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喜露

花喜露

花喜露(1913~1946)原名花禧祿,字靈莎,曾用筆名田賁、黑田賁夫、山川草草、王瞻,姓伊拉里·華色。滿族遼寧省蓋州市人。中共黨員。革命烈士。是東北地區著名詩人,散文、雜文作家和小說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花喜露
  • 別名:田賁、黑田賁夫、山川草草、王瞻
  • 國籍:中國
  • 民族滿族
  • 出生地遼寧省蓋州市
  • 出生日期:1913
  • 逝世日期:1946
  • 信仰:中共黨員
簡介,事跡,紀念,

簡介

花喜露(1913~1946)原名花禧祿,字靈莎,曾用筆名田賁、黑田賁夫、山川草草、王瞻,姓伊拉里·華色。滿族遼寧省蓋州市人。中共黨員。革命烈士。是東北地區著名詩人,散文、雜文作家和小說家。

事跡

1930年,花喜露考入奉天省立第一高中(文科)學習。“九一八”事變後,學校被迫宣布無限期停課。花喜露轉入省立第三師範學校學習。在校學習期間,他懷著極大的民族義憤,一面讀書,一面參加抗日救國的宣傳活動。他主編了校刊《青年心聲》,共出刊20多期。在刊物上,他用筆名花蒂兒,以隱晦的語言,發表了大量文章,揭露國民黨政府賣國投降的醜行,宣傳反滿抗日思想,喚醒了同學們的愛國熱情,積極投身到反滿抗日的行列。
1934年,花喜露從省立第三師範學校畢業,在蓋平縣歸州國民優級學校任教員,開始了教書育人的生涯。在黑暗中,花喜露像一顆火種,點燃了青年學生心中的火焰,喚起了學生的覺醒。花喜露經常利用歷史課和課餘時間,給學生講愛國詩人屈原,民族英雄文天祥、岳飛的故事,用以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1936年夏季,花喜露同幾名進步學生組織成立了“魯迅文學研究社”,對外稱“靈莎文學研究社”。1937年,在花喜露的主持下,第一期秘密油印的地下反滿抗日文學刊物《行行》出版。1938年,油印進步刊物《星火》(少年文藝作品)出版。《行行》、《星火》刊物辦得很活躍,到1940年初,刊物的影響已遠遠超出了蓋平縣,擴大到本溪、營口、復州灣、哈爾濱、雙城等地,成為一個自發的抗日愛國文學團體。不久,《營口新報》辦起《星火》文藝副刊,他親自擔任主編。
1940年,東北青年救亡會成立,這是受中共中央北方分局領導的進步組織。花喜露參加了這個組織,並奉命調到奉天(現瀋陽),從事黨的秘密工作。當時,花喜露以山川草草的筆名,在《盛京時報》文學版發表的《向何處去》、《應聲之語》、《大眾語與文藝》、《觀劇書感》、《塔?城?一切建築》等文學評論文章,旗幟鮮明地指出了東北淪陷區文學的方向。1944年4月初,花喜露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4月28日,不幸被捕。敵人的嚴刑拷打,沒有使他屈服,他以鋼鐵般的革命意志和堅不可摧的共產主義信仰,保衛了組織的秘密。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國主義投降。8月19日,花喜露在難友的攙扶下,走出了奉天第一監獄。由於獄中的酷刑折磨和饑寒交迫,嚴重地摧殘了花喜露的身體,但他仍然在為黨努力工作著。面對國民黨不顧全國人民的反對,發動全面內戰的罪行,花喜露忍著疾病的痛苦折磨,奮筆寫下了數十篇詩稿,大部分在《文化導報》上發表,深刻地揭露了國民黨堅持反共,積極內戰的反動本質。1946年6月13日,花喜露病逝。時年33歲。
1982年,花喜露被國家民政部授予革命烈士稱號。

紀念

2015年4月3日,市史志辦聯合市社科聯、市文廣體新局、市博物館、市歷史學會,在市史志辦會議室召開了“緬懷營口抗日誌士”座談會。營口文史界20餘名史學專家、史學工作者、歷史愛好者共同緬懷了抗戰期間為民族解放而犧牲或做出貢獻的營口籍仁人志士,介紹了王德泰、花喜露、高福源、王覺、張鳳岐、張大飛等營口籍烈士的生平事跡,讚揚了他們在民族危亡關頭,不惜犧牲個人生命,義無反顧地走上抗日道路的民族精神。市史志辦還通過照片、書籍等形式,向與會人員展示了營口人民抗擊日寇的艱辛歷程,並向與會人員贈送了《營口抗日風雲》、《營口革命遺址通覽》和《營口黨史人物傳》等書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