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漢語辭彙)

若(漢語辭彙)

若是一個漢字,讀作ruò,本意是指順從,引申義是指選擇等意思。該文字在《墨子·尚賢中》和《莊子·逍遙遊》等文獻均有記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若
  • 外文名:if, supposing, assuming; similar
  • 拼音:ruò
  • 部首:艹
  • 筆順編號:12213251
  • 筆畫數:8
  • 五筆:adkf
  • 五筆98:adkf
  • 倉頡:tkr
  • 結構:上下結構
  • 造字法:象形
  • 詞性:動詞,代詞
  • Unicod:CJK 統一漢字 U+82E5
基本解釋,基本字義,其它字義,漢英互譯,古籍解釋,詳細解釋,詳細字義,基本詞義,詞性變化,代詞,連詞,名詞,助詞,常用詞組,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若(ruò)
“若”的傳統筆順“若”的傳統筆順
◎ 如果,假如:~果、倘~、假~:倘~、~有情天亦老,
◎ 如,像:年相~、安之~素、旁~無人、置~罔聞、門庭~市、好~、旁~無人。
◎ 你,汝:~輩。“更~役,復~賦,則何如?”
◎ 約計:~乾(ɡān )、~許。
◎ 此,如此:“以~所為,求~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
◎ 順從:“曾孫是~。”
◎ 指“海若”(古代神話中的海神):“望洋向~而嘆。”
◎ 指“若木”(古代神話中的樹名)。
◎ 指“杜若”(古書上說的一種香草):“沐蘭澤,含~芳”。~英(“杜若”的花)。
◎ 文言句首助詞,常與“夫”合用:“~夫陰雨霏霏,連月不開。”(出自《岳陽樓記》)
◎ 用在形容詞或副詞後,表示事物的狀態:“桑之未落,其葉沃~”。
若還有比得上的意思,不若就是比不上的意思

其它字義

ㄖㄜˇ
◎ 〔般若〕見“般3”。

漢英互譯

as if if like seem as though
English
◎ if, supposing, assuming; similar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古文〕𦱡𦱶𧁇《唐韻》而灼切《集韻》《韻會》《正韻》日灼切,𠀤音弱。《說文》若,擇菜也。
《玉篇》杜若,香草。《楚辭·九歌》采芳洲兮杜若。《夢溪筆談》杜若,卽今之高良姜。
順也。《書·堯典》欽若昊天。《傳》敬順也。《詩·小雅》曾孫是若。
汝也。《儀禮·士昏禮》勗帥以敬先妣之嗣,若則有常。《晉語》晉文公謂勃鞮曰:爾為惠公從余於渭濵,命曰三日,若宿而至。
如也。《書·盤庚》若網在綱。
乃也。《周語》必有忍也,若能有濟也。
語辭。《儀禮·士相見禮》君若降送之,則不敢顧。《疏》若者,不定之辭也。《前漢·武帝紀》民年九十
以上,為復子若孫。《注》若者,豫及之辭也。
若若,垂貌。《前漢·石顯傳》印何纍纍綬若若耶。
《莊子·秋水篇》向若而嘆。《注》若,海神。
歲名。《爾雅·釋天》太歲在醜曰赤奮若。
若木。《淮南子·地形訓》若木在建木西。《楚辭·天問》若華何光。《注》若木何能有明赤之光華乎。
水名。《水經注》若水東南流,鮮水注之。
姓。《正字通》漢下邳相若章。
《廣韻》人者切,音惹。乾草也。
般若,梵語謂智慧也。《晉書·曇霍傳》霍持一錫杖,令人跪,曰:此是波若眼。《韻會》浮屠所居,西域謂
之蘭若。《柳宗元文》蘭若眞公。《注》官賜額者為寺,私造者為招提、蘭若。
人賒切,音婼。蜀地名。《前漢·地理志》若屬南郡,春秋傳作鄀。《唐韻古音》讀汝三略,尊𤰞相若,強弱相虜。古人讀若字為汝,故傳記之文,多有以若為汝者。《史記·項羽本紀》云:吾翁卽若翁,《漢書》雲吾翁卽汝翁,此可據也。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1) 見“般若”( bōrě):智慧(佛經用語)
(2) 另見 ruò

