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選擇:個人聲明(自由選擇(2008年出版圖書))

自由選擇:個人聲明(2008年出版圖書)

自由選擇(2008年出版圖書)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1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自由選擇:個人聲明》是美國經濟學家米爾頓·弗里德曼與其夫人羅絲·弗里德曼合著創作的經濟學著作,首次出版於1979年。

全書除前言、導言、附錄外,共分10章,主要討論以下三方面問題:第1—2章論述資本主義制度運行的基本原則、第3—9章闡明政府干預的起源和後果、第10章提出改變大政府趨勢的主張。該書是弗里德曼的夫婦闡述其貨幣主義經濟理論和政策主張的著作,中心思想是宣傳自由主義的經濟思想,反對凱恩斯主義的國家干預經濟的主張。

該書揭露了凱恩斯主義所主張的國家干預經濟的政策的種種弊端,闡述了經濟自由主義與經濟成長及社會政治安定的關係,開列了一系列具體的政策處方。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自由選擇:個人聲明
  • 外文名稱:Free to choose:A Personal Statement
  • 作者:米爾頓·弗里德曼、羅絲·弗里德曼
  • 類別:經濟學
  • 首版時間:1979年
  • 字數:247000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作品影響,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闡述貨幣學派的經濟理論和政策主張,中心內容是揭露國家干預經濟的種種弊端,要求限制國家的權力,縮小國家機構,反對國家濫事干預經濟生活;反對凱恩斯經濟學的理論和政策,反對國家的經濟調節、社會福利、經濟管制和保護貿易措施,反對工會運動,主張以自由競爭、自由貿易為特色的內外經濟政策,讓市場機制自發調節整個經濟生活,提出回到亞當·斯密的自由放任的政策去。他們認為,通過市場的作用可以利用人們的利己動機來為廣泛的社會目的服務。在進行有關通貨膨脹的理論分析時,他們認為經濟中存在著所謂自然失業率,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不存在相互交替的關係,用通貨膨脹來對付通貨膨脹是無效的,因而他們主張忍受一個時期較高的失業率,並用穩定貨幣增長率的辦法來醫治通貨膨脹。

作品目錄

序言
前言
導言
第1章市場的力量第2章 管制的專橫第3章 危機的解析第4章 從搖籃到墳墓
1.1 通過自願交換進行協作1.2 價格的作用
1.3 更為寬廣的思路
1.4 政府的作用
1.5 實踐中的有限政府
2.1 國際貿易2.2 中央經濟計畫
2.3 管制與自由
3.1聯邦儲備體系的起源3.2 聯邦儲備體系的早期歲月
3.3 蕭條的開始
3.4銀行業危機
3.5 事實與解釋
4.1 現代福利國家的出現4.2 福利國家的後果
4.3 福利國家的謬誤
4.4 我們應當做什麼
4.5 什麼是政治上可行的
4.6 結論
第5章 生而平等第6章 我們的學校出了什麼問題第7章 誰在保護消費者第8章 誰在保護工人
5.1 上帝面前的平等5.2 機會平等
5.3 結果平等
5.4 贊成結果平等的是哪些人
5.5 實行平等主義政策的後果
5.6資本主義與平等
5.7 結論
6.1 中國小教育的問題所在
6.2 中國小教育的代金券計畫
6.3 實行代金券計畫的障礙
6.4 高等教育的問題所在
6.5 高等教育的解決辦法
6.6 結論
7.1 州際商務委員會7.2 食品與藥品管理局
7.3 消費品安全委員會
7.4 環境
7.5 能源部
7.6 市場
7.7 結論
8.1 工會
8.2 政府
8.3 沒有這樣的部門或組織
8.4 其他僱主
8.5 結論
第9章通貨膨脹的對策第10章 潮流在轉變
9.1 各種類型的貨幣9.2 通貨膨脹的誘因
9.3 為什麼超量供給貨幣
9.4 通貨膨脹帶給政府的財政收入
9.5 通貨膨脹的對策
9.6 治理通貨膨脹的負面效應
9.7 緩解負面效應
9.8 案例分析
9.9 結論
10.1 理論界觀念導向的重要性10.2 民眾的觀念和行為
10.3 為何少數利益集團占優勢
10.4 我們能做什麼
10.5 對稅收和政府開支的限制
10.6 其他可選的憲法條款
10.7 結論
附錄A 1928年的社會黨綱領附錄B 限制聯邦政府支出的修正案草案

