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之書

自我之書

《自我之書》是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9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德)利茨瑪。該書是當代德國學者研究康德同時代著名人物維蘭德專著。全書從《王制》、政治、哲學、萊怡絲、美學、《會飲》這六章進行了研究。全書由劉小楓主編,莫光華翻譯,讓中國讀者了解西方思想。

基本介紹

  • 又名:維蘭德的《阿里斯底波和他的幾個同時代人》
  • 作者:(德)利茨瑪
  • 譯者:莫光華
  • ISBN:9787561749654
  • 頁數:425
  • 定價:29.80
  •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6-9
  • 裝幀:平裝
  • 叢書:  西方傳統:經典與解釋
作者簡介
中譯本說明
上個世紀收尾那一年(1999年),我在德國學術訪問時,一位德國文學史的名教授請我吃飯———席間他隨口問我喜歡哪些德語作家。我說,喜好有變化,年輕時喜歡浪漫派,現在喜歡萊辛、維蘭德,但從未喜歡過歌德……
“誰?維蘭德?就是那個Christoph Martin Wieland?”教授正要把一塊牛排送進嘴裡,聽我說到維蘭德,牛排就停在了半空,最後回到餐盤。
老教授放下手中的刀叉,雙手扶著餐桌,兩眼死死盯著窗外遠處某個地方,好一陣子沒有說話。後來,我終於等到他把臉轉過來,聽見他用遲緩的語調說:現在我們德國的大學已經沒有人讀維蘭德了……可怕的遺忘!如今的文學史研究和教學,熱門的是現-當代文學。老實說,無論就語言功力、學識廣博和思想深度來講,有幾個現當代作家趕得上維蘭德?大學文科如果不把古典文學大師的作品作為研究和教學的主體,只會淪為快餐文化的附庸……
見到老教授難過的樣子,我趕緊寬慰他說:我們的德語文學界似乎也沒有誰在研讀維蘭德,好些學德國文學的興許還沒聽說過維蘭德哩……我身邊另一位在座的同伴也趕緊插話:我們的大學正在與國際接軌,大學外語系有“外報閱讀”、“科技德語”一類課程,卻沒有古典文學課程。從前的外語系以教古典文學作品為主,如今的外語系不過是在培養會說外國話的機器……
我們也在與“國際接軌”呵,學美國大學……老教授說,美國就是如今的“國際”,我們的大學時興不知所謂的“文化研究”,我要是現在做大學生,可真就慘咯……
我們七嘴八舌地把話題轉到了維蘭德身上。
維蘭德(1733-1813)是德國啟蒙運動中的重要代表,作家、批評家,也是古典學家,史稱德國小說的鼻祖。老教授說,如此集學者和作家於一身、對古典和現代兩邊都了如指掌的大師,德語文化史上真還數不出幾個來;他創辦的著名評論刊物《新德意志信史》在德國文化史上產生過深遠影響;擔任愛爾福特大學哲學教授期間,維蘭德研究古希臘史學和盧梭哲學,還翻譯了莎士比亞的22個劇本,晚年轉而從事古希臘、羅馬文學翻譯(翻譯了阿里斯托芬、色諾芬、賀拉斯、盧奇安、西塞羅等人的作品)———我接過話頭說,維蘭德翻譯色諾芬你知道是為什麼嗎?不是單純的愛好,而是為了清除當時正在興盛起來的康德哲學的“流毒”(用維蘭德的語詞)。維蘭德的小說創作帶有深刻的思想史意涵,哪裡是現代和當今的小說家可比的……長篇小說《阿里斯底波和他的幾個同時代人》篇幅長達千餘頁,無異於以文學的寫作方式來反駁和抵制康德的新形上學,我覺得是有意識承接阿里斯托芬和色諾芬的風範。
你為什麼會喜歡上維蘭德?老教授突然問我。我正在腦子裡組織德語以便說出我的看法時,我的同伴嘴快,他說:要是我們的新儒家大師牟宗三讀過維蘭德,就不會像堂吉訶德對風車作戰那樣與康德搏鬥了,真可惜他做了那么多無用功……
你怎么認識維蘭德的呢?老教授接著問。
這得感謝利茨瑪(Jan Philipp Reemtsma)的《自我之書》(Das Buch vom Ich,1995年初版),我回答說———此人是批評家、文學史家,但出身於古典語文學專業,《自我之書》是他研究維蘭德的長篇小說《阿里斯底波和他的幾個同時代人》的專著,其中談到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問世時德語知識界的一些反應及其思想史背景,有助於我們了解德國啟蒙時期的一些情況。利茨瑪以維蘭德的方式來研究維蘭德,也就是說,以近乎小說的形式來探討思想問題,非常好看,讀起來很輕鬆。
我還覺得,這位古典語文學家頗有尼採風范:不僅對古希臘-羅馬的古典作品了如指掌,而且對現代-後現代的種種“論說”也非常熟悉、看得很透,書中不時學尼采的樣子,要挖苦“後現代”大師幾句。如果德國的大學還能繼續培育出利茨瑪這樣的古典語文學家,德國的大學就不會敗壞下去———你知道,尼采當年就這樣期待過。從利茨瑪和他的《自我之書》身上,你不是可以看到一線希望么?
有意思!我要去買這本書來讀———老教授說完這話,終於把那塊牛排送進了嘴裡。
劉小楓2006年8月於中山大學比較宗教研究所
德國古典文學與宗教研究中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