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的基因

自私的基因

《自私的基因》是英國演化理論學者理察·道金斯創作的科普讀物,首次出版於1976年。

作者在《自私的基因》中提出:人們生來是自私的。人類窺見了社會關係中基本的對稱性和邏輯性,在人們有了更充分的理解之後,人們的政治見解當會重新獲得活力,並對心理學的科學研究提供理論上的支柱。在這一過程中,人們也必將對自己受苦受難的許多根源有一個更深刻的理解。

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中的突破性貢獻在於,把根據自然選擇的社會學說的這一重要部分,用簡明通俗的形式,妙趣橫生的語言介紹給讀者。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自私的基因
  • 外文名稱:The Selfish Gene
  • 作者:【英】理察·道金斯
  • 類別:科普讀物
  • 首版時間:1976年
  • 字數:86000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作品影響,作品評價,作品爭議,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在該書中,道金斯將社會學說中的主要論題逐一做了詳細介紹,如利他和利己行為的概念、遺傳學上的自私的定義、親族學說(包括親子關係和群居昆蟲的進化)、性比率學說、相互利他主義、欺騙行為和性差別的自然選擇等。同時,道金斯以生物學研究上的進展及自己的理解為基礎,將生物進化的單元或層次確定於基因,並通過對倫理學語言的運用,說明基因的基本特性就是“自私”。道金斯認為,基因為達到生存目的會不擇手段。比如,動物照料它的後代,從生物個體的角度來看,這也許是一種利他行為。但是正是因為基因控制著這種行為,它才能通過動物照料後代的這種利他行為完成自身的複製,從而使其自身得以生存。顯然,所有在生物個體角度看來明顯是利他行為的例子,均是基因自私的結果。基因唯一感興趣的就是不斷重複地拷貝自身,以便在進化過程中爭取最大限度地生存和擴張。由於基因掌握著生物的“遺傳密碼”,所以一切生命的繁殖演化和進化的關鍵最終都歸結於基因的“自私”。

作品目錄

三十周年珍藏版序
第三章 不朽的螺旋圈
第九章 兩性之間的爭鬥
第二版序
第四章 基因機器
第十章 你為我撓癢,我就騎在你頭上
前言
第五章 進犯行為:穩定性和自私的機器
第十一章 覓母:新的複製基因
第六章 基因道德
第十二章 好人終有好報
第一章 為什麼會有人類呢
第七章 計畫生育
第十三章 基因苦旅
第二章 複製基因
第八章 世代之間的爭鬥
注釋

創作背景

在學術流派上,道金斯屬於達爾文主義者。他批判地繼承和發展了達爾文理論,通過對動物行為的研究,以達爾文的自然進化論為出發點,通過對生命的起源、遺傳機制的論證,確認基因既是遺傳的基本單位,也是自然選擇的基本單位,而種群選擇、群體選擇甚至個體選擇,都是同達爾文的進化論相牴觸的。他公開聲明自己作為無神論者的立場,並通過一些著作,論證自己的進化論和無神論的思想,《自私的基因》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

