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饌

花饌

即四時花卉做成的菜餚或點心。 鮮花入菜在中國久有歷史,最早的花饌倡導者據考證應該是古代養生家和佛教徒,清規戒律中的素食者最容易開發鮮花的可食用性。迄今為止,鮮花入宴已成為一種風尚的生活方式。

鮮花烹飪向來不拘一格,可制點心、熱炒、做湯,亦可作為調料品,出品多口感清淡。烹調方法可涼拌、炒、煎、炸、氽、蒸等,也適用於多種方法綜合食用。食用鮮花不僅僅可駐顏美容,同時可供給人體營養和醫療價值。營養學家研究測定證明,花朵大多富含澱粉、脂肪、蛋白質等營養物質,同時富含多種維生素及鋅、鐵、鉀等微量元素、胺基酸,以及對人體有益的植物化學素,前提是自然狀態下生長的無污染可食用鮮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花饌
  • 原料:四時花卉
  • 類別:菜餚或點心
  • 影響:已成為一種風尚的生活方式
基本介紹,關於多種花饌,木犀,紫藤花,玉蘭花,玫瑰,杜鵑花,桃花,菊花,桂花,牡丹花,荷花,梅花,映山紅,南瓜花,絲瓜花黃瓜花,洋槐花,梅花湯餅,雪霞羹,百合面,紫英菊,茶花粥,現代花饌,

基本介紹

花饌,古代素菜的一個部分。既利用四時花卉做成菜餚或點心。是我國勞動人民、醫學家與烹飪師的一大創造。起初,以花卉入饌、多出於保健去去病、益壽延年的目的,源於撫秦。由於對花卉性狀和食用、醫用價值的不斷認識,因而花饌得以興盛與發展。唐以前,花饌譜多散見於本草學、食學與文學書籍中,至宋代始專類列譜。宋代林洪《山家清供》載花饌十五種,明人戴羲《養余月令》載花饌十六種,近人徐珂《清稗類鈔》載花饌十四種,1987年中國食品出版社版何國珍編著的《花卉入餚菜譜》,提供十九種名花烹製的葷素菜餚,共一百二十八種。古今花饌,不僅富有營養、醫療價值,且千姿百態,極富詩情畫意,具有審美的價值。其中,有菜餚,有點心;有以花卉作主料者,也有作輔料者;有的作香料,有和作色劑;烹飪法則以煎、炸、氽、蒸為多。戰國楚屈原《離騷》:“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又《九章.惜頌》:“播江離與滋菊兮,願春日以為糗芳。”王逸註:“言已乃種江離,蒔香菊,采之為糧,以供春日之食也。”洪興祖補註:“糗,乾飯屑也。”又如《山家清供》所列有:梅花湯餅、錦帶羮(文官花)、紫英菊(春采)、檐卜煎(梔子花)、蜜漬梅花、金飯(菊花)、梅粥、櫻桃、雪霞羮(芙蓉)、石榴粉、廣寒糕(桂花)、牡丹生菜、不寒齏(梅花)、素醒酒水(梅花)、菊苗煎。《養余月令》所列有:暗香湯(梅花)、醃韭花、面拖玉蘭花、台菜花、槐樹花(春采)、松花甘菊花、茉莉湯、黃香萱、蓮花醋、蓮花曲、天香湯(白樨)、醃桂花、丹桂糕、菊酒、芙蓉花豆腐。《清稗類鈔.飲食類》所列有:晚香玉竹羮蓀、梅粥、面拖玉簪花、藤花作餡、玫瑰花作餡、廣寒糕、蒸梔子花、拌金雀花、夜來香入饌、紅香綠玉、鳳仙花炸麵筋等。《花卉入餚菜譜》列有:蘭花火鍋、梅花玻璃魷魚羮、杏花燴三鮮玉蘭花魚肚、桃花魚片蛋羮、梨花雞淖魚翅、牡丹花爆雞條、玫瑰香蕉、玫瑰銀冬粉、槐花芝麻餅、月季花翡翠蠶豆、茉莉花葉燴荷包豆腐、茉莉花熏雞、荷花棗泥卷、鴛鴦觀荷花、桂花芋頭、軟炸甘菊苗、菊花魚翹、蠟梅豆腐敗湯、蠟梅玻璃雞片等。關於多種花饌

