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探奇(2016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書籍)

心智探奇(2016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書籍)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當代最偉大思想家、世界頂尖語言學家和認知心理學史蒂芬·平克 “語言與人性”四部曲,全美超級暢銷書。

北京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北京大學腦科學與認知科學中心主任 周曉林,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所長、認知心理學研究員傅小蘭,著名生物學家,暢銷書《自私的基因》作者 理察 · 道金斯認知神經科學之父,暢銷書《誰說了算》作者 麥可 · 加扎尼加“心流”之父,暢銷書《創造力》作者 米哈里 · 希斯贊米哈伊聯袂推薦。

基本介紹

  • 書名:心智探奇:人類心智的起源與進化
  • 作者:[美]史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
  • 原版名稱:How the Mind Works
  • 譯者:郝耀偉
  • ISBN: 9787213070266   
  • 類別: “語言與人性”四部曲
  • 頁數:580
  • 定價:139.9
  •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年3月
  • 裝幀:精裝
  • 開本:16
內容簡介,編輯推薦,作者簡介,各方評論,目錄,精彩篇章,關鍵字,

內容簡介

權威解答“什麼是智慧型”這一深刻問題,破解機器人難題。
詳細剖析心智的四大能力,權威解讀“心智如何工作”。
一扇窺視人類心智活動神奇與奧秘的窗戶。
一場探索心智本質的奇幻之旅。

編輯推薦

l當代最偉大思想家、TED演講人、世界頂尖語言學家和認知心理學家史蒂芬·平克經典力作;
l認知神經科學領域顛覆性著作,凝聚認知神經學、人工智慧和進化心理學等多項研究成果;
l觀點獨到精闢,立論嚴謹周密,論證新穎犀利,例證豐富新鮮,行文汪洋恣肆。

作者簡介

心智探奇
史蒂芬·平克出生於加拿大蒙特婁,1976年取得麥吉爾大學心理學學士學位,1979年取得哈佛大學實驗心理學博士學位。
1982年—2003年,在麻省理工學院腦與認知科學系任教,並專心研究兒童的語言學習模式,並最終成為麻省理工學院認知神經學中心的掌門人。1994年,他的《語言本能》一經出版,就成為轟動一時的暢銷書,併入選《美國科學家》(American Scientist)評出的20世紀100本最佳科學書籍。
2003年,被聘為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2008年—2013年,被授予哈佛學院榮譽教授頭銜。
2004年,當選《時代》雜誌全球100位最有影響力人物。2010年—2011年,兩度被《外交政策》雜誌評為全球頂尖思想家。在2013年《前景》雜誌“最偉大思想家”的評選中,平克名列第3。

各方評論

20年前,當麻省理工學院平克教授來我當時所在的倫敦大學實驗室訪問時,我就被他爆炸式的髮型和不凡的談吐所吸引。其時,平克教授已因《語言本能》一書而成為世界知識界的傳奇人物。雖然平克教授在這20年間也出版了其他幾本膾炙人口的暢銷書,但《心智探奇》尤其值得期待,因為正如作者所說,感知、推理、情感、社會關係,外加語言,就構成了人類心智的主要功能,而前者正是本書論述的主體。本書體現了平克教授著作的一貫風格,旁徵博引,娓娓道來,讓你在不知不覺中為他的論點所折服。雖然“心智即計算”的觀點不一定被每個學者接受,但本書所談及的內容卻能成為思想的源泉。《心智探奇》應成為任何對心智、對人類自身感興趣的人必讀之書。——周曉林北京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北京大學腦科學與認知科學中心主任
“道可道非常道”!雖然“我們並不了解心智如何工作”,但《心智探奇》還是為我們打開了一扇窗,得以一覽人類心智活動的神奇與奧秘。《心智探奇》精彩紛呈,開卷有益。——傅小蘭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所長、認知心理學研究員
平克是一顆明星,有他實乃科學界的運氣。——理察·道金斯著名生物學家,暢銷書《自私的基因》作者
《心智探奇》是一部了不起的傑作!生動有趣的文字,蘊含著非凡的智慧。這樣的好書,值得一讀再讀,更值得我們深入去研究和討論。看似輕鬆自在的筆觸,實際傳達的是極有深度的思想。——麥可·加扎尼加認知神經科學之父、暢銷書《誰說了算》《雙腦記》作者
能寫出如此偉大作品的恐怕只有史蒂芬·平克了!他的論述既遊刃有餘,又不失權威。他的幽默寫作風格,幾乎讓人們忘記了他原本是一位成就卓著的認知科學家!他在《心智探奇》一書中得出的眾多結論,恰似黑暗中的一盞明燈。——米哈里·希斯贊特米哈伊“心流”之父、暢銷書《創造力》作者
讀《心智探奇》這本書,我折服於史蒂芬·平克的博學與睿智。他就像一個武林高手,在心理學、生物學、語言學、神經科學、人類學和人工智慧這些領域之間縱橫捭闔、來去自如。其觀點獨到精闢,立論嚴謹周密,論證新穎犀利,例證豐富新鮮,行文汪洋恣肆。淺學陋識的我不得不放慢腳步,常常需要回過頭再讀一遍,細細地咀嚼,慢慢地消化。平克善用比喻,能以我們所了解和熟悉的內容,闡釋我們所不了解的陌生理論,使之清晰明了。此外,很多看起來似是而非的理論,到了他的手裡,三兩下間就被拆解得原形畢露。——一位中國讀者的心聲

