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後

至後

《至後》是杜甫在廣德二年(764年冬至前後所做的七言律詩。此詩為故鄉未平,詩人遠羈劍外,觸景傷情,故借詩詠懷。抒發了詩人對故鄉、對親人的深切思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至後
  • 作者:杜甫
  • 朝代:唐代
  • 體裁:七言律詩
  • 描寫內容:冬至之後
  • 表達情感:思鄉之情
詩詞原文,注釋譯文,注釋,譯文,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創作背景,作者簡介,

詩詞原文

冬至至後日初長,遠在劍南思洛陽。
青袍白馬有何意,金谷銅駝非故鄉
梅花欲開不自覺,棣萼一別永相望④。
愁極本憑詩遣興,詩成吟詠轉淒涼⑤。

注釋譯文

注釋

① 日初長:指冬至之後,白天逐漸由短變長。
②劍南:這裡指蜀地。因在劍門關以南,故稱。
青袍白馬:此和《洗兵行》中所用不是一個意思。這裡指的是幕府生活。庾信哀江南賦》:“青袍如草,白馬如練。”東漢《張湛傳》:帝見湛,輒言白馬生且又諫矣。
杜甫杜甫
④金谷、銅駝: 邵註:金谷園、銅駝陌,皆洛陽勝地。石崇金谷詩序》:“余別廬在河南縣界金谷澗。”陸機《洛陽記》:漢鑄銅駝二枚,在宮南四會道頭,夾路相對。
⑤非故鄉:金谷銅駝,洛陽皆遭亂矣,物是人非。
棣萼:《詩》:“棠棣之華,萼不韡韡。”棣萼,以比喻兄弟。
⑦愁極:意為愁苦極時本欲借詩遣懷,但詩成而吟詠反覺更添淒涼。

譯文

冬至之後,白天漸長而黑夜漸短。我在遠遠的成都思念洛陽。我在嚴武的幕府中志不自展,成都雖也有如金谷、銅駝一類的勝地但畢竟不是故鄉金谷銅駝。梅花正含苞欲放,我不自覺地想起我洛陽的兄弟朋友。愁悶極了,本想寫詩來排愁,沒想到越寫越淒涼了。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冬至至後日初長,遠在劍南思洛陽”。第一句準確地寫出了冬至的特點:一年中日最短,影最長的日子,冬至之後,日漸長而影漸短。詩人杜甫寫此詩時,正在成都(劍南),在朋友嚴武那裡做幕僚,而且與嚴武發生了一些不愉快,心情十分低落,所以就思念起了洛陽。杜甫的青少年時期是在洛陽度過的,而且他與李白當年也正是在洛陽相識的。
青袍白馬有何意,金谷銅駝非故鄉”。青袍白馬,指的是自己當前的處境,指閒官卑位,這裡作借代用,也可指處於閒官卑官中的自己。隨即他又說,故鄉洛陽已經物是人非。當時安史之亂,洛陽已經淪陷。這裡的金谷,指的是金谷園,西晉石崇的花園,在洛陽西北,這是古代詩歌中經常出現的一處名園。銅駝,指的是銅駝街,銅駝路是西晉都城洛陽皇宮前一條繁華的街道,以宮前立有銅駝而得名。故人們常以金谷、銅駝代表洛陽的名勝古蹟,或者指代洛陽。但洛陽城裡的“金谷銅駝”並非故鄉的典型特徵。詩中的“金谷”與“銅駝”,已十分清楚地告知我們,杜甫在劍南所思念的洛陽,是可肯定為其故鄉的。而詩中的“非故鄉”,並不是指洛陽不是杜甫的故鄉,而是說:但洛陽的金谷園、銅駝等勝地的風景,因遭受了安史之亂而使其非昔日可比了。正如《杜詩詳註》云:“金谷銅駝,洛陽遭亂矣。”
“梅花欲開不自覺,棣萼一別永相望。愁極本憑詩遣興,詩成吟詠轉淒涼”。《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詩以開花繁盛緊密的棠棣起興,講對兄弟的思念。所以棣萼指的就是兄弟,所以表面上作者是在講兩種花,指堂棣之華早就開謝了,自己還在想著它,而梅花正含苞欲放。而實際上,作者前一句是起興,講的是眼前的景:梅花欲開。後一句講的是由此景而聯想的情緒:對遠在洛陽的兄弟朋友的思念。洛陽遭受戰亂,那裡有知我憐我的兄弟,所以我特別地想念它。(棠棣,有人以為就是郁李,以上為郁李花。)詩人說,愁悶極了,本想寫首詩來排遣這愁悶,沒料到詩寫成後自己吟詠起來,反而更覺得淒涼與寂寞了。

名家點評

仇兆鰲:《杜詩詳註》卷十四箋:“金谷銅駝,洛陽遭亂矣。因梅花而念棣萼(兄弟),總是觸物傷懷。”
清黃生:《杜詩說》,“青袍白馬有何意,金谷銅駝非故鄉。”梁大同中童謠云:青絲白馬壽陽來。後侯景反著青袍,乘白馬,青絲為轡以應之。三句蓋用此事,喻祿山之亂。有何意者,謔之之辭。如“盜賊爾猶存,則怪之之辭也。四句與]寡妻群盜非今日同法。言因寇亂。
朱瀚曰:此詩疑贗作。復點至字,累墜。日初長,剩語。有何意,可發一笑。金谷銅駝,正是故鄉,但可雲風景非昔耳。不自覺,冗率。竟以棣萼為兄弟,亦是俚習。七八如村務火酒,薄劣異常。

創作背景

詩人杜甫寫此詩時,正在劍南朋友嚴武那裡做幕僚,杜甫此時雖蒙劍南節度使嚴武的器重,過著青袍白馬的幕府生活,但有志不得伸,有鄉不得歸,身在四川,心在洛陽,杜甫的青少年時期是在洛陽度過的。秋去冬來,花開花落,物換星移,觸景傷情。於是只好借詩詠懷,排遣苦悶。全詩兼用比,興手法,表達了詩人眷戀鄉土和懷念兄弟的真摯感情。

作者簡介

杜甫(公元712—公元770),漢族,唐代洛陽(今河南鞏義市)人。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詩人,世稱“詩聖”,現實主義詩人,世稱杜工部、杜拾遺,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杜甫生於河南鞏縣。初唐詩人杜審言之孫。唐肅宗時,官左拾遺。後入蜀,友人嚴武推薦他做劍南節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後世又稱他杜拾遺、杜工部。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一生寫詩1500多首,詩藝精湛,被後世尊稱為“詩聖”。
杜甫杜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