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寧學宮

興寧學宮

興寧學宮位於廣東省梅州市興寧市興民中學內,建於明成化年間。興寧學宮古稱文廟,民國後改稱孔廟,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湯顯祖曾撰有《惠州府興寧縣尊經閣碑記》。學宮現存清同治年間重修的多處古建築,如欞星門、泮池、大成殿、東西廡殿、尊經閣等。大成殿殿內有康熙帝手書“萬世師表”匾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興寧學宮
  • 地理位置:廣東省興寧市
  • 景點級別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 著名景點:欞星門、泮池、大成殿、東西廡殿、尊經閣
  • 建築類型:文廟
  • 建造年代:明成化年間
歷史沿革,建築結構,

歷史沿革

洪武四年(1371年),縣丞劉昭輔肇創學宮於縣治東南。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巡按御史徐瑁改建學宮於舊嶺東道地(今興民中學校址)。於明成化年間始建,一直是當地的最高學府。1903年,辛亥革命元老中國現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淵、蕭惠長等先賢創辦新學,學宮改建成興民學堂(即興民中學),著名愛國志士丘逢甲任首任校長、何子淵首任學監(督學);1906年,興寧縣立中學(即興寧一中)亦設於此。1925年,蔣中正周恩來率領黃埔軍校學生東征時,曾在學宮內設指揮部。
學宮至今仍保留清同治年間重修的多處古建築,如大成殿、尊經閣、東西廡、泮池、欞星門等,占地600平方米的大成殿,殿內“萬世師表”匾額為康熙手書。
1962年,興寧學宮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興寧學宮地圖位置

建築結構

學宮自建至今已七百多年(又有一記載:興民學宮建成比現在的明時所建興寧古城還早,戰亂被毀,明後重建,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建先賢樓時,在前面開基時發現有前代的青磚鋪地,而且是比較考究的,估計是前期遺址)。此後歷經重修和擴建,至清末廟制如下:中為大成殿,後為祟聖祠,又後為尊經閣。東為明倫堂及教諭導廨,西為墨池及文峰書院。
大成殿大成殿
據興寧縣誌記載:大成殿正殿祀孔子,兩旁祀孔子的第子及先哲16人。東西廡祀先賢、先儒133人。祟聖祠祀有孔子的先五代。以上諸木主於民國16年(1927年)被毀。
殿前兩旁為東西廡,南為戟門,門左為名宦祠,門右為鄉賢祠。門前為泮池,再前為欞星門,門外有宮牆,牆外為大池(又名學前塘。即胡曦所記載的流傳興寧地理風水中“七星伴月”的“月”。雖然帶點封建色彩,但人民以當時的地理風水來解釋,就不難讓人理解為何興民學宮一度文風鼎盛。實為中心地帶,眾星拱月,再加前有文峰塔文峰聳立)、大成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