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探究學習

是當今新課程理念所提倡的一種學習方式。它要求學生要做課堂的主人,要在老師的引導下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調動自己的各種感覺器官,通過動手、動眼、動嘴、動腦,主動的去獲取知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自主探究學習
  • 詞性:名詞
  • 簡介:所提倡的一種學習方式
  • 要求:做課堂的主人
介紹,相關信息,

介紹

由於傳統教育深受傳統禮教的束縛,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在中國傳統的教育方式里更多地是被作為“籃子”來盛“菜”,是作為一種社會負載的容器,正像人倫上的傳宗接代一樣,完成著知識的沿襲,雖然也偶爾有卓爾不群者凸現,如李白、蘇軾、魯迅,並且往往因為受教育對象基數的龐大使中華文化同樣燦爛如虹,並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掩蓋了傳統教育對人本性的扼殺。但繩索下不能挺立起獨立的人格,“填鴨式”教育也很難張揚起人性的光輝。
傳統教育方式成為一種定勢,傳統教育下的社會成員也更多地形成一種人生的定勢,於是,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民族封閉、保守、尚古的風氣油然而生。並直接導致了近現代科技為先導的多方面諸領域的落後。同時,作為人的權利的理念十分淡漠,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路依然漫長。

相關信息

一、了解數學,產生自主探究的愛好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學科的愛好》。”托爾斯泰也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習愛好。”濃厚的學習愛好,可以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從而具有敏銳的思維力、豐富的想像力和牢固的記憶力,愛好是探求知識熟悉事物的推動力。數學是一門科學性非常強的學科,要讓學生自主探究式地學習數學,最重要的是了解數學的學科魅力。作為一名數學教師,要怎樣做才能使學生對數學學科產生想學的濃厚愛好,促使他們自主探究學習呢?根據幾年的教學實踐課的嘗試,我總結出可以從下面幾點入手:
1、明白知識就在身邊,從生活中激發對數學的愛好
新課標指出:“數學來源於生活,回歸於生活,人人學習有價值的數學。”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在備課時根據給出的例題,結合學生生活中熟悉、感愛好的事進行改編,然後進行教學,讓學生覺得自己學習的數學都是生活中常見、熟悉、關係到自己的,學習後又能把這些知識拿去解決生活中碰到的問題,所以他們很快會明白學數學知識是很有價值的。如:在教學分數時,我聯繫學生熟悉的我國傳統節日中秋節進行導入,問學生:“①、八月中秋是什麼節?②、中秋節一般會吃什麼?③、同學們喜歡吃月餅嗎?④要把一個大月餅平均分給四個人吃,每個人可以分多少?⑤、假如要你來分,你會怎么分?”學生聽到這些問題思維很快就活躍開了,因為八月中秋是他們每年都會過的重大節日,非常熟悉;分月餅的事情有絕大部分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做過,大腦中可以很快呈現出這種印象,不抽象。所以舉手回答的學生明顯比以前多了,大家都很願意去思考,回答也非常流利。這樣不僅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完課本中的知識,明白學習數學就是幫助自己解決很多生活中的問題,同時營造了一個活躍、和諧的良好課堂教學氛圍。
2、在活動中總結規律,從活動中激發對數學的愛好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是活動中的教學。”教育家蘇霍姆林提出:“教師要把人類的智力財富傳授給學生,並能在他們的心靈中點燃求知的欲望和熱愛知識的火種。”固我們要讓學生在主動參與中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同時感受到數學知識都是自己親自動手找規律的。如:在教學《圓的周長》時,我先讓學生在課前分別預備好直徑不同的圓和一些毛線,上課時引導學生用毛線繞圓一周,測出毛線的長,根據測得每個圓的走私和所測毛線的長,讓學生分別用“圓的周長/直徑=?”這個公式計算出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學生從探索中發現圓的周長總是它的直徑的3倍多一些。當學生髮現這個現象時,希奇極了,忍不住問我:“老師,為什麼我們每個圓量出的周長和直徑都不同,但周長和直徑的比值卻一樣呢?”我根據學生這種強烈的好奇心和好勝心強的這種心理引出我國古代數學家祖沖這得出的“ǹ”值,就是一個定值。這樣即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又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新知識,同時因為這個結果是他們親自動手操作得出的,不是教師強灌給他們的,所以不易遺忘,記憶深刻,同時促使學生想更深層次地去學習數學,總結出更多的規律,樂於探究數學。
3、融洽師生感情,促進學習的愛好
教學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相互作用的過程,也是師生感情交流的過程,兩者都有各自的特點和規律,丟掉其中任何一方都無法使教學活動真正走上科學的軌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