫
保守黨
100
1964年英國大選
1964年10月15日
工黨
5
1966年英國大選
1966年3月21日
哈羅德·威爾遜
工黨
96
1970年英國大選
1970年6月18日
保守黨
31
1974年2月英國大選
1974年2月28日
哈羅德·威爾遜
工黨
−33
1974年10月英國大選
1974年10月10日
哈羅德·威爾遜
工黨
3
1979年英國大選
1979年5月3日
保守黨
43
1983年英國大選
1983年6月9日
瑪格利特·柴契爾
保守黨
144
1987年英國大選
1987年6月11日
瑪格利特·柴契爾
保守黨
102
1992年英國大選
1992年4月9日
保守黨
21
1997年英國大選
1997年5月1日
工黨
179
2001年英國大選
2001年6月7日
托尼·布萊爾
工黨
167
2005年英國大選
2005年5月5日
托尼·布萊爾
工黨
66
2010年英國大選
2010年5月6日
保守黨(聯合政府)
-20
2015年英國大選
2010年5月7日
大衛·卡梅倫
保守黨
28
2017年英國大選
2017年6月8日
特蕾莎·梅
保守黨(聯合政府)
-17
注意:負的席位多數意味著那次大選之後會出現僵局國會(Hung parliament)或少數派國會,即無任何黨派占絕對多數的國會。比如1929年的大選,工黨所取得的席位比絕對多數席位少42個,因此它的席位多數為負42。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