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運需求

航運需求,是指“航運供給”的對稱。社會經濟活動過程中產生的在航運市場上對航運服務量和質的需求。反映航運需求的一個主要量化指標是貨物和旅客的運輸量和運輸周轉量,運輸對象的多樣性及它們各自具有的時空分布特徵導致航運需求具有特別的異質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航運需求
  • 特徵:派生性、規律性
  • 類別:相關辭彙
  • 類型:總體需求和個別需求
航運需求的特徵,航運需求的類型,航運需求的影響因素,

航運需求的特徵

航運需求的主要特徵如下:
1.航運需求的派生性
如果一種商品或勞務的需求是由其他商品或勞務的需求而引起的,則該商品或勞務的需求為派生需求,引起派生需求的商品或勞務的需求為本源需求。國際航運是由於對國際貿易的需求而引起的,國際貿易引起了對商品遠距離流動的需要,國際航運正是適應了這種要求,為滿足這種要求而提供位移產品。因此,國際航運需求是派生需求,它是以社會經濟活動和國際貿易為基礎的。
2.總體航運需求的規律性
國際航運市場的需求是由國際貿易派生出來的需求,所以,對航運市場需求進行分析,首先必須對國際貿易進行分析。國際貿易在數量、價值和商品結構上的變化都將通過對航運的需求反映出來。當世界經濟處於高速增長的時期,國際貿易將出現相應地大幅度增長的趨勢。因此,對航運的總體需求必然是迅速地增長,航運市場呈現活躍、繁榮的景象;當世界經濟處於停滯、衰退時期,國際貿易必然出現停滯、萎縮狀況,這時,航運市場呈現蕭條的景象。航運總體需求的規律服從於世界經濟與國際貿易的變化規律,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但時間上航運需求規律具有滯後性。
3.航運需求的不平衡性
航運需求的不平衡性,在國家之間、地區之間或者是運輸對象之間都是普遍存在的,是絕對的,這一特點既是資源分布、經濟發展、國際貿易不平衡性導致的結果,又是推動航運市場發展的原因。由於資源分布、生產力布局、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平衡,就產生了貨物從原材料產地到生產廠商或從產地到消地的運輸,對於這些貨物,無論是在運量上或是在流向上不可能總是平衡的,對航運需求也就不會平衡。這種不平衡性之所以能推動航運發展,是因為它對航運發展的規模、船隊構成、航運參數等提出了不同的比例要求、運輸組織形式要求以及改進運輸系統的要求,以適應需求的不平衡性規律。
4.個體航運需求的異質性
個體航運需求往往是千差萬別、各不相同的。由於貨類不同、運輸要求不同、國家與地區不同、運輸性質不同等等因素組合的個體需求具有各自的特殊性。它們對運輸質量和運行方式的要求,對運輸方向和運輸距離,對運輸時間和送達速度等的要求是不同的,對運價的承受能力也不同,分析和掌握個體需求的特性,目的是在運輸組織過程中採取相應的技術措施,滿足這些個體需求特性的要求。隨著世界經濟與國際貿易的發展,航運需求多樣化、標準化、時效化的發展趨勢更要求航運經營者研究個體需求的規律,這對躋身國際航運市場的競爭是非常重要的。
5.航運需求的同一性
航運需求的同一性是指無論每一個個體需求有怎樣的差別,也無論為滿足每一個體需求所採取的供給方式或技術組織措施有怎樣的區別,或者運價水平有多少差異;所有的需求都是運輸對象的位移,同時它沒有固定形態。

航運需求的類型

1.按需求對象,航運需求可分為總體需求和個別需求兩個方面。
總體需求是指在一定時期內和—定運價水平條件下,整個國際有形貿易對海上運輸能力和勞務的需求總和。總體需求由同一時期許許多多個別需求構成。
個別需求是指在一定時期內和一定運價水平條件下,許多性質不同、貨類不同和運輸要求相異的具體需求。每一個個別需求都有其需求的特殊性,如對重量、容積、形態和包裝形式的不同要求,對運輸時間、運輸區域、運輸速度及運輸距離的不同要求,還有對運輸質量和運輸技術條件的2.按消費程式分,航運需求可分為直接需求和派生需求。
直接需求是消費群體對最終產品的需求,通常是指對消費資料的需求。派生需求則是由於對某一最終產品的需求而引起的需求,通常是指對生產資料的需求。
運輸生產是產品生產過程在流通領域的繼續,它與商業貿易活動緊密聯繫在一起,這在國際航運中表現更為突出。海上運輸是實現世界範圍的商品交流和進行國際貿易的主要手段,因此,航運需求是從國際貿易的需求派生出來的,即派生需求。這一特性決定了國際航運市場的發展變化受國際貿易形勢的直接影響。

