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濟寺(台灣省台北市臨濟寺)

臨濟寺(台灣省台北市臨濟寺)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台北市臨濟寺位於台北市中山區104酒泉街五巷廿七號。系日本陸軍大將兒玉源太郎於明治三十三年(1900)所創建,原擬作為日本佛教徒在台靜修之地,並以梅山玄秀為開山, 1945年,台灣光復,始由觀音山本圓接管。其後,歷經盛滿、心悟、白聖諸師住持,竭力整建,始具規模。嘗舉行護國千佛大戒會,以弘揚戒法。1971年起,為世界佛教僧伽會之永久會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臨濟寺
  • 地理位置台北市中山區104酒泉街五巷廿七號
  • 建築風格:仿南北朝形式木構造佛寺
  • 建造時間:1900
  • 始建者:日本陸軍大將兒玉源太郎
簡介,歷史介紹,相關信息,寺址,交通,

簡介

臨濟寺,在台灣佛寺的建築特色,幾乎已成為唯一一座仿南北朝形式,仍保存良好之木構造佛寺……
台灣臨濟寺台灣臨濟寺
臨濟寺全名為「臨濟護國禪寺」,在北淡線火車圓山站旁,傍圓山山麓而建。走近寺旁的小巷內,有一塊由台北文獻撰立的『大砥石沿革記略』埤上寫道 「本寺圓山大砥石有二一存貝冢,西南一在南麓,原日本陸軍墓地,前者於民國七年為日人由地下約五公尺掘出者,後者為台北市役所,即市政府為整理地而掘出者,觀其古樸壯麗皆為我先民在二千至四千年前所制古物,抑為當時佛家所重視,就現代而言,尤為考古學上之寶貴資料。」

歷史介紹

位於台北市圓山。系日本陸軍大將兒玉源太郎於明治三十三年(1900)所創建,原擬作為日本佛教徒在台靜修之地,並以梅山玄秀為開山, 1945年,台灣北,始由觀音山本圓接管。其後,歷經盛滿、心悟、白聖諸師住持,竭力整建,始具規模。嘗舉行護國千佛大戒會,以弘揚戒法。七十一年起,為世界佛教僧伽會之永久會址。

相關信息

圓山貝冢的發現,實為印證佛陀之「因緣觀』及『宇宙觀』的證物之一。在大砥石埤旁的山門上,對偈曰:「廣種心田莫虛受生來佛性,細研戒律要能持立下因緣。」步入山門回首仰望,蒼勁有力的筽法寫道:「回頭是岸」四字,其下對偈相當有趣,有如繞口令:
心含淨土淨土含心
心淨土淨心土原同淨
佛念眾生眾生念佛
佛如生如佛生本一如
臨濟寺雖為禪宗道場,但從詩偈中當可明了中「禪淨雙修」、「禪淨不分」之說,其來有自也。
由於大雄寶殿無檐柱,為能達到出檐深之效果,故以密集之木材為檐做兩層武之伸出以承受出檐之重量,在隅角更做四十五度放射性之出挑,如此不僅合乎力學原理造成深遠之出管,且密集之檐構成了令人感動之圖案。就在右側屋檐下掛著一個古意盎然的鐘和鐘槌,乃是日本明治四十三年所鑄,其上鏤雕佛菩薩數尊,斑駁的銘贊三句一行,依稀可辨,銘曰:
巍巍星岳 朝輝夕嵐 靈氣所锺
成此劍潭 游賞設庵 公餘來去
詩賦禪談 一聲幽盤 萬里鎮南
我公為攻 德洽台土 眾繼遺志
受創梵宇 鐘門先成 鏤甍雕柱
畫棟高聳 鴓鳥翔舞 洪鐘新掛
聲通十方 音響所及 不壞金剛
驅除塵勞 滅絕四相 萬里蒙慈
恩德無量
鎮南山臨濟護國禪寺住持
玄秀欽撰
可見當時其寺落成之日,必是巍峨輝煌,而雄偉美奐能出其右者,亦寥寥可數。
正殿中間供奉的是釋迦牟尼佛,上有「慈悲為懷」匾額一塊,右側供奉的是「觀世音菩薩」,其上有「現壽者相」匾;左側是「地藏王菩薩」其上匾寫著「戒壽並尊」字樣。殿內窗明几淨,實而不華,莊嚴之心由中凝起。殿中紅柱復有兩詩偈道:
律禪淨教並弘願如斯行
如斯群生普被
喜舍慈悲具足心無量壽
無量寶相自嚴
大雄寶殿前有新蓋山門一座,當來下生彌勒佛正喜孜孜她笑臉迎人,繞至背後有一立姿韋陀護法,雙手合十有一杵橫舙其中,莊嚴肅穆,全身漆金,新式的山門的琉璃瓦和大雄寶殿的黑瓦,相當突兀不協調,有種格格不入的感覺。\r
繼續沿階而上,有一木造之小亭,其上供奉的是悠雅坐姿的聖觀自在菩薩,全身上下由粗石雕刻而成,雖談不上精緻采麗,卻是古樸有致,渾然天成。背後有書寫在大理石上的贊文,其筽法似行草,筽者眼拙,有些字型看是不懂,贊文曰:
宏損聖教五德能仁
於微塵里而傳法福
慈航塵運是渡
………………
邀無贊九蓮華
發塵剎見身
潮音開法靈
峭嶙崎
此小亭依石岩而鑿,全部皆由木料搭建,木橡已有腐毀之象,岩上所刻之「南無阿彌陀佛」字樣,也而野藤滿布,更形顯露滄悔桑田。
臨濟寺的木式建築,創建於民國前三年,原為日本佛教徒靜修之地,距今約有八十年的歷史,雖末被內政部列為古蹟而加以保護,若光用年代來衡量寺齡,當然不屬古蹟,但是,臨濟寺這座仿南北朝形式的木構佛寺,除了在台北是唯一的以外,就是在全省論規模與匠心,也是名列前茅。也將是研究中國建築史的一個有力資源,我們應該積極地把她列入文化資產而加以保護,不該任由其頹廢荒蕪。

寺址

台北市中山區104酒泉街五巷廿七號

交通

往圓山公車或往承德路酒泉街口下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