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豹(食肉目貓科動物)

花豹(食肉目貓科動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花豹(學名:Panthera pardus)是大型肉食性動物,體形似,但明顯較小;頭小尾長,四肢短健;毛被黃色,滿布黑色環斑;頭部的斑點小而密,背部的斑點密而較大,斑點呈圓形或橢圓形的梅花狀圖案,又頗似古代的銅錢,所以又有“金錢豹”之稱。前足5趾,後足4趾,爪灰白色,能伸縮。

生活於森林、灌叢、濕地、荒漠等環境,其巢穴多築於濃密樹叢、灌叢或岩洞中。營獨居生活,常夜間活動,白天在樹上或岩洞休息。在食物豐富的地方,活動範圍較固定;食物缺乏時,則遊蕩數十公里覓食。守衛自己較固定的領域,雄性的領域比雌性者大。捕食各種有蹄類動物,也捕食猴、兔、鼠類、鳥類和魚類,秋季也採食甜味的漿果。食物缺乏時,也於夜晚潛入村屯盜食家禽家畜。

分布非常廣泛,跨越亞洲、非洲的許多地區,從喜馬拉雅山脈到撒哈拉大沙漠都有存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花豹體長100-150厘米,體重50-100千克。軀體均勻,四肢中長,趾行性。視、聽、嗅覺均很發達。犬齒裂齒極發達;上裂齒具三齒尖,下裂齒具2齒尖;臼齒較退化,齒冠直徑小於外側門齒高度。皮毛柔軟,常具顯著花紋。前足5趾,後足4趾;爪鋒利,可伸縮。尾發達。
花豹
頭小而圓,耳短,耳背黑色,耳尖黃色,基部也是黃色,並具有稀疏的小黑點。虹膜為黃色,在強光照射下瞳孔收縮為圓形,在黑夜則發出閃耀的磷光。犬齒髮達,舌頭的表面長著許多角質化的倒生小刺。嘴的側上方各有5排斜形的鬍鬚。額部、眼睛之間和下方以及頰部都布滿了黑色的小斑點。身體的毛色鮮艷,體背為杏黃色,頸下、胸、腹和四肢內側為白色,耳背黑色,有一塊顯著的白斑,尾尖黑色,全身都布滿了黑色的斑點,頭部的斑點小而密,背部的斑點密而較大。
棲息在熱帶稀樹草原地區的花豹,往往有一個更淡紅色或黃褐色身體,而沙漠豹子通常是淡淡的奶油色或棕黃色。較冷的區域和高山上的豹通常有灰金色皮毛。花豹有肌肉發達的身體,功能強大的的爪子。其強大的顎,使其能夠殺死和肢解獵物,長而敏感的鬍鬚讓豹適合夜間狩獵。在眉毛的幾個長毛有助於保護眼睛,因為它通過在灌木叢間移動不至於刮傷 。豹也是一個非常靈活的登山者,肩部和前肢大量發達的肌肉,這有助於它爬坡和把獵物拖到樹上 。
頭骨:顱形略長。吻部短。鼻骨較長,鼻骨額突與上頜骨額突幾等長。額骨面較平,眶後突比顴骨眶突鈍、眼窩似圓形。成獸的人字嵴、矢狀嵴發達。上枕骨中央有一較明顯的枕突。枕部呈一等邊三角形。聽泡長而高,翼骨的突起向後伸出如鉤狀。下頜下緣略呈弧形。
牙齒:門齒橫列,最中央的一對門齒較小,第二門齒稍大,最外側的門齒大而尖。犬齒發達、鋒銳,呈圓錐狀。上頜第一前臼齒缺如,第二前臼齒最小,個別的缺如。第三前臼齒呈“山”字形,中央齒尖高大,前後各有一小齒尖。第四前臼齒(上裂齒)最大,具5個齒尖,其中4個齒尖縱列一線,第二齒尖高大,靠近內側還有一較低齒尖。臼齒較小,僅一枚,位置橫列。下頜前臼齒僅2枚,均呈“山”字形,3個齒尖,中間齒尖最大。臼齒一枚形大,呈“凹”字形,前後各有一幾乎等大的齒尖。
齒式為:
(枚)。