基本詞義

ruò
〈動〉
若(漢語辭彙)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個女人跪著,上面中間象頭髮,兩邊兩隻手在梳發,表示“順從”。本義:順從)
(2) 同本義 [be obedient to]
若,順也。——《爾雅·釋名》
萬民是若。——《詩·魯頌·闕宮》
天子是若。——《詩·大雅·烝民
有孚禺若。——《易·觀》
欽若昊天。——《書·堯典
不逢不若。——春秋·左丘明左傳·宣公三年》
(3) 又如:若時(順應天時);若淑(溫順而善良)
(4) 如同;像 [like; as if]
聖人之德,若天之高,若地之普。——《墨子·尚賢中》
肌膚若 冰雪,綽約若處子。——《莊子·逍遙遊
關山度若飛。——北宋·郭茂倩樂府詩集·木蘭詩
天涯若比鄰。——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若不復知有延熹、建寧之事者。——明黃道周《節寰袁公(袁可立)傳》
若隱居者之為,將鄙世之膠擾而不之狎邪。——明·宋濂《看松庵記》
(5) 又如:視若分敵;若明若昧(好像清楚又好像不清楚);若出一轍(若出一軌。像從一個車轍里出來的。比喻言論、行動、遭遇等完全一樣);若如(如;像);若卵投石(同“以卵擊石”。比喻不自量力,必遭失敗);若涉淵水(若涉淵冰。比喻處境艱險)
(6) 擇菜 [trim vegetables]
若,擇菜也。從艸、右。右,手也。——東漢·許慎說文
(7) 引申為選擇 [choose]
《晉語》秦穆公曰:“夫晉國之亂,吾誰使先若夫二公子而立之,以為朝夕之急。”此謂使誰先擇二公子而立之,若正訓擇,擇菜引申之義也。——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8) 同,相當 [be equal to]
彼與彼年相若也。——韓愈師說
布帛長短同,則賈相若。——《孟子
(9) 及;到 [arrive]
病未若死。——《國語
(10) 比得上(多用於否定句和反問句) [match]
雖然,則彼疾,當養者孰若妻與宰?——《禮記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西漢·劉向《戰國策·齊策
(11) 諾,應允,後作“諾” [promise]
已若必信,則處於度之內也。——《馬王堆漢墓帛書·經法》
步騎之所蹂若。——《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
(12) 對付,處置 [treat with;handle]
寇深矣,若之何?——《左傳·僖公十五年》
指的是稱談活話的對方
(13)中國古代海神名,也稱為海若。
莊子-秋水》: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而嘆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

詞性變化

代詞

(1) 如此,這樣 [such]
出若入若。——《荀子·王霸》。注:“如此也。”
織自若。——《戰國策·秦策》
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孟子·梁惠王上
(2) 又如:若許(如許;這些);若言(此言,這樣的話);若曰(這樣說);若大若小(大大小小);若此(如此,這樣);若是(如此,這樣);若斯(如此);若然(如此);若爾(如此,如果這樣)
(3) 你 [們] ;你 [們] 的 [you;your]
若,汝也。——《小爾雅
惟若寧候。——《考工記·梓人》
若則有常。——《儀禮·士昏禮記》
若肯發兵助我乎?——《漢書·匈奴傳上》
若不恭命。——《墨子·明鬼下》
命曰三日,若宿而至。——《國語·晉語四》
若為傭耕,何富貴也。——《史記·陳涉世家
若輩得無苦貧乎。——明· 崔銑《記王忠肅公翱三事
(4) 又如:若曹(你們這些人);若屬(你們);若輩(你們)
(5) 其;他的 [he;his]——用於他稱
今人處若國得罪。——《墨子·天志下》
(6) 這個,這樣——用於近指 [this]。如:若人(這個人);若士(這個人。同若人);若時(此時,現在);若輩(這些人,這等人)
(7) 用於疑問。相當於“怎么”、“哪裡” [where]。如:若個(哪個);若之何(怎么辦;也指怎么,為什麼);若何(怎樣,怎么樣;亦指怎么辦;怎么,為什麼);若為(怎樣;怎樣的;怎堪;怎能)
(8) 這么;那么。用同“偌” [like so]
老太太若大年紀。——《紅樓夢

連詞

(1) 假如;如果 [if]
公子若反晉國,則何以報不穀?——《左傳·僖公二十三年》
若反國,將為亂。——《史記·趙世家
寡人若朝於薛,不敢與諸任齒。——《左傳·隱公十一年》
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宋·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
(2) 又如:若不是(如果不是);若曰(如果說);假若(假使);若其(假如,如果);若苟(若或。假如,如果);若非(如果不是;要不是);若果(如果);若使(假使,假如,如果);若是(如果,如果是)
(3) 至於 [so]。用在句首以引起下文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4) 又如:若乃(至於。用於句子開頭,表示另起一事)
(5) 或;或者 [or]
以萬人若一郡降者,封萬戶。——《漢書·高帝紀》
若有會同。——《周禮·稍人》
(6) 又如:若者(或者);若大若小(大大小小)
(7) 與,和 [and]
旅王若公。——《書·召誥》
(8) 而 [but]
抑若揚兮。——《詩·齊風·猗嗟
寵辱若驚。——《老子》。顧注:“而已”
若降天地之施,垂三光之明者,實在陛下。——《三國志·魏志》

