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楝皮

苦楝皮

苦楝皮,中藥名。為楝科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et Zucc.或楝Melia azedarach L.的乾燥樹皮和根皮。春、秋二季剝取,曬乾,或除去粗皮,曬乾。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苦楝皮
  • 別稱:苦楝、楝樹果、楝棗子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芸香目
  • :楝科
  • :楝屬
  • :川楝
  • 分布區域:四川、湖北、安徽、江蘇、河南等地
  • 採收時間:春、秋二季
  • 用量:3~6g
  • 毒性:有毒
  •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防潮
生理特性,產地,入藥部位,炮製方法,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禁忌,相關論述,

生理特性

本品呈不規則板片狀、槽狀或半捲筒狀,長寬不一,厚2~6mm。外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粗糙,有交織的縱皺紋和點狀灰棕色皮孔,除去粗皮者淡黃色;內表面類白色或淡黃色。質韌,不易折斷,斷面纖維性,呈層片狀,易剝離。氣微,味苦。

產地

主產於四川、湖北、安徽、江蘇、河南。

入藥部位

植物的乾燥樹皮和根皮。

炮製方法

除去雜質、粗皮,洗淨,潤透,切絲,乾燥。

性味

苦,寒。

歸經

歸肝、脾、胃經。

功效

殺蟲,療癬。

主治

用於蛔蟲病,蟯蟲病,蟲積腹痛;外治疥癬瘙癢。

相關配伍

1、治蛔蟲病,可單用水煎、煎膏或製成片劑、糖漿服用;亦可與使君子、檳榔、大黃等同用,如化蟲丸。(《全國中成藥處方集》)
2、治蟯蟲病,與百部、烏梅同煎,取濃液於晚間作保留灌腸,連用2~4天。與石榴皮同煎服之,可治鉤蟲病,如楝榴二皮飲。(《湖北藥物志》)

用法用量

煎服,3~6g。外用適量,研末,用豬脂調敷患處。

禁忌

孕婦及肝腎功能不全者慎用。

相關論述

1、《日華子本草》:治游風熱毒,風疹瘡疥癩。
2、《名醫別錄》:療蛔蟲,利大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