棲息環境

生活于山地森林、丘陵灌叢、荒漠草原等多種環境,從海拔100米的低地到海拔3000米的高山都有分布。適應力頑強,它的巢穴比較固定,多築於濃密樹叢、灌叢或岩洞中。

生活習性

營獨居生活,常夜間活動,在食物豐富的地方,活動範圍較固定;食物缺乏時,則遊蕩數十公里覓食。雄性的領域比雌性者大。白天潛伏在巢穴或樹叢中睡覺。陽光透過森林,灑在它布滿花斑的皮毛上,既使在幾米之外,也難以發現它的存在。傍晚出來游竄覓食,直到天明才休息。花豹過著獨居生活。雄豹的領地範圍可達40平方公里,通常會與多隻雌豹的領地相互重疊。
花豹的感官發達,嗅覺及視覺極為敏銳,動作敏捷,善於爬樹,可以捕捉樹上的猴類和鳥類;也善於跳躍,一躍可達6米高,12米遠;但不喜歡游泳。豹的性情異常兇猛,犬齒大而鋒利,裂齒也特別發達,有利於擒獲和撕扯獵物。多以山羊、狍子、鹿、、麂、野豬、野兔、猴類等為主要食物,有時也吃魚、鳥類,以及襲擊家禽、家畜等。捕獵時有兩種主要的進攻方式,一種是隱蔽在樹上,這樣可以居高臨下發現獵物,同時氣味也會隨風飄散,不易被獵物發現,但需要等待獵物從樹下經過;另一種是偷襲,先潛行接近獵物,然後突然躍出,將其捕獲。當時吃不完的獵物則懸掛在高高的樹枝上,這樣既不易腐爛,又不易被別的動物吃掉,等食物饋乏時,再回來慢慢吃掉。它的力量大得驚人,可以將一隻比其自身重一半的獵物抓到樹上去。找不到食物時,也可以忍受數天的飢餓。花豹追捕獵物的速度可達每小時80公里。

分布範圍

分布於阿富汗、阿爾及利亞、安哥拉、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孟加拉國、貝寧、不丹、波札那、布吉納法索、蒲隆地、高棉、喀麥隆、中非共和國、查德、中國、剛果、象牙海岸、吉布地、埃及、赤道幾內亞、厄利垂亞、衣索比亞、加彭、甘比亞、喬治亞、加納、幾內亞、幾內亞比索、印度、印度尼西亞(爪哇)、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以色列、約旦、肯亞、朝鮮、寮國、賴比瑞亞、馬拉威、馬來西亞、馬里、摩洛哥、莫三比克、緬甸、納米比亞、尼泊爾、尼日、奈及利亞、阿曼、巴基斯坦、俄羅斯聯邦、盧安達、沙烏地阿拉伯、塞內加爾、獅子山、索馬里、南非、斯里蘭卡、蘇丹、史瓦濟蘭、塔吉克斯坦、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泰國、多哥、土耳其、土庫曼斯坦、烏干達、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烏茲別克斯坦、越南、葉門、尚比亞、辛巴威。
花豹分布圖花豹分布圖
區域滅絕:香港、科威特、利比亞、新加坡、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突尼西亞。

繁殖方式

花豹於冬季和春季發情交配。懷孕期100天左右,4-5月份產仔,每胎產2-4仔,哺乳期約3個月,初生仔體重550-750克,約10日齡時睜眼,18-24個月能獨立生活,幼獸和母獸在一起直到下次發情期。幼獸2、3歲後性成熟。壽命約20年。
註:花豹圖片模組網址

亞種分化

花豹(9亞種)
中文名稱拉丁學名
1.
Panthera pardus delacouri
2.
Panthera pardus fontanierii
3.
Panthera pardus fusca
4.
Panthera pardus kotiya
5.
Panthera pardus melas
6.
Panthera pardus nimr
7.
Panthera pardus orientalis
8.
Panthera pardus pardus
9.
Panthera pardus saxicolor

種群現狀

花豹是大型猛獸,分布範圍又很廣泛,由於20世紀50-60年代“打虎除害”同時也除“豹害”,加之棲息環境的改變,以致近30年(1980-2010年)來許多地區的豹數量急劇減少或已絕跡不見。20世紀50年代初,華南豹在中國江南諸省的種群數量還相當多,由於人為的過量捕殺,豹的種群數量急劇下降。山西省土地總面積15萬多平方公里,20世紀60年代被捕獲的1750隻豹的平均密度為1隻/86平方公里,而70年代1224隻豹的平均密度為1隻/122.5平方公里,平均密度亦下降了60%。20世紀80年代捕殺量少和保護野生動物的教育宣傳不無關係,但豹的自然種群數量的急劇減少也是客觀事實。估計在山西的豹約一百多隻之數。
人們獵取豹的主要原因,是因為豹皮顏色鮮明,圖案獨特,美觀而高貴。用豹皮做成的衣物、褥墊和裝飾品等在世界上很流行,出口豹皮可以獲取利潤。雖然國際皮毛市場已經嚴禁買賣豹皮,仍有偷獵者用它來牟取暴利。此外豹骨也可以用來帶替虎骨,製成藥酒出售。但是,一件豹皮大衣要用5到7隻豹的皮來製做,大量的獵捕,以及破壞它的棲息環境,使豹的分布區不斷縮小,數量日益減少,原來許多產豹的地區,如中國遼寧等,已經絕跡,因此亟待加強保護工作。
  • 俄羅斯遠東Land of The Leopard國家公園
  • 中國吉林琿春東北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中國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中國小五台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中國吉林汪清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克魯格國家公園景致
  • 尼泊爾崎托灣國家公園
  • 印度薩利斯加老虎保護區
  • 印度吉爾森林國家公園
  • 印度蘭森堡國家公園
  • 亞美尼亞霍斯羅夫國家自然保護區
  • 斯里蘭卡雅拉國家公園
  • 南非克魯格國家公園
  • 坦尚尼亞塞倫蓋蒂國家公園
  • 肯亞馬賽馬拉禁獵保護區
  • 納米比亞埃托沙國家公園
  • 波札那中部卡拉哈里禁獵區
  • 波札那奧卡萬戈三角洲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近危(NT)。
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Ⅰ級保護動物。
註:花豹圖冊網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