名詞

(1) 禾稈皮 [stem’s skin]
穌,杷取禾若也。——《說文》。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稈皮散亂,杷而梳取之。”
(2) 香草名
杜若,香草。——《說文》
華采衣兮若英。——《楚辭·雲中君》
順微風,揮若芳。——傅毅《舞賦》。注:“杜也。”
衡蘭芷若。——《漢書·司馬相如傳》
(3) 又如:若芳(杜若的香氣);若英(杜若的花);若惠(香草名。杜若和蕙草)
(4) 靈木 [fairy tree]。如:若木(古代神話中的樹名);若光(古代神話中若木的光)
(5) 秦、漢時縣名 [Ruo county]。治所在今湖北省宜城縣東南
(6) 古水名 [Ruo River]。即今雅礱江,為金沙江支流。源出青海,東南流經甘孜、新龍等縣,到攀枝花市東北入金沙江
(7) 姓。如:若口引(複姓)

助詞

(1) 用在形容詞或副詞後面,表示事物的狀態。相當於“貌”、“樣子”
用史巫紛若,吉。——《易·巽卦》
有孚顆若。——《易·觀卦
乘其四駱,六轡沃若。——《詩·小雅·裳裳者華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詩·衛風·氓
(2) 用於句首
若昔朕其逝。——《書·大誥》
(3) 另見 rě

常用詞組

◎ 若不 ruòbù
要不是。
若不是少發生一次衝突,這一天是過不去的。
◎ 若此 ruòcǐ
如此;像這樣子。
求劍若此,不亦惑乎。——《呂氏春秋·察 今》
◎ 若非 ruòfēi
要不是;如果不是。
◎ 若夫 ruòfú
句首語氣詞,用在句首或段落的開始,表示另提一事。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岩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宋·歐陽修醉翁亭記
◎ 若干 ruògān
(1) 比兩個多但比許多要少的一個不定數目
(2) [疑問代詞。多少(問數量或指不定量)
共得若干?
(3) [number]∶在某一數列中的抽象單位
◎ 若果 ruòguǒ
若是;假如
若果他在場,事情就難辦了
這英蓮受了拐子這幾年折磨,才得了個路頭,若果聚合了,倒是件美事。——《紅樓夢》
◎ 若何 ruòhé
如何;怎樣
人馬若何分撥,自由軍師定奪
使歸就戮於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 若即若離 ruòjí-ruòlí
像靠近,又像離開。形容對人的態度保持一定分寸,不遠不近。也形容兩事物間的關係不明確,難以捉摸
若即若離,令人不知道講起來應該怎樣拉在一處。——魯迅《高老夫子》
◎ 若明若暗 ruòmíng-ruò'àn
形容模糊不清,好像明朗,又好像陰暗,比喻對問題或情況認識不清,也指對某事態度不明朗
◎ 若是 ruòshì
[if] ——一般用在偏正複句中偏句的開頭,表示假設,相當於“要是”、“如果”,正句中常用“就”、“便”跟它相呼應
若是似都管看待我們時,並不敢怨悵。——《水滸傳
他若是不去,我們就讓別人去
◎ 若屬 ruòshǔ
你們,代詞
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史記·項羽本紀
若無其事ruòwúqíshì
好像沒有那回事似的。形容態度鎮靜或漠不關心
若無其事的捧了一杯茶來。——茅盾《霜葉紅似二月花》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ruòyào rén bù zhī,chúfēi jǐ mòwéi
要想人家不知道,除非自己不去做。表示只要作了壞事,終究是隱瞞不住的
常言說得好:“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
◎ 若隱若現 ruòyǐn-ruòxiàn
好像隱沒,又好像出現。形容隱隱約約,不真切,不明朗
無滅無生,歷千劫而不古;若隱若現,運百福而長今。——唐·李世民《大唐三藏聖教序》
若有所喪ruòyǒusuǒsàng
(1) 好像丟失了什麼似的。形容心神不定的樣子。亦作“若有所亡
解車休馬,罷酒徹樂,而心忽然若有所喪,悵然若有所亡也。——《淮南子·原道訓》
(2) 亦作“若有所失”
若有所思ruòyǒusuǒsī
好像在沉思
他若有所思地吸著菸斗,並且出了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