目錄

前言 心智計算與自然選擇,解開心智之謎的兩把鑰匙 /I
第一部分 心智理論的前世今生
01心智是什麼? /003
心智是一個由若干計算器官所組成的系統,它是我們祖先在解決生存問題的進程中“自然選擇”出來的。心智不是大腦,而是大腦所做的事情。人是心智進化的產物,而不是剃光了毛的“裸猿”。心智進化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複製最大數量的基因,而正是基因創造了心智。
◆ 機器人難題:不簡單的“看”和“走”
◆ 阿西莫夫機器人3法則
◆ 心智的反向工程
◆ 進化心理學VS標準社會科學模型
02心智計算理論 /061
心智計算理論認為,設計完美的計算機,如果運行一個特定的程式,也能完成與心智一樣的工作。我們之所以要接受心智計算理論,一個重要依據就是人工智慧的存在。神經網路模型是建立在人腦如何工作的基礎上的,並具有5個典型特徵。神經網路上的符號處理過程是智慧型產生的關鍵。
◆ 智慧型就是“計算”
◆ 為什麼要接受“心智計算理論”
◆ 神經網路模型的5大特徵
◆ 人的智慧型=神經網路+符號處理過程
03自然選擇理論 /151
自然選擇根本沒有“努力”地發展智慧型,因為更大的腦需要的能量也更多,深思熟慮讓大腦的反應時間更慢。在所有生命體中,只有人進化出了智慧型,這要歸功於4大有利因素。如果人類仍在進化,那也一定也非常緩慢,並且朝著我們無法預知方向進行。
◆“變聰明”不是進化的必然
◆ 遺傳算法的威力
◆ 人類獲得智慧型的4大有利因素
◆ 我們還在進化嗎
第二部分 心智的4大能力
04 心智慧型力1:視覺感知 /215
視覺感知是心智的重要能力之一。視覺就是用心語對外界景象進行描述的過程。自然選擇的工程設計智慧,讓我們的雙眼在大腦中形成立體視覺。儘管三維的物體在視網膜上呈現為二維圖像,但藉助於運動、形狀和陰影等線索,我們可以構建對現實世界的三維立體表征。
◆ 立體視覺
◆ 光、影、形:景物轉圖像3法則
◆ 從2維到3維
◆ 心理意象,空間想像的引擎
05 心智慧型力2:推理 /303
心智是為了人類進化的需要而過度設計的嗎?還是超級智慧型明確地引導了人類的發展?實際上,自然選擇並沒有將我們每個人都塑造為科學家,而是讓我們更好地應對所處環境。人們之所以要對事物進行分類,是因為心智需要根據類別進行推理。邏輯、算術和機率是3個最好的推理工具。
◆ 分類就是推理
◆ 信念和欲望,解讀事物的最好方式
◆ 3個好工具:邏輯、算術和機率
◆ “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
06 心智慧型力3:情感 /367
不論是巴布亞紐幾內亞的土著,還是美國人或歐洲人,他們的歡喜、悲傷、恐懼、驚訝等情感都是相通的。我們都喜歡優美的環境,渴望浪漫的愛情。只不過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們公開表達情感的方式不同而已。情感是適應而來的,是整個心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不同的文化,相同的情感
◆ 情感源於進化
◆ 買房3原則:位置、位置、位置
◆ 愛
07心智慧型力4:社會關係 /433
在競爭環境下,人們彼此之間發生衝突的動機天然存在。但是,心智有很多組成部分,適應而來的不僅有動機,還有愛、友誼、合作、公正感和預測我們行為後果的能力。人們對自己的父母、子女、兄弟姐妹、配偶、朋友和敵人,都有著獨特的思想和感情。
◆ 父母與孩子
◆ 兄弟姐妹
◆ 丈夫與妻子
◆ 朋友圈
結語 活出生命的意義 /531
我們的生活里不僅有麵包,還有琴棋書畫和歌舞,而後者卻並非適應的產物。藝術、文學、幽默、宗教和哲學都是心智的傑作,我們的生命因此而意義非凡。我們也許應該超越自己的心智,將自己的思想與感情看作自然選擇的宏偉設計。
◆ 藝術讓人快樂
◆ “笑”有何用?
◆ 超越心智:我們的思想與情感都是大自然的傑作
譯者後記 /579