創作背景

該書緣起於同名電視系列片《自由選擇》,寫作過程與電視片《自由選擇》同步。該書由電視片《自由選擇》的講稿改編而成的,旨在為20世紀70年代末期美國的經濟滯脹問題提供解決的良方。

作品思想

一、資本主義制度運行的基本原則
經濟自由是資本主義制度的經濟原則,政治自由是資本主義制度的政治原則。
經濟自由是政治自由的必要前提。19世紀經濟自由和政治自由的結合曾給美國和英國帶來了黃金時代,而後來對經濟自由和政治自由的侵犯則給資本主義國家帶來了一系列問題。
市場力量和價格機制具有重大作用。自願交易是繁榮和自由的必要條件,自由市場價格能協調千百萬人的活動。交易者在交易中雖然都是為了謀求自身利益,卻使每一個人都受益。價格在組織經濟活動中起三種作用:傳遞情報、提供刺激、影響收入分配狀況。這三種作用是緊密相聯的。對價格制度的作用加以限制會造成經濟效率低下。
作為人們達到某些目標的方法,政府也起一定作用,但當今政府應是有限的政府,政府應履行的四項義務是:一是保護社會,使其不受其他獨立社會的侵犯;二是儘可能保持社會每個人不受社會上其他人的侵害或壓迫;三是建設並維持某些公共事業及某些公共設施;四是保護那些被認為不能負責的社會成員。這四項原則提供了判斷政府干預是否可取的標準。根據這些標準,一個社會應主要依靠自願的合作來組織經濟活動和其他活動,維護並擴大人類自由,把政府活動限制在應有的範圍內,使政府成為人民的僕人而不是人民的主人。
在國際貿易中,應實行自由貿易。自由貿易不僅能促進人們的物質福利,而且還能促進國家之間的和平與協調,鼓勵國內的競爭。自由貿易還能刺激生產率提高,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使消費者買到廉價的外國商品,投資者得到較高的報酬,避免外匯危機的發生。在政治上,實行自由貿易可以促進不同文化和制度的國家間建立和諧的關係,促進合作的發展,而政府對國際貿易的干預只能導致衝突。自由貿易還可以促進國內競爭,消除壟斷的威脅。
中央經濟計畫是違背經濟自由原則的。民主德國和聯邦德國、蘇聯和南斯拉夫、印度和日本等的對比表明:在經濟活動主要通過自由市場組織的地方,不僅個人自由的成分較大,而且經濟發展較快,公民的物質福利增加較多,人們普遍對未來抱有信心;而在中央經濟計畫統治一切的地方,情況正好相反。
美國雖然沒有實行中央經濟計畫,但政府對經濟的干預越來越多,經濟自由和個人自由越來越受限制。政府干預使人們不能自由地選擇如何支配自己的收入,不能自由地使用所擁有的資源,不能自由地擁有財富。對經濟自由的限制使美國經濟發展有歸於結束的危險。政府干預甚至影響言論出版自由、宗教自由等。雖然對自由的某些限制是必要的,但已走得太遠,現在迫切需要取消限制。
二、政府干預的起源和後果
1929—1933年的經濟危機使公眾產生了一個共同看法:政府應起更積極的作用,應對經濟進行干預,促進穩定和保證安全。這種看法導致政府干預迅速擴大。
危機也使經濟學家們對貨幣政策作為經濟穩定工具的作用的信念發生了動搖,接受了凱恩斯主義政府干預的主張。其實,20世紀30年代危機並不是私人企業失敗造成的,而是政府在一個從一開始就被賦予責任的領域裡的失敗造成的。這個責任就是“鑄造貨幣、調節它與外國貨幣的價值”。由於具體行使職責的聯邦儲備體系未能正確運用公共市場活動這個政策工具,導致了證券市場的崩潰、貨幣的崩潰及整個經濟的衰退。為了解決危機,羅斯福總統提出了“新政”計畫,從此政府的作用擴大了,然而政府在其活動的各個領域都未達到預期目標。
