臍疝修復術

臍疝修復術

較大的臍疝可以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臍疝修復術
  • 定義:經臍環脫出的疝進行治療
  • 分類:臍膨型、小兒型和成人型
  • 治療方式:局麻
臍疝的分類,適應症,術前準備,麻醉,手術步驟,術中注意事項,術後處理,

臍疝的分類

臍疝分為3型,即臍膨出(嬰兒型或胚胎性臍疝)、小兒型和成人型1。
臍疝修復術臍疝修復術
臍膨出最少見,發生率為1/5000,是一種先天性缺損,突出到臍帶內的腹內臟器僅被覆一層羊膜和腹膜,無皮膚遮蓋。如暴露在空氣中時間較長,會很快乾燥並發生壞死,以致內臟從缺損處膨出體外。
小兒型臍疝較多見,發生率為1%,多發生在2歲以內,常由於先天臍部腹壁缺損和腹內壓力增高所致。疝囊外被覆著皮膚和腹膜
成人型臍疝較少見,多發生在中年以上。發病原因一方面是由於臍部有缺損,另一方面是由於腹內壓力增高。

適應症

1.臍膨出應在出生後稍事準備即行手術。
臍疝修復術臍疝修復術
2.小兒型臍疝,如在2歲以內,直徑在2cm以下,可試用膠布內翻固定,如直徑大於2cm,或2歲以後仍不自愈,應手術修復。
3.成人型臍疝,雖嵌頓發生率不高,但因其不易自愈,均應手術治療。
4.各種嵌頓性臍疝應緊急手術治療

術前準備

1.如有腹內壓增高的因素(如咳嗽便秘等),應在術前消除。
2.其他術前準備同一般腹股溝斜疝修復術。

麻醉

一般可用局麻;較大的臍疝可以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小兒臍疝可以用骶管麻醉或用全麻。

手術步驟

以小兒型臍疝為例。沿臍疝下方邊緣做一弧形切口,切口長度以能上翻皮瓣、顯露疝囊為度見1。皮膚切開後,繼續向下切開皮下淺筋膜,顯露腹直肌前鞘,鈍性分離出臍疝疝囊,在其基部作橢圓形切口,切開腹中線筋膜和部分腹直肌前鞘。分離疝囊周圍的粘連組織並切開疝囊,切開時需注意避免損傷疝內容物。分離出疝環四周的腹膜後,用止血鉗提起、張開,再用小指探入疝環,檢查附近有無重要臟器和粘連。將疝囊清理完畢後,剪去多餘的疝囊腹膜,將腹膜作間斷外翻褥式縫合,閉合腹腔。重疊腹中線的筋膜切緣和兩側腹直肌前鞘(上瓣重疊於下瓣之上約2~3cm),用4-0或7-0號絲線將下瓣間斷褥式縫合於上瓣之下,然後將上瓣覆於下瓣外面作間斷縫合。縫針不宜過深,以免損傷腹腔內臟器。
待筋膜修復完畢後,先用示指將皮膚切口上瓣的臍孔撐開,松解周圍的粘連2-6,再用另手示指敷以紗布將臍孔下壓。然後,將臍孔部位的皮下組織縫合固定在中線的筋膜面2-7,最好將淺筋膜也固定在深面的筋膜和腹直肌前鞘上。最後,間斷縫合皮下組織和皮膚。對較大的分離創面,應於皮下和筋膜上之間放置香菸引流。

術中注意事項

小的疝囊無粘連,分離切開常無困難;但大的疝囊病史久,常與內臟有粘連,在分離、切開疝囊時,要注意避免損傷疝內容物。如果在疝囊遠端切開時,因粘連不能進入腹腔,可將疝囊提起,分離出腹直肌前鞘和疝囊頸的交界處(該處多無粘連),然後在此處切開疝囊,用小指伸入探查,推開粘連。如為腸管,可推回腹腔;如為大網膜,可與疝囊一併切除。
臍疝修復術臍疝修復術

術後處理

1、注意控制腹脹、便秘、咳嗽等可使腹內壓力增高的因素,切口可用腹帶包紮1周左右,待拆線後去除。皮下引流48小時後拔除。
2、手術後1-2周傷口會緊繃疼痛感,此乃正常現象,醫師會開止痛藥給您,以減輕疼痛。
臍疝修復術臍疝修復術
3、傷口應保持清潔乾燥,如果紗布滲濕時要及時換紗布。
4、手術後在床上應采平躺,若要采半坐臥式應將膝蓋彎曲,以免造成腹壓增加
5、若縫合處張力或陰囊腫大,則須臥床,待腫大消失後,才可下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