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盲孔

舌盲孔

指舌的背面,“V”字形界溝的尖端處的小凹,是胚胎時期甲狀舌管的遺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舌盲孔
  • 外文名:foramen caecum linguae 
  • 詞性:名詞
  • 解釋:位於舌體和舌根分界線中心處
相關解剖結構,相關疾病與治療,

相關解剖結構

1、舌動脈:多數舌動脈的走行於起點發出後向上進入莖突舌骨肌和二腹肌後腹的深面,形成一上凸型彎曲,進而向前下進入舌骨舌肌的深面,出舌骨舌肌前緣後幾乎垂直向內上走行一段後進入舌縱肌,再轉向前,在舌縱肌內幾乎沿水平方向伸至舌尖。舌動脈的起始段變異較大,有上升型、近水平型、下降型或者V字型。舌動脈多數由頸外動脈的前內側壁發出,部分起源於甲狀腺上動脈或面動脈。
2、從結構分析,舌動脈與舌表面的距離約為2cm,個體差異不大;與舌中線的距離則與舌盲孔前1cm及舌盲孔後1cm差異較大。因此在進行舌根部消融的安全範圍的確立上,舌表面的垂直距離應該避免超過2cm,這樣能夠避免傷及舌動脈的主幹。

相關疾病與治療

1、甲狀舌管囊腫及瘺(thyroglossal duct cysts)是胚胎期甲狀腺發生過程中的甲狀舌管退化消失不全,或有上皮殘留而形成,本病好發兒童,為最常見的先天性頸中線發育性囊腫。
2、診斷
甲狀舌管囊腫及瘺是一種發育異常,它可發生於頸部中線舌盲孔至胸骨切跡之間的任何部位,但以頸中線舌骨下方為最常見部位。兒童多見,占50%,因此,兒童頸前部腫物的診斷應首先考慮此病。本病多無自覺症狀,生長緩慢,呈圓形,合併感染時有局部疼痛。為防止癌變,主張早期行手術徹底切除,並常規做病理檢查。如囊腫在舌骨之上或甲狀腺區域,應與口底皮樣囊腫和甲狀腺疾病相鑑別,此外還應與淋巴結炎、舌異位甲狀腺作鑑別,尤其應當與舌異位甲狀腺鑑別,在手術中有懷疑時,應常規作冰凍切片檢查,切忌盲目切除,以免造成甲狀腺功能不足而影響患兒的生長發育。
3、治療方法
按Strunk’s法進行,以囊腫為中心,在囊腫最隆起處,順皮紋做橫切口,如有瘺管則圍繞瘺口做橫梭形切口,分離上、下皮片。中於囊腫邊緣輕柔分離,仔細解剖,徹底切除囊腫的管道、分支及周圍瘢痕組織;在舌骨與舌盲孔之間瘺管周圍柱狀切除;至舌盲孔時,食指伸入口內將舌根盲孔推向前下,在手術野後方可見一突起點,此時瘺管的終點,將瘺管剪除,舌盲孔附近予“8”字形縫扎,逐層縫合切口,並置橡皮引流條。
4、治療
甲狀舌管囊腫及瘺手術復發率甚高,可達38%,研究者結合國內外資料的體會是:(1)術前12小時可行囊腔內注射1%亞甲基藍溶液0.5~1.0ml,可以清晰的了解病變範圍,瘺道的走形方向與深度,有無小分支以及是否與舌盲孔想通形成完全瘺等。但甲狀舌管囊腫的囊壁較薄,術中極易破裂,使用美藍後有可能致術野不清,不利於手術操作,因此不應將其視為手術常規。(2)手術的重點應放在處理舌骨及其以上的病變部分,術中要充分暴露舌骨體,將舌骨體中部與胸骨舌骨肌及舌甲肌分離後,切除舌骨體中段1.5~2.0cm,作垂直而不作楔形切除,舌骨骨膜及緊貼的肌肉應一併切除,以免殘留瘺管。擴大切除舌骨體中段,有利於拓寬術野,追蹤瘺管,清除病變。柱狀切除舌骨至舌盲孔之間瘺管周圍組織,舌盲孔殘端縫扎,是防止術後復發的重要環節。舌骨至舌盲孔之間的瘺管細小而脆弱,多數看不見、摸不清,單純分離瘺管不大可能,必須在舌骨至舌盲孔段範圍內作柱狀切除,為避免瘺管及分支的殘留,至少要切除瘺管周圍2cm左右的柱狀組織。同時術中應常規行口腔雙合診,追蹤瘺管殘端至舌盲孔。瘺管周圍可略帶些正常組織,利於病變組織徹底切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