膿痂疹

膿痂疹

膿痂疹簡介,發病原因,治療,

膿痂疹簡介

膿痂疹是常見的皮膚細菌感染,炎熱的夏季是膿痂疹最好發的時候,在小孩尤其常見。當細菌只存在皮膚表層,當病灶更深入,接觸到真皮,就稱之為瘡〈ecthyma〉。膿痂疹好發在頭皮、臉部、尿布處,可分為水泡或結痂型。
結痂型較常見,約占百分之七十,是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或A型鏈球菌引起,病灶是一塊塊一至二公分突起的痂皮,上面覆蓋有黏稠如蜂蜜般滲出物。水泡型則均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特點是水泡中心可見黃色膿液沉澱其中。雖然外觀嚇人,但患者常只有輕微癢感,臨近的淋巴腺則有腫大現象,但較嚴重時也可能會有發燒、血液中白血球增生現象。

發病原因

膿痂疹可以是原發性,只是因皮膚表面輕微的傷口,例如擦傷或癢而搔抓,使得環境中或原本潛藏在鼻腔內及喉嚨中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在皮膚表面滋生。另一種情形則是原本就有濕疹、疥瘡、水痘、蚊蟲叮咬、頭虱或潰瘍,細菌因此得以附著再引起發炎,稱為續發性膿痂疹。膿痂疹靠著皮膚接觸及空氣傳染,帶有細菌的飛沫可散播至三公尺之遠。

治療

治療上如果病灶只有一、二顆,只需用外用抗生素藥膏塗抹,但別忘了同時要塗抹到鼻腔內。有時即使不治療,透過本身免疫力,經過二至八周,膿痂疹也可能自己痊癒。不過可能留下局部皮膚萎縮、色素不均勻或脫毛現象。
如果因癢搔破而擴散時,則需合併口服抗生素七至十天,才能有效治療。蜂窩組織炎是最常見併發症,可高達百分之十,其他如骨髓炎、敗血性關節炎、肺炎、敗血症、乾癬、猩紅熱、腎線球炎、風濕熱、細菌性紅皮症,甚至休克都曾被報導。
膿痂疹具有相當高的傳染力,很容易傳給其他小孩。一般膿痂疹容易在落後地區流行,但因異位性皮膚炎的發生率在先進國家增加,所以續發性膿痂疹在台灣也並不罕見。膿痂疹的治療並不困難,多數口服抗生素都有效,但目前也逐漸有抗藥菌種出現,外用則以Fucidin及 Bactroban最常用。除抗生素外,日常的優碘、消毒藥水也都有效。不過預防勝於治療,做好皮膚清潔,避免搔抓皮膚破皮,才是根本之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