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掛鈎

“自動掛鈎”最早是美國工程師“Janney”發明並以其名字命名為“JanneyCoupler”。詹天佑在國內修鐵路時,首先提出來要全國推廣使用這種先進的自動車鉤。胡文中拿出一本《詹公天佑工學文集》展示給記者,裡面收集有一篇1915年由中華工程師學會出版的、詹天佑編撰的《新編華英工學字彙》第125頁的文字,指著詹天佑翻譯的譯文說:“‘Janney’的標準譯法應該是‘詹尼’,但是為了與自己的姓區別開來,詹天佑特意譯為‘鄭氏車鉤’。後來被社會上傳為‘珍氏自動掛鈎的詹,其實指的是美國的‘詹尼’。” 詹天佑在自己的建議書中已經說得很明確,兩項技術都是從國外引進的,他只是建議進行推廣,詹天佑遺留下來的文獻可以作有力的證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自動掛鈎
  • 外文名:JanneyCoupler
  • 發明人:Janney
火車車廂之間是用自動掛鈎連線在一起的,可你知道這自動掛鈎是誰發明的嗎?他就是美國一個鐵路工人哈姆爾特·詹內。
一天,下班後的詹內拖著疲憊的身子走在回家的路上。他一邊走一邊思考著:“用什麼樣的辦法才能讓火車的車廂連線得既簡便又牢固呢?”
是啊,當時的火車車廂之間都是用鐵鏈子拴著的,接頭非常不牢固,一遇上爬坡或曲線運動時,鐵鏈子既沒有彈性,又容易拉斷,車廂很容易脫節,十分危險。
自動掛鈎
詹天佑是我國最早的、傑出的鐵路工程師。他一生致力於祖國的鐵路建設事業,嘔心瀝血,拼盡全力,做出了卓越貢獻。他負責中國第一條自築鐵路??京張鐵路的修築任務,為祖國爭了光。
在京張鐵路剛開工的時候,在豐臺車站鋪軌的第一天,京張鐵路工程隊的工程列車中有一節車鉤鏈子折斷了,造成了車輛脫軌事故,費了很大力氣才恢復了原狀,影響了部分列車的正常運行。那些看中國人自己修鐵路十分嫉恨的外國人,抓住了這件事大肆狂叫,說什麼詹天佑在鋪道的頭一天就翻車,證明,這條路不用外國人是修不好的。
對於這些無恥調言,詹天佑毫不介意。但是,列車鉤鏈折斷這件事卻使細心的詹天佑受到很大啟示,想到了改進車鉤。詹天佑的大膽構想,傳到一些保守人的耳朵里,又遭到他們的譏笑,認為詹天佑連世界上通用多年的車鉤也要碰一碰,真是不自量力。詹天佑不怕冷嘲熱諷,他說:“可怕的是明明有缺點,卻不肯改正缺點。”他想:鐵路不僅要有堅固的路基和標準的軌距,而且,還必須使列車的車廂之間能夠緊緊地聯結在一塊。特別是高峻險陡的京張鐵路,爬向高地或曲線運行時,要求火車必須因如一體,才能保證列車安全,而當時通用的鏈子鉤既沒有彈力,又容易拉斷,恰恰不具備這些長處。
詹天佑決心對車構改革創新。經過他三年來的廢寢忘食,刻苦鑽研,反覆設計、修改,終於改成了一種新式的自動掛鈎,在修築八達嶺“人”字形鐵路時,得到了採用,在行車安全上發揮了重要作用。這種掛鈎裝有彈簧,富有彈力,又不用人工聯結,只要兩節車廂輕輕一碰,兩個鉤舌就緊緊咬住,猶如一體。要分開又很方便,人站線上路外面,只要抬起提鉤桿,兩節車廂就分開了。
詹天佑為祖國鐵路建設立下了不朽的功勳,永遠受到人民的崇敬,為了紀念他,人們在青龍橋站敬立了詹天佑的銅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