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廳:新石器時代墓地發掘報告

基本介紹

  • 書名:花廳:新石器時代墓地發掘報告
  •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 頁數:260頁
  • 開本:16
  • 定價:180.00
  • 作者:南京博物院
  • 出版日期:2003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01014140
  • 品牌:文物出版社發行部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花廳:新石器時代墓地發掘報告》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概述
第一節 地理環境
第二節 發現與發掘經過
第三節 分區與地層堆積

第二章 南區墓地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墓葬舉例

第三節 隨葬器物
一、 陶器
二、 玉器
三、 石器
四、 骨、 角器

第三章 北區墓地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墓葬舉例
一、 大型墓葬
二、 中型墓葬
三、 小型墓葬

第三節 隨葬器物
一、 陶器
二、 玉器
三、 石器
四、 骨、 角器

第四章 結語
第一節 南、 北墓地的劃分
第二節 墓葬性質與年代
第三節 “文化兩合現象”之因素及產生原因
第四節 陶器特徵與傳承關係
第五節 玉文化對花廳墓地的影響
第六節 以農業為主的原始經濟和發達的製造工藝

附表
附表一 南區墓葬登記表
附表二 南區墓葬出土器物統計表
附表三 北區墓葬登記表
附表四 北區墓葬出土器物統計表

附錄
附錄一 花廳遺址1987年發掘墓葬出土人骨的鑑定報告(附:花廳遺址1989年發掘墓葬人骨鑑定說明)
附錄二 新沂花廳遺址人殉現象的鑑定和認識
附錄三 中國新沂市新石器時期古陶器的產地分析研究
附錄四 碰撞與征服——花廳墓地埋葬情況的思考
附錄五 花廳墓地“文化兩合現象”的分析
附錄六 花廳墓地初論
參考資料
後記
英文提要

文摘

插圖:

後記

花廳新石器時代遺址,在20世紀50年代初即被發現,可以說是新中國最早發現的重要遺址之一。當時參加調查和發掘的工作人員有南京博物院的趙青芳、宋伯胤、王文林、黎忠義、陳福坤,蘇北文管會的吳震、胡繼高、倪振逵、朱晉濤。花廳遺址的發現和發掘,凝聚著江蘇老一輩考古工作者篳路藍縷開創江蘇考古事業的心血和汗水。對花廳遺址第一批考古資料的整理與匯總,也是表示我們對老一輩考古工作者的緬懷和感激之情。
參加1987、1989年花廳遺址考古發掘的工作人員有南京博物院的汪遵國、錢鋒、李文明、袁穎、繆祥山、郝明華、吳榮清、李民昌、陸建方、王根富、紀德生、郭禮典和新沂文化局的文物幹部胡寶璽、聞荃堂。發掘工作曾多次得到國家文物局、江蘇省文化廳和新沂文化局領導的關心和支持;發掘期問,南京博物院徐湖平院長還多次深入發掘現場,研究和指導工作,使發掘工作得以順利進行。
花廳遺址的歷次發掘簡報,曾先後在《文物參考資料》1956年第7期、《文物》1990年第2期和《東方文明之光》等刊物和文集上發表,引起了考古學界極大的關注,嚴文明、高廣仁、欒豐實等專家學者對花廳遺址進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並發表了各自的見解。這無疑對我們編撰花廳遺址的發掘報告起著有益的指導作用。
花廳遺址到目前為止只是發掘了整個遺址的一小部分,鑒於花廳遺址在大汶口文化研究中的重要地位,以及遺址內發現的人殉和文化兩合等特殊的文化現象,為了讓這一重要的考古資料能早日系統而全面地面世,在南京博物院徐湖平院長的直接關心和全力支持下,使本書的編寫工作終於順利完成。花廳遺址從發現到成書,已近半個世紀,而《花廳》一書能在不長的時間內殺青並付梓,首先要感謝關心我們編寫工作的領導、師長和同仁給予的鼓勵和幫助,可以說《花廳》一書也凝聚著集體的汗水和智慧。

序言

新沂花廳遺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之初即進行考古發掘的重要遺址之一。1950年南京博物院在考古調查時發現了花廳遺址,1952年、1953年進行了考古發掘之後,便發表了花廳遺址的發掘簡報;1987年、1989年南京博物院又連續進行了兩次較大規模的考古發掘,並先後發表了考古發掘簡報。《花廳》即為以上四次考古發掘資料的匯總,也是第一次全面系統地發表花廳遺址的考古發掘資料和對花廳遺址的綜合研究。本書對於研究蘇北魯南地區乃至黃河下游的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無疑是一本極為重要的考古學報告。
花廳遺址的重要性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花廳遺址作為大汶口文化晚期的重要遺存,對於研究大汶口文化的文化分期以及大汶口文化向龍山文化的過渡、演進和發展,將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花廳期”即代表了該類文化遺存。
二、花廳遺址中第一次發現了良渚文化與大汶口文化兩類不同文化遺存共存的文化現象。這種南北文化的交叉現象,對於研究良渚文化與大汶口文化之間的相互關係以及良渚文化的年代,進而探討中國文明的起源,均有著重要意義。
三、花廳遺址中發現的大型墓葬和中、小型墓葬,尤其是大型墓葬中發現的人殉現象,對於研究大汶口文化的社會形態、社會結構也同樣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四、花廳遺址中第一次發現了“土鼓”一類的禮樂器,還發現了良渚文化的獸面紋玉琮等禮器,這對於研究中國禮樂文化的起源,也是極為珍貴的實物資料。
以上只是對花廳遺址的重要性作一扼要的概述,其內容報告中均有翔實的報導和詳盡的論述。閱讀本報告的諸君都是專家學者,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相信都會在其中有所發現,有所收穫。
《花廳》是南京博物院繼《龍虬莊》之後編寫出版的又一部考古學專著,也是近年來我院在考古研究工作方面所取得的又一成果。報告的編撰者錢鋒、郝明華同志的共同特點是刻苦和勤奮,兩位皆默默無聞地從事了考古工作二三十年,在長期的考古實踐中自學成才,為編寫本書不知付出了多少艱辛。《苟子》日:“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花廳》的出版,也正是這種“駑馬十駕”精神的體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