關於多種花饌

木犀

聽說木犀盛開時,清晨用杖打,以布袋盛之,篩去蒂入新盆,搗泥榨乾,收起。每年加甘草一兩、鹽梅乾少許,盛瓶封固,常用沸湯沖服,體發大香。

紫藤花

紫藤花的鮮花瓣用糖浸漬制餅,就成了北京著名的糕點“藤蘿餅”。齊雲山上住著道士和他們的家人,把花採下曬乾,食用時再用清水發開洗淨,把臘肉切成薄片覆蓋花上,上鍋蒸熟,春天的味道就這樣整整保留一年。

玉蘭花

早春,白玉蘭滿樹白玉似的香花,仿佛陽春白雪;白玉蘭的花瓣肥厚且大,若用濕麵粉裹著它和豆沙放在油鍋中炸,香甜可口,這就是馳名中外的“玉蘭片”。“玉蘭片”香甜又脆,十分可口,據說還有解毒鎮痛之功能。

玫瑰

玫瑰花瓣單吃起來微微的甜又帶少許苦味。玫瑰花用糖漬了就是著名的玫瑰糖糕,用它可做各種甜食餡的配料,其味香甜可口。紅玫瑰花可與雞腿菌、鮮筍、喇叭菌等一起燉湯,是冬季的滋補佳品。

杜鵑花

花色潔白、花冠大而肉質的大白花杜鵑,煮湯或與蠶豆、鹹肉、火腿等煮食或炒食,是白族用以待客、婚嫁娶喪筵席的材料。杜鵑花含有胺基酸和維生素,有潤肺清喉、益氣寧神、調和經血、強健大腦神經的功效。

桃花

桃花是一種天然的潤膚品。《太清方》中寫道:“三月三日采桃花,酒浸服之,除百病,好顏色。”陽春三月桃花盛開,此時採摘下桃花瓣陰乾,放入粥內,常服可添嬌色。

菊花

在諸款菊餚中,深受人們喜愛的莫過於“菊花炸鯪球”,就是將鯪魚肉做成球狀用花生油炸了拌著鮮菊花吃。在日本,油炸菊是一道名菜,它選用菊花、桔梗、木槿等花。在花的背面裹上薄薄的蛋衣,人鍋油炸就成了鬆脆可口的美餐。 菊花糕的方法很多,這裡為大家介紹最簡單的一種。 材料:杭白菊20-30朵、馬蹄粉 200 克,新鮮菊花 1 朵 (切碎) 、冰糖適量. 做法:用清水煮菊花約10分鐘(將菊花用紗布包起來,可避免隔渣的麻煩),當顏色呈現淡黃色即可,不要煮的時間過長,否則會略帶苦味。取出菊花加入冰糖調味,甜度要比正常的略甜一點,因為加入馬蹄粉溶液後會有稀釋作用。 加入已切碎的新鮮菊花。將馬蹄粉以適量清水溶解,倒入菊花水大火蒸約15~20分鐘,變成完全透明即熟,熱食或冷食均可。也可在糊中加入葡萄乾、紅綠絲、杏肉等細小果脯塊或者鋪上檸檬片,更增風味。

桂花

《本草綱目》中記載,桂花“能養精神,和顏色久服輕身不老,面生光華”。桂花自古以來就是重要的香料,桂花糖漬香甜可口,有讓人愉悅的氣味。可以用桂花做桂花湯圓、桂花月餅、桂花全鴨、桂花干貝等。

牡丹花

牡丹花的食用從宋代就開始了。到了明清時人們已有了較為完滿的原料配方和製作方法。《養小錄》記載:“牡丹花瓣、湯焯可,蜜浸可,肉汁燴亦可。”其意,無論滑炒、勾芡、還是清燉,牡丹花那濃郁的香氣終不改變。在菜譜中,有牡丹銀耳湯、牡丹花熘片、牡丹花裡脊絲、牡丹花瓣酒等。

荷花

在中式點心中常被用作香料或者餡料,在荷花盛開的時節,采其花瓣陰乾煮成荷花粥,能使面色紅潤,容光煥發,皮膚光滑細膩,最補女人。北京舊鼓樓大街有一家雲南菜叫做“鳳凰竹”,這個館子就是做“有機菜”的,其中有一道菜是“炸荷花”,做法與名菜炸玉蘭類似。

梅花

一般以作梅花粥為最好。大米先下鍋,熬稠了。放上梅花便停火,然後加入少量的白糖,便可食用。梅花粥香甜可口,吃了可以溫中健脾,開胃除寒。

映山紅

就是紅杜鵑,去除花蕊,直接生吃;

