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人書一

人之為學,不日進則日退,獨學無友,則孤陋而難成;久處一方,則習染而不自覺。不幸而在窮僻之域,無車馬之資,猶當博學審問,古人與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幾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戶,又不讀書,則是面牆之士,雖子羔、原憲之賢,終無濟於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夫以孔子之聖,猶須好學,今人可不勉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與人書一
  • 作者:顧炎武
  • 拼音:Yǔ rén shū yī
  • 選自:《與友人書》《亭林文集》卷四
與人書一,作者簡介,注釋與譯文,注釋,譯文,啟示,

與人書一

題目:
與人書一




啟示:
不論怎樣的人,都得努力學習。不能因自己是“聖人”就不努力學習了。

作者簡介

顧炎武(1613年—1682年)著名思想家、史學家、語言學家,與黃宗羲王夫之並稱為明末清初三大儒。本名繼坤,改名絳,字忠清;南都敗後,改炎武,字寧人,號亭林,自署蔣山俑,漢族,南直隸蘇州崑山(今屬江蘇)人。明季諸生,青年時發憤為經世致用之學,並參加崑山抗清義軍,敗後漫遊南北,曾十謁明陵,晚歲卒於曲沃。學問淵博,於國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儀象、河漕、兵農及經史百家音韻訓詁之學,都有研究。晚年治經重考證,開清代樸學風氣。其學以博學於文,行己有恥為主,合學與行、治學與經世為一。詩多傷時感事之作。
顧炎武顧炎武

注釋與譯文

注釋

1、選自《亭林文集》卷四,作者顧炎武
2、孤陋:學問和見識淺薄。
3、方;地方。
4、習染:沾染上某種習氣。習:沾染。
5、窮僻之域:貧困偏僻的地方。
6、資:費用。
7、猶當:還應當。
8、審問:詳細考究。
9、古人與稽:與古人一起探究。稽:探究。
10、庶(shù)幾:差不多。
11、面牆:對著牆壁,即一無所見的意思。
12、子羔、原憲之賢:子羔、原憲那樣的賢能。子羔,即高柴,春秋衛人;原憲,字子思,春秋魯人。二人都是孔子的學生。
13、濟:用處
14、進:進步

譯文

人們求學(或做學問),不是天天上進,就是天天后退。自己孤獨地學習,而不和朋友(互相交流啟發),就必然學識淺薄難以成功;長久住在一個地方,就會不知不覺地沾染上某種習氣。不幸住在窮鄉僻壤,而又沒有(雇用)車馬的盤費,也應當廣博地學習、詳細地考究,與古人相合,來探求學習裡邊哪是對的哪是不對的,這樣差不多能得到十分之五六(的收穫)。如果既不出門(拜師友),又不讀書,那就是不學無術的人,即使(你有)像子羔、原憲那樣的賢能,也終究無濟於社會。孔子說:“即使只有十戶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這樣講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這樣好學罷了。” 像孔子這樣的聖人,仍須努力地學習,這不是對今人的一種勉勵嗎?

啟示

不論怎樣的人,都得努力學習。不能因自己有了一點成就就不努力學習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