航運需求的影響因素

1.經濟因素
世界經濟是影響國際航運需求的最主要因素。其影響包括三個方面:
(1)世界經濟同期性波動的影響。據研究表明,在正常的情況下,世界經濟以4到5年為一個波動周期。世界經濟的周期性波動使國際航運需求的發展也呈周期性的變化。
(2)世界經濟發展趨勢的影響。在20世紀70年代之前,國際航運需求的增長一直快於世界經濟的增長;但從70年代開始,國際航運需求的增長開始慢於世界經濟的增長。這種變化實際上是經濟長期趨勢在起作用。在70年代之前,一些領先進入工業國行列的國家在發展工業的過程中,本國的資源漸漸減少而最終到無法滿足需要,這促使他們從國外進口原料,如西歐的鋼鐵工業,60年代以後越來越多地利用國外鐵礦石資源。工業國的這種轉變使進口的增長快於經濟的增長。從而使國際航運的增長快於世界經濟的增長。另有一個原因是60年代日本的崛起,在1965年至1972年世界遠洋乾貨運輸量的增長中,日本占54%。當世界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時,必然發生產業結構調整。70年代以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工業化國家產業結構調整,從傳統產業向新興產業過渡,對傳統產業也以新技術進行了改造,這種過渡和改造都以節能、節材、節省人力、技術密集為特徵。這一方面導致成品向輕型化轉變,同時也使能源和原材料需求相對減少。這些變化促使國際貿易量的增長慢於世界經濟的增長,從而使國際航運的增長也慢於世界經濟成長。世界經濟的發展對國際航運需求越來越多樣化,對國際航運的服務質量要求越來越高。
(3)經濟衝擊的影響。與周期性的經濟波動不同,與長期性的經濟成長也不同,經濟衝擊是突發性的,對國際航運需求的影響更嚴重。70年代的石油危機和90年代亞洲金融危機是這方面的突出例子。
2.社會政治與法律環境等因素
這些因素包括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國家內部的政治體制與經濟體制及立法、國家對國際貿易的態度等因素。
通常,兩國政治關係向友好方向發展時,進出口貿易量將會增長;反之,進出口貿易將會減少,甚至中斷。在當前的國際上,有些已開發國家常用貿易限制等經濟手段來達到其政治目的,從而直接影響了對國際航運的需求。
一國國內的政治情況,常體現在政局穩定性,經濟政策的連續性,貿易政策的開放性,這些也對國際航運需求有較大影響。政局不穩定,政黨更替頻繁,會對經濟和貿易的發展造成破壞性的後果,當然對派生性的國際航運也有嚴重的衝擊。一國採取封閉性的經濟政策,利用種種手段,如關稅壁壘和國內立法等,來限制甚至排斥對外貿易,必然造成對外貿易運輸需求量的大幅減少。
3.科學技術因素
科學技術因素是影響航運市場的重要的長遠性因素。第一次科學技術革命以蒸汽機的發明為主要標誌。蒸汽機被廣泛套用於輪船和火車上,使交通運輸業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第二次科學技術革命以電力的發明與使用為標誌。它提高了生產的社會化程度,促進了國際分工向縱深推進,進一步加強了世界各國之間的經濟聯繫。第三次科學技術革命的主要標誌是:原子能等新能源的發現與利用;計算機的發明和套用;新材料的人工合成和利用;空間技術的發展,以及遺傳工程的重要成就等。科學技術的發展大大加快了交通運輸工具的改造與革新速度,使運輸向集裝化、大型化、專業化方向發展。
4.市場價格因素
航運運價和運輸商品的市場價格的變動,也會引起航運需求的變動。一般來說,運價下降,航運需求增加;運價上漲,航運需求減少。兩地市場上商品價格差別的縮小,會造成兩地間運輸需求的減少;兩地市場商品價格差別的增加,會刺激該商品在兩地之間的運量。另外,燃油、燃料、潤料、運輸工具等價格的變動也會導致航運需求的變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