南瓜花

南瓜花一般要去掉花蕊才好吃:把南瓜花和嫩南瓜葉一起炒食。南瓜苗開始結瓜後,多餘的分枝要去掉;分枝上的嫩南瓜葉和莖,其實是一種很好的食品,和南瓜花一起炒吃,有一種獨特的清香。南瓜花在鄉土菜中十分常見,花朵碩大,漂洗切碎後,拌在麵粉之中,煎成餅食用,或者煮粥。有些人可能覺得南瓜花素炒不夠好吃,上加一點皮蛋、杞子、高湯,煮開做成湯就會鮮得多了。

絲瓜花黃瓜花

可以做湯喝,放上榨菜、肉片,味道鮮美極了。

洋槐花

可做湯。水開鍋時,放進些淘淨的洋槐花,再倒進調好的麵糊,便是槐花麵湯,喝時,香氣撲鼻,直入腹底。也可做菜。焯過,烹油,加少許鹽醋,放入盤中,只見花苞潔白,花梗碧綠,若一盤碎玉,不吃,看了也賞心悅目。

梅花湯餅

泉之紫帽山有高人,嘗作此供。初浸白梅檀香末水,和面作餛飩皮,每一疊用五分,鐵鑿如梅花樣者,鑿取之。候煮熟,乃過於雞清汁內,每客止二百餘花,可想一食亦不忘梅。後留玉堂元剛有和詩:“恍如孤山下,飛玉浮西湖。”

雪霞羹

是宋代的一道素羹,流韻千年。宋代大美食家林洪在《山家清供》中詳細記載有此羹製法:“采芙蓉花去心蒂,湯焯之,同豆腐煮,紅白交錯恍如雪霽之霞”,故名“雪霞羹”。加胡椒、姜亦可也。後雪霞羹作為陳氏官府菜一款名羹流傳至今,名廚世家第四代傳人陳長安大師烹製此餚最為擅長。

百合面

春秋仲月,采百合根曝乾搗篩,和面作湯餅,最益血氣。又蒸熟可以佐酒。

紫英菊

菊名治薔,《本草》名節花,陶注云:“菊有二種,莖紫氣香而味甘,其葉乃可羹,莖青而大,氣似蒿而苦若薏苡,非也。”今法:春采苗葉,略炒煮熟,下姜鹽羹之,可清心明目;加枸杞葉尤妙。

茶花粥

舊辱趙東岩雲子瑣夫寄詩中有一詩云:"好春虛度三之一,滿架茶花取次開。有客相看無可設,數杖帶雨摘將來,"始疑蔡蔗非可食者。一日,過靈鷲訪僧蘋州,午留,粥甚香美,詢之,乃茶花也。其花發,採花片,用甘草湯焯,候粥熟,同煮。又采木香嫩葉就元湯悼,以麻油,鹽為菜茹。

現代花饌

發展到今日,食花已經上升到現代營養學的層面上,以現代的觀念來看,花蕊部分的植物激素有調節內分泌和延緩衰老的功效,後世食用花材,也更多取其養生的功效,中醫一向認為花卉具有解表清熱、理血補益的作用。
關於製作花饌,絕對是極其考驗廚師心智的事情,因為以花入饌是一件很香艷的事情,花朵必須要映襯出菜餚的艷麗之美,還要給味覺以驚喜,吃花的人吃的不僅是香氣,更是要透著一番悠然自得、與自然渾然一體的意境。今年春天,北京的一些餐廳提供的花饌選單當中,北京飯店萊佛士的家安法餐廳頗有新意,主廚細心地將花的參與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是將花作為調節視覺的工具,這種類別的花大多花色鮮艷,同時味道寡淡,作為沙拉中的點綴最合適不過,如甜菜根花園沙拉,由四種不同口味的甜菜根經由橙酒、橙汁及馬達加斯加香草莢低溫慢燉後,加入歡喜菊、海棠和三色堇,淡化了甜菜根泥土味的同時,還帶來花朵天然的酸甜味道,更添加了多種香型,清新爽口。第二層是似花非花,雖然改變了花的自然形態但細看還可分辨,這類花多是有根莖的,也具有咀嚼感和味道。第三層是不見花,這類花多是當作香料使用,如西班牙苯酒浸鵝肝,製作時加入多種中式香料經14小時醃製,大理石紋理清晰可見,再配以大溪地的扶桑花與甜酒所製成的醬汁,口感細膩滑爽,色彩鮮艷奪目,讓人食慾大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