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硬糕

舟山硬糕

舟山硬糕,是指舟山長塗倭井潭硬糕,始於清光緒年間,距今已有百餘年歷史,是暢銷江、浙、閩、滬沿海一帶的傳統名糕,是舟山著名的傳統糕類土特產品。長約兩寸、寬約一寸,外形似驚堂木,其加工精細,鵝黃色中透著瑩亮的白,入口香甜,不粘不堅,軟硬適中,暢銷江閩滬等沿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舟山硬糕
  • 主要原料:糯米,白糖,芝麻
  • 是否含防腐劑:否
  • 產地舟山
  • 特點:不粘不堅,軟硬適中
獨特工藝,飲食文化,老字號,來歷之一,來歷之二,歷史情節,

獨特工藝

該糕配料精,加工細,工藝獨特,選用優質糯米、精白糖、上等芝麻等主輔料,採用祖傳秘方經炒、磨、拌、扞、蒸、焙等多道工序加工而成。具有鵝黃瑩亮、硬而不堅、口味香甜、不粘口齒等特點,能滿足現代人對食品色香味俱佳的要求。.

飲食文化

老字號

2008年,舟山市經各個縣(區)推薦、申報,市專家評審委員會評審,舟山市第一批“老字號”、“百年老店”評選,長塗鎮老萬順廠的“倭井潭硬糕”和東沙鎮豆製品廠的“鼎和園香乾”被評為舟山市首批“老字號”。.
長塗倭井潭硬糕(2)長塗倭井潭硬糕(2)
長塗倭井潭硬糕作為傳統老字號食品,人們將硬糕賦予一種獨特的民俗文化意蘊,取硬糕糕(高)糕(高)興興,步步糕(高)之意當彩頭,是探親訪友饋贈佳品。品嘗方法:初食硬糕者切忌大口啃齧以免傷牙, 最好選硬糕一角啃下細嚼,或用錘 擊碎後品味,一片在品,回味持久。

來歷之一

據舟山市史志辦提供,倭井潭硬糕究竟始於何年無考。但最遲不會晚於清康、乾年間,因為清康熙年間,岱衢洋已成為大黃魚的中心漁場,一年有兩個漁汛,夏汛捕產卵魚,秋汛捕桂花黃魚,漁民除定海縣境內的外,還有來自寧波、台州等地的,數千條漁船,一部分停泊東沙角,一部分停泊長塗港。每逢漁汛,漁場後勤供應業,包括酒館飯店,糖果糕點等等的經營者也接踵而至,製作供應硬糕便是其中一業,據傳,最初到長塗倭井潭來做硬糕的都是黃岩、溫州的農民,他們趁漁民的船隻,隨汛來,隨汛歸,向倭井潭居民租房既作工場,又作商點。
硬糕系由糯米為主料製成,先將糯米炒熟磨粉,摻入適量的白糖和芝麻,然後倒入木格子盒內壓實蒸熟,再倒出焙乾,焙至兩面黃亮即成。硬糕吃起來硬而脆,脆而香,又耐飢,類似當今的壓縮餅乾。
漁民在海上捕魚非常辛苦,有時顧不上燒飯,便買些硬糕充飢,漁汛結束時,還賣些硬糕帶回家,年復一年,倭井潭的硬糕業越來越興旺,台州、溫州等地來的業主也逐漸在倭井潭定居,到清光緒年間,就有林萬順等3家硬糕點常年經營,民國時期的漁汛旺季,倭井潭的硬糕店達20餘家,業主們用說書人警 堂木似的硬糕,邊敲擊著邊吆喊:“喂,正宗的倭井潭硬糕,不硬不脆不要鈔票,”引得非買幾包嘗嘗不可,於是,硬糕隨漁船流到浙江沿海各地,名氣越來越大。 .

來歷之二

倭井潭硬糕最早是當年戚繼光抗擊倭寇時將士的乾糧。用歷代流傳下來的祖傳秘方精心製作而成。因其加工精細,鵝黃色中透著瑩亮的白,入口香甜,不粘不堅,軟硬適中,暢銷江閩滬等沿海。倭井潭硬糕始產於清光緒年間,至今已有一百多年歷史,是暢銷江浙閩滬沿海一帶的傳統名糕。

歷史情節

自16世紀40年代以來,盤踞在雙嶼港一帶的葡萄牙殖民頭子裴利亞的兒子貝留拉,也經常勾結海盜進行殺人越貨搶劫活動,擾亂當地的社會秩序。
鑒於浙江沿海外患日益嚴重,明朝統治者於1547年派朱紈為浙江巡撫,兼督浙江和福建的海防軍務,厲行海禁。1548年,朱紈率軍主動進攻盤踞在雙嶼港的葡萄牙海盜,葡籍海盜依靠精良武器小分隊流動作戰負隅頑抗,後來由於明軍人多,奮勇作戰,大獲全勝,海盜、奸商被擊斃、溺死及俘獲達幾百人。明軍將葡人修建的教堂、房屋等20餘間及27艘商船放火焚毀,葡人在島上經營數年的巢穴被一舉蕩平。
朱紈雖然在與殖民者的屢次戰鬥中獲勝,但由於他推行了嚴厲的海禁政策,禁錮了一切對外貿易,因而遭到豪門貴族和一批商人的反對,再加上朝廷貪官輕信一些誣告。最後,朱紈被免職候審,他因此憤而自盡。
朱紈死後,朝廷不再設海防巡視大臣職位,沿海防禦鬆弛。1550年至1558年期間,葡萄牙等國走私商人、海盜又在浙江、福建、廣東沿海一帶捲土重來。如1552年,倭寇在明朝奸商汪直的勾結下,占據了當時寧波府地勢險要的一些島嶼港口(如岱山長塗港等),激起了漁民的反抗,百姓與倭寇爭水的鬥爭此起彼伏,一直到戚繼光削平倭寇,水潭歸還人民為止。
後來,長塗“三姐妹礁”的傳說和“倭井潭”、“倭井潭硬糕”名稱變成是歷史的見證。1958年,長塗人民為紀念戚繼光抗倭而立“倭井潭碑”以作紀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