精彩篇章

心理學家西蒙· 巴倫- 科恩(Simon Baron-Cohen)用一個故事闡述了這一點。瑪麗走進臥室,走了一圈,然後走了出去。你對此怎么解釋?或許你會說,瑪麗在找什麼她想要的東西,以為會在臥室里。或許你會說,瑪麗聽到臥室里有什麼聲響,她想看看是什麼發出的聲音。又或者你會說,瑪麗忘了她要去哪兒,可能她實際上是想去樓下。不過你一定不會說,瑪麗每天這個時間都這樣做:她就是走進臥室,走一圈,然後走出去。用物理學家的的語言——時間、距離和質量——來解釋人類行為將會很不自然,而且也是錯的。如果你明天回來檢驗這個假設,它一定不成立。我們的心智用信念和意願來解釋他人的行為,因為他人的行為事實上是由那些人的信念和意願所控制的。行為主義者是錯誤的,每個人在直覺上都知道這一點。
心理狀態是看不見,也沒有重量的。哲學家們把它們定義為“一個人與一個主張的關係”。關係是一種態度,就像相信什麼、想要什麼、希望什麼、假裝什麼一樣。主張是信念的內容,有些像一個句子的含義——例如,“瑪麗找到了鑰匙”或者“鑰匙在臥室里”。信念的內容與世界的事實處於不同的領域。“劍橋食堂里有獨角獸在用餐”是錯的,但“約翰以為劍橋食堂里有獨角獸在用餐”可以是非常正確的。要把一個信念歸於某人,我們不能只是以一種尋常方式產生一個想法,否則我們在自己不相信獨角獸的情況下就無法得知約翰相信獨角獸。我們要把一個想法,用心理引號括在一邊,然後想,“這是約翰所想的”(或者想要的、希望的、猜測的)。我們所能想的任何事情,也是我們認為其他人可以想的事情(瑪麗知道約翰以為有獨角獸)。這種洋蔥般的想法之中套想法需要一個計算架構(見第2 章),另外,當我們在與他人溝通時,還需要喬姆斯基所提出的遞歸語法,對此我在《語言本能》中進行了解釋。
身為凡人,我們不能直接讀出他人的心理。但根據他們所說的,他們從字裡行間透露出的言外之意,他們眉目神情所顯示的,以及他們的行為表現,我們能夠做出很好的猜測。這是我們這個物種最傑出的一項稟賦。讀完第4 章後,你可能對人們能認出一條狗感到驚訝,現在想想,在啞劇中要認出一條狗需要什麼能力吧。但孩子們卻能做到。這種心智背後的技能首先是在搖籃里練習的。兩個月大的嬰兒盯著成人的眼睛;6 個月大的嬰兒知道這些目光是不是也在看他;一歲的嬰兒能望向父母盯著的東西,當他們不確定父母為什麼做某事時,他們會去看父母的眼睛;18 個月到24 個月之間,孩子們開始把他人心智的內容與他們自己的信念區分開來。他們以一種騙人的簡單本事來炫耀這種能力:假裝。當一個走路搖搖晃晃的小孩和媽媽玩耍時,媽媽遞給他一個香蕉並告訴他電話響了,他是在區分家長假裝的內容(香蕉是電話)和他自己信念的內容(香蕉是香蕉)。兩歲大的孩子能使用心理動詞“看”和“想要”,3 歲大的孩子使用的動詞則有“認為、知道和記得”。他們知道一個看某物的人一般想要他所看的東西。他們也理解“想法”的概念。例如,他們知道你不能吃蘋果的記憶,以及人們只能通過向盒子裡看才能說出裡面有什麼。
到4 歲時,孩子們通過了一項了解他人心智的非常嚴格的測試:他們能夠把他們認為錯誤的信念歸於他人。在一項典型的實驗中,孩子們打開聰明豆盒子,驚訝地發現裡面有鉛筆。然後實驗者問孩子們,一個走進屋子的人會期望在盒中發現什麼。儘管孩子們知道盒子裡裝的是鉛筆,他們卻將此知識擱置一邊,從新來者的角度出發,回答“聰明豆”。3 歲大的孩子要把他們的知識置於一邊比較困難;他們堅持認為新來者會期望在糖果盒中發現鉛筆。但要說他們缺乏對他人心智的想法則不大可能。因為當錯誤的答案不那么誘人或孩子被引導稍微努力些思考時,他們就也會把錯誤的答案歸於他人。在多個國家重複這個實驗時,結果都是相同的。

關鍵字

心智、認知、人工智慧、自私的基因、超級合作者、盲眼鐘錶匠、正義之心、史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喬姆斯基、周曉林、傅小蘭、理察·道金斯、麥可·加扎尼加、進化論、達爾文、霍華德·加德納、查理·芒格、進化心理學、心理語言學、實驗心理學、湛廬文化、心視界、財富匯、浙江人民出版社、《語言本能》、《思想本質》、《人性中的善良天使》、人民日報書單、人民網書單
心智、本能、進化、視覺、感知力、常識感、三維立體視圖、情緒情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