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澳總督府

膠澳總督府

膠澳總督府 位於市南區沂水路11號,1904年5月開工,1906年4月竣工。由德國設計師拉查魯維茨設計,建築師為德國人馬爾克,由德國漢堡阿爾托納區F·H·施密特公司施工。面對小青島青島灣,處於當時青島市中心處,是當時德國膠澳總督辦公的地方,又稱“總督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膠澳總督府
  • 位於:市南區沂水路11號
  • 開工:1904年5月
  • 竣工:1906年4月
簡介,歷史沿革,

簡介

這座由花崗岩砌成的“總督府”,始建於1903年,1906年竣工。是一座磚石和鋼木混合結構的建築,建築面積7500平方米,耗資85萬德國馬克。
建築採用19世紀歐洲公共建築的對稱平面,主面為三縱五段的對稱處理,中軸線非常突出,建築平面呈“凹”字型。東西長80米,南北長約40米。四層設半地下室。位於二層的扁圓大圓券門廊為主入口,由寬大的39級石階和兩邊的行車坡道直通, 建築的2~3層為主辦公樓,由中部大樓梯聯通,層高4米。半地下室、四層及閣樓層是獨立輔助辦公樓層,僅能由兩側次段樓梯與各層聯繫。整個建築以古典主義立面劃分,底層作為基座,用粗大的蘑菇石砌築,敦實厚重,以上為高達兩層的花崗石矩形壁柱和變形的愛奧尼克柱頭,柱間做石砌拱檐,拱上部為石砌牆面, 牆上開小窄窗。南主立面的三層柱間作拱形明柱廊。配以折線型屋頂,覆以筒式紅瓦,開啟有弧狀屋面窗,頂側裝有鐵欄桿,既用於裝飾,又做避雷針,十分精巧。總督府為5層樓房,主體高20米,1、4、5層樓均為窗戶較小的輔助性房間,主要辦公室都在2、3層朝陽的一面,走廊均在背陰的一面。辦公室寬敞明亮,門窗很大,辦公室外還有長廊式陽台,室內除裝有柚木護牆板和地板外,別無其它裝飾,使人感到莊重樸實。整個建築外形非常莊重,處理手法也非常嚴謹。大樓外為一拱圈形大門,進門則是2層。2層的門廳和3層的會議廳及主要大廳都很高大。總督府內的門窗等木作皆用柚木做成,耐變形。外牆轉角處為向外斜出的石砌勒腳,以加強穩定感。屋蓋配以高聳的蒙莎式層頂,掛紅筒瓦。整個建築氣勢宏大,莊嚴而生動。該建築位於樓前廣場的中軸線上,廣場前方通過疊落後的青島路及中心花壇直對海面,更加突出行政建築的莊重格局。解放前該樓為歷屆政府辦公樓。解放後為青島市人民政府辦公樓。由於它背山面海,樓前廣場空間開闊,更顯得蔚為壯觀,在建築方位多不規則的青島市區內,它是少見的一座近似正南正北的建築物。

歷史沿革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取代德國侵占青島,總督府成為日軍駐青島守備司令部。1922年,中國政府從日本人手中收回青島,此樓成為膠澳商埠督辦公署,1929年4月,總督府又為青島接收專員公署,同年7月成為青島特別市政府的所在地。
1938年,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島,總督府又成為日偽最高統治機關所在地,先後稱為“青島特別市公署”,“青島特別市政府”。1945年日本投降後,國民黨政府接收青島,總督府再次作為青島市政府所在地。
1949年6月2日,青島解放。這座辦公大樓先後為青島市人民政府、青島市人民委員會所在地。現為市人大常委會和市政協的辦公場所。199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