最近幾十年,美國的福利事業迅速發展,政府的社會福利計畫包括了社會保險、失業保險、直接救濟、醫療照顧、醫療補助、食品券、公共住房和城市復興計畫等廣泛的項目,福利開支大大增加。儘管目標是崇高的,結果卻令人失望。社會保險開支劇增,政府在財政上陷入了嚴重的困境。儘管就業人數不斷增加,但接受公共補貼的名單卻越來越長。公共住房和城市復興計畫反而減少了提供給窮人的住房。全國大部分醫療費用由政府支付後,人們卻抱怨醫療越來越缺少人情味。福利計畫失敗的根本原因在於用惡劣的手段企圖達到良好的目的。一個吸引人的代替福利制度的方案是:實行負所得稅制,並逐步取消社會保險。
政府干預也造成了不平等。平等起初是指在上帝面前的平等(人身平等)。隨著人身平等的實現,平等越來越被解釋為機會均等,即每個人應憑自己的能力追求自己的目標,誰也不應受到專制障礙的阻撓。這是美國公民中平等的主要含義。無論是人身平等還是機會均等,都同自己決定自己命運的自由不存在任何衝突。正相反,平等和自由是一個基本概念的兩個方面。最近幾十年,平等被解釋為結果均等,即每個人應享有同等水平的生活或收入,且應結束競爭。結果均等顯然是與自由相牴觸的。努力推進這種均等,是造成政府越來越大並使自由受到限制的主要原因。
政府在教育方面的作用越來越大,不僅導致了納稅人的金錢的巨大浪費,而且造成了較落後的教育制度。解決教育問題的辦法是在初等和中等教育中採用憑單制度,在高等教育中採用貸款資助制度或憑單計畫,這樣做會鞏固自由的基礎,並使教育機會的均等更有實在意義。
美國政府對消費者的保護也未能產生良好效果。這種保護不僅造成支出劇增,而且由於它反對新的發展、工業革新和有效利用自然資源,反而使消費者利益受損。保護消費者的最有效的辦法是提倡自由競爭和自由貿易,聽任消費者自由選擇,美國工人的現況比以前大大改善,但工會或政府活動並不是造成這種改善的主要原因。只有工人為獲得較高的工資而進行的自由競爭才是工人生活和工作條件改善的真正原因。
政府在防止通貨膨脹和促進就業上的努力尤其不成功。通貨膨脹是一種貨幣現象,是由貨幣的過度增加造成的,而後者又是由政府促成的。具體來說,貨幣過度增加是由政府開支迅速增加、政府的充分就業政策、聯邦儲備體系執行的錯誤政策造成的。醫治通貨膨脹必須由政府降低貨幣增長率。政府當局試行較低的經濟成長率和較高的失業率的辦法宋醫治通貨膨脹,但這樣做造成了美國經濟中較高的通貨膨脹率和較高的失業率並有的局面。實際上,緩慢的經濟成長和較高的失業率並不是醫治通貨膨脹的辦法,而是醫治奏效時產生的副作用。這種副作用是不可避免的。通貨膨脹的醫治需要時間,通貨膨脹率只能逐漸平穩的加以降低。
三、改變大政府趨勢
由於政府未能達到目標,人們現在普遍反對大政府,潮流在改變。費邊社會主義和新政自由主義的自由選擇:個人聲明潮流現已達到頂點,不僅知識分子和政治家們表明了這種觀點,而且人民行為的方式也說明了這一點。儘管如此,主張經濟自由和限制政府作用的潮流要取代上述潮流會遇到占優勢地位的特殊利益集團的阻礙。為了既限制政府又能使政府履行其主要職能,改變大政府趨勢,我們應該制定廣泛的規章和條例來限制政府活動的範圍。限制政府權力,讓人民按自己的價值標準自由地管理他們的生活,是使一個偉大社會發揮其全部潛力的最可靠辦法。

作品影響

該書1980年在美國首次出版,並分別乾1981年和1990年再版,據弗里德曼統計該書各版本在美國的銷量超過了100萬冊,是弗里德曼最暢銷的著作。

出版信息

該書英文版於1979年由紐約H·B·喬凡諾維奇公司出版,中文版由胡騎等翻譯,商務印書館1982年出版。

作者簡介

米爾頓·弗里德曼(1912—2006),美國當代經濟學家,貨幣學派的代表人物.以研究總量經濟學、個體經濟學、經濟史、統計學及主張自由放任資本主義而聞名。他的理論成了自由意志主義的主要經濟根據之一,並對許多國家的經濟政策產生極大影響。1976年獲費里德曼諾貝爾經濟學獎.以表揚他在消費分析、貨幣供應理論及歷史、穩定政策複雜性等範疇的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