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腺瘤

基本介紹

  • 西醫學名膽囊腺瘤
  • 所屬科室:外科 - 肝臟外科
  • 發病部位膽囊
  • 主要症狀:右上腹脹痛不適,噁心消化不良,膽絞痛,發作時伴輕度黃症
  • 主要病因:飲食不規律,思想壓力較大,生活不規律等
  • 多發群體:中老年女性,男女之比約2: 7
  • 傳染性:無傳染性
疾病介紹,發病原因,發病機制及病理生理,臨床表現,診斷鑑別,疾病治療,疾病預防,飲食注意,

疾病介紹

膽囊腺瘤多為單發,有蒂息肉,外形可呈乳頭狀或非乳頭狀 ,惡變率約30%,癌變機會與腺瘤大小呈正相關,是膽囊最常見的良性腫瘤,女性比較多見,男女之比約2: 7,大多數為單發,少數多發,可發生在膽囊的任何部位,部分病例同時伴有膽囊結石,單純。研究認為,膽囊腺瘤的發病率很低,本病雖有癌變的可能性 ,但對人群構成的威脅並不太大。

發病原因

膽囊息肉樣病變的發病原因相似,有下列情形者較易患此病:
( 1) 不吃早餐及很少吃早餐的、飲食不規律;
( 2) 經常飲酒及進食油膩食物,高膽固醇食物, 動物內臟,飲食不規律;
( 3) 社會生活及工作的思想壓力較大, 經常出現煩燥易怒, 情緒抑鬱, 體育活動較小;
( 4) 工作緊張經常熬夜及生活不規律。此外, 男性肥胖與其存在一定的相關性, 而女性則無此相關性。

發病機制及病理生理

膽囊息肉樣病變的發病機制相似,在正常人體膽細胞內也存在一種K-RAS和一種G-RAS兩種基因,在正常情況下,這兩種基因處於一種相對平衡狀態,在機體抵抗力下降時,機體免疫細胞對上述兩種基因的監控能力下降,再加上膽囊炎及膽固醇代謝異常等誘因,出現基因突變,使膽囊壁細胞發生一種異常增生現象,並向膽囊腔內生長贅生物,即為膽囊腺瘤

臨床表現

臨床症狀主要有右上腹脹痛不適,伴向右肩背部放射; 噁心、消化不良; 膽絞痛,發作時伴輕度黃症。體格檢查: 除右上腹輕壓痛, 余無特殊。

診斷鑑別

B超檢查對膽囊腺瘤診斷的敏感性為45%~90%,高於口服膽囊造影和CT 檢查, B 超能直接顯示腫瘤大小、部位、形態、腫瘤與膽囊壁關係, 有無合併膽囊結石。膽囊腺瘤在B 超上主要表現為膽囊壁上中等強度回聲光團,不伴聲影,不隨體位改變而移動, 有蒂或廣基。當發現腫瘤附著處的膽囊壁不規則增厚,提示膽囊腺瘤有癌變的可能。
膽囊腺瘤與早期膽囊癌較難鑑別
①良性病變患者年齡多小於60歲,因而對60歲以上的膽囊息肉樣病變患者應認真排除惡變的可能性
②惡性病變患者常有較明確的右上腹部發作性疼痛,而良性病患者的症狀常較輕微或無任何症狀
③同時伴有膽囊炎,膽石症的患者發生膽囊內惡性病變的可能性較小
④息肉直徑大於10mm,無蒂性息肉,單發性息肉惡性病變的機會明顯增多。
⑤B超所見如有實質性腫塊填充膽囊,膽囊壁不規則性增厚,息肉的輪廓不規則等,常常是惡性病變的影像學特徵。

疾病治療

手術治療的適應證:
1.年齡> 5 0 歲。
2.腫物為單發無蒂。
3.B 超檢查腫物直徑≥10mm。
4.彩超發現腫物內有血流信號
5.直徑≤5 mm的腫物, 隨診觀察時, 腫物進行性增大
6.合併結石。手術方式以膽囊切除術為主, 切下的膽囊標本應常規剖開檢查, 對疑有腺瘤癌變或有膽囊周圍淋巴結腫大者, 應立即進行快速冰凍切片檢查, 如發現癌變應根據腫瘤浸潤的深度選擇不同術式。

疾病預防

(1) 飲食要有規律
(2) 要堅持低膽固醇低脂飲食
(3) 要保證健康的生活方式

飲食注意

飲食與注意事項與膽囊息肉樣病變的相似。
膽囊息肉患者應多吃一些有益的食物,宜多食的食品如下:
1、宜多食各種新鮮水果、蔬菜,進低脂肪、低膽固醇食品
2、宜多食乾豆類及其製品。
3、宜選用植物油,不用動物油。
4、少吃辛辣食品
5、不用油煎、炸、烤、熏的烹調方法。
膽囊息肉患者飲食的注意事項
(1)少吃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
(2)多吃富含維生素A的食品,如胡蘿蔔、番茄等。維生素A能減少膽固醇結晶的形成。
(3)增加食品中的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的比例,以保證熱量需要和利於肝糖原的生成。
(4)減少纖維素含量,少渣飲食還可減少對胃腸的刺激。
(5)增加進餐次數,以刺激膽汁分泌,減少膽囊中膽汁淤滯濃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