作品思想

《自私的基因》一書的主要觀點正好就是書名。道金斯認為,生物的個體和群體只是基因的臨時承載體,只有基因才是永恆的,基因既是遺傳的基本單位,也是自然選擇的基本單位。而且,基因的本質是自私的,它們控制了生物的各種活動和行為,目的就是為了使基因本身能更多、更快地複製,只要能達到這一目的,基因是無所而不為的。不同的基因組合在一起,是基因之間的一種互相利用,目的也是為了更好地複製。不同的生物運載著不同的基因組合、好的組合使所包含的基因都能成功地擴增,承載這些基因組合的生物也能興旺發達,而不好的組合會導致所包含的基因的擴增不那么成功,承載這些基因組合的生物也會衰亡。這就從基因的自私性這一方面說明了生物的興衰史,亦即生物的進化。
“自私的基因”的觀點同樣能說明很多生物的行為,競爭性、爭鬥性的行為當然是可以追溯到基因的自私性,就連“利己主義”與“利他行為”也是自私的基因在作祟。在“利己”與“利他”兩種可選的策略中,哪一種能使更多的基因生存和複製,生物就會選擇哪一種策略。
《自私的基因》一書的計畫生育、世代之間的爭鬥、兩性之間的爭鬥章節中,闡述了即使在人們認為最親近的父母與子女、兄弟姐妹、夫妻之間,基因也還是一樣的自私。以雌雄之間的聯盟來說:雌雄的結合好比是合作投資一家公司,贏利就是子女,雌雄之間的聯盟是利益博弈的結果。就哺乳動物來說,雌性的投資額更大些,這就決定了雄性更具亂交傾向,而雌性在挑選配偶時則更為謹慎挑剔,因為一旦投資失敗,其損失遠大於雄性。但魚類卻是例外,很多魚類是由雄性承擔撫育角色。這一看似反常的行為依然符合基因的自私本性。這是因為,魚類生活在水中,其交配模式是體外受精,亦即雌雄個體直接把生殖細胞排向水裡。如果雄性先排出精子,而雌性卻未及時跟進排出卵子,精子就浪費了,因為精子體輕容易散失;相反,若雌性先排出卵子,卵子因體重而不易散失,足可等待雄性隨後的排精。就是這短短的幾秒鐘時差,足以讓雌性在排卵之後迅速逃之夭夭,留下雄性不得不接管撫育任務。在家庭這一利益共同體中,由於雌性的投資更多,因而母親對於子女(亦即贏利結果)也就更為在乎。在人類生活中,母愛也常常比父愛來得更為深情。
生物間出現的利他行為,其出發點也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即:幫助別人是為了別人能幫助我。道金斯在書中舉了不少這方面的例子。比如,海洋里有若干種小魚蝦,靠為大魚做清潔工作來謀生。大魚張開嘴巴,讓小魚游進游出為它剔牙、清理魚鰓,小魚藉此而美餐一頓。這種共生現象就是生物界的互助行為,但是互助的初衷不是出自於利它美德,而是自私本性。那些永遠張口就吃掉小魚的大魚,最後也許就死於寄生蟲感染;而那些不做清洗工作、趁機咬上一口就溜的小魚,也許更有可能被惹急的大魚吃掉。經歷無數次的博弈,只有互相合作的個體才得以代代繁衍,生存至今。也就是說,憑藉自私的本性,同樣可以演化出利它的行為。

作品影響

該書是為外行人寫的,但由於書中提出了很多新的見解,因此同樣在學術界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對該書的書評達100多次。該書出版後,全球銷量超過100萬冊,被翻譯成20多種語言,“自私的基因”成了英語中的一個固定詞組。

作品評價

聽完道金斯講述基因的故事,人類應該感到絕望。生存是偶然的,也是荒謬的。生命的意義可以說是微不足道的。在人性的世界裡那么崇高和輝煌的捨生取義、視死如歸,在一個所謂的客觀世界裡完全是不合情理的。近代科學製造的這種人與世界的分裂,在今天由於更加精緻化、合理化,而顯得更難彌合。
——清華大學科學史系主任吳國盛
道金斯創造的覓母(meme)與基因相對。如果說生物基因能決定我們的行為,但還是會有一種文化基因影響生物,也許能解釋文化傳播的過程。
——作家梁文道
《自私的基因》最大的特點就是冷,比冷靜更冷的冷,不動聲色地揭示了生命的本質,儘管這種結論不一定正確,卻告訴了我們一種可能:生命和人生以及世界與文明的最終目的,可能是我們根本想不到的東西。
——作家劉慈欣

作品爭議

《自私的基因》一書從基因的角度更深層的解釋了達爾文的進化論,但該書也引起了一些爭議。據說該書的出版商讀過此書之後三天沒有睡好覺,還有學校老師寫信給作者,責問他怎么能寫出這樣一部書,因為他的學生覺得人生空虛渺茫而失去生活的勇氣,善良的人們的內心世界遭到一次毀滅性的轟炸。出於科學家的負責精神,在該書出版二十年後,道金斯在《解析彩虹——科學、虛幻和玄妙的誘惑》一書中,針對《自私的基因》的讀者反應而撰寫“自私的合作者”一章,告訴人們:基因儘管是自私的,卻也需要合作,他們只是經過選擇而能相互合作的“自私的合作者”。

出版信息

《自私的基因》首版於1976年發行,作者理察·道金斯於1989年對其重新修訂。中國直至《自私的基因》出版20多年後,才在1998年10月翻譯出版這部科普作品。

作者簡介

理察·道金斯,1941年3月26日生,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牛津大學教授,科普作家,生物學家。2001年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院士。2005年英國《前景》雜誌會同美國《外交政策》雜誌網路調查,評選出在世的全球100名最有影響力的公共知識分子之一。
理察·道